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睡前阅读的励志文章三篇
推荐文章
适合睡前阅读的励志文章三篇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长满了许许多多荆棘,不可能一帆风顺。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睡前阅读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做到这三点,坚持就不难了
我们都知道坚持是一件好事,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只要肯坚持,时间长产生的变化甚至会吓到你。
但我们也知道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年轻就越沉不住气。
那究竟怎么才能做到坚持呢?随便说三个点,给大家参考。
第一,要非常乐观。
以前看有些记者写成功者的经历,有个套路,就是说那个人身上似乎带着一股盲目的“傻劲儿”,只想着往前冲,啥也不怕,最后就“事竟成”了。
搞得我好一阵都在思考怎么把自己“变傻”“变钝”,但一直没找到窍门——很多时候我自己就已经在抱怨自己太笨了,哪还能继续变笨啊!
后来想清楚了,我才发现,那种坚持根本不是“傻”,而是一种乐观,非常纯粹的乐观,乐观到觉得事情绝对会成的那种样子。
这种乐观可能完全就是一种天性,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小时候不缺爱,家庭教育到位,性格里天然就带着无来由的高兴,什么东西都阻拦不了。你要在他身边你都会被感染到。
当然,这不是谁都能摊上的好事儿,中国的上一代家长一般都不怎么会教育,生存压力又大,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最常见的表情就是一脸苦相。
但这也不是没办法。还有一种乐观,是这个人性格虽然不那么开朗,但是在具体的事情上,却能做到因地制宜的乐观。
怎么做到的呢?
据我的观察,是这些人做事的时候,可以做到足够的“专业化”,把事情切分成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和自己无法控制的部分。
然后,他们只关心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不能控制的事情,就算失败了,最后也不会埋怨自己。
比如说,上大学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会不会很难找工作,而是选择把大学的成绩刷得好看;提前就请教前辈面试的经验,在别人还在伤春悲秋迷茫不已的大四开学期,就东奔西跑得去积累面试经验了。
面试失败了,喔,运气不好而已。接着来。
你别小看这种价值观,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其实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最后拥有了一种奇特的情绪:“理性的乐观”。
对他们来说,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失败,都有意义。
——都是自己做到了该做的,然后经历了必要的、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而已。
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被命运,以及“可能的失败”打击到!
第二,“不带脑子”地做。
最好的坚持,就是做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最好的习惯,则是你不用带脑子,在基本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顺势启动,然后,一切就像车轮子一样,自己转动了起来。
拿我自己来说,我每天下午都要在椭圆机上跑会儿步,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不能坚持,只能靠“肉体驱动精神”,强制自己的躯体挪到跑步机上,然后盯着计时器不断暗示自己真棒。
这种启动非常有效果,基本上就让我坚持了下来,虽然每次都在自我对抗,有点煎熬。
后来我发现,如果我正在想别的事情,那么,无论是走上椭圆机,还是跑出一个来回,都变得非常容易,时间仿佛过得很快,有时候跑多了都没察觉!
因此,如果想要坚持地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地,去除大脑的影响,或者说,不带脑子地去做。
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作者对养成习惯的一个建议是:把很多需要坚持的事情,都做成一个自动系统。
比如刷牙,比如打扫卫生,比如锻炼……你只要一点刻意的训练,就能把它变成一个身体自动化系统,只用很小的一部分意识来参与。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想: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哪些部分,可以简化成一个标准的自动化系统?或者说,可以做成一个非常确定的流程?
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成固定的项目,只要动很少的脑子就能让它运行起来……
而如果简化成功,在做的时候,大脑的介入就会减少,消耗的意志力也会减少,也就不难坚持了。
第三,节奏感。
一味地坚持,会快速损耗一个人的意志力,就像一开始就跑得比较快的人,最后往往也很难跑得远。
在《巅峰表现》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一个关于坚持的观点是:不仅要会埋头做事,还要学会休息——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节奏感。
比如说,在网上比较火的一种工作方法——“番茄工作法”,工作半小时,休息5分钟,就是节奏感。
当然,这种节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比如说我,我有时候工作2小时,休息10分钟;有时候工作40分钟,休息10分钟。
那要怎么休息呢?研究表明,打开手机或者电脑,浏览点新闻看看短视频,这种办法根本得不到休息,大脑还是在运作。
真正的休息,是起身走一走,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跟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打打趣,聊聊天。
休息完了重新进入工作,你会发现,大脑就像被刷新过一次!呼吸的空气都变清新了!
这个节奏感,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每一天,每一种不同的工作,甚至看的每一本不同的书,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别。
按照你的节奏来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变成“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心态乐观,这是大战略;“不带脑子”、节奏感,这是战术性武器。
战略加战术,没有搞不定的事儿。
最后,咱们都还年轻,年轻人最大的困境,就是总要和自己这个年龄固有的缺陷交战,而且是非常痛苦地交战。其实就我所见,不少人熬到了三十多岁,很多以前只能幻想的东西,最后都慢慢得到了;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逐渐清楚了。
短短几年见差距:那些不怎么熬得住、没坚持下来的,最后是竹篮打水,两手空空。
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祝愿各位朋友都能坚持到看见希望的那一天!
甚至,我们可以把做这些事情,当成是一次大脑放松的机会!
励志文章2:出彩的人生,都懂得迎难而上
1
曾听自媒体圈的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位作者的故事。
因家境贫寒,她早早地就离开了学校,外出打工谋生。在熟人的帮助下来到了一个工厂干活儿。工厂每天都会加班,员工们能在十点之前离开,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那时候起,她就经常在休息的日子里看些杂志、文学作品,一段段文字像精灵般跃如她脑海,在这无聊的工作里她遇见了她的爱好。
后来的她接触到了互联网,想用文字表达的她,便开始了每天最少写200字的说说心得。
有些同事看到后,揶揄道,你没上过多少学,还是少卖弄了吧,我一个本科生都提不起笔,你一个连论文都没写过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可以说,当初不少人冷眼旁观,就为了看这位姑娘的笑话。
她学历确实不高,但写出作品是她的梦想,难道因为旁人的嘲讽、现实的窘境就到此为止了吗。
当然没有,从那天开始,她每天雷打不动的写几百字的心得感悟,抽时间看不同种类的书籍、浏览不同类型的文章。
有了大量的积累,她每次动笔都胸有成竹,她便注册了公众号,在简书开启了她的写作生涯。
日复一日的坚持、不同类型题材的尝试,终于让她有了回报,现在的她,有了好几篇爆文代表作,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有了稳定的稿费收入。
我们曾想要奋不顾身地去追梦,可有很多人,经不住别人的挖苦和奚落就暗自放弃。这条道很远,有些人还没开始,就因为外界的取笑而结束。
你要明白,要想做到被多数人认可,难,但更难的是在自己喜欢的行业里有所成就,用能力来证明自己,把握住逆袭的机会。
不畏惧旁人的质疑、嘲讽,一股劲儿的走在自己的路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气。
正如黄永玉所说:“人生就是一万米长跑,如果有人非议你,那你就要跑得快一点,这样,那些声音就会在你的身后,你就再也听不见了。”
2
外交部的翻译员孙宁,曾多次陪同主席出任会议,担当他的贴身翻译。但以前的孙宁,英语成绩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拔尖。
初中时念别人的英文名进行对话,孙宁就几乎没有念对过,第一次,他感觉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别人简简单单就能记住的词,对他来说却艰难无比,就连课代表这个单词,也是在近毕业时才完整地记住它。
不过好在班上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他们念诗、唱歌,在轻松的氛围里,也就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部分单词,孙宁猛然发现,原来单词这道坎儿自己也能跨越。
此后,他便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的孙宁在北外学习英语,作为专业的学科,开口表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中学时经常躲避课堂对话的他,口语无疑是个难题。
那怎么办呢,孙宁没有焦虑,他把自己的各项特点,都在纸上逻列了一遍,然后针对性的找到了方法。
每天清晨,孙宁都会一个人在小花园里苦读英语,背诵对话,一练就是两个小时,一年后,口语渐渐有了起色。
听力、阅读、写作,这些基本功孙宁也从来没有落下过。良好的功底和广泛的词汇量,让他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大学还没毕业,就被外交部相中,成为了现在的翻译界男神。
任何一门专业技能的养成,都是枯燥又漫长的,最笨的功夫往往是最难的要求,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去钻研、去苦练。
但那些真正在行业里崭露头角的人,哪个不是在曾经看不到光的过程里缓缓爬行呢?
只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才会有所沉淀,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而不断变换的岁月,亦会打磨出我们的能力和做事的恒心。既是考验,也是磨练。
网上有句话:“真正的难事是始终对一件事情认真。”
有了不畏艰难的过程,才有了苦尽甘来的结果。
3
“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在《中国梦想秀》的现场,没有双臂的刘伟用脚趾弹完钢琴后,说的一番话。
童年时期,刘伟因为和同伴们玩耍,触到了高压线,为了保住命双臂都被截肢。失去双臂后,如何自理都成了问题。
他开始试着用脚来练习拿筷子、漱口、吃饭,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举动,他都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完成。
虽然失去了双手,但他不愿意就这样度过此生,他也想像普通人一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他买了一架钢琴。每天长达7个小时的练习,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即使在琴房脚趾因不停的弹奏磨出了一层皮,他的训练也几年如一日地没有中断过。
《幸福来敲门》里说“当你最认为困难的时候,其实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命运有时很无情,剥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又在冷眼旁观中给予我们涅槃重生般的坚韧。
不要每一次意图闯过难关时,都告诉自己我不行,不使出浑身解数试试,又怎会知道呢?
如果经历一次苦难后就此颓废,活在世上的你,也不会觉得有希望,若面临苦难不退缩,把一次次的痛苦,都化作成为支撑你实现梦想的动力,生活,终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当你挺直你的腰板、端正你的态度、付出你的行动,你会发现,所谓困难,都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必考题。
它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不胆怯地去面对、去解决,而你的人生,也会因为这一次次的努力与改变,充满希望和期许。
选择迎难而上,才是直面困境最好的方法。
励志文章3:只要热爱,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1
乡下的表哥,一身健壮,皮肤黝黑,声音却洪亮明朗,浑身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因为清明,我们和表哥坐在一起闲聊,表哥告诉我,他在乡下承包了二百多亩地,日日和庄稼打着交道。
其实表哥完全可以过着不用种地的生活,两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接他去大城市带带孩子,就可以过得很清闲。表哥说:“对种地,我就是热爱。在农忙的时候,甚至会在田地里搭一处窝棚,然后就住在田间很多时日。”
当表哥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那时,皮肤黝黑的表哥,真的很有魅力。
说起皮肤,表哥幽默地说:“种地的人一年中皮肤分为两种颜色,从春天开始到秋收完毕,都是又黑又瘦的。但是一到了冬天,就开始变白,过完整个冬季,你会看着我白白胖胖。”说话的人笑了,听着的人也笑了,真实的生活就在眼前。
表哥在乡下的二百多亩地,种着西瓜,花生,玉米,小麦。光是去年卖西瓜就卖了七万多块钱,表哥满面笑容地说:“看着自家地里的麦苗长势喜人,特别高兴。”然后他说:“并不是自家的地比别人家的肥沃,只是我做的工作更加细致一些,播种前把土地翻耕得细碎如面,然后给予充足的肥料和水分,你说,庄稼怎么会长得不好呢?”
2
一个如此热爱耕种的人,能有不好的收获吗?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功夫到了,自然成了。热爱,是成就一切的开始。对所做的事情充满热爱,你会很自然地投入身心,并不会觉得劳累,而会感到一种快乐。
我能够体会到表哥所说的热爱,对于写作,我也是热爱的。写微信公众号以来,每天坚持更新。有人问我:“你天天这样写,不累吗?”说实话,写作于我好像就是吃饭洗澡一样的事情,哪一天不写才会觉得不舒服。
记得有一次去贵州游玩,想着地处偏远,就没有带笔记本电脑。刚开始几天整日沉浸在与自己家乡不同的景色中,到了第三日、第四日,开始特别想念电脑,虽然也可以用笔记录,但是不能编辑,实在熬不住没有电脑的日子,硬是把行程提前了几天回家了。
一个人倘若真的热爱一件事情,他一定会每日念念不忘,而不是因为某种目的去做,本能地就会去做这件事情。
3
表哥对种地的热爱,我对写作的热爱,到后来都带给我们一些益处。表哥因此收入颇丰,我也因为日日坚持,文章有了一些进步,读者更多了起来。
想起了躬耕隆中的诸葛先生,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那时,没有钟表,看时间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知道时间,水镜先生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诸葛亮天资聪颖,讲的东西,一听便会,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水镜先生把讲课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时间延后,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会带些粮食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热爱读书的诸葛先生,正是这样刻苦学习,终究成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热爱音乐的贝多芬,热爱画画的梵高,正是热爱,才让生命有了不同的意义。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简单,简单,再简单,简单地去热爱,简单地为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只要热爱,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相关文章:
5.经典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