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毕业论文 > 财务管理 > 融资决策 > 高等教育融资对策与方法(2)

高等教育融资对策与方法(2)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高等教育融资对策与方法


  二、创新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对策
  
  社会产品按其受益范围来看,分为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它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或者由于它的竞争性不完全,因而由市场提供受到制约。据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融资体制:
  1、提高拨款比例,改革拨款体制。就提高拨款比例而言:一是继续贯彻“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方案;二是政府承诺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三是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60%由政府拨款承担。就改革拨款体制而言:一是成立国家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二是按照每年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分地区核定拨款标准;三是实行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负担机制。

  2、实行加权学费制。高等教育首先是一种个人投资行为,这种投资有着明显的回报率,大学生本人理应承担部分教育成本。政府可以根据“利益获得”和“能力支付”原则,在科学测定高等教育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高校性质的学费收费标准,实行加权学费制。
  3、发行教育债券。首先,债券融资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持有人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利而无参与管理的权利。其次,债券的利息是从公司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具有税盾效应,因此债券筹资方式成本相对较低。据此,政府应鼓励高校发行教育债券,解决高校在发展中的经费紧张问题。(下转第31页)(上接第15页)
  4、试行股票融资。高等教育可按教育有限公司和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探索,如向社会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为学校募集教育发展资金。在当前情况下,这一方式还存在种.种困难,例如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民间对教育股票的反应等。
  5、成立教育银行。我国在1994相继成立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并为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框架。成立教育银行可以集中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以现有高校的数量与资金规模完全可以实现良性运作。
  6、吸纳社会捐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7、改革助学贷款。随着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学费拖欠问题日益凸显,中西部一些地方性高校尤为严重,沿海地区高校来自中西部学生欠费现象也很普遍,有的欠费率达30%。为了贫困生有机会上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应改革目前的助学贷款制度。
  8、实施公办民助。实施公办民助是指利用民间资本参与学校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办学的积极性。这类模式的典型是建立公办民助的二级学院。这类学院在投资建设方面要求必须由社会力量投入,执行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但在管理方面如师资、课程设置以及文凭发放上都要依托母体高校。
  高校多元化自主融资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大事。上述高校多元化融资对策与方法是基于我国高校多元化融资现状,以促进无形资产变现、鼓励社会捐赠,以设立捐赠基金,投资基金,积极有效地管理学校资产。然而,高校在进行多元化融资和融资方式创新时,也应注意控制融资风险。在市场化条件下,只有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我国高校才能在顺畅的融资渠道下走得更远。
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