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 > 伦理道德 > 传统伦理道德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传统伦理道德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传统伦理道德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传统文化都曾为、正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伦理道德,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至今还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和积极作用,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和方法等对我们今天学校德育的开展更是具有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吸收借鉴合理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将有助于推动学校德育的开展和深化。
  
  1  我们要借鉴传统伦理道德的整体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群体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贯思想(这也与当今我们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相一致),它强调自觉地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的群体和谐而献身的精神,儒家的“公忠观”是其集中的体现,这种群体和谐精神曾培育了一代代爱国志士,对历史的发展、民族的繁荣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令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眼下,虽然我们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振兴中华的大业远未完成。一方面,我们的国土尚未统一,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状况未能改变;另一方面,国际上企图颠覆我们社会主义政权,对我们实行“和平演变”的敌对势力依然强大,而且出现了与国内一些反动势力(诸如_骨干分子、西藏分裂主义者等)相勾结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处于新世纪、身负重任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要坚定爱国情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为此,学校德育要吸收传统道德的“天下为公”的和谐群体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以古代公忠为国的英雄事例和警言教育,激励青少年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做新世纪“公忠为国”的国家栋梁。
  
  2  要借鉴传统道德的“以义制利”的原则。启示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对于义利关系问题的讨论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主张和观点,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见利思义、重利轻义、以义制利的原则。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对于“利”,要有一种理性的制约,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这种道德意识是有其进步性、合理性的。
  今天,我们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与金钱的关系问题随之明显地凸现出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允许经营者在市场上追逐利益,另一方面,从社会公德来说,又反对谋取不义之财,这就需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金钱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处理的不当乃至错误,会诱发为攫取金钱、财富而不顾信义的丑恶现象。当今青少年面对社会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见利忘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种.种丑恶现象时,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抵抗力,正确对待“利”,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为了净化未来社会,培养社会公德,应带头反腐倡廉。因此,学校德育必须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义利观”提到重要地位,充分挖掘传统道德在这方面的积极素材和思想,结合实际中的各种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教育,使他们树立对待物质利益的健康态度。
  
  3  学校德育要借鉴传统道德中的气节观念。培育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精神
  
  重气节,维护人格尊严,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独立人格在个人的立身处世中的重要地位。传统道德的“气节观”不但影响了志士仁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而且在激励志士仁人维护中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抵制邪恶势力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青少年一代虽然生活在国家繁荣富强的时代中,但是社会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而带来的丑恶现象也不断地冲击着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学生要树立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坚定立场,坚持正义。此外,青少年学生要担当起精神文明的重任,带头弘扬正气,为消除丑恶现象、维护国家安宁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学校德育应义不容辞地加强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将传统的“气节观”渗透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感染他们做“出污泥而不染”的新一代。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还有宝贵丰富的内容,如“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刚健有为”的奋发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等,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德育中仍闪烁着它应有的光彩。此外,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学思并重、反省内求、慎言力行的德育方法,家庭、社会、学校共进的德育途径,重知、情、意、行及能力培养的德育任务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充分改造利用,它将为我们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巨大的推动力量。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