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职场励志文章精选
自信是荒漠中的一壶水,它给予了我们希望,它是支持着我们走出荒漠的希望。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10分钟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为什么我们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奋斗
1
过年前几天,我去洗车行保养车,接待我的是一个小妹妹,特别热情,看到我第一眼就大喊:哎呀,你好高啊,好像明星!结果,我还没说话,就引来周围人的围观,当时我真的有转头就走的冲动。
等车间隙,小妹又凑到我身边问东问西,说我肯定不在本地生活,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得意地说,我特别会看人,本地人没有你穿得这么潮啊。
得知我在北京做广告,她问,那你是不是能接触到很多明星?我点点头。她问,那你是不是工作很丰富?我点点头。
她仰着头看我,真好啊,如果我没有从北京离开,说不定也和你一样了呢。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有闪闪亮的光。
通过闲聊我才知道,小妹之前也在北京工作过,而且有明星梦,上了一段时间的培训班,就去北京做了群演,参演了一些电视剧。
我问她,那你都有演过什么角色?她笑得大大咧咧,宫女啊丫鬟啊侍卫啊,逮住什么演什么,一天200块,演了一个月,结果还把主演的头饰弄坏,赔了剧组1000块,哈哈哈哈哈!
小妹笑得没心没肺,我问她,那你怎么不在北京继续做呢?万一遇到更好的机会呢?
她摆摆手,不行,我不像你在外地那么奋斗,后来我发现自己实在不是这块料,就回来了。
我说,怎么在外地工作就变成奋斗了?在家乡就不能努力吗?
她想了一下,话也不是那么说啦,但是大家都这么讲,一提到谁在外地工作,那都是为了什么梦奋斗努力,听起来就很热血。
那天晚上,我和几个老同学聚会吃饭,间隙我又和他们谈起这件事。有一个人赞同地说,就是如此,只要一提到奋斗,都是在外地;只要一提到养老,都是在老家。
我问他,那你就是在老家准备养老了?他笑笑,我没有你那么心大,也没什么能力,我过自己的小日子就挺好,养老也不错啊。
我看着同学一脸轻松的表情,但却感受到了他心里的那一声微微的叹息。同样的叹息,我在洗车行小妹身上也感受到了。
2
其实,为什么我们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奋斗这个问题,我在去年6月就发过豆瓣广播询问过,那时有很多朋友给了我各种答案。
网友柒说,因为要缴房租,这样就需要更加拼命了。网友贝西说,因为没有了熟悉感和安全感。网友炎心水禾说,因为孤身一人就少了陪伴,多了一分落寞和凄凉……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粗略有三个方向:
首先,你始终是一个人。
在外地工作,就表明你要独自飘零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默默习惯那里的一切,生病一个人去看,难过一个人忍着,快乐也无人分享,孤独成为家常便饭。
别人看到你的光鲜,无人知道你的心酸;别人明白你的欲望,无人知道你的隐忍;别人评价你的所得,无人惋惜你的失去。
你有你的选择,你有想做的事情,你对任何事情都很敏感,还有对欲求的渴望。你或许会改变,或许会坚守,但却不太甘心臣服于命运。
其次,远离家人,走出了舒适区。
人的习惯很难改变,而被迫接受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你租房坐地铁吃便餐,你加班出差讨生活,这些都是你之前在家不曾体会到的。而一旦走出了曾经的舒适区,远离了家人的关爱和庇佑,就难免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而在内心簇拥出的一团团梦又让你停不下脚步。
于是就把在外打拼镀上了一层奋斗的外衣,以有梦为理由寻找自我平衡的出口,让自己的窘迫看起来具有意义。
再次, 有梦就要追,走投无路也无法回退。
只要问起异乡人,都是心里有梦的人,他们大谈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渴望自己有更加富足的世界,不想过父辈的生活,不愿意回到偏僻的家乡。
而只要多问几句,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可奈何的地方,房价昂贵,压力剧增,生活成本年年上涨,几乎人人都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但话锋一转,紧接着又会谈到哪怕再难都不能回家,身上有责任有担当,自己有梦想有不甘,所以现实哪怕再残酷,都要咬着牙撑下去。
有人分析得好:因为奋斗的奋字拆开来看,是大田。去外地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田可以分,家乡实在太小了。
但我不禁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家工作生活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奋斗吗?那些安稳过生活的人,就真的对生活不够期许吗?
3
奋斗与否和是否在家乡没有直接关系。未来是自己的,也是芸芸众生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
我出生在一座省会城市,从小过着和旁人无异的生活。我不是富二代,我也没有优渥的生活,我和这个世界的很多人一样,都是普通人。我不帅,我没钱,我做不了明星,没办法一夜爆红,甚至连中彩票的运气都没有,我只是一个每天工作赚钱养活自己的平凡人。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我不精通乐器,我唱歌不好听,我记忆力很差,我脾气也不好,我没见过太多的世面,我只是一个庸庸碌碌渴望过好点生活的人。
可哪怕是丑小鸭,也有想成为天鹅的梦想;哪怕我再普通,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好的将来。
那我为什么不去奋斗呢?既然害怕这个世界放弃自己,那我首先不能自我放弃。当我愿意付出多一点力量并看到回报的时候,我就明白,所谓奋斗努力的意义,并非是要成为人上人的成功,而是不想放弃自己。
但是,不想放弃自己,不等于我回家工作就宣告失败,也不是我在外地打拼就证明了自我。地域和方式只是过程和手段,最终奋斗的意义要看的是结果。
或许我们都不会真的明白奋斗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奋斗之外别无选择。
人生不在于你手握多么好的牌,而在于你能否打好自己的牌,甚至是一手烂牌。
每个人都可能会被生活打败,接受生命的妥协,这毋庸质疑。而所谓的奋斗努力,只是让我们被打败的日子,来得再晚一些,我们再坚持看看,狠狠踹生活一脚,傲娇且执拗地活下去。而这种执着奋斗,与你在家乡还是在外地,没有关系。
每一个今日,都是明日,每一个明日,都会成为你的昨天。所以,无论你在哪里,都请为你的今日负责,为你的明日努力。
励志文章2:裸辞100天,我所亲历的自由职业真相
今天,是我裸辞离开百度的第100天,已然分不清哪一天是假期,哪一天是工作日。
在大家纷纷开工的日子,写一写我做为自由职业者的100天。
给不想上班的你,打一剂鸡血,也可能是蛊惑的迷汤。
裸辞100天,我赚了2万块
我今年31岁,已婚大姐,工龄8年。做过5年传统行业,图书出版;做过3年互联网,在百度。
2016年10月,我选择从百度辞职,裸辞,从此开始了100天没有单位,没有同事,没有稳定收入,自己交五险一金,同时要在父母公婆面前假装没事发生的日子。
100天,我个人总收入是20183元,税后。
2万块并不高,甚至不敌我上班一个月的工资。相较于支出来说,必然也是“财政赤字”。
但,这大概就是一个没什么准备,裸辞状态下选择自由职业的人,所能达到的真实水平吧。
裸辞=风险,风险≈丰富。
面对未知的事情,谨慎者选择避让,无畏者选择一搏,我大概属于后者。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裸辞,可以去看这篇文章:你喜欢现在的你吗?——写在31岁生日这一天
对我的职场8年经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这篇文章:8年职场,艰难时刻我是如何度过的?
100天,我只做了一件事
辞职的第一天,我加入了写作打卡群,开始写作。当然,那时候完全不知道写作可以带给我什么,只是一个预防自己懈怠下来的手段而已。
找一帮人监督我,顺便营造一种,有很多小伙伴陪伴的热闹氛围——这是最初的想法。
我不算高产,100天,写了6万字。
因为写作,我的简书粉丝数从0到1200,微信公号粉丝数从0到2000。
因为写作,我开始系统梳理自己的写作方法,做了10场线上免费微课,1场线下付费分享,6次在行付费咨询约见,1期付费写作训练营。累计分享时长超过1500分钟,收听人次17000+。
所有这些,都是全无准备,全无规划,超出预期的惊喜。
好像突然掉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扮演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没有风花雪月,100天“网红”进阶路
对于一个上了8年班的人来说,连续3个月,不用早起赶地铁,也没办法在月底收到银行的工资到账短信。——这真的很可怕,一种打破稳定的可怕,一种心理和思维方式重建的忐忑升级。
第一阶段:瞬间焦虑
焦虑期比蜜月期提前到来,辞职后的第一天,我就迅速进入焦虑期。
焦虑的来源,是钱。
因为多年使用公司电脑,辞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斥巨资买一台自己的电脑。——这是计划内的支出。
因为要自己交五险一金,还有一堆证件要挂靠,所以,辞职第一天我就支出了2万块。——也是计划内支出,但金额大大超出了预算。
就是这笔计划外的支出,让我陷入了焦虑和窘迫的深渊。
是的,在辞职的第一天,我就不得不反思“裸辞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太冲动了”。
那么潇洒地辞职,以为做好了万全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却在第一天就被意外彻底打趴下。比起金钱带来的实际焦虑,最令人沮丧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
现在想想,这就是裸辞后的常态吧。——意外即常态,自由即代价。
第二阶段:裸辞后的春天
天无绝人之路——是时候把这句老古董请出来了。
一直兢兢业业上班的人们,请别忘了你们的隐形收入:社保折子,公积金卡。——翻出它们俩,并查询余额之后,有一种在去年的羽绒服里,翻出500张毛爷爷的兴奋感。
不得不说,没有了金钱的焦虑,才真正迎来裸辞后的春天。
每天睡到10点,起来给自己做个早午饭,穿着睡衣晃荡着收拾屋子,然后下午安安静静地写一篇打卡的文章。有时候去见个朋友、逛个街,或者读一本书,在咖啡馆窝上一天。
真正辞掉工作,完全没有kpi的压力,没有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需求,更不用在大姨妈的日子强忍着上班。整个人的精神突然松懈下来,有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复盘和自我审视,差不多每天都在做精神上的断舍离。
整个11月,我都处在这种,因为终得自由,而终于有大块时间与自己相处,所以精神无比愉悦的状态。
密集思考+精神愉悦=创作高峰期。
创作高峰也带来粉丝数的稳步攀升,更意外地写出了那篇霸屏简书首页的爆款文章。
11月的主题就是:老娘找到了第二春。说得文雅一点就是,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发现自己另一种可能性。
最意外的是,离开工作之后,才发现工作带给你的通天技能,让你去到更远的地方。
比如:5年图书编辑经验,让我对写作和文案有专业的认知体系;
比如:3年产品经理的历练,让我的逻辑思维强大到可以触类旁通地思考很多事情。
比如:在工作中养成的细节控,思考力,好奇心,营销力,产品和用户思维,都让我对新事物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发现所有事情有共通的思考逻辑,而自己过往所有积累都有他们的爆发点,像是对8年全部经验的打散,回炉,重塑。——这种兴奋、期待、又尽在掌握的感觉,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
第三阶段:随时准备好,盛装出场
因为密集写作,12月我得到很多线上分享的机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领英中国(赤兔)app的系列课程:从零开始学写作。
他们说我进入了一个叫做“知识型网红”的圈子。
面对完全未知的领域,我像个小学生一样从零学起:使用直播工具,设计分享内容,做微课ppt,给自己设计个人品牌——从模仿开始,有样学样地做出来。
但,要跟大平台合作,一味模仿,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我也做过互联网,我知道平台需要什么,平台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虽然自己是小咖,但要以大咖的标准要求自己。够不着,也要踮起脚。
从未接触的新事物,没有经验可调用,那就只有去调用我积累的通用能力:逻辑思维方式,产品思维,营销思维,用户思维,沟通技巧,文案能力,等等。几乎缺一不可。
到了这个阶段,我差不多已经忘了自己裸辞这件事了。每天比上班还要忙,拖延症、早起困难症这些顽疾,也不药而愈。
从设计一节课,到设计3节系列课程
从顺利完成一次分享,到研究如何做出一堂高质量微课
从课程研发,到课程营销
从做产品,到做个人品牌全套包装
从做好自己,到兼做商务合作
每一个转变,都有100个细节需要死磕,需要快速学习、迭代、复盘。
80%的人停留在“模仿”和“我是新人”的安全区,允许自己做到60分。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旦上场,就要盛装出场。
赤兔的三节系列课程,累计收听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我因此获得了在赤兔开通付费课程的资质,也因此积累了付费课程第一批种子用户。
我对干劲儿十足的12月,非常满意。
第四阶段:事儿闹大了
顺利成章,1月,我开了第一期付费写作训练营。21天,5节大课,2节小课,每天一对一点评指导学员作业。
收费399元/人——推送发出后的一天内名额报满。全部报名人数是63人,我坚持小班筛选制,一期只选了30人。
忙成狗的1月,紧张又烧脑,又是一次未知的旅程——
开付费课,要怎样掏心掏肺才不浪费别人的钱和时间;
5节系列课,简直要从零开始架构自己的写作体系;
学员的问题容易发现,但引导他们找到改进的方法,却要难上10倍;
更不要说怎样维护一个严肃活泼的微信社群了。
课程结束后的满意度调研,有70%的学员认为,学费偏低,应该涨至500元左右。
嗯,一期小白鼠们的试用反馈,证明了我的1月没有白白烧脑,以及,这个事情,可能要闹大了。
辞职2个月之后就开了付费训练营,这个成绩确实还不错。一切顺利得很不真实。
后来很多人让我分享经验,我才知道,对于知识型网红们来说,付费课程是个人发展的里程碑。
这大概意味着,只要你口碑好,你可以一期期地开下去,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
裸辞是一面镜子,照见真实的你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裸辞,而且一裸就是3个多月。
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发现自己新的可能性。虽然接下来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这就是我想要的,从来精彩都是伴随着挑战。
这趟裸辞体验下来,我开始认真地花每一分钱,因为赚钱真的不容易;
我开始去到这个城市不同的角落,在上午10点或者下午4点,真实地生活在北京,而不是“出小区进地铁,出地铁进写字楼”;
我开始淡出群体,更少关注外界的评判,更多地关注自己,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哪些事情让我发自内心愉悦。
更重要的是,我更加感恩和怀念职场,感谢严苛的老板,优秀的同事,以及从未懈怠的自己。
自由职业只是换一种工作状态而已,只要是工作,都需要调用你所有经验和技能,全力以赴去做一些事情。
而你过往工作中,曾经应付了事的那些方面,也会成为你最大的能力短板。
不知道别人的裸辞生活是怎样,我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特别感恩。
它让我系统地审视和回顾,自己过往的8年。那些一点点积累的能力,那些曾经偷懒没有学精的技能,那些优点和缺点,都更加明确。
可能很多人都想过,裸辞、间隔年、自由职业,好好思考人生。
但,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我认为,去做事情,是最好的反思方式。尤其是去做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它就像一面镜子,帮你更看清自己。
如果你也想裸辞,我会劝你不要冲动,至少先想好裸辞后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不赚钱,但不能无所事事。
如果你也想做自由职业,我会劝你进行一次自我能力评估,毕竟,自由职业,也是工作。
如果你也迷茫但并不想辞职,我也建议你去找一件你从未做过的事情,业余时间去做。当那件事情需要调动你所有的能力,你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面镜子。
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最后,羡慕,上班的你。系统的职场经验和能力积累,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也是你给自己准备的金矿。
请,准备充足,留待以后慢慢开采。
励志文章3:当你的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都是弯路
年轻时如何避免走弯路?
问这个问题的人,从他们自己的描述来看大多都踌躇满志,准备在职场上大展拳脚一番。我猜他们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云。
而这样的问题我都拒绝回答。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踏实才是最快的方法。
没有走过弯路永远都不会知道直路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好像谈恋爱时,你不遇过几个渣男怎么知道好男人到底好在哪里。
互联网行业经常用一个词,叫“试错”。不断改进微小的错误,快速迭代更新,让产品不断趋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试错”,尤其是20多岁精力旺盛,有的是时间。Nothing to lose.
可很多人把这个时间都用在怀疑人生,困惑未来,把本该拿去大把体验不同人生经历的时光,耗费在无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犹豫不决中。
我曾经的老板是一位女强人,她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每次和她聊天我都获益良多。有一次一名年轻人问她: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么的呀?我今年20岁,第一份工作在书店实习,但是觉得没有什么价值,一直很害怕,对未来简直不敢提。给我一点建议吧!
她的回复如下:
20岁干嘛?20岁当然是念书之余,打工赚学费啊!我20岁在星巴克打工,这有意义吗?当然有啊,自己赋予它意义啊!餐厅里洗盘子有意义吗?有啊,你自己琢磨啊。难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义吗?等你想好决定什么有意义的时候,你的人生结束了也不必思考了。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
20多岁的黄金年龄,本应该去闯去浪去跌倒。考虑太多就像给自己无形中筑起一道道围墙,你还没有跨出去过就被死死禁锢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无缺的人生方案。到头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有风险,那个失败了怎么办……花大把时间做分析,听建议,可人生计划永远赶不上人生变化,而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这就像创业一样,等你把一切都想得周到缜密的时候,大势浪潮早已过去,你想好的一切最后都变成一堆废纸。
我20岁出头的时候,工作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
改变世界?我连世界是什么样的都没完整看过。
活出自我?我连自己要什么都没想清楚。
职业生涯发展?我连初级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没有摸清楚,想那么远有用吗?
那时老板丢给我什么工作我都去做,找图片,找新闻,搭PPT,跟访谈,旁听会议。我从来没想过这些对我未来的职业人生有什么帮助,因为我压根就想不出来。
直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熟练掌握了这些工作的套路和规则,懂得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行业趋势的分析等等。我的视野也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而更加广阔,眼光开始更上一层楼,去思考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恰好那时的中国,社交媒体刚刚兴起。彼时微博的发展势头迅猛,各式新媒体平台遍地开花。
我深感这个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于是义无反顾地决定降薪转行,投入到更加红火的数字营销行业中来。
所谓经历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生活给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势”,如果你去花时间研究一下近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多涉猎相关的新闻、文章、书籍、观点,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发生着什么,这些并不难掌握。
在大势之下如何实现小我的能力增值,并融入到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去,这是年轻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当经历足够多,你会发现“顺势而为”比“按计划走”更加明智。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很少说英雄造时势,就是这个道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试过的错足够多时,我们要学会“复盘”。
所谓复盘,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回顾过去的作为和得失,错过的机会,做错的决定,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参考和指引。
《教父》里有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变得伟大。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你一定会对其中的枪杀,欺诈,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记忆深刻。
正是这些经历让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麦克科里昂,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最终成长为一代教父。
试错之后学会及时复盘,避免下次走同样的弯路,这是过了年轻之后需要考虑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被同学带去做过传销。
那时候我对这个一点概念都没有。只觉得被带去听了几次振奋人心的演讲,看着那些靠传销发家致富的人,惊叹着那些年纪轻轻就当上全国销售总监的人,我就觉得我也能行。
结果接下来两个月里我一个客户都没有找到,相反自己还倒贴了好几千块钱进去买“产品”。
幸好那时我警惕心起,及时止损,想办法“体面”地退出了团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这算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弯路”。事隔多年回忆起来,除了觉得当时自己年轻气盛,把成功想得太简单之外,我做出了几点分析:
1、我的个性和能力不适合做销售,完全不适合。
2、我非常不擅于八面玲珑的人际关系交往。
3、以金字塔模型建立起来的人际销售网络,利润都来自最底层的下家。因此为了保证这个模型的正常运转,需要不断拓展下家的数量。
其中第三点尤其重要,后来我发现任何形式的传销究其本质都可以归因到这个模型上来。并且,在如今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还衍生出基于此的诸多变种,例如微商,例如新型的旁氏骗局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人生和职业选择都产生了诸多影响,我及时避免了许多我不擅长的工作和公司。
再往后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复盘,记录下自己犯过的错误,未考虑周全的细节等等,这些“弯路”带给我的教训和启示远比一帆风顺带来的成就要宝贵许多。
人生选择的质量永远是和你的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在年轻的时候能力有限,选择自然也有限,抓住一个选择不断试错是增加经验和能力的唯一途径。
到了30岁左右时,在行业内的人脉、经验都积累到一个量级,这时你会发现眼前的选择突然一下子变得很多,每条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
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再去试错,而对过去经验的复盘能让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特性和愿望,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年轻时找工作都是去求职网站上一个一个投简历,过了五六年以后找工作都是猎头主动打电话联系我。这里买卖供求关系发生了颠倒,年轻时个人能力有限,供大于求,是买方市场(公司挑你);
后来个人能力增长了,供小于求,变成卖方市场(你挑公司,甚至可以自主创业)。
这个时候,选择才开始变得比努力重要。注意我说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选择比努力重要。在你没有资格去挑三拣四的时候,努力更重要。
当你的能力还不足以撑起你的野心时,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弯路,都要磨练,都要吃苦。
既然这样,不如趁年轻时去积极试错,积累经历,然后不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分析和复盘。这可比你听任何的规划建议道理都来得更切合实际。
我们谁都不是圣人,只有体验过“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确”的标准和意义。
共勉。
励志文章4:别太脆弱,职场不相信眼泪
1
小Y是个“职场运”很不幸的人。外人看来,她挺顺风顺水的——出身不错,工作不错,跟大学时的恋人结婚,一年后生了宝宝,有房有车……总之,一个年轻女孩想有的,她基本都有了。
但是,小Y却觉得不顺心,婚姻家庭还凑合,工作却很烦。她是独生女长大,从小被父母呵护备至,读书时我行我素惯了,工作之后就觉得好多事情都不适应、不舒服。
她好静,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但又怕被同事疏远,就强颜欢笑去了,回家想起来还是觉得别人排挤自己;她不喜欢勾心斗角,但总觉得有些同事爱针对自己。报销的时候,财务总爱问东问西;请个假,领导好像也总是刁难;跟她同时进公司的男同事业绩特别好,一定是跟领导走得近的缘故……这些事情她没有勇气当面去问,放在心里滚来滚去滚得火烫,最后就特别难受。
因此,小Y常常心情不好,情绪跌宕起伏,久而久之就影响到跟丈夫的关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跟婆婆关系处理得也不好,婆婆有时生气不来看孩子,她就要自己照顾,弄得焦头烂额,心里又苦又恨,觉得都是工作导致的。
年纪轻轻的小Y于是四处跟同事诉苦,说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跟上司抱怨,说客户难伺候,同事撬墙角;跟家人唠叨,说自己做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后来,公司部门调整,她先是被调去了边缘岗位,后来干脆被谈话,遭到了辞退。
没有公司会因为你性格脆弱、牢骚满腹就对你照顾有加——除非你贡献特别巨大。若只是个行走的负能量,被甩掉是早晚的事吧。
2
小Y这样的年轻人,我遇到过不只一个,他们眉眼之间略有相似,都有浓得化不开的忧愁,心间有太多凌乱的、扯不断的烦恼。
他们本身能量场很弱,做事优柔寡断、不够干脆利落。一部分人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挫折,还有一部分人的确是个性使然,却也不想着尝试改变。
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没有做好,却又花了太多时间在职场中展示自己的脆弱。总觉得别人在欺负自己,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不敢去反抗欺负自己的人;情绪起伏很大,像刺猬一样随时准备反攻;认为自己收获的比付出的少太多,负面情绪爆棚……
他们会装作很能干、很厉害的样子,但久而久之就能看得出是外强中干;而当这层伪装剥落,他们就开始展露自己柔软脆弱的那面,企图用示弱或者眼泪来博得别人的同情、理解甚至支持——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因为,再温情的公司,也是以能力、水平、为人处世的水准来判断一个人的,怎么可能因为脆弱就对你另眼相看呢?
想起《老友记》中逃婚离家的瑞秋,这个富家女从小娇生惯养,从未想过有一天还要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一没技能,二没经验,只能从在咖啡馆里端盘子开始自食其力。
她的职场路走得很坎坷,即便端咖啡也是有技术要求的,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的食客,刁难随时可见,烦恼到处都有。她也曾气急败坏,也曾跟莫妮卡吐槽……但她每次都很快调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适应工作,终于熬过最初艰难的时光,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员。
一开始的脆弱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脆弱下去。
3
我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处境、内心、能力说得可怜兮兮的。长大成人,就得如一个战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处理好跟同事的关系,应对客户的刁难,包括如何与上司相处,这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不光职场这样要求,生活中也需要有这些基本素养,否则就很难有正常的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本身就应该释放魅力。软弱当然可以有,但你必须要做的是,不断强大自己,给那个柔弱的自己披上坚毅的铠甲。
职场不相信眼泪。它只看你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努力,是否在进步。
不要把脆弱当成一张王牌,否则,它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励志文章5:进入单位的前三个月,决定你在职场的未来
进入单位,不仅包括你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包括你是一个有工作经历的人,无论是主动从以前的单位离职还是被炒鱿鱼,你都进入了新的工作单位,换了新的工作环境。
人们对新环境的感知能力往往比较强,在新环境的前三个月,无论是换个环境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敏感度最强的时候。敏感度最强,意味着你能快速的感觉到自己与新环境的人之间的差距,能快速捕捉到自己的业务能力存在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差距和问题,然后再学习弥补差距。
有句话说一个人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相应地,一个人在新单位新环境刚开始几个月给领导和同事留下的印象很重要。你积极上进,做事努力认真,勤勤恳恳,领导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那么,他就会给你更多做事的机会,让你接触更多的业务,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磨砺的机会。相反,如果你在新环境工作的前几个月,做事吊儿郎当,三心二意,领导交代的10件事有8件都问题重重,别人要在后面给你收拾烂摊子,那么,领导和同事可能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已经对你形成了“办事不怎么样”的印象。
01
昨天晚上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老朋友2016年10月中旬从前工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离职,进入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国企工作。
朋友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做事能力很强,属于踏实能干型人才。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他的办事能力的话,“他办事,你放心”这句话很合适。他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大四的时候参加中国工商银行考试,考了全省第三名。在被称为“一代银行,代代银行”的银行就业环境里,他没有任何关系,凭借自己的考试成绩和面试表现获得了这份工作机会。他家乡所在的地级市当年招了三个人,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靠关系靠背景被录用的,然后分在了一个小县城的工行工作。
进入工行,他先是在前台工作,处理对公的业务。之后,工行里新增了信贷业务,很多老员工都已经开始计算退休的日子了,没有人愿意再去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他是单位里面最年轻学历最高的人,信贷业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白天要上前台处理对公业务,下班后再到后台处理信贷业务,周末还要到市里参加培训学习。很少能按时下班,很少有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对他而言是一个件很奢侈的事,三天法定节假日,他通常也就休息一天回家看看父母,然后一头扎进工作里。
2015年底,他因为出色的信贷业务能力,得到了市级银行的认可,然后又在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也没有“走后门走关系”的情况下,从县级分行调到了市级分行。
至于他为什么从工行离职,他是这样说的,工资低待遇差姑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工行带给他很多负能量,他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年轻人,他没有激情,没有活力,除了工作,就是加班,他也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因而,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行。
昨晚聊天,他说在新单位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干了几件比较漂亮的事情,但还是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还有长久以来养成的旧的工作习惯,这些都是他要在短期内尽快改掉的。他说要趁着领导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的时候,好好完善自己。
当然,也因为他自己干了几件比较漂亮的事,给领导留下了“可栽培”的印象,领导也会给予他更多的机会。现在,领导外出谈事情都喜欢叫着他,所以,他也见到了很多牛人大咖。因为接触了更多更厉害的人,从这些人身上也能学到更多。
他说进入新单位后,自己的几项工作成果就像一条连锁反应,因为领导交待的事情办得漂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因而,领导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带他见了更多优秀厉害的人,从这些人身上他又学到了更多,然后会更加努力,做出更优秀的成绩。
02
其实想起来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刚参加工作时,领导需要一副某区域规划现状图。众所周知,规划现状图是通过软件CAD画出来的。对于CAD,我简直是白痴。只听过,没用过。
领导问,“这个你会画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领导扔下一句“不会就去学”,然后还把一个需要通过photoshop软件美化处理的图片同时交给了我,直接没问我会不会用photoshop,摆明了不管我会与不会,总之这两项任务都交给我了,不会就去学,就这样。
我一直都很抗拒学习各种软件和编程,自认为没有程序员的天赋,但这下没有退路了。我白天上班做别的工作,下班后抱着电脑上自学网看视频教程,对照着教程一个工具一个工具的练习。学习完了CAD,又学习Photoshop,差不多天天晚上两三点左右睡觉,熬了一段时间,终于完成了领导交待的任务。但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学会了两个软件。
或许是我任务做的还不错,从那以后,领导会将更多的工作教给我,也会给予我更多的锻炼机会。
单位要写一份某区域的绿化方案,领导安排我去写。是啊,那时我还是有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手,自认为新鲜出炉,直接是写方案的小白。但领导安排了我就要努力完成,去查找资料,参考以前别人写的方案,先模仿写出初稿,然后再一遍遍修改,慢慢摸索出了写绿化方案的套路。
有一家公司来我们单位参观学习,需要一个讲解员,而单位以前的讲解员那天正好有别的事情,领导直接安排我去讲解。我提前把要讲解的内容背熟,自己试着讲解了好几遍。当准备充分时,正式上场时反而不紧张,表现得还不错,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这些都是我工作前几个月之内发生的事。学软件不仅是领导要求,也是我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迟早都要学,那么,晚学不如早学,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抽时间去学,学会了后面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写方案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刚开始就尽可能多得去写,起初模仿,后面再形成自己的书写模式和习惯。而因为有了第一次讲解的经历和尝试,后面需要有讲解的时候,领导都会安排我去讲解,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我对新鲜事物一直充满好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能力。或许是因为这样,我一直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我都在不断的学习。初入职场,很多的“不会”,自己与周围同事之间的差距犹如一条鸿沟,领导交待的任务,很多都是第一次去尝试,但我并没有排斥尝试,而是积极学习,并且努力完成任务。或许领导觉得我值得栽培,也给予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如今,工作一年半,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他对我期望很大,我也一直很努力。
03
在新单位工作的前三个月,可以将这段时间成看做是“敏感期”,敏感期对一个人职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认知自我,对自我定位的三个月。因为对新环境充满未知和好奇,所以,你能快速的感知到新业务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人,而自己与这些能力之间还存在哪些差距,因而,你对自己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第二,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的三个月。刚进入单位的几个月,是你学习处理业务的时间段,尽量多的接触不同类型的业务。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业务也是你进步最快的时候,或许会很辛苦,但是坚持过这一段时间,把手头上的业务掌握了,那么,后期处理工作时就会容易很多,因为很多工作一旦上手,就会变成重复的过程。
第三,领导对你形成既定印象的三个月。你踏实能干,能优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领导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那么,你将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和磨砺的机会,成长的速度也快。如果领导交代的任务,你推三阻四,不好好干,领导或许已经开始放弃你了。所以,一定要在新单位的前几个月,为自己贴上做事认真、办事得力、上进之类的标签,然后将自己的这些形象信息传递给领导,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和表现的机会,为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之路打好基础。
相关文章:
7.工作励志短篇文章
10分钟职场励志文章精选
上一篇:2019职场人生励志文章
下一篇:5篇初入职场必读的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