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励志文章分享: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正能量励志文章分享: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要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要朴实。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正能量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01
知乎上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个回答点赞特别高。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有个女生告诉我,每次和男朋友吵架了伤心了难过了不怕没去处,油门一蹬四处晃荡,哭一场可以撑半年,然后补个妆回去,厚着脸皮嬉皮笑脸地继续把游戏玩下去。
是啊,活着好累啊,每天扮演各种角色忍着脾气面对各种人,不断给自己灌输“成熟”“高情商”的行为准则。
如果是一个男人,他可能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朋友眼里的成功人士,可是只有在车里的时候是他自己,一个幽暗狭小的空间,一支忽明忽暗的香烟,晚上fm主持人轻飘飘的话语,才会让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02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这两个字,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小时候,我们那个城市进驻了第一家肯德基。
我爸带我去尝鲜。他给我买了汉堡,薯条,橙汁。作为一个小朋友,这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当然,我也不是白眼狼,还是拿着薯条给爸爸说:“您尝一下,可好吃了。”
我爸只是慈祥地看着我说:“我不饿,你吃就行了。”但一到家,他就热了两个馒头,把昨晚的剩饭吃了。
他是饿的。只是他作为父亲的身份,没办法让他去争夺属于我的薯条。
曾经有张动图流传很广,在日本地铁里,有一个男生,坐在那里啃着面包,强忍着委屈,眼泪似乎就要夺眶而出。谁也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但那份心酸,每个人都理解。
谁身后都有一堆不可说的故事。但他的那身打扮,给他定位了一个体面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他除了忍住不哭,毫无办法。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台词,马蒂尔德问:“生活是一直这么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里昂说:“一直如此。”
成年的代价就是会失去自我,因为,我们只能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走出去,就必须得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
03
我有个朋友Amy,是一个特别容易欢脱的姑娘。如果一个人有关键词,她的关键词就是笑。特别喜欢讲段子,给我们推荐的电影都是喜剧,就算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啥问题了,她都特别乐观,导致所有人一有负能量就跟她倾诉。
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她扛着大包小包来找我时,一脸疲惫。她加班很晚回到家,被房东赶出来了。说租期到了,不租了。
为什么不提前通知?房东任性。Amy一点招都没有。
我没见过她这么不开心的样子,所以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而她却反过来和我开了个玩笑:“你说我这波水逆是不是过了点。”
她的轻描淡写,让我心里发堵。
这时候,她电话突然响了。她说:“我挺好的……已经吃过了……工作蛮开心的……新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十分钟就到了……哎呀妈你就放心吧,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接电话的时候,她身上背着的那个大旅行包还没放下。看着她坚强的样子,我都想哭了。
我说:“累了一天,早点睡。”她依旧笑嘻嘻地说:“你先睡,我还有个方案明天交。”那时候已经十二点多。
我先去睡了。半夜起来想喝点水,发现Amy坐在沙发上,没开灯,只有腿上笔记本的光印在她的脸上,满脸泪水。
我不知道她这样哭了多久。甚至看着她木木的表情,我都觉得,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哭了。
一个人最彻底的崩溃,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毫无生机地默默流泪。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过一个热门微博:“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04
曾经有个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叫《I’mCEO,Bitch》。里面用调侃的语气,说出了很多创业者的辛酸。我当时把这篇文章,转给了一个创业狗朋友,还没两分钟他就给我发过来一串哭着的表情,然后发过来一段文章中的话:
我睡得像个婴儿,每两个小时就大哭一次。我经常头一天还觉得拥有整个世界,但是第二天我会觉得世界正在离我而去。
他说,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这个朋友,从来在我们面前,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充满正能量,甚至,当我们有不痛快,熬不下去的时候,都喜欢和他聊天,因为他太积极了。
可这些积极的背后,却是头发都快掉光的焦虑,和每晚默默地哭泣。人生中,最恐怖的孤独,不是没人理解,而是被人误解。
我有个学长,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三年之后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别老是想不开去创业,也别老是自己想当老板,以前总觉得有梦想一定能靠自己努力实现,现在发现没钱根本没资格谈梦想。
每天一睁眼就是房租、水电、物业费,公司的各种开销比想象中大多了。有一次他跟我说,第二天要发工资,没钱,跟所有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他说当老板,最怕的是对不起员工。
我还有个朋友,终于在给人打了十年工后,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创业了。找了几个朋友共同开了个广告公司。
度过了前三个月蜜月期,有个合伙人,非得说大家理念不合,要拆伙。本来都是兄弟朋友的,因为利益原因,撕逼撕到人尽皆知。不仅人走了,还把自己管的客户和团队都带走了。
创个业连当年一起尿过炕的哥们都翻脸了。朋友却根本没空难受,还有下个月的工资要发,还得给供应商结账……他必须得赶紧找新的客户,投资人,给人心惶惶的员工们打鸡血。
他想哭,想吼,甚至想和那个哥们打一架,但是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每天下班后,去家附近的小花园,坐一会,看看大妈大爷跳广场舞,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回家笑着面对父母妻子,陪孩子玩。
他后来给我说,就是在看大爷大妈跳广场舞的时候,他哭了。因为他看着他们满脸的高兴,特别羡慕。
他在别人眼中,是负责的爸爸,有担当的丈夫,孝顺的儿子,赚大钱的老板。但他自己知道,他就是一个快被榨干的,面临中年危机的男人,连跳广场舞的幸福都没有。
每个人的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不容易在,你明明知道,真正的自己,早就被这些社会身份包装到被遗弃,甚至埋葬。但你却没有退路,没有第二个选择,你只能哭着爬着把那些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可每个人,无论爬得多辛苦,演得多艰难,内心深处,还都会有一个微弱到快熄灭的声音,不停地拷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身在红尘的体验,还是看破红尘的顿悟。山的那头,到底有什么?我们只有爬过去才知道。
我特别喜欢一首歌《What’up》有句歌词:25年的人生就这样过去了,我仍要努力去翻越那希望的高山,为了让人生有意义。
我不想说,泥沼总会过去,星辰大海在向你招手。甚至,我都不觉得吃苦是有必要的。但是,找到生活的意义的时刻,恰恰是在,当你熬过去,撑下去后,可以用上帝视角去审视当年那个奋斗到呲牙列嘴的自己的时候。
人生就真的像爬山一样。山脚下的我们,就是小时候,天真无邪,井底之蛙。爬到半山腰才发现,体力费光,下山已经没有路,还恐高不敢回头看;往上爬,手脚并用都不见得能再挪一步。但是能爬过去的,就是那些,能挺住的人。
挺住,意味着一切。
励志文章2:难走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难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对美国人民演讲时说:“我们选择在这个年代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正是因为它难。”也正是这句话,激励了一代美国航天人,最终完成了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登月任务。
徐小平说:“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或是出于本能,或是因为惰性,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人更愿意做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事,尽可能避开困难的事。同样,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倾向于寻找捷径,而不是直面问题本身。
潜意识里的想法大概是:做困难的事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而且是否能达到目的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得不偿失。做简单的事能尽快见效,代价也最小。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聪明,好像是一个经济上寻求最优解的方法。其弊端在于只看到了做困难的事所付出的代价,而没有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所收获的成果。
比如,一个程序员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他可以选择直接去询问更有经验的人,也可以选择踏遍互联网、翻阅若干教程、书籍去研究解决方案。
虽然第二种方法耗时费力,但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他还知道了类似的问题到哪能找到参考方案,哪个网站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哪些书是该领域内最经典的著作,或者还会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遇到了某个问题,那么很可能你将来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刚开始可能比较难,以后会越来越容易。
美国互联网支付巨头PayPal公司CEO彼得·蒂尔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哲学叫做“极端聚焦”哲学,他要求PayPal的管理者和员工只专注最重要的核心业务;年终总结的时候,也只能写一项对公司最有价值的贡献。而不是象其他公司那样被要求写出“你本月底五大工作重点是什么?”或者“衡量你本季度工作成效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等等。
彼得·蒂尔是这么解释他的理念的,他说:
人其实是喜欢逃避挑战和困难的一种动物。比如,现在你手头上有两个任务:一个非常难,没有明确答案,但是一旦解决对公司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个,答案相对明确,对公司也有些帮助,但好处没有那么大。这时候,人往往会优先去解决那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一旦解决完了,他会给自己再找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后那个非常难但是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搁置了。但如果你只有一个任务,你就会拼命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因为你逃无可逃了。
蒂尔说:公司如果一直在忽略95分难度的问题,而一直在解决80或者85分难度的问题的话,那么最终这家公司也就会是一家七八十分的公司了。
1997年的美国,正是互联网开始崛起、DVD进入民用市场的时期,Netflix公司的DVD租赁业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公司决定不开设实体店,而是在网上运营,并开启DVD邮寄业务。但一些核心高管并不赞同,因为这太难做到了——DVD机还不普及、影片太少、邮寄成本太高、DVD在邮寄途中磨损和丢失严重……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伦道夫,最终用一句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他说:“你看,这些东西确实很难。所以一旦我们真的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就会制造出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门槛,让潜在的对手们根本无法和我们竞争。因为我们要做的事确实是太难了啊。”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Netflix实现了目标,并以此项业务为基础,逐渐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600亿美元的公司。
很多时候,敢于选择做那些更困难的事,走一条看起来更难走的路,是一种智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难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之后产生的果效和影响力也更大。就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使得很多其它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2、“最难的”事情有时候反而会“更简单”。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做50-80分难度的事情,所以你会发现这里挤满了竞争者。而当你的目标是120分难度的时候,基本就没什么人和你竞争了,视野一片开阔。
3、当你目标远大的时候,会吸引最好的帮手或同行者。因为最优秀的人同样目标远大,喜欢解决最重要、最不可思议的问题。而你也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4、“做最难的事情”的一个优势是:它的难度可能只有普通事情100倍,但其价值和影响力却会是普通事情10000倍。在性价比上,你已经赚大了。
5、“做最难的事情”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哪怕你失败了,结局也不会太糟。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瞄准月亮,哪怕失败,至少可以落到云彩上。”
6、越难的事情,经济回报自然也就越大,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些回报投入到“新的最难的事情”里。就像沃尔特·迪士尼说的:“我们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拍更多的电影。”
7、最后,那些“最难的事情”,一旦做成,你将收获最快的成长,以及最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励志文章3:最怕你放弃努力,还觉得理所当然
1
跟一个姑娘聊天,她抱怨起收入太少,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单身的时候尚好,一谈婚论嫁顿显窘迫,双方父母合力付了全款,小两口却得承担装修和添置家具的支出。
她工作四年,工资月月不剩,信用卡上的账单总是负数,她忧愁地问我:“有没有什么赚钱的好方法?”
她说自己在一家国企,贵在轻松随意且从不加班。我顺口就问:“那有没有考虑过下班做个兼职?”
想过啊,但做什么呢?她说:“开快车太累,刷单又太low,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才华与技能,这两年跟风开了个网店,也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
“那就在本职上谋求突破?虽然不可能一飞冲天,但工资能涨一点是一点。”我又说。
她回我长长的一声叹息:“你不知道,我们公司能破格提拔的都是技术岗,像我这种文职类工作,前头还有大把入职了十几年的老前辈还压在头上,哪儿那么容易突破啊?”
那就。.……跳槽?我使出杀手锏。
就我们这种岗位,哪有那么容易跳?她立刻反驳:“在这儿待着好歹还能落下个轻松不累,到其他公司,干的活比这儿多,福利还越来越少,也不划算的,况且到了我这个年龄,又还没有小孩,一般公司也不要……”
“那你就没考虑过学点什么其他技能?”我继续问。
“以前静不下心,现在结了婚马上准备要宝宝,更没有时间学了。”她继续抱怨着现实的困境和腰包的窘迫,末了用一句话结尾:“我就是个普通人,活成这个样子,我也没办法。”
她显然属于我们都很熟悉的那群人:将生活的种.种艰难一股脑地诉苦给你,十分不甘心,又好像很虚心求教,可无论你给出什么建议,他们都会用一千一万个理由驳倒你,努力让你认同她的观点:
看哪,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我没办法,你也没有,所以只能这样了。
就这样吧,带着不甘心的忧郁上床睡觉,第二天醒来,却依旧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
2
我其实很能理解这样的无力感,无论多么努力的人,总会有被被现实的照妖镜晃晕双眼的时刻,在某个绝望而又使不上力的时刻,谁不想两手一摊,回报生活一个充满了无奈的葛优躺?
我头一次感觉到努力的无力,是在买车的时候,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省吃俭用攒够了一辆车的首付,兴冲冲地逛了好几个车展,泡在4S店里一待就是一下午。
正准备拍板付款的时候,店里来了个姑娘,看起来最多比我大两三岁的样子,径直绕过我所在的中低端车系,直奔后排的高端跑车而去。
当我还在为两千块的折扣跟销售小哥磨破嘴皮子的时候,姑娘早已潇洒地签完字,刷卡的神情那么轻松,好像在便利店买下一碗关东煮。
我瞄了一眼手边那张单子上一眼数不完的零,从没有一刻觉得生活那样无望过。
好无力啊。
我懂得如何用心理学和经济学来跟销售小哥议价,懂得如何向上汇报向下管理才能拿到不错的机会,懂得克制延迟懂得开源节流才能攒够首付的存款。
可是我依然买不起那辆车,现在买不起,十年以后,可能也买不起。
我很丧地回来,跟朋友聊起这一天的见闻,她隔了两个小时才回复我:“不好意思呀,刚去学日语了,所以关了手机。”
我以为她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套路安慰我,可她连套路都懒得用,劈头就是一句:“你试卷做完了吗?下周就要开始报名了。”
“你不觉得,我们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没有意义吗?再努力,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而已。”我有点恶毒地回复她。
“我知道啊,可生而为普通人,是我们的错吗?我之所以努力,并不是为了超越那些生来就不普通的人,只是不想让自己所有的不甘心,几年之后都成了无能为力。”
两年后的她,跳了槽,从可有可无的行政到日资企业的翻译,为了配合团队的需要,每天没日没夜地研究产品图纸,了解产品市场,分析竞品特征,逐渐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主干。
她原先的那家公司由于结构重组,进行了大量裁员,看到昔日的同事毫无准备地被一脚踢出安乐窝,拿些微薄的失业保险惶惶寻找行政工作,被挑剔年龄大,被挑剔未生育,被挑剔没技能,跟刚毕业的大学生抢饭碗的时候,她心有余悸。
或许我一辈子也成不了那个买跑车的女孩,但我也很自豪啊,毕竟一双赤手空拳,也能打拼出个像样一点的世界。
她说:“改变生活是很难的,而我们面对那些艰难时刻的选择,会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有个读者曾经气哼哼地给我留言,说:“你们这些鸡汤文作者就是会胡说,说什么学个语言就能飞黄腾达待遇翻番,参加个聚会被男神一见倾心,哪有那么容易啊,我学英语都学了三个月了,单词背了几百个,除了课文之外,还是一句都说不出来。”
我看得失笑,却没有回复她的这句话。
是啊,哪有那么简单。
3
你只看到别人一夕逆袭,却看不到这一夕的背后,又藏着多少个日日夜夜。
进入瓶颈时的焦头烂额,进步甚微时的心灰意冷,看着别人追剧打游戏心向往之却不能做时的烦躁犹豫,辛辛苦苦学了好久却毫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懊丧。
这是我们笔下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会遇到过的事。
只是这些细节,不能与人言,也不足与人言。
而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幸运的遇到了那一天吗,撞到了那个机会吗?
并不是的。
是那一天终于等到了他们。
等他们宝剑藏锋,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之时,那一天才会出现在生命的岔口向他们招手。
而对于永远庸庸碌碌的大多数人,它跟从前的每一天一样,也跟今后的每一天一样。
20岁与30岁,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分别。
一个人失去光芒是在什么时刻呢?
并不是遭遇惨败被摔了个狗啃泥,不是姿势难看挣扎着起身。
不是咬着牙淌着汗向上赶路,也不是童话泡泡破灭,发现自己没有魔法也没有内力加持,只是个普通人。
而是在两手一摊,说出“就这样吧”的时候。
那被湮没于人潮,被时光推着向前,毫无还手之力的背影啊,才最最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