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90后心灵鸡汤励志文章

90后心灵鸡汤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90后心灵鸡汤励志文章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90后心灵鸡汤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学会盛享生命的孤独

  一个人学会了独处,也就学会了爱的能力。

  一个人,当不介意孤独的陪伴,不介意形单影只,其实是内心已然丰满。那些在独处时安享的时光,忍受孤独时不断增强的心理素质,恰好让你在爱的面前更容易像你自己。

  有时候,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享受生命的孤独。孤独的人,往往拥有了更多的底气,也拥有着更好的生命姿态。他们明白在看似热闹的狂欢里,其实是一个人的孤单。而一个人的孤单中,却有着心灵的安静和丰满。

  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一群人的热闹里,想寻找一个让心可以放松安静的港湾。而它不在闹市,却在用孤独垒成的城堡里。

  想想爱情,想想那些被山水阻隔的恋情。你就会懂得那些可以在孤独中安静下来的人,才能拥有爱的权利。那些可以在别人离开自己的视线时,依旧能够安静地做事,安静地思考的人,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棵攀附的植物。

  看过太多纠缠,也看过太多的逃避,如果当事人能够学会独处的能力,或许这世间的美好和幸福就可延续。然而,身在幸福中的人并不懂得这些。而是用不断扩大的趋势掠夺了另一个人的自由呼吸,想想,这样的生活,谁能不累呢?

  学会给自己留下成长的空间,学会给别人的生活留下余地。不要妄图以爱的名义填满另一个人的生活,也不要以任何理由允许自己肆无忌惮地掠夺别人的生活自由,更要学会在生活中盛享生命的孤独,那样,我们就学会了远离一些负面的情绪,也让离别渐行渐远……

  学会享受生命的孤独,学会理解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学会在情绪失落和无助的时候安静下来,学会面对再杂乱无序的生活都要靠自己,这样,你真的变好了!

  励志文章2:愿你出走片刻,归来不再彷徨

  1.

  有一年,我和朋友在三亚休假,每天无所事事,溜达,闲逛,看人,看海。

  一天,我们去一座小岛,从亚龙湾坐游艇出发,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小时。天空蓝得格外清澈,远处的海和天连接在一起,消失在看不到的地方。一路上没什么风,几个朋友拿来鱼竿,比赛钓鱼。我玩了一会儿便没了耐心,左看看右看看,也算有趣。

  上了小岛,看到高耸的椰子树和各种唤不上名字的灌木丛,还有各色的三角梅开得热烈。有朋友戴上潜水镜开始寻找花样别致的石头,有朋友躲在树荫下看书,甚至有一位拿出了笔记本电脑。

  我疑惑地走过去问他,干嘛出来玩还要带电脑?多扫兴。

  他没有抬头,说,就处理下邮件,不然一会儿客户就要等着急了。

  我问,你没有和他们说你在度假吗?

  他摇摇头,没有。

  我竖起大拇指,牛!

  下午时分,我们在岛上吃自助餐,我打趣地和大家说,你瞧那谁,出来玩还不忘工作,真是把工作当命了,珍惜得很呐。

  大家哄堂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末了,他说,没什么奇怪的呀,总不能每天无所事事吧,那多无聊啊。

  2.

  那次一起同行的,有公司的老总,有外企的高管,有自媒体的伙伴,还有一位做影视的朋友。平日里难得相聚,但度假期间,每天总有几个小时,大家都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微信问时,几乎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我处理个工作,一会儿去找你们。

  每天我们都会在海边散步,举着伞摆出文艺的姿势,让朋友拍照,或者约好早晨看日出,或者一起去做SPA,行程很满。

  一天夜里,我们在海边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星空。有朋友说,只要一面对这种广阔的情境,就感觉自己格外渺小,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实在不值得一提。

  另一位说,活着,活着就是胜利,活着就是意义。

  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三亚,就没想过某天离开北京,到这地方来生活吗?

  我摊摊手,说,我舍不得大城市方便的生活环境,舍不得那里各种让我痴迷的东西,甚至还想更多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我最后总结说,我就是个俗人吧。

  大家表示赞同。那位带笔记本的男生轻轻地说,好像大家都一样吧,只是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环境,换个心情,最终还是要回去的。

  3.

  我认识许多大公司的高层领导和一些创业公司的老总,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焦虑和危机感是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我曾说过这样的观点:人是靠着一定的焦虑值活下去的,将焦虑变成自己的动力,一步步达到想要的结局。

  但我也在思考,还算年轻的我们,到底在焦虑些什么呢?

  我在很多年前就有一个心愿,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希望生活的环境是家家有水户户有花,自己有家小客栈,生意不用太好,每天迎来送往,忙忙碌碌,也怡然自得。

  我曾说,30岁的时候,我就要这么做。

  然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考察和实际行动。丽江是我的首选之地,我曾在那里实地调研过几个月。我算了一笔账,租院子、装修、前期投入等等,我需要上百万的资金。一想到这些,曾经那点想法就显得有些幼稚了。

  我也有在北上广的朋友,想要辞职四处看看,像那些环游世界的人一样充满勇气和信念。但转念又一想,辞职后自己就没有了经济来源,银行卡里可供支配的存款也不多,自己没有任何的野外生存经验,想要出去走走的先决条件好像根本不具备。

  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足以支撑逃离现在的生活,又明白所谓的逃离根本不具有解决问题的实质作用,于是只能作罢,依然守着自己的工位默默不甘心。

  有那么多文章都在说别想那么多,抓紧去做。但能做到的人却总是寥寥无几。我们都不是少数派,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不是惧怕付出,而是害怕付出之后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会葬送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稳定生活。于是,我们焦虑。

  4.

  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是要寻找到一个出口。

  我们焦虑、彷徨,我们期待远离现在的生活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总在思考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好的结果,是否具有格外的意义,它的因果在哪里。

  但你要知道,没有什么生活,可以脱离现实。你苦苦寻找生活的意义,当下没有给你答案,不是换一个地方生活就会豁然开朗,也不是走到天涯海角就真的到了世界的尽头。

  这个世界没有尽头,我们想要的答案或许也不会暂时揭露。生活就是当下,就是此时此刻,没什么,比活着更加重要。

  当然,人都有情绪,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寻找到一种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浮躁的方式,让整个人寂静下来。注定的远方,你可以追逐,但那不是你的终点。

  人不会一键重启,只能选择迂回和继续前行,偶尔地在你的出口里自省、发现,别总是想着逃避,你逃不掉。

  生活总是艰辛,日子依然漫长,你和我,都是时代洪流里非常微茫的存在。但是,再渺小的个体也要活得敞亮、自在,散发着光芒。

  愿你出走片刻,归来不再彷徨。

  励志文章3:什么都舍不得扔是一种病

  01.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很会勤俭持家。

  买衣服送的备用扣子、买高跟鞋的备用鞋跟、以及网购的各种软尺、镜子、橡皮圈、便利贴之类的赠品,我都想着也许哪天会用得上,于是收进了抽屉,一放就再也没拿出来过。

  衣服穿到自己都不喜欢了,也没到能用上备用扣子的时候;高跟鞋穿一个夏天,原装跟也不会烂;软尺、镜子、橡皮圈之类的赠品更是来了一波又一波。

  一个抽屉堆放着活动中奖得到的一年免费日报,一个抽屉放着各种不知名的充电器、电源线、数据线;冰箱里过期的烘焙食材,药箱里过期的居家药品;鞋柜里生孩子前的高跟鞋当妈后就没再穿过;衣柜里当妈前的S码衣服尽管一两年没穿,但似乎还等着我把身材从L码调整回去;孩子穿小的衣服尽管送了一些给别人,但如今还有一箱。

  梳妆台上各种没用完却又喜新厌旧买回来的瓶瓶罐罐;自己的眼镜已经换成了400度,但275度的眼镜还在书房的柜子上;看过的杂志已经一大堆;连笔筒里的笔都有几支写不出墨水的;再翻到书柜最顶上的盒子,恋爱时期的所谓各种纪念品,有的竟然只是我去他那个城市的火车票甚至一起逛街的购物小票。

  孩子涂鸦的习作,每一幅都觉得独一无二、异想天开,想好好收藏,留待他长大再看,于是资料夹买了一本又一本也不够装。

  买了新的东西,旧的又没有及时处理,所以家里东西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压抑。

  我曾经也一度认为是家里不够地方收纳,于是买了一个又一个收纳箱包,煞费苦心地花了大把时间精力分门别类地整理——我一直以为家里东西多又杂乱仅仅是因为没有整理好。

  直到后来,我后来知道了一种病叫“囤积症”,才瞬间觉得自己原来不是勤俭持家,而是——有病。

  02.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里说:“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

  住在一个充满了咒语般束缚能量的垃圾暂放室,人怎么会感觉心情舒畅呢?

  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垃圾”扔掉这么困难呢?

  山下英子认为扔不掉东西的人,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逃避现实型。

  没时间待在家里,也没办法收拾屋子。找各种各样的事让自己忙碌起来。反正家里乱七八糟也更加不想待在家里了。

  二是执着过去型。

  过去的东西非收着留着当宝贝,留恋过去的幸福时光。

  三是担忧未来型。

  囤的东西主要为将来不知何时会发生的事情着想。

  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既执着于回不去的过去,又焦虑于不可知的未来,总之就是成功地让自己没有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

  03.

  有病就得治。

  先是从源头上控制买买买。这个对大多数女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特别是对衣服鞋包护肤品之类的东西。

  现在我会克制一下,护肤品真的快用完了再买,换季不用的能擦手擦脚擦身体的尽量不浪费。

  衣服鞋子买一件进来同时也要清理一件出去。实在买了不合适又不能退的,转卖或送人都可以。

  还有个办法就是,买之前放购物车冷静几天,如果过些天再看还很喜欢就买,我发现有些东西过些天再看已经看不对眼了。

  除了控制好不随便买买买,也要对现有的物品进行扔扔扔。

  先是对那些绝对不会用到的、也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东西下手,通通打好包放到楼道垃圾箱任凭小区保洁阿姨处置。比如那些小赠品、备用扣之类的。

  过期的报刊杂志、坏的家电,也都整理出来,叫回收人员上门收走。

  不再适合的东西再喜欢也要放手。能送人的送人,能捐赠的捐赠。

  有件我很喜欢的连衣裙,当时刚生完孩子,只能穿加大码。第一次穿去上班时有一个同事也非常喜欢,又不好意思买跟我一样的。后来没多久我体重就轻了一个码,穿着有些宽大,于是委婉地表示想把裙子送给同事,希望她别嫌弃。没想到她特别喜欢,后来还经常穿着来上班。

  其他S码的衣裙,想着即使身材恢复了,那些款式和花色也不再适合我的年龄。果断送给了弟弟的女朋友,她觉得看得上眼的,都让她挑走。

  还有一些冬天的保暖衣物之类,打包寄给有需要的山区(有的城市有慈善收购点,只需整理好送过去即可)。其他的都打好包放楼道垃圾箱任凭小区保洁阿姨处置。

  至于那些代表过去的物品,像相册、奖章这些可以是必须的纪念品之外,其他的大都可以扔掉。要知道一些经年累月的东西是会散发出一些陈旧的霉味,一年一年下来,这样的东西积多了,家里的气场就跟博物馆一样了。

  一通扔扔扔下来——注意,这里的“扔”是清理的意思,但绝不意味着必须浪费。我本人是坚决反对浪费的,我还是主张物尽其用。有时家里吃剩的面包都会带孩子到小区去喂鱼——不光家里杂乱的东西少了很多,竟然自己心里也舒畅多了。

  04.

  不要以为光现实中囤积这些用不上的东西的毛病得治,囤积症还会以其他方式出现。

  微信收藏夹里存满了各种文章,当初只看了开头觉得好就收起来想等哪天有空再看结果再没看过。

  手机上下载了各种好用的APP,结果除了占用内存后来都没怎么发挥过作用。

  听说还有囤人脉的,三教九流的人都结交应酬,只怕将来有一天会对自己有帮助。但实际上,真正需要帮助时,这些交情不深的人他未必会帮你,而且你也不想去找他。

  这些,本可以都“扔”了的。但是收藏夹里的文章还是没删,手机APP也没卸载,那些交往不深的人还在微信里,不备注的话对方换个头像昵称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一般的囤积行为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多少都表现了这个人过于焦虑未来,或者迷恋过去,长此以往,对人的身心健康肯定会有影响的。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清理掉一些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换回一个舒适整洁的居家环境,让每次回到家的感觉更美好。

  清理掉一些无用的社交,让每段关系都脉络分明,再好好维护,让情感世界更坚定更有温度。

  清理掉一些心头杂念,让自己轻装上阵地面对生活,每天保持身心愉悦,过好当下的每分每秒。

  毕竟,过去回不去,将来还未来,只有当下,才是我们能把握住的。

  励志文章4:热气腾腾地活着,是对自己最诚实勇敢的表白

  1.

  最近,我看到一则关于一家著名创业公司创始人的采访,被她明亮的笑容和一句自嘲戳到:“我现在的工资,还没有第一份工作高。”

  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企业,月薪不菲。后来,她在大城市全款买了房,却做出一个“折腾”的决定,辞职自费去法国留学。

  那个下午,她如常走进办公室,惊讶地看到40岁的女领导,正在泪眼滂沱地为韩剧女主角感伤。那一瞬,她仿佛一眼看到时间的尽头:中年后的自己,会不会如眼前的女领导一般,做着一份看起来稳定又光鲜的工作,却空虚到为一些毫无营养的偶像剧洒泪走心?

  花光40万积蓄飘洋过海去巴黎留学,她从家乡小镇出发,领略过都市繁华,丈量过世界经纬,一点点努力靠近梦想。这一路并非坦途,但她走得铿锵笃定,最重要的是,她因此活得热气腾腾。

  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安稳闲适,终日捧着茶杯悠然度日。青春在家长里短的琐碎里翻腾,很快,就像那杯捧在手里的热茶,从沸腾到温吞,眼睛里的光芒逐渐黯淡下去。

  2.

  很多人调侃90后已经进入“中年”,正如我看到的某些年轻人,他们或许穿着最时髦的衣服,却有着茫然和死气沉沉的一张脸。

  多少人在25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认定: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梦想是痴人的呓语,努力是自欺欺人的徒劳,不如多留一些力气对自己好,不再做无意义的挣扎。

  我在旅途中认识一个女生,27岁,在家乡小城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我们坐在小酒馆里,对着窗外的月亮聊天,她无限惆怅地说,好想和你一样去北京闯荡,去更大的平台,认识更专业的同行,可是大家都说,你何苦对自己残忍?

  我看着朦胧月影下,那么年轻的光洁的一张脸,却透着老气横秋的沧桑感。

  有趣的是,我在另一次旅行中认识了一个意大利姑娘。34岁那年,她捏着一张窄窄的机票,就从意大利跑到了美国,去念她喜欢的教育学硕士,甚至把小鲜肉男友扔在国内。出国前,她是一线时尚杂志的知名编辑,在圈内风光无限,但她却敢于放弃半生积累,换个喜欢的方向重新开始。

  她告诉我,“哪怕不再年轻,我也想看看自己在喜欢的领域,会有怎样的收获和成长”。36岁的“姑娘”谈起未来,脸上的雀斑仿佛都在跳舞,少女感简直要溢出来。

  3.

  活得热气腾腾,对世界保有好奇心和激情,你会发现,生活回馈给你的,是更加美好的自己。

  我的一个女友,过去的生活两点一线,每天在固定的换乘站,买固定牌子固定口味的饮料。我去她的城市旅行,发现她连最著名的景点都没有去过,城中好玩有趣的料理店她也闻所未闻,整个人无精打采。

  我叹气,你也太不热爱生活了。她狡辩,“可是我对自己也很好的,每年也会买点硬货,出境旅行。”

  NO!爱自己不是照着时尚榜复制一份购买清单,花掉血汗钱换取朋友圈一年一度的旅行大赛。爱自己与否,是在所有没有镁光灯的平常日子里,有没有活出了心中的热爱,有没有每天醒来都有所期待。

  也许你只想做个平凡人,和家人相濡以沫,在一份稳定的工作里醉生梦死。可是,你要找到心里的那束光,那份最真实的喜悦,那个让你闪闪发光的东西。

  后来,我那个女友谈起了恋爱,对方是个吃货,拉着她吃遍城中美食,带她去游泳健身。她在味蕾的探险里,发掘到乐趣,开始尝试打破安全感的边界,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现在的她,整个人神采奕奕,读书、健身、跳拉丁舞……她说:“热气腾腾地活着,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自己。”

  是的,爱自己的最高级,是热气腾腾地活着。心中有温度和好奇,你才会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意义,你的世界才会更加宽阔而有趣。

  4.

  而我自己,也是一样。我找回了一直热爱的写作。我在上下班的地铁里写,在午休时间鼾声四起的办公室里写,在无数静谧又漫长的深夜里,对着书桌前的一盏微弱灯光写。

  一年之后,有多家出版社约我出书了,我自己的平台也聚集了十几万读者。

  在我刚跨界做自由撰稿人的时候,很多人投来鄙夷:“你都30岁了,还折腾啥?”

  30岁又如何?我决定去过一种热气腾腾的人生,以梦为马,遍地黄沙,在文字的世界里,浪迹天涯。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终于没有辜负自己。

  热气腾腾地活着,是对自己最诚实勇敢的表白。一个人只有从程序化的重复中惊醒,去做真正热爱的事,才能链接到灵魂深处最深刻的共鸣。

  励志文章5:行动力,是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1.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里,讲过一个故事:

  东方有一个国王,想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主,他让全国的贤士去各国收集智慧箴言,编纂成册供他阅读。

  30年后,贤士们带着5000册书回来了。国王忙于国事,没有时间看这么多书,要求贤士们再精选。

  15年后,贤士们带着500册书回来了。国王还是觉得太多,看不过来。

  贤士们走了。又过了10年,他们带来的书不过是50册了,国王却已经老得连读50册的精力也没有了。

  他命令贤士们再一次甄选,要在一本书里为他提供人类智慧的精华。

  过了5年,满头白发的贤士带着这本书回来了,可是国王已经奄奄一息,连一本书也来不及读了。

  2.

  多遗憾。想法那么好,所得那么少。

  在故事终结的时候,毛姆说,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没有终极智慧在等你。所有的阅读,都是一个过程。答案就在其中。倘若不开始,你便无法启蒙,无法体验书中山河、万物奥秘。

  生活诸事,莫不如此。

  我们也想等到一本书,等到一本解决一切疑问的书。这本“书”,或许是人,或许是机会,或许是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我们以为只要与之相遇,千般困苦、万种匮乏,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很难。因为爱与机会,都只眷顾那些热气腾腾的、正在奔跑着来迎接它的人。

  3.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扎克伯格心血来潮,想做一个网站。他没有犹豫,在创意来临时,打开电脑,立即行动,做出一款对女生相貌评分的程序。

  这样说起来,大家可能感受平平,但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当天晚上,扎克伯格是20:13回到宿舍的;22:17开始动手做FaceMash;凌晨2:08,萨瓦林回来提供了算法公式;该产品上线之后,凌晨4点,网站流量异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惊动了校方的管理人员。

  也就是说,他只花了6个小时,便完成了一款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这样的行动力,何止惊人,简直吓人。

  对比你我,更多时候,却只是一味懒在床上想:如果这样,如果那样……但因为失于行动,往往只成一种毫无意义的焦虑,徒增折磨,徒增消耗,却无收益与成果。

  因为无收益、无成果,又加剧了你对白日梦的依赖。生活的希望,都寄托于奇迹的发生,这就会令人越来越无力。

  4.

  面对这种不争气的人与事,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是这样讽刺的:你长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虽然刻薄,但我们都得好好听听!

  人与人之所以拉开距离,不在其他,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不动手去做,理想生活就只是镜花水月,只能在幻觉里空欢喜一场。

  我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一句话,想要做什么,就立刻去做,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并且确认这件事非常重要,那么,站起来,走出去,赶紧做。

  就像《亮剑》里,赵刚对李云龙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5.

  世间的牛人千万种,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各有各的独到之处。但无一例外的是,执行力都非常卓越。企业家如此,艺术家如此,大导演如此,你我身边出色的朋友亦然。

  如果说,一个人的想法是0,执行力就是1。从0到1,是最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你永远是0。走出这一步,就有可能从1到10,从10到100。

  我在2008年开始写作时,问过一个散文家:“我怎么样才能写好?”他回答了我六个字:“开始写。别犹豫。”

  写,才是第一位,也是第一要义。其他的,都是次要。

  最后,我想说,行动力不是创业者的特权,它是每一个人都应修炼的素养。因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创造财富,扩展事业,需要行动力;追求真爱,也同样需要。说一万句情话,不如为她做一件事。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马上就开始。别怕错。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纠正。

  更何况,只要你开始,就会有收获。

7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