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会计审计 > 审计 >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具体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高校领导层和具体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不科学。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首先要做好高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要强化高校职工内部控制观念培养,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最后要抓好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观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代写

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挑战、新形势,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维护其自身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自身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展开,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自身风险控制而构建的一套规范化、严密的动态管理控制系统。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提高、从“外延”的扩张到“内涵”的提升、从“硬件”的加强到“软件”的改善等转变。 在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正确地制定未来长远发展规划的背景之下,高校应着力提升内涵建设,加强财务管理。 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应牢牢抓住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1 4]。
(一)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高校要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优化结构、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科学编制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对经费的需求编制财务预算,并将预算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校内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与分析,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 学校一切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贯穿于财务活动的所有领域,强化预算的权威性与严谨性,充分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 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根据“重点突出,效率优先,勤俭节约”的原则从紧安排各项支出。 高校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内涵建设支出。
(二)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高校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将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开支范围和比例。 科研经费的使用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不得支出与科研课题无关的费用。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形成的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切实履行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职责。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审计,实施对重大科研课题或大额度科研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杜绝科研经费使用中假公济私等行为。
(三) 加强资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学校资产管理工作,高校要成立资产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校的所有资产,并建立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要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实行资产信息化管理,对资产实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和动态监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增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依法合理利用无形资产;要加强学校经营性资产和校办产业的管理,规范校办产业的投资行为和经营管理,防范校办产业风险,促进校办产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高校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按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编报政府采购预算,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不得无预算和超预算采购,做到采购行为公开透明,采购程序科学规范。高校要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经济合同的签订权限和程序,并实行归口统一管理,防范由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和财务风险。
(四)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高校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进行论证和履行报批手续,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项目严禁建设;要按照勤俭办学的精神,控制基本建设成本,防止“超概算、超预算、超标准”现象发生。
(五) 运用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合理设计控制措施
高校应该大量运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知识,制定相应合理化程序和规范化流程来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同时,在多层次的网络环境下建立防御体系,全面技术控制,保障高校财物安全。 在重大经济事项如资产处置、对外投资、资金调度等决策和执行中,高校应设立互相监督、制约程序,加强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投资及管理失控。
二、现有内部控制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具体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
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有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然而,截至目前,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主要聚焦于盈利性组织———企业,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 2008年颁布,2009年 7月起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于 2010年颁布,2011年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上市公司中实施,2012年开始在所有沪深主板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然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直到 2012年 11月我国才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且计划到 2014年才开始执行。 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可以看出,这一规范是针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而不是专门针对高校的,并且这一规范对各类业务和事项仅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属于基本规范性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时,还必须要结合自身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质和特殊业务,与具体的内部控制规范执行指引配套。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导,每个高校的财务管理只能根据众多规章中的相关零星规定摸索前行,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很难得到保障。


(二) 高校领导层和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认知有限,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动态的系统。 按照 COSO报告(1992)的基本精神,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部分共同组成,在这五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中,控制环境最为重要,它决定了一个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手段去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决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知度和行动。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领导层及具体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很多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①,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一些书面规章制度和文本,是上级制定出来用来制约下属员工的。 有限的认知和淡薄的意识,加之缺乏专门的高校内部控制规范,导致很多领导经常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单位内部控制规章之上,各具体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注意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经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由此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5 8]。
(三) 财务管理不科学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内部控制规范和财务管理规章约束,高校在具体财务管理实践中经常漏洞百出,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 债务高企,基本建设投资盲目
从 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高校的软硬件规模也必须随之扩张,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作为公办院校,我国绝大部分高校自有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国家投入的资金在短期内很难跟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极速扩张,多数高校只能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法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但是,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从本质上说高校自身是缺乏偿还债务能力的,因此,高校背负高额的债务有着较高的风险,一旦收支结余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只能采用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方法。 许多高校因为融资较为方便,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没有长远规划,非常盲目,贪大求全,忽视了成本控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搞形象工程,超规模建设,投入过多资金,建设中又缺乏系统科学的统筹规划,建成后常常资产闲置,形成浪费,由此加剧了资金的紧张,资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2. 预算管理缺乏约束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控制的核心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高校的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的紧密相连。 但是在高校的现实运行中,财务预算并没有起到使高校工作稳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为将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的作用,预算的编制有时仅仅是为满足应付上级主管单位检查的需要,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刚性。 长此以往,预算管理将无法有效管理和监督高校的资金运行,最终必将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3. 财务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
按照现行的《高度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收支必须实行两条线。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激发二级院系工作的积极性,给予二级院系充分的财务自主权,但是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收支又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控制。 因此,很多高校的财务收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高校对院系的收入监管不严格,票据没有统一管理,造成个别院系收入不经过物价部门备案,擅自收费,甚至有的收入根本不上交学校财务部门,本部门自收自支,学校无法对其收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很多高校的财务支出方面也会暴露出一些漏洞:一是出现开支标准的随意扩大,资金不能专款专用,二级院系想尽办法挤占资金,挪作他用;二是容易增加成本核算的难度,不能完整、准确反映成本费用,掩盖了一些隐性债务,形成了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
4. 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混乱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产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使有制度,往往也形同虚设,主要表现在:固定①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 40年代前)、“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20世纪 70年代前)、“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 80年代)、“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 90年代)、“风险管理”阶段(2004年至今)五个阶段。资产购买不走审批程序,购买后不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同时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财产报废、销毁也不进行登记,造成固定资产常常账实不符。 混乱的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导致高校财务报表无法有效地反映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相关各方的科学决策。
5. 没有充分发挥会计与财务的职能
会计和财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进一步提升的职能是参与组织管理、预测和决策。 高校财务目前只能发挥会计与财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没有有效发挥会计和财务参与组织管理、预测和决策的职能。 即使基本职能的发挥也不充分。 由于一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限制及态度问题,高校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难以系统及时地反映高校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的反映职能不能很好地实现。 高校财务也没有上升到管理层面,不能系统参与高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不能很好地为高校领导者决策提供专业服务。
6. 内部岗位的设置和运行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牵制的原则
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会计与财务岗位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不相融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现象,更不能出现一个人包办一条龙会计业务现象。 然而,由于高校会计与财务工作事杂、量大,常常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很多单位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经常会出现不相融岗位由一人兼任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人处理一项业务全流程现象。 高校会计与财务岗位的设置和运行没有完全贯彻内部牵制的原则导致近年来部分高校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盗窃行为层出不穷的局面。
7. 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高校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与监督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理论上讲,高校审计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对高校的最高领导层负责,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纪检部门,甚至与纪检部门合署办公。 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常规审计多,专项、重点审计少;传统审计多,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 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审计方法落后[9]。

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