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师生文化冲突视域下教师文化的建构(2)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试论师生文化冲突视域下教师文化的建构
三、教师文化的构建对策
(一)树立新价值观,关注和认同学生文化
1.善于发现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有益因素,理解学生文化
当代青少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文化,即主流文化所谓“个性”的包括形象、休闲、语言、价值观等在内的“非主流文化”。这些文化符号在一方面反映了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需求,但在更深层次反映了转型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异质因素。青少年学生文化的产生和流变与教师的施教与引导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如何以持有保守观念的正统文化向了解和认同新鲜文化的方向前进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不应一票否决当今青少年的个性符号,保持开放的心态,深入接触、体察、理解学生神往与珍视的文化信息,善于发现和分析青少年亚文化中创造性高、批判性强、思维敏锐、正直进取等特性存在的合理性,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非主流文化进行积极引导与理性疏导,力求像他们那样去感知、体验和思考,悬置传统思维模式下的文化偏见,促进师生文化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融合和发展。
2.确立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保护学生多样化的兴趣
当代多元教育价值观要求教师以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命价值为本,以不压抑学生的天赋和才智为原则,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取向;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以宽阔的胸怀理解容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保护学生的兴趣,培养具有多元才能的素质人才。
3.教师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平等看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多元化标准,不能只以成绩论输赢,通过多元标准的分析、比较,把握弹性原则。教育教学和日常交往中,深入理解和实践孔子的因材施教,对学生鲜明的个性要适情鼓励,以同理心体验学生的思想动机,允许学生保有和自己原有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符的观念和行为,把学生塑造成鲜活力量而不是整齐划一的青少年。
(二)淡化“社会权威”,确立新型教师角色
1.从单纯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领航者和协助者
香港大学程介明博士从人际关系方面发表了看法: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提高了人类交往的密度与速度,削弱了纵向横向屏障,特别从教育上说,这种师生关系更趋平等,师生交往突破时空限制。 泰普斯科特言道:“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年轻执行者这样的老师,而不是资讯的传播者。学习最大的障碍是在社会性问题上,而非资讯性的。老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动机和时间,去解决学习大道上社会和心理的路障,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和支持。”“让孩子们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并不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 卢梭也认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专听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教育的目的应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并使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学会生存》较好地描述出当代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2.从绝对的权威到学生中的首席
涂尔干认为教师是社会道德权威的代表,教师是理论的权威,实践的专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方面的事情。 但这种教育观已不能适应时代特征和学校培养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淡化“社会角色”,保持“有限度的权威”,以“人”的自然姿态和真实的“我”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群体在相互尊重信任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在平等对话过程中,教师仍是对话的主导,即威廉姆多尔所界定的“平等中的首席”。
(三)改善管理与行为方式,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
1.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在班级管理、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教师要真正贯彻民主原则,宽容学生“不守成规”的言行,尊重学生的意见;同等对待学生文化与自己代表的主流文化,把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有益因素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并赋予学生一定的文化权力并发挥引导作用,建立主体间的宽容合理的异质文化对话,共创和谐的校园文化。
2.教师要注重自我反思,规范自身行为
师生文化冲突发生时,教师要积极解决,反思自身原因,规范行为,以不断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尽量减小破坏性冲突发挥消极作用的范围。首先,冷静面对冲突。其次,找出根源,自我反思。对冲突的起因、范围、程度深入分析,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及自己的行为方式。再次,加强意见沟通,采取措施。在课下非正式的场合,教师应向学生坦诚说明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动机,取得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正当途径理智地解决冲突。教师还可以采取冲突教育,通过举例和经验分析的方法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冲突的本质,增强自主解决问题和抵御不良文化侵染的能力。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主导,应以缓解冲突为契机,在文化冲突“催化剂”作用下认识到学校组织及机制中不和谐的因素与盲点,促进教学和学校管理模式改革,催生新型校园文化,导向更高层次的和谐,逐步构建理性、协作式的教师文化。
参考文献:
[1]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钟启泉主编.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邢金萍.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J].教学与管理,2005,(33):19—20.
[4]Hoerr,Thomas R.Valuing Conflict. Educational Leadership,Dec2004/Jan2005,Vol. 62 Issue 4,p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