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
摘 要: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 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观点,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对深入理解和领悟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加快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特别是 1992 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1]的著名论断,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 发展才是硬道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早在 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指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以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如何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个有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使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发展才是硬道理,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曾经指出: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3]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 20 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从而使中国的经济长期处于低速运转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多。显示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容易导致人民不相信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 “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它就站不住。”[4]“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
3. 发展才是硬道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邓小平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6]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占世界 1/5 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社会稳定。因此,中国发展的越强大,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会大大增强,同时也会为包括十三亿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民族的愿望、时代的脉搏,也就把握了中国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历史责任。邓小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要求下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发展是必然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和国家提出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实际的任务和政策,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强盛的根本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前提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1992 年南方谈话中指出: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7]因此,虽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8]但发展速度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出发,“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的发展”。[9]。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建成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上百年的时间,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有鉴于此,作为战略家的邓小平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精心构建,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行的步骤,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管理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0],以建成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正是在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1]这一观点。
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中国的发展还是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邓小平强调: “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12]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不为外强所左右,一往无前地走自己的路,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邓小平正是围绕着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党的建设以及祖国完全统一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解决了在落后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说,为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光辉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这一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4][5][6][7][9][10][11][12]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第 377,269,373,105,379 - 380,375,373,78,29 页。
[2][3][8]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年: 第 251,313,2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