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时间:2020-08-12 15:40:33
    论文关键词:纺织服装 竞争力 挑战 对策
    论文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纺织服装业要想继续获取优势,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论述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高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1.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概况 
  1.1我国是纺织工业大国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了4万亿元规模,行业全年出口额达到了2065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入世十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01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15.6%, 2010年则达到32.71%。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1.2产能布局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以个别县、镇为中心,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 
  1.3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我国纺织服装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一改中国服装低质低价位和低档次的国际形象,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纺织产业资金、技术的要素投入比例得到改善;从满足衣着基本消费需求转向注重服装的文化含量,并较好地将东西方服饰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品和品牌。 
  1.4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我国纺织服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而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了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本国纺织产业来满足。 
   2.纺织服装业面临的挑战 
  2.1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攀升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然而近年来,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新一代的年轻人做纺织工的意愿不断下降,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类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以往以廉价劳动力赚取价格差的日子已逐渐丧失。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 
  2.2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 
  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将持续下去,这加大了纺织品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的纺织类企业来说,对于价格的因素更为敏感,出口压力倍增。为了应对汇率上涨,许多大型的纺织出口公司只能以购买中远期外汇的方式来抵消升值所带来的影响,而对于更多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来说,只有通过减少订单和压缩成本来应对汇率上涨。 
  2.3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国内棉花价格从2010年1月初的14927元/吨起步,涨价到2011年3月10日31228元/吨,涨价幅度达到109.2%。很快,棉花价格又开始较大幅度下降, 2011年11月1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棉价为19196元/吨, 下降幅度达38.5%, 每吨下降了1.2万元,已经低于收储国家有关方面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观望心理严重,致使棉纺企业遭遇下游定单急剧减少, 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停产状态。棉价的大幅波动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了损害。 
  2.4纺织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目前,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正以远比中国低廉的成本优势,蚕食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蛋糕”。这些国家的报价有些可以比中国低百分之十,而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9%,因此许多订单只能放弃。目前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越南用工成本只相当于我国用工成本的38%,原料成本只占国内70%。 
  2.5欧美国家购买力降低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欧债危机仍在持续,降低了欧美国家的购买力。商务部数据显示,在第110届广交会上,尽管到会人数有所增加,到欧美客商观望询价的较多,实际成交分别下降29%和28%,许多出口商家表示,假如欧美客户大减,意味着企业传统市场将难保。 
  2.6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按照在国际气候大会的承诺,中国政府在全国实施节能减排规划,并实施指标管理,企业将需要更大的投入进行环境、污水治理。江苏、浙江等地区,已经限制低端纺织加工业的投资,例如限制喷水织机的发展等。 
   3.提高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环境的出现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相互渗透,相互集成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开展电子商务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变社会经济的运作模式,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服装自主品牌的建设是国家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品牌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名牌的诞生更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印证,没有时间的积淀和内容的负载,就成就不了真正的品牌。世界服装品牌的成长已经有一百多年,而我国的服装品牌发展至今才二十多年。所以,我国的服装企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期打算和长期战略规划,专心致志在自己领先和在行的细分市场之内耐心寻找、挖掘商机,并从内功练起,借鉴西方国家已经成形的先进品牌运作模式,最终打造出我国本土的强势原创品牌。 
  3.3进一步发挥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的优势 
  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经济是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应该在区域结构调整中,依靠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核心企业的发展,打造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大企业,通过产业集群,形成核心竞争力,提高在产业链国际分工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3.4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强化纺织产业链合作 
  新型产学研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纺织企业应积极构建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产业的协同作用。建立和加强产学研联盟,更好地发挥企业、政府和高校院所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好创新平台,积极参加科研开发,可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纺织科技类的高校院所还可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发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广大纺织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帮助纺织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把最有前景、最具效益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加快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同时耐心培养我国纺织人才队伍,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制定落实各项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紧密有效结合起来。 
  3.5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外一些纺织服装业主导企业已纷纷通过全球供应链战略实现了获取最大商业利益所需资源和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却依然处于“世界工厂”的尴尬境地。特别是随着服装业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调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供应链管理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优化供应链管理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建芳.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李宏伟.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与优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3]李杰.论如何构建纺织服装核心企业的供应链[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徐文英.中国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报告[EB/OL].https://www.chinayarn.com/news/ReadNews.asp?NewsID=62844. 
  [5]刘文杰.如何完善优化我国纺织行业供应链[EB/OL].http://news.ctei.gov.cn/30 
  0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