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朋友圈分享的励志文章推荐
推荐文章
人生要敢于接受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朋友圈分享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1
进入公司车间有两道安检。
安检人员每天检查进入车间人员是否携带电子产品、危险品以及一切可能窃取公司机密的物品。
他们的工作机械而重复,类似于机场安检。
安检人员均是年轻的女孩子,二十岁左右,相貌未必都漂亮,但是个个端庄。
也许是考虑在过于严格的安全检查时大家不至于太反感。
大部分时间,这些女孩子都无事可做,她们要么聊天,要么看手机,要么发呆,亦或者埋在桌子底下悄悄的化妆。
但是其中一个女孩子,她总是很忙,大部分时间,她都在人员进出比较频繁的位置值岗。
而那些而相对比较闲的位置,一般很难看到她。
有次无意中聊天,她说,我就喜欢忙一点,觉得忙起来时间过的真快。
她不喜欢玩手机,对化妆也不感兴趣,而那些天天混日子的同伴,她向来不屑一顾,谈不到一起。
除了工作,一天必须的十个小时工作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度过,所以她总是愿意去最忙的地方,不让自己停下了。
她说,忙起来,她才觉得自己是有精神的,不会想睡觉,也没有愧疚感。
我问她,既然喜欢忙一点,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
她说,找不到一个工作环境可以像现在这样好的工作了,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做什么。
至于“未来”,她觉得这是个陌生的词,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样忙碌的生活,并没有让她觉得境界高于别人,也没有让她更加充实,反而让内心更加空虚和不安,甚至茫然。
因为没有目标,这种忙碌就像驴拉磨,永远走不出那个圈,也不知道终点在在哪里。
即便有人过来喊一声“停”,自己也不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
2
其实这样的忙碌,许多人都有过。
用不停的“忙”来掩盖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好像这样忙起来,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但是,仅仅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并不在意行动的结果是什么。
以前公司一位新升职的主管,下属基本和他同期进入公司,资历相当,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作为主管,他非常忙,比任何一个下属都忙。
新案子开发期间,他每天一大早开始自己亲自陪客户,在他看来,每个客人都很重要,重要到除了他就没有人可以陪。
他陪客户的时候,下属并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客人今天布置什么任务。
等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客人离开,这个主管才开始召集大家一起做客人布置的任务,每天拉着大家加班到很晚。
而他自己,每晚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下属不愿意加班干的活,都是他干。
他说,他儿子已经一个月没有看到他了,每天晚上他回去,儿子已经睡觉,而早上起来上班,儿子还没有醒。
他常常会抱怨,觉得下属不配合他的工作,不愿意晚上加班。
下属也很抵触,因为他们没有对工作的掌控感,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快下班才被临时安排。
他既不去统筹全局的,也不能勇敢的和下属沟通合作,作为主管的意义,已经被完全忽略。
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打游击战状态,而且是被打的一方,每天手忙脚乱,可是若要总结,却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
当然,更加不知道做的那些工作最终达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方向,没有计划,低效率的忙碌,让人疲于奔命,却失去越来越多。
3
经理看到他忙的完全没有形象,忙的没有自己的生活,多次提醒他:
好好把下面人培养起来,争取每个人能够独挡一面。
他便说,最近太忙,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去教他们,过一段时间再说。
当然,这个主管,后来越来越忙,忙到经理不得不委婉的将他的一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力分到其他组。
聪明如他,一定知道他是管理者而非单打独斗的勇士。
可是因为缺乏领导力,让下属做事情,比自己亲自去做那些事情更难,所以宁愿独自去做。
教那些下属变的更优秀,对他是一种威胁,因为自己尚不足够优秀,所以宁愿自己亲力亲为。
他将自己的时间塞满,而逃避合理安排下属的时间,纵然辛苦,却不被人认可和理解。
他并不去思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逃避自己的管理目标。
选择了一种“忙”的状态,去分散自己的目标,也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掩盖那些现在无能无力的事情。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所有对目标有阻碍的困难,都要首先解决,否则距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因为所有绕过去的困难,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你带来更大的困难。
4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就像一个陀螺,在不停旋转。
职场人士有做不完的工作,医生甚至不能给出五分钟的时间给每个病人诊断。
而全职妈妈,也在为有质感的家庭生活、高质量的娃娃教育而忙碌。
而实际上是,职场人士可能能力没有提升,一年过去,年资渐长,能力原地踏步。
医生开出的药,永远是那些常用组合,不能根据病人的变化而调整药方。
而全职妈妈,可能家里仍然一团糟,孩子仍然是个熊孩子,然后顺便抱怨丈夫不帮忙做家务。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努力,甚至觉得自己的收获配不上自己的勤奋。
可是,这些低质量的勤奋,毫无目标的奋斗,不如懒惰。
因为两者所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而懒惰者至少还有时间欣赏鸟语花香。
不停的行动,却没有时间思考,其实就是用安于现状,来回避不断突破和提升。
质量管理学中,有一个PDCA循环,也就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
意思是先计划,确认目标以及实施步骤,而后开始实施;实施中不断确认检查,有问题马上执行改善。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直到达到最初确定的目标。
有效的行动,需要计划,需要思考,需要不断的调整,避免离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5
娱乐记者早年曾问郑凯,对于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目标吗?
郑恺只说了四个字:中国一线。
郑恺早年拍KFC的广告而出名,但是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趁热进入演艺圈,而是选择去演话剧。
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就不停拍戏,拍了很多戏,但是都无法引起大家注意。
然后发现自己身上还欠缺很多东西,进入演艺圈,连做大牌跟班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他转而演话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担任主角,获取更多演出机会,不停揣摩角色,掌控话剧全局。
他演了两年话剧,累积了很多经验,两年后再回来演戏,他已经可以很好的把握角色。
后来终于凭借演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大红大紫。
无论是演话剧,还是演戏,他都很忙碌,他说,
每个年轻演员都有疯狂拍戏的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忙碌,但是不会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目标而进行,哪怕反复迂回。
没有目标,就没有原则,纵然一直忙于奋斗,到最后只能自我安慰:那个时候,我也曾经努力过,只是时不与我。
忙碌,却碌碌无为。
没有目标,甚至南辕北辙,越努力,越失败。
励志文章2:幸运,总是离努力的人更近一些
1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人生低谷究竟可以有多惨。有人情场失意,苦苦追了五年的女生嫁作他人妇;有人职场遇挫,连连碰壁,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还有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尝试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被送去了医院……
人这一生,无论多么光鲜,总会有不如意、不得志甚至是濒临绝境的时候。只不过,面对痛苦时,每个人的抉择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在低谷当中,我们面对痛苦如何思考,人生就将如何改变。
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小故事,美国海军上将斯托克代尔在越南战争中被俘,被关押了长达8年的时间。期间,他被拷打20多次,却带领同伴作出各种斗争,以提高美军战俘的待遇并增加获释的机会。因此,获释后的斯托克代尔成为了美国的民族英雄。
著名的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慕名找他做了一次访谈,柯林斯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熬过那8年悲惨的战俘生活,坚持到最后获释的?”
他回答说:“因为我有一个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出来,一定能够再见到我的妻子和孩子。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使我生存了下来。”
柯林斯又问:“哪些人没能活着出来?”
斯托克代尔说:“当然是那些非常乐观的人啦。”这下,柯林斯被彻底搞糊涂了,难道不是凭着乐观才坚持到了最后吗?
斯托克代尔察觉到柯林斯的困惑,补充道:“那帮乐观主义者会说‘圣诞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圣诞节会来临,然后过了。他们又说‘复活节之前,我们一定出得去’。复活节来了,又过了。然后是感恩节,再然后是下一个圣诞节……结果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他们逐渐丧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于是,他们郁郁而终。”
最后,斯托克代尔总结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
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信念千万不可失去。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最残忍的现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
2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低谷时,往往都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然而当低谷挥之不去,困境越来越难熬的时候,乐观也随之而去了。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12年,也就是我的女儿降生的第二年,我离婚了,成为了一位单亲妈妈。
虽然在离婚的时候,我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但除了情感上的失落之外,生活的琐碎更是让我措手不及。那时,我的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写作上,而孩子又正是需要呵护的时候,每天我的睡眠时间甚至只有两三个小时。
我必须承认,那个时候,女儿的养育、家庭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但幸运总是离努力的人更近一点,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迎来了事业上的重大转机。
我的一部作品的游戏改编权获得了签约,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曾经说过:“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只有感受过生命不易之后,努力获得的收获,才会显得格外芬芳。
3
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也许正是转变的时候:改变固有的思想,人生就可能迎来转机。
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因为绝望而自杀的人,在刀划过手腕的时候,她真实地感觉到了切肤之痛,感觉到自己还是有感觉的,自此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活下去。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残酷。而锅底法则告诉我们,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这是我们要坚定的信念。
还记得和女儿一起爬山的时候,小小的她执意要选择徒步,像个小大人一样对我说:“妈妈,有人选择坐缆车,有人选择走路,但是我不觉得走路又慢又辛苦、没意思。走得慢,才会看到更多的、更美丽的花儿呀……”
我想,那些曾经的苦难,到了现在,早已化茧成蝶,成为我最宝贵、最美好的回忆。
励志文章3:世界正在奖励早起的人
01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后台有位朋友对熊说,也跟着熊爷读书读了那么久,可是好像还是没有找到通往成功的路途。她觉得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熊爷觉得,人生嘛,就四个字:知易行难。
那些我们以为“懂得”的道理,若没有行动的支撑,其实和“不懂”并无二致。
就比如:早起这件事。
许多人都知道早起的好处,可是真正能够坚持实践的,又有几个?
这让熊爷想起一本颇具争议的书:《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中岛孝志,是日本时间管理研究第一人,同时兼有畅销书作家、企业经营顾问等多种身份。
他提倡早起的相关书籍,在日韩狂销300万册,“引爆了早起革命”。
02
“我接触过3万名以上的经营者、职场人士,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早起。”
十几年前,中岛君追随成功人士几乎都有的“早起”习惯,开始坚持每天早晨4点起床。
通过早起的习惯,他在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仿佛用整个生命在证明:“世界正在奖励早起的人”这句话。
许多人通过学习中岛的早起方法,人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巨大的改变;
然而,对于中岛君的“早起理论”,也有很多人表示不屑:“这完全不符合上班族的实际情况!”
对此,熊爷觉得,这本书并不是告诉大家,一定要4点起床;而是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都觉得早起有用,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若要熊爷说出成功的捷径,早起一定是一种。
所以,熊爷今天选取书中介绍的、关于“早起”的种.种好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究竟是如何奖励早起的人的吧~
03
早起的人生,事半功倍
作者说,早晨的时间,其实是一个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
这并非是作者的主观判断,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早上时间效率高的原因,和我们身体分泌的荷尔蒙有关。”
从黎明开始,肾上腺开始分泌两种让人精力充沛的荷尔蒙,而分泌的高峰期正好是早上七点左右;
而深夜分泌的同种荷尔蒙,则与早上相差甚远,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早上做事效率比较高的原因。
不仅如此,饮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很大。
“大脑的营养源是葡萄糖,大脑吃到葡萄糖,记忆力、理解力就会提高。”
作者说,好好吃早饭的人,大脑能充分吸收到营养,工作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为此,作者建议:“我不要求大家都早上四点起床,但只要稍微早起一些,就能好好吃早、午、晚饭,这样一来,大脑就会在早、午、晚各迎来一次峰值。”
04
早起半小时,交通工具变书房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组数据:假设一个人坐车去公司要1小时,持续30年,加起来的总时间相当于325天。
“也就是说,上班族要将自己职业生涯的三十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拥挤不堪的车厢世界中。”
为此,作者建议:只要提前一些时间出门,坐上更空一点的交通工具,这样就能看书、看报纸,要是能坐上座位就更舒服了。
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地铁就是一间移动书房。在他二十多岁时出版的处女作,即是在车厢中写出来的。
“早起一些坐上空车的人,能充分利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05
早起,能拓展人脉关系
“只要你坚持早到公司,就会发现你的人脉自然而然就宽了。”
作者说,如果我们坚持早到公司,就会给别人留下“他总是很早来”的靠谱好印象,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在书中,作者也举了自己的例子:
当时的作者还是公司的小职员,他坚持每天都提早一小时去上班。
那时,那些同样早起的人就会主动接近他,并主动搭话说:“这个月怎么样?情况如何?”、“要不要喝个咖啡?”
而这些人,大多是部长级别的,甚至可能是其他部门的负责人。
这也让作者在那时候,通过早起,不知不觉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关系。
“让我们充分利用清晨时光,好好塑造自己光辉的职业形象吧!”
06
一大早,是改变自己的最好机会
我们常常会抱怨工作太忙,都没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请大家充分利用早晨,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实现它。”
时间不需要多,三十分钟就够了。
在这段时间,可以“看你特别想看的书,当做热身运动”,可以背英语单词、练字、画画......
作者说,“一大早学习的重点,是不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养成一大早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我们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更好的自己。
07
早起散步,会变聪明
“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更健康。”
作者说,光用脑子是无法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对于上班族来说,应该做一些对身体负担小、能够缓解疲劳与压力、并对大脑有好处的运动。
所以,作者建议大家:早起散步。
“散步时需要动用身体60%的肌肉,是真正的全身运动。”
作者说,散步能刺激大脑运转,从古至今,无数伟人正是在散步时,想到了划时代的点子。
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能早起去散散步,并且至少走20分钟,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还能燃烧脂肪,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08
令人早起的秘密,就一个动作
作者说,想要早起,可以尝试一个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方法,那就是:利用体内生物钟,也就是“体感时钟”。
听起来十分玄乎,但其实,它只涉及一个超简单的动作:拉开窗帘。
“只要拉开窗帘,就能让阳光把你叫醒。”
除此之外,作者还建议我们,可以“拉帮结派”地早起。
即,找到能与你一起早起的伙伴,一起在一大早,就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让一整天都元气满满。
无数大人物都有早起的习惯:
苹果CEO库克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发邮件、健身;
星巴克CEO霍华德每天清早6点到办公室,而在此之前则与夫人相伴骑单车;
著名篮球巨星科比,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的样子”,因为他坚持早起十多年,之后“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
既然无数厉害的人,都通过早起达到了成功,我们为何不去一试呢?
哪怕,是每天提早二十分钟起床,也好。
当然,无论早起或晚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熊为大家推荐各种各样的书,也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通往成功与快乐的工具。
上天不仅在奖励早起的人
而且在奖励所有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付诸实践的人
励志文章4:你偷过的懒,总有一天会狠狠打你的脸
1
晓晓演讲水平非常棒,时间控制能力、控场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很强,而且她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
为了一个演讲,她通常反复预演各个模块,想象自己会遇到什么难题,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她把自己的演讲内容专门录音,听上几遍,找出哪里讲得不好,哪里讲得很不错,再想想添加些什么内容会让演讲更有感染力、有价值。
晓晓本身是位严谨的女孩,她又搜集很多段子,自己也学着讲上几段,开始她讲得并不搞笑,一遍遍训练下来,演讲也变得幽默起来。
第一次听她演讲的人通常以为她是一位幽默的姑娘。
最难能可贵的是,晓晓在做演讲前,通常会对自己的观众做调研分析。
她会提前了解自己的受众来自哪些群体,他们职业、爱好是什么,他们最想从她这里听到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她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一针见血的建议和指南。
每次,她的演讲都能说到受众的心坎儿里,深受大家喜欢。
面对大家的鼓舞和赞美,晓晓总是回以灿烂的笑容和感谢。
其实,晓晓内心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晓晓大学参加了一个挑战赛,挑战赛开场是一个自我介绍,还会针对自我介绍问几个问题。
室友也参加了挑战赛,准备了一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自我介绍,还准备了五分钟自我介绍。
室友提醒晓晓做好自我介绍准备,奈何晓晓不以为然。
挑战赛开始了,四位选手坐在一排,面对着八位评委。
晓晓一看这阵势就懵了,脑子里的想法纷纷杂杂,理不清的思绪让她有种崩溃的感觉。
评委让选手们依次做一分钟自我介绍。
轮到晓晓了,她匆忙想了想,说明自己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自己,无奈舌头像被打结了,第一方面还没说完,就被评委以时间到为由打断了。
晓晓怎么走出挑战赛现场的,她都不记得,只是感到脸部发烫、心慌意乱。
当初懒得做自我介绍,等到了赛场却支支吾吾、几乎话都不会说,让晓晓彻底清醒:想做好一件事情,哪有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过是万事皆备顺水推舟。
不要试图省事,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偷过的懒,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狠狠打你的脸。
2
文文大学毕业,户口档案托管在学校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去年,费了很大劲把户口迁回老家。
迁档案又要走其他程序,文文想着档案也用不到,干脆以后再说。
今年,文文打算申请所居城市的户口,从来未想过档案不在户籍所在地,走得是招工、调工2个不同是程序。
在网上查两者的不同,几乎都说差不多,好多人为了省事直接选择了招工,档案随它去。
文文看了看,也想直接走招工,不用再麻烦着去调档案。
她咨询了工作人员,招调工在养老金方面会有一些差异,档案以后调过来可以改调工,前提是攻读一个更高的学位。
文文内心两个声音:一个是直接走招工,养老金那是以后的事情;
一个是档案托管在学校所在城市的人才中心,早晚得调,现在不解决,一直都会是个麻烦。
最终,文文觉得实在不能再拖拉下去了,以前为了省事,弄得现在这么被动,现在如果再图省事,不知以后又有什么样的麻烦。
文文准备好资料,拿到户籍所在地开出的调档函。
最困难的就是要回一趟学校所在城市,文文路痴加晕车,又是第一次坐高铁,站点也不熟。
不过文文是非常坚定的,必须把档案这个麻烦解决了。
高铁来回10个小时,地铁公交来回3个小时,走路办事也就1个小时的时间,饭也来不及吃。
以前通往人才中心的大门关了,文文打了电话,原来入口变了,好容易找到入口,进去找办公室,发现不对,又打电话,发现办公位置也变了。
办好事情,已到原计划必须返回时间,否则就可能赶不上车。
天气热得蒸笼一般,一步一串汗。文文打包好饭菜,抓紧乘坐返回的车,公交等了2分钟没有,迅速打的,管它晕车不晕车,坐上高铁才是目的。
终于坐上返程的车,文文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我们总喜欢怎么省事怎么办,却不知现在一点点堆积的懒惰会滚雪球般酝酿成烦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任由懒惰驱使的我们,在困顿中才学会醒悟,在糟糕中才学会反思,在低落中才学会行动,在重击中才学会奋进。
3
涉及到当下的享受和未来的享受,我们倾向于当下的享受;
涉及到当下处理麻烦还是未来处理麻烦,我们选择了把麻烦抛给未来的自己。
有脑成像研究发现,我们考虑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时,所用的大脑区域是不同的。
当我们想象未来的自己时,大脑的活动跟考虑陌生人的情况一样,即我们看待未来的自己就如同看待陌生人一样。
比如,我们明知熬夜晚睡对身体不好,但我们还是晚睡;我们明知不锻炼身体相对比较脆弱,但我们还是不锻炼。
尽管我们不否认未来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息息相关,可我们还是选择了当下的享受,想舒适,想省事,不愿意去行动,更不愿意接受挑战。
而且我们对未来的自己一直抱有过度乐观的预期,想象着未来的自己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会变得有力量、敢于挑战,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也导致了我们不断拖延,今天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办,明天继续拖到明天。
习惯了拖延,习惯了偷懒,生活就这么闲散懒漫地被打发着,偶尔为了赶进度,几近不眠不休。
直到遭受挫折和打击,才悔不当初,决定要改变,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决定改变不久又重新回到老样子。
当听到“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你”,多少人只是当一句鸡汤左耳进右耳出。
可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却把人分成两大类:多数人和少数人。
懒惰的人居多,而每天都坚持并行动着的人,却只有少数的人。
幂次法则揭示了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多数人终将平庸,脱颖而出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
一个人决定自律起来,不再偷懒,在选定的行业一直坚持着、精进着,他就能打败99%的人。
4
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每天忧心忡忡,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太懒了:
当你抱怨自己赚钱不多,那是你在工作中懒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当你抱怨自己心情很差,那是你懒得去学习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当你抱怨自己免疫力低,那是你懒得走出去懒得去锻炼去健身。
当你抱怨自己很孤独,那是你懒得去维护一段原本美好的感情。
当你抱怨原生家庭不好,那是你懒得从自身寻找突破点进行改变。
当你抱怨学习有什么用,那是你懒得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
当你抱怨自己很差劲,那是你懒得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加强优化。
拉罗什富科说过:“懒惰虽然柔弱似水,却常常把我们征服:它渗透进生活中一切目标和行为,蚕食和毁灭着激情和美德。”
在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我们不要一个劲怨天尤人,除了口头之快和获得他人一定的理解外,对于解决问题一点用处都没有。
多想想怎么解决当下的困境,多想想以后怎么能够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有了解决方案,就要迅速去落实、去行动。
哪怕慢一点、累一点,只要你迈出脚,你就向前了一步,领先了一步。
只有行动起来,你才能真正体味到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能觉察到自己在处理事情中散发出来的力量;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你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越来越强烈的掌控感,愿意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自然你的心情、生活态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你偷过的懒,总有一天会狠狠打你的脸;你挥洒的汗,总有一天会照亮你的前程。
“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愿你在任何时候都目光如炬、信念坚定、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一天天逐渐变成你想成为的人。
励志文章5:幸运,从来都是强者的谦辞
1
我读大学的时候特不安分,都说年轻的时候总是轻狂,爱做梦,而我只剩下狂。
我幻想过当学生会主席会不会很过瘾,走到哪里都能被簇拥。我幻想过学习年年拿国家奖学金拿到手软,班上同学都自叹不如。我还幻想过大学碰见一个主动追我的姑娘,从清晨到暮晚,从校服到婚纱,羡慕死周围所有人。
事实上,我没有当过学生会主席,也没有拿过国家奖学金,更没有遇见追我的姑娘。因为我不知道,尘世间所有的幸运,都是需要付出足够大的努力才能获得。
我很沮丧,我原来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后来才发现远远不够。努力和目标之间的鸿沟,我没有选择去蹚过,而是选择了躺着舒服。我一直不是在全力以赴,只是在尽力而为。
痛定思痛,之后的我用尽全力,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不是在自习室看书学习,就是在会议室开会讨论,或是在现场顶着30多度的高温策划活动。
四年,虽然我幻想过的没有完全实现,可我司职过学生会的部长,拿过二等奖学金,还见习了一年的学生政治辅导员。
我终于明白,每个幸运的现在,都有一个背运的曾经;每一段风光无限的岁月,都先有一段黑暗崎岖。
2
但是出入社会后,我差点又让自己陷入了一个不劳而获的误区。
上班就想有一份轻松好混不加班的工作,高大上的工作环境,和蔼可亲的上司,团结互助的同事,月月唾手可得的高薪,满满的KPI,绿色直达的晋升渠道,一切都是顺风顺水、和平可爱。
回家就想有爹妈疼,有女友爱,饭菜在桌,碗筷递手,饭后躺沙发,开好洗澡水,挤好牙膏,备好换洗衣服,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温馨和睦。
然而一觉醒来,发现桌上的文件堆得比我的“梦想”还高,该做事做事,该挨批评挨批评,该被同事使唤使唤。深夜望着那些没有完成的工作,才反应过来,加班熬夜时流的泪,都是平日手脚慢时脑子里进的水。
有一天凌晨1点回家,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奢侈打了个的。哪知道,我迷迷糊糊上错了车,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是公司大领导的车,吓得我推开车门抱上厚厚的一摞文件,一路狂奔。回想起来,错把大领导当司机,还瞎咋呼,着实失态又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谁会在意一个小角色的插曲?我意识到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勤奋、努力、投入、输出、奉献、效益一个不能少,一点一点努力,业绩上终见起色,薪资也实现上涨,开会说话发言也变得好使了。
幸运的人,解决所有问题,都得做到能掉汗的决不掉泪。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不存在天生幸运,我所有的挣扎从来都不是为了让全世界看见我,而是为了有一天我能看见全世界。
3
对于努力,我相信“一万小时努力”理论,即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那么在这之前,你至少要为它努力一万个小时。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内容,做到“内容为王”,之后才能“很幸运”。
拿工作层面的事来说,在不熟悉的岗位上,我会去档案室翻尽历年来所有资料,花很长的时间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举一反三,做笔记都是几大本,有时在马桶上背,有时在床上翻来覆去记。
人天生喜欢舒服,可舒服了就意味着没有进步。有一时的不舒服,后面工作起来才能很舒服。
再拿写作层面的事来说,难的是冒金句,更难的是列事例,最最难的就是金句和事例运用得叮当响。
这就得做笔记,摘录别人写的金句,网上的笑话、段子、台词和常识,微博评论和文章评论。写了还要背诵,背诵了还要提炼总结再记录,方便自己以后写文章随时输出。除此之外,还要阅读大量的书。你不能总读自己喜欢读的、容易读懂的东西,因为这样你的思想深度无法扩展。
正如法国思想家布朗基所说:所谓的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后来,我也写了几篇关于自由的文章,内容充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走心,才能走运。
4
特别喜欢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们都想着法儿往上爬,因为站在高处才能看得更远,月色才不会被浮云遮掩。无论是本职的工作还是写作的爱好,我总想主动突破自我,哪怕不能到高层,也要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不至于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到别人手中。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幸运,从来都是强者的谦辞。不强,就不幸运,不努力,就没有选择。
真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也只有很努力,才接得住丁点幸运,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