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分享励志文章3篇:对梦想的态度,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推荐文章
决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对人生的态度;决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对事业的作为。我们的今天由过去决定,我们的明天由今天决定!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晨会分享励志文章3篇,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对梦想的态度,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1-
“生活越真实,梦想便会显得越奢侈。”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罗振宇的一场演讲之中,初读时索然无味,细品之后便越觉此语精准深刻。
这是一个被心灵鸡汤和碎片化的知识所裹挟飞奔的时代,疲惫的眼球不断被新的动态、事物、新闻所吸引,手指不断地点着屏幕向下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期待:下一页是什么,下一刻是什么,甚至下一秒是什么。
梦想有时其实是一个很虚伪的词汇,在碰触到现实冰冷的墙壁时,便会瞬间失去之前色彩斑斓的诱惑而变得苍白无力。
如果简单的把梦想定义为一种对于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能力,那么其实很多人都是来不及“做梦”的。
想象一下,如果明天之前上级要求所有的表格和文案就要上交,而你还没有时间整理;如果一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2点还要随时准备应对任何一种突如其来的情况;如果你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过着一眼便看到头的日子;如果你明天就考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而心里明白关于考试的一切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如果孩子明天开学,而一大笔学费却还仍旧没有着落……
很多人都无法过着一杯清茶,几页薄卷,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际云卷云舒的生活,在这之上似乎总是压着几分迫于生存的压力,卷起阵阵烟尘里的苦楚与幸酸。
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许巍的歌,“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那个时候远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梦想,带着几分似乎仅有自己懂得的神圣味道。
当然,俗世万千,自然会有勇敢的人,也永远不乏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一封简单粗暴、寥寥片语的辞职信,带着几分潇洒的豪言壮语,背着角落里早已落上几许灰尘的旅行包,一腔孤勇地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或许还带着几分下顿饭毫无着落的恐慌,但在远方一声又一声深情地呼唤之下,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然而,到了之后呢?
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定位,拿各种修图软件美化过的毫无瑕疵的精致表情,你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远处的湖光山色,心中会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那是一种甚至无法阻止和抑制的情绪,一切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这份惆怅也许和一千年前都并无任何不同,和那些散落在千古风流中的万千诗篇中的那份惆怅似乎在享受着同一个时空中的味道。
值得吗?
这个时候你开始怀疑远方只是一个身穿着梦想华服的骗子,它欺骗着你离开,欺骗着你逃离,欺骗着你放弃现有的一切,欺骗着你在虚无缥缈之中迷失……
但是很多人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结果:你还是来了。
如果没有那次说走就走的冲动,如果没有那份毅然割断后路的决绝,如果没有那点仅存的还能燃烧起火焰的热血,那个地方,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去。
那个关于旅行的梦,或许也就真的搁浅了。
很多人都执着于拼命地揭露掩盖在梦想之上的那层虚伪与欺骗,却往往忽略了那份到达彼岸的真实与快乐。
-2-
“人活着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电影《少林足球》里的这句台词流传甚广,路人皆知。
周星驰饰演的金刚腿五师兄为了组建一支球队,苦口婆心地劝说自己的几个师兄加入自己,然而却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拒绝。
大师兄一边洗碗一边没好气地说:“要不你先请我吃顿饭?臭小子,下顿饭都没着落,还学人家谈梦想!”
二师兄说:“醒醒吧年轻人,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三师兄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分分钟好几千万,没空和你谈梦想”,然后骑着自己的破烂自行车扬长而去。
当时看的时候,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替他们悲哀,去拼啊,去闯啊,为什么不为梦想拼一把!?
但后来,我却为自己的肤浅而哑然失笑,一个没经历过生活的毛头小子又有什么权利去责问那些早已在滚滚红尘之中懂得了真实的成年人呢?
或许我今天不洗碗,孩子明天上课就没有生活费;或许我今天只顾自己一时之“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会陷入一次不小的“危机”;或许我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最终仍会被那份期待和依赖的目光折磨的返回曾经背离的生活……
一边挣扎,一边幸福,成年人的世界,责任往往要比那些梦幻般的“自由”显得更为珍贵。
周国平曾说:人间碌碌,未曾值得;人间碌碌,素来值得。
前半句像极了我们的青春年少,总觉一切都无所谓,带着一腔冲动,一股热血,打着“梦想”的旗号一往无前,历经着世事。
后来,我们开始慢慢稳定下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责任和担当开始渐渐将我们笼罩,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有时可能也会感到厌倦,但却像极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来说变成一个奋发进取抑或消极颓废的青年,然后眼看着一天天步入中年,生活一天天变得琐碎不安,繁忙无力,甚至连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被工作压榨掉,梦想开始渐行渐远,直到不再提起。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火起来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里面的那句歌词却一直回想在我的脑海中,像一支警笛,不断地提醒着我不要放弃梦想,“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可怕的也许不是我们在平庸琐碎的生活里忘记了做梦,而是我们永远都不再提起,彻底熄灭了心中的那把热火。
-3-
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亲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这却是一个悖论。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你只要还活着便无法打败死亡。
同样的逻辑,梦想也不是被丢掉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之中慢慢磨没的。
丢掉意味着得到,而磨灭却意味着依然身在此岸。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考研三年,一直到他终于放弃了。
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地疯狂学习,努力地背单词,起早贪黑地背专业课,一个暑假都没有回家,酷暑难耐,我们就那样傻子一般的坚持着。
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做着属于自己的梦,但是很可惜,英语只差了一分。
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怀着那份不甘与执着,他要比第一次还努力,可结果依旧不如人意。
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研一时光,他给我发微信说自己不打算考了,年龄、成本、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太过于沉重了。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知道熄灭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么容易,特别是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
后来,他决定考第三次。他说,那是他的梦想,那是他曾经最渴望的东西,但结果依然是失败。
毕业三年,他早已在县城里成家立业,而考研这件事也许早就淡化在柴米油盐之中了。
后来我们聊微信说这事,他说的最多的便是:不能再考了,再缓缓吧,家庭、孩子、车贷房贷……
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考,但是我想那些无数的琐碎估计也足够他应付了吧!
当一切都归于沉寂时,我还是想说一声,那些曾经让你起鸡皮疙瘩,让你热血沸腾的东西,以及淡化在岁月里的那份热爱,千万别轻易就被岁月磨掉。
-4-
总有人仰头抱怨,却也总有人埋首前行。
7月22日,云南的考生崔庆涛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那个时候他还在工地搬砖,两只手上的泥还没有干掉。
他每天都要工作将近12个小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坚硬呛人的水泥和转头之间,还谈什么梦想呢?
可如果梦想仅仅意味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事情,那也显得太过于单薄和无力了。
这个时代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鸡汤的文字与漫天飞舞的物质,可是无论如何却也远远不如这样真实而不加丝毫修饰的例子更为振奋人心,也更为真实。
他比很多人都没有资格做着北大的梦,但是他却比很多人都走的更远,在物质贫乏和远方梦想之间,他就像一株执着的野草,野蛮生长,却又充满希望。
梦想依旧是一个虚伪的词语,它拥有着吸引你奋不顾身的魅力,却又带着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光环。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八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无数的家庭琐事,这些构成了很多人的生活。
就像美国诗人艾略特曾说:我们或许并不是带着梦想生活,而是因为生活,才不去熄灭梦想之光。
愿你我皆能,身处俗世,却头顶梦想,既能像成年人一般生活,也能像孩子那般单纯执着。
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不再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激动”,感到“新奇”,感到心有所求,或许我们真的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当初的梦想,还在吗?
直面自己和人生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变得真实和勇敢。
关于梦想的答案,或许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励志文章2:怎么样成为一个领导者
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吗?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一个人思维的上限就像房屋的天花板,决定了所能够到达的高度。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领导者的思维上限决定了团队的业绩水平。
阿潘之所以感觉到自己不能胜任领导者的工作,是因为他延续了一直以来熟悉的工作方式。
当然,结果与他预期的相反,越是努力,越是绝望,进入了负反馈循环。
许多人晋升为领导者,却不能够以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无法超越原来思维的上限。
持有自我为中心思维是向领导思维转变的最大阻碍。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但制约人们转变思维,而且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产生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往往会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过于自信。
即便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比实际知道的多。
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在他的著作《做出好决定》一书里指出:
“新兴的创业人会无限地高估自己事业成功的概率,事业策划人则会大大低估工程完成的时间。总的来说,人们相信在未来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加幸福、更有把握、更为辛勤、更少孤单。”
新晋领导者正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工作方式才晋升到新岗位,一直以来的成功促使他们相信在未来依然会成功。
他们拒绝承认现实,不断寻找各种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决策。
直到最大的失败到来,他们被降职、甚至被解雇。
作为一个新晋领导者,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急需掌握的,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深入学习的,都需要在上任或者初任领导者的一段时间里考虑清楚。
而在我们开始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吗?
成为一位领导者是你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吗?
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和许多新晋领导者聊过。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并不清楚职业晋升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甚至重来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
没有想过自己会晋升,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发生。
许多人并不是因为足够优秀成为领导者,而是因为公司发展到一个阶段,就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承担管理工作。
也可能是因为,从公司里某个经验丰富的前辈那里听说,
“只有成为领导者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自由。”
因为没有足够清晰的思考,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愿意成为领导者,所以按照固有的思维习惯去做事,就不足为奇了。
以下是一些在你前进一步成为领导者之前,需要考虑的一些建议:
1.你的动机是什么。
仔细考虑你为什么要接受这个职位。
成为领导者是你自愿的选择,还是遵从人云亦云的结果。
是满足自己权力的需要,还是把它作为在父母、朋友面前炫耀的谈资。
从一线员工晋升为领导者,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也需要更高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作为员工时期就具有的,晋升为领导者后也不会自然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是需要学习的,好处是可以学会,坏处是有失败的风险。
所以,要考虑清楚你的动机,既要为成功做准备,也要为失败做准备。
毕竟,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者,会毁坏一个团队,一个家公司。
2.你会得到什么。
你所关注的领导者头衔,会不会被行业认可。
毕竟,一个只有10个人小公司领导者,也许并不会被行业认可。
除了领导者的头衔以外,你还会得到什么。
更高的薪水报酬,还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人们工作最直接的一个人原因就是赚钱。
如果晋升为领导者后,短期的薪水没有变化,对于长期的发展没什么帮助。
那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要不要成为一个领导者,毕竟有些公司的领导者,只是负责一些打杂的工作。
比如,维护员工与上层的关系,负责一些监督的工作。
3.你会失去什么。
承担更大的责任、获得更高的薪水的同时,你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在项目紧急的时刻,需要抗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连轴转的加班加点,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你需要与下属保持距离,即使他们是你未升职前的同伴。
这样在做重大决策前,可以尽可能保持公平。
也不会因为你与下属走的太近,不经意间发老板的牢骚,让他们听到。
4.你需要改变职业规划吗?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专业领域的技能常常是你进入一家企业的敲门砖。
然而晋升为领导者以后,常常需要的是带团队的能力。
有些领域原来的技能仍然可以帮助你,不过在某些领域,原来的技能可能会毫无帮助。
当你晋升到一个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你需要仔细考虑是否真的要进入这个领域,以及你的时间成本。
根据心理学家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做到优秀都需要一万小时。
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有一些工作职位在不断消失,甚至被机器替代。
无论你在过去曾经是否考虑过这些建议,你都可以在此时仔细考虑。
如果你已经充分考虑过了以上4条建议,就会走在绝大多数人的前面。
转变思维面对的两个最核心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你也有意愿和能力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
它也意味着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
每一次晋升都为新领导带来一些需要克服的挑战。
但有一些来自于人本身的挑战,会在职业晋升的每个阶段伴随着你。
为了说明不同类型的挑战对带团队的影响,我将专注于两种最常经历的挑战:恐惧心理和安全感。
1.对成长的恐惧
在工作中,一个人的职位越高,薪资越高,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趋利避害、趋乐而避苦”。
面对一切问题时,人们会启动生物性的第一反应:逃避痛苦。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第一负责人,在团队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承担责任,无论是工作任务问题还是员工本身的问题。
而在员工的位置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一定比领导者少,这是不言自明的。
有些领导者刻意逃避责任,公司也不会在领导者晋升后,立即明确领导者的责任,好像这些责任不用说,新晋领导者自己就会清楚。
逃避责任也会引发出畏惧成长的恐惧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约拿情结”,即对成长的恐惧心理。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它是一种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畏惧退缩的心理,也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可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2.对人际交往的恐惧
有领导者喜欢独处,害怕与人交往。
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更喜欢独自工作。
他们与其他人沟通时常常会害羞、不好意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不喜欢做意见领袖,在众人前发言会不自觉的紧张,对于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
当你处于普通员工岗位,这当然不会有大的影响,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个阶段要花大量的时间集中精力来解决确定性的问题,而只需要处理好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领导者,不但要处理好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也要处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领导者必须分出大部分时间来管理员工,帮助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题。
对于团队中不合适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如果绩效始终无法满足团队的要求,必须做出适当调整,是继续培训还是辞退。
当你的上司与下属之间发生冲突时,你也必须充当中间人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冲突。
社交能力强的领导者能够很好地处理员工的情绪反应。
当员工未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时,领导者对待他们的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社交能力强的领导会引导员工自己发现问题,用支持性的方式帮助纠正问题。
社交能力弱的则可能用非常生硬的方式进行纠正,用老板式管理方法。
使员工感觉自己被否定、被拒绝,使得他们失去改正的意愿,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工作的积极性。
从为自己负责到对团队负责
领导者要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彻底做出改变。
一是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敢于承担责任;二是在实际行动中,建立自信心;
1.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者的职责是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的盈利目标, 领导者要敢于为团队发声,要敢于对结果负责。
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不但要考虑公司的整体目标,也要考虑团队的利益。
做出的决策是不是符合公司的营业目标,有利于团队的发展。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你也会快速成长起来,逐渐在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认可。
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者,要迅速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否则会受到质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上司和大家的认可,那只能说明自己难以胜任领导者的岗位,甚至最终离开。
领导者的职责是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下属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不应该过多地控制细节,不应该在出现问题时立即冲上去解决,而是要扮演军师的角色,帮助下属分析问题,培养下属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
有能力的领导者知道什么事情该自己决策,什么事情应该由下属来决策。
在团队管理的过程中,有些领导者什么事都要参与决策,一些小的事情不但浪费领导者的时间,也让下属放弃自己的主动性,觉得按领导安排做就可以了,做对了也没有成就感,做错了员工也觉得与己无关,这样很不利于下属的成长。
2.建立自信心
领导者不能什么事都怀疑自己,当困难到来时,才是真正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候,需要抗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对自己,也是稳团队。
这就要求领导者一定要有自信心,如果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注定会失败,那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
2008年时,我在一家外企工作,公司主要做软件外包项目。每个项目的周期都非常短,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项目开始时,都要举行一个启动会,鼓舞团队士气。在一次项目启动会上,有一个组的负责人是临时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部长在饭局上和大家酒过一旬后,便常规式地问大家有没有信心把项目做成。轮到这个负责人开口时,这个临时负责人特别紧张地说,还没有准备好。酒桌上立即安静了。这事可以反过来想想,下属听到领导说这事咱们先干着,但是能不能干好领导也不知道,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大家恐怕都没信心了。
即使真的没有足够的信心,领导者也应该拿出试试看的态度。
员工从领导者身上看到了职业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他们也会有同样的表现。
环境会影响人,特别是领导者身上的负面情绪,影响范围更大,影响时间也更长。
在团队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等等,都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做的一项研究。
他们找到了一个学校,拿到一份学生名单。在经过随机抽样后,他们给了校方一份名单,并告诉校方这些名单上的孩子有天赋,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又示意校方别告诉这些孩子。
有趣的是,无论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还是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上,被“选中”的孩子们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当你认为一件事情注定会往不好方向走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降低对这件事的努力程度,潜移默化中导致事情真的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验证预言,踏入恶性循环;
当你认为你就是比别人优秀的时候,你会要求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从而真的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好,然后获得激励而验证了预言,踏入良性循环。
所以,当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时,不但要克服恐惧心理,还要敢于承担责任,通过接下来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建立自信心,管好人,理好事。
绝不轻易放弃是每一位杰出人士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了,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必定坚持下去才能带来成功,自信对于一个领导更加重要。
你的员工不自信时,失败的可能是他一个人,而一个决策者不自信时,失败的就是整个企业。
在企业遇到困难失败时,能稳定军心的便是领导的自信,他可以给员工信心,让员工踏实。
若领导首先乱了,整个企业便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即便有扭转乾坤的机会,也无法去把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是失败,但每次面对失败和不幸时,都能以坚强的态度去面对,从不轻易放弃,那么每次失败后,成功将会更接近我们。
领导者要认识到团队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领导者的问题。
无论是团队绩效不合格,还是下属无法完成任务,即便由于下属的能力无法胜任当前工作,作为领导者也要负责。
领导者有责任分配给下属合适的工作,辞退掉不合适的人。
领导者不但要为公司负责,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也要为团队负责,只有把团队带好,团队稳定,大家齐心合力,才有目标有动力去完成公司的任务。
励志文章3:你有什么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
1
“你有什么能力?”经理问我。
“额……”我脑子一片空白。
“你走出这家公司,你觉得会有人请你吗?”经理说。
“我也不知道!”我很诚实地回答。
“如果你觉得这里的工资低,你现在有项目可以做,或者去创业,那么你可以走。若是你现在没有,暂时找不到什么事情做,那么就好好在这里做的!”经理语重心长地说。
“暂时没有啊!”我回答道。
“的确,这里的工资低了点,但是你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你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有什么能力,为什么老板只给你这个工资呢?”
“你现在老是想着赚钱,往往赚不到什么钱,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增加你的价值。”
“如果你的能力增加了,经验丰富了,工资自然可以涨。即便你不在这里做,你也可以跳槽到其他公司,因为你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和经验!”
“经理,你说的对,太对了!”我内心想着,经理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上面这段话,是发生在当我经理谈论工资时,他语重心长跟我说的一段话。
当经理问我,你有什么能力时,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回答不上经理的话。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更不知道哪些能力是可以转化成钱的,更严重的是,此时已经是工作好几年的我。
2
你有什么能力?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却发人深省。
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工资很低,抱怨老板为何如此吝啬,也老想着要是有好的工作就立马跳槽。
然而,现实是我们依旧抱怨,依旧在原公司工作,然后日子就是一天天的重复。
我们每个人都想升职加薪,每个人都想找个好工作。但是我们要想清楚一些问题。
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老板要给你升职加薪呢?
不妨站在老板角度来想问题:
我要找的人是一些能够帮助到我人,一些能够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的人。如果他是有能力的话,我愿意加薪请他。如果遇到的都是一些能力平平的,那么只能是开稍低的工资。
这时老板的思路,因为老板总是想着公司利益最大化,谁能帮我赚钱我就给谁加薪。
那么我们是怎么想思考的:
老板,你怎么还不给我加工资呢?我工作这么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外面的物价天天在涨,但工资就是没有涨!
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想问题,可能我们很难加工资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
答案是能力上,正如前面说到的,你有什么能力?你的哪些能力能转化成钱呢?
很多人把问题的焦点放在抱怨上,却很少放在能力上。因为只有个人有能力了,才有资格跟老板谈加薪的事情。
3
既然谈到能力,那么一个人在职场中要发展需要哪些能力?
一般来讲,有三个能力是必备的。
第一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企业请我们工作,就是我们处理具体的工作。比方说,招聘客服,就是要每天打电话,做好客情维护工作。再比方说,招聘数据员,就是每天处理公司数据问题。这些都是很具体的工作。
第二是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企业中,时常要与上司、下属、同事之间沟通交流,一般的商务沟通,都会比较简单直接,这就要需要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第三是情绪管理能力。
工作往往会出现负面情绪,比如挨了客户或者上司的骂,比如与同事发生矛盾,此时不管解决与否,都会出现不好的情绪。那么这时就需要自我调整,不能因为情绪影响到工作。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与职位相符合的能力。
比如说我的经理,他最核心能力就是要有管理好一家商场的能力。比如说我的职位是经理助理,就必须要有协助经理管理商场的能力。再比如收银员,她的能力就是要算好账。
一旦拥有了这些能力,你就可以跟老板谈加工资,如果老板不给,那么你可以选择跳槽,此时的你已经具备了相关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
4
在你觉得工资低或想要跳槽,先不要抱怨,想想自己有什么能力,想想有哪些能力可以换成钱,想想有哪些能力是可以让老板加工资的。
从这个角度切入思考问题,就会从自身去思考,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抱怨上。
你会得出:
现在工作低,是我没什么能力,若是要增加工作,那么我就要不断提高能力。
现在想跳槽,是我因为工资问题还是个人发展,想想两者,再做决定也不迟。
每当有人跟说他迷茫时,我都会问他:“你有什么能力?你的哪些能力是能换成钱?你的哪些能力是可以让老板给你加工资的?”
对方往往回答不上来,我也是如此。
那么,看到文章的你,不妨好好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对你有好处的。
祝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