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法学 > 行政法 > 试析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2)

试析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2)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试析对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思考


  三、完善行政决策法治化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意识
  领导干部是行政决策的做出者、实施者,在法治政府的大要求之下,要实现决策的法治化,首先得要求领导干部培养依法决策的强烈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在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魄力进行重大决策时,先要进行一个法律的评价,在不违反实体及程序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培养领导干部“按程序决策”的意识。
  (二)加快行政决策的立法进程
  行政决策法治化首先应有法可依,其次才是有法必依与严格执法的问题,所以加快行政决策的立法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应加快决策权限立法,通过立法明确不同决策主体间的决策权限;其次,应加快决策程序立法,优先制定重要决策环节的程序法,在立法形式上,应优先选择单行立法。再次,应加快重大行政决策立法,其核心内容应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和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两大方面。
  (三)完善行政决策的程序保障
  行政决策的法治化离不开相关运行机制的保障,决策机制是行政决策沿着法治化轨道顺利运行的载体,同时也构成了行政决策从提出到决定的制度框架。
  对于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应按照《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的要求,将合法性审查程序的先位性及约束力进行制度化,与此相适应,就应健全合法性审查机构,提高审查机构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为审查机构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业人员、设置较高的行政级别、赋于较多、较高的审查权限等。对于行政决策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则应在专家的遴选、专家的独立性保障制度、专家意见的法律约束力等方面进行完善。对于行政决策的听证制度,应适当扩大听证事项范围、合理确定听证会的举办主体(如可尝试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充当举办主体)、改进听证代表的产生方式,包括相关群体推选、有关组织推荐和从候选代表库中随机产生等、建立听证意见说明反馈机制等。对于风险评估程序,应尽快对评估事项、评估内容、评估机制、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的处理等进行制度规范。对集体讨论决定程序,亦因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所确定的讨论事项、讨论形式、讨论程序及讨论结果等内容进行制度化规范。对于跟踪反馈的决策程序,当前的完善重点应集中三个方面,即建立独立的跟踪反馈评估机构、提高跟踪反馈评估的专业化水平、探索大众化评估的有效方式。
  总之,对于决策程序,决策主体应树立慢决策,快执行、难决策,易执行、苦决策,乐执行的行政决策理念,这也是现代公共决策规律。
  (四)健全行政决策的法律监督
  行政决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而任何权力都应当在监督之下行使,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造成专制与腐败,这一点对于行政决策尤其如此。首先,强化权力机关对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加强人大机构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全过程监督,决策前应报告人大常委会或者由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策过程中应由人大代表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决策后应向人大党委会备案。其次,将行政决策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切实解决行政决策的可诉问题。
  (五)强化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
  现代政治学、宪法学理论认为,法治政府应当是责任政府,一个政府对它的施政方针、政策和决定以及它的具体施政措施承担不承担法律责任,是民主政府同专制政府的分水岭。④所以,强化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至关重要。
  一是强化责任追究的明确性。针对前述责任追究存在的问题,应明确责任主体和归责标准,在立法中依照刑法中关于立案标准的作法,逐渐明确归责标准,对“严重失误”、“重大损失”、“恶劣影响”进行量化,这样才能便于操作,体现责任追究的统一性、规范性,避免责任追究的随意化,体现法治,避免人治。二是强化责任追究的长效性。通过责任立法尽快明确决策责任追究的时限问题,即不管决策者走到哪里,都应负责,切实解决“拍屁股走人”的问题,通过这种严格的责任反推制度,将决策风险移至决策前、决策中,迫使决策者从内心深处真正地遵守决策程序,慎重决策、理性决策。最终让“谁决策、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原则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只有实现了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才能将行政决策行为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才能最终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目标,避免决策失误,推动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
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