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励志文章推荐3篇:正视人生的苦难
推荐文章
80后励志文章推荐3篇:正视人生的苦难
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80后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正视人生的苦难
苦难是人生的常态,不管你是否原意,在我们的生活中,苦难总是像沟渠里的河水,一浪盖过一浪地接踵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分身乏术。
于是我们就会哀叹,我们的命怎么这么苦呀?其实,你只要明白苦难是人生常态的道理,就能够以一颗平常之心来看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苦难。
人类最快乐的时期是童年时期,人类只要度过了童年的黄金时期,就会面对人生一次次的苦难。
童年一过,我们就得去读书、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把书读好,我们自然就会快乐,但要是不能把书读好,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读书时期一过我们就得工作,工作干好了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赞许,自然会感到快乐,而一旦工作出现了纰漏,就会接受领导的批评和同事们的另眼相看,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参加工作以后,我们要结婚生子,一旦组建家庭,我们就得上赡养父母,下照顾家庭和妻子儿女,经济上的匮乏常常让我们苦不堪言,工作上的忙碌常常让我们疲惫不堪,生活中的琐碎常常让我们心烦意乱。
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我们即将老迈,那时候由于肌体的衰老,疾病会悄然而至,无情地侵袭我们的肉体,使我们饱受肉体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非但如此,我们的心里还得面对死亡威胁的恐惧,我们会因此感到痛苦不堪。
面对人生无尽的苦难,我们只能默默忍受和等待,希望忍一忍我们面临的所有苦难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失。
其实,这也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因为苦难是人生的常态,不论你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和艰辛,苦难始终不可能一下子烟消云散。他就像你的影子,不离不弃地紧紧跟随在你的左右,直到你生命的消亡,苦难才有可能终结自己的使命。
既然人生是一部苦难的历史,是不是人类就没有了希望?答案是否定的。人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专程来与苦难作斗争的。肉体在苦难中得到锻炼,意志在苦难中得到磨砺,情感在苦难中得到升华,思想在苦难中得到提高,生命在苦难中才彰显了价值,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就像草木的愿望就是摆脱大地对自己的束缚,它们渴望向天空生长。人类在苦难中向往自由,努力挣扎着也想要摆脱苦难对自己的管束。
苦难是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勇敢地正视苦难,就不会被它所吓倒;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克服人生的苦难,坦然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可以尽享摆脱苦难之后生命带给我们的自由和欢乐,体验做人的神圣与伟大。
励志文章2:打破束缚,从“马上做”行动起来
01
最近几天生病,病愈后,才发现,短短几天,堆积了很多事情。
这几天并非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些事情,但最终搁浅的原因也很简单:拖延。
采访稿不想写,放到明天吧,毕竟今天我去了医院,抽了血,我需要静养,哪怕检查结果没有任何问题,胃口极好。
单词不想背,下周再说吧,等我嗓子不痛了就可以了。
锻炼不想继续,怎么说我也是个病人,锻炼的话反而不太适合。
......
几天下来,事情越堆越多,拖延症越来越严重。
到最后,病好了,也有了精神,但仍旧不想做事,这便是拖延的后遗症:习惯性拖延。
事情多的不想做,也无从下手,会让我越来越烦躁,更加恶性循环。
02
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在后台,经常会收到各种朋友的问题,其中拖延症的话题占据很大的篇幅。
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困扰:我很想完成一件事,但想的总是很美好,做起来就不行了。会为自己寻找各种逃避的理由,最后不了了之。
但看着别人的进步和成长,自己又十分羡慕,想做却又完不成。
这便是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并非个例,它普遍存在于很多人的身上,学生、职场人、家庭主妇等等。
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了中学时期的那种家庭作业,每天必须完成什么事项。到了大学,很多事情,全凭自觉。
尤其是老师需要布置一项课题任务,需要小组配合完成。
我学习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经常需要外出调研,做方案,执行活动。
这样的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你负责调研数据的收集,他需要制定策划方案,他负责线上宣传等等。
这样的分工看似很合理,但存在着一个重大隐患。那便是只要一个环节没有跟进,那么整个活动就会搁置,甚至出现问题。
但这样的隐患却时常发生,负责调研的同学,经常会拖延数据整理。理由百出,太忙、太累、任务多,时间紧等等。
总之,到了规定时间,无法获得相应的环节汇总,便无法进行下一步。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会责怪那个拖延的人,是他的懒惰耽误了大家的进度。
这个例子,是相对于团队合作时,拖延症的后果。
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我们单枪匹马地行动和做事。如果拖延症发生,久而久之,会影响到个人成长,也会让领导和周围的人,产生不悦的感受。
拖延症带来的后果不仅如此。
我们会对自己的行动力产生质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欠缺。无法达成既定目标。
我们会认为自己太懒惰,无药可救,丧失信心,更加剧行动的迟缓。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进步,也没有成长。
03
很喜欢《非沟通》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我们之所以喜欢拖延,根本原因是我们总喜欢为自己寻找退路,在既定的环境下,束缚了自身的行动力。
设定一个目标,或者需要完成某一个事项,我们会为自己计划许多希望和达到的高度。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反之,如果很多的事情的目标值我们可以既定,但并不把它当作唯一目的,会很好地克服拖延症。
打破拖延,或许我们只需要一个方法,就是从“马上做”开始。
我们总会有所顾虑,做一件事的成本和结果,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回报。
如果权衡太多,我们会失去继续行动的念头。
与其想太多,不如从开始做入手。只有当你开始做了,才会有希望实现你所期待的目标值。
在这其中,可以总结出几种小方法,来对抗拖延症。
第一,万事开头难,只要解决了最开始的懒惰问题,会给心理上形成轻松的状态。
比如写作问题。很多人会在写作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素材、列写作大纲等等。但当开始写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下笔。
其实,所有的准备工作是可行的,但却不是必要的。真正需要做的是,打开电脑,调整好姿势,开始敲下第一段。
无论是否语句通顺,是否适合放在开头,先写下来。当你开始动笔写的时候,你会发现,思路会慢慢打开,写的也会越来越顺。好文章是需要改的,初稿无所谓完美,写完才是重点。
所以说,先下手,才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不行动,再多的前提条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第二,解决核心任务,等于完成了一大半的事情。
当我们有了开始做的行动力后,会遇到一种现象。有些事情,并不是先做了就可以完成,中间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无法跨越。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还是先做,不过不是无目的。遇到有些难度的目标时,我们先要抓住主要点。比如,领导布置你明天下班之前完成方案的PPT制作。
大多数的人,会开始做一些周边活动。选择一些好看的模板,搜集相关资料,制定顺序等等。但当所有的工作准备就绪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好。
这时候,我们需要调转方向,其实PPT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思路,要怎样去完成,分为哪些环节和步骤。先解决这些,制定好框架,按照框架去填写、搜集,会发现,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工作就是填补和完善工作。
第三,时间管理辅助工具的运用。
如果我们单凭自律的话,很多事情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人的自律性并不高,我们需要一些时间管理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
比如各种时间管理APP,也可以是自己列计划,将每天完成的事项按照自己的能力去排列。切勿好高骛远,最重要的是,将每一个清单后的具体实施步骤也写下来。
这样的一份计划和时间管理,会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04
拖延并非真正的“不治之症”,寻对方式,按部就班,我们可以战胜它,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幸好,这篇文章写到了这里,没有停下,从第一个字一直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从“马上做”开始行动,打破束缚吧。
励志文章3:人到中年
曾经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总是幻想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希望能够给父母一个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却不知道脚踏实地的做事,总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下去。
如今,时光飞逝。我已步入中年,父母也已年近古稀之年,而我却还是没有多大改变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想想当初的自己多么幼稚,曾经豪气万丈,多么的有信心有决心想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今却再也不敢任性的折腾了,输不起了。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不小心生存都难了。
在现实面前我无路可退,唯有一路前行到终点,再也没有年少的轻狂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去的一切只是人生中不完美的插曲,有了过去的经验以后才能少走弯路,我不会就此妥协,生活中的风雨只会让我越来越坚强成熟,相信我的人生会越来越好。努力也许暂时看不到结果,但是不努力只会什么都没有。
我在锐意进取中懂得了青春,却任性的丢失了那美好的年华,没有拼劲全力去拼搏自己的未来。不知不觉步入中年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散漫,不懂得珍惜青春的美好,不懂得去为自己的未来规划。直到父母一天天的苍老和孩子的长大,猛然才有了危机感,才知肩上的担当的责任很沉重。再也没了年轻时说走就走的潇洒了,总会有很多顾虑。
人也许都是要经历生活的坎坷才深深体会生活的不易吧!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一样,任凭父母怎样说教都不会明白生活的艰辛一样。总是要在人生这条路上自己去摸索真理才会明白才会懂得珍惜一切。还好这一切还不是太晚,我终究是明白了,人活着只要敢于面对现实,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在哪,只要努力不妥协,每天努力一点点,水滴石穿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年轻虽好,可时光不能倒流。唯有珍惜现在,把握好现在 。以后的人生才会更精彩,人到中年正是该拼命努力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深深体会人生的意义和责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做子女应尽的孝心,和一个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当我们有一天老去,我们才能问心无愧,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