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5篇优秀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5篇优秀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真正努力的人,没时间感动自己

  1

  微信里永远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特别忙,喜欢在朋友圈发“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你必须要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他们熬夜学习,却是教室里最痛苦的那群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月月垫底;他们周周加班,却没有成为年薪百万的CEO,经常连末班车都赶不上;他们天天跑健身房,却只是稀里糊涂地买了很多私课,没有马甲线,还是水桶腰。

  他们虽然整天熬夜学习,一刷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数他最多;总是熬夜加班,却是白天瞎忙没效率;有些天天跑健身房的人,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拍朋友圈秀努力的素材。

  比起那些自我放弃的人,他们真的是励志标杆。然而,如果只是没有效率的瞎忙,还是走不出失败人生的怪圈。

  2

  大学同寝室有个女生,永远都特别忙,是公认的“拼命三娘”。她每天6点起床埋头读书、做题,熬夜是家常便饭,朋友圈里经常能刷出她凌晨3点时发的“加油”状态,底下称赞她“努力”、“正能量”的评论总是不断。

  但她的付出与回报却不对等,不但奖学金拿不到,还挂了好几科。这个困惑一直到我们约定一起考研,才得到解答。

  原来,她每天坐在书桌前,翻一会儿书,就忍不住拿起手机玩一会儿;因为起太早,容易犯困,所以经常在图书馆补觉;熬夜时随手发一条励志朋友圈,之后的时间和注意力都用来回复大家的评论和点赞。

  后来,她考研失败,我并不意外。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

  3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没把工作做好,被“女魔头”训哭后跑到奈杰尔那里诉苦,却反被教训了一顿:

  “如果觉得累,辞职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一个很想要这份工作的女孩顶替你。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要我说‘真可怜,马林达又欺负你了,真可怜,可怜的安迪’?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都给你的作业批个金色五角星。醒醒吧,亲爱的!”

  这种不聪明的努力方式就像旋涡,会把你的所有生活都吸进去,你在这样的压迫下只能一刻不停地往前跑。

  刚开始,你还安慰自己很励志,后来才知道,其实一出发就跑错了方向。

  真正的努力,需要方向。

  4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结果导向的,没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没人关心你为此受过多少磨难,他们只在意,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好。

  无印良品的社长松井忠三曾说:“面对工作,若只像少年棒球队的孩子一样,笼统地抱持着我要努力的心态,是最糟糕的。业余的世界还能容忍这样的心态,但在专业的世界里,如果努力过后没有成果,只会被大家认为你能力不足。”

  努力,是成功者的谦词,却是失败者的慰藉。

  那些看起来很忙的人,往往更容易把身体搞垮,此后越混越差。而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聪明人,不是他们疯狂熬夜加班去努力,他们懂得把忙碌的表皮剥开,发现工作的本质,找到成功的“捷径”。他们知道真正的努力是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在努力之前进行过理性思考和预算规划,是一种目标明确、全情投入的自控力,而非内心焦虑不安、表面废寝忘食的努力。

  那些花大量时间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没时间啊”,这些人最后总是被生活操控,还自我感动。而真正努力的人,没时间感动自己,因为他们一直在专心做一件事,用心坚持,决不放弃。

  过多地炫耀自己的努力,不过是因为没底气。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才只能通过“勤奋”标榜自己。瞎忙只会让你努力到最后也配不上你的野心,还辜负了你所受的苦累。

  所以,别让你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励志文章2: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越做越不开心?

  1.

  昨天,室友小冰加班到凌晨才回家。最近,她已经连着加了五天的班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晚。

  “再这样下去,我真要辞职了。”小冰这句话已经说了好多次。她上个月调到现在这个部门,薪资有所上浮,原本以为职业生涯的春天要来了,岂料熬夜加班成了常态。

  小冰以前的工作虽说不累,但做的事情杂乱,她一直觉得自己得不到任何提升,加上待遇一般,本就打算辞职。调到新部门后,专业对口,待遇也有所改善,可这还没两个月呢,小冰又开始动摇了。“为什么就没有一份让我真心热爱的工作呢?待遇好、工作量适中,至少不用天天加班,咋就找不到呢?”

  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困扰吧:找到一份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真的太难太难。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是一边抱怨着工作,一边继续为五斗米而埋头苦干。

  2.

  我的前同事大伟就很幸运,因为他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他所热爱的。

  当时,我和他都负责写产品文案,事情繁琐且反复。庆幸的是,基本不需要加班,当然工资也没啥优势。很多有宏图大志的人都表示以后要离开这儿,可一问他们以后打算做什么,却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除了大伟,他想做平面设计。

  说实话,我们并不看好,因为他完全是零基础。然而,大伟竟然花了两个月工资报了个培训班,趁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去上课,坚持了整整三个月。他平时的工作不仅没落下,还帮同事做起了平面设计,而且做得像模像样,令我们刮目相看。

  偶尔,他会上一些平面设计网站发布自己的作品,和别人交流学习。辞职时,公司想把他调到平面部借此留人,但他拒绝了。大伟清楚,如果自己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去专业的设计公司。如今,大伟已经是一家知名设计公司的初级平面设计师。现在的他比以前辛苦得多,却乐在其中。

  什么样的工作会让我们热爱呢?一份你喜欢且有能力驾驭的工作,也就是所谓正确的工作。因为喜欢,你能全身心奉献;因为能驾驭,你不会产生无力感。工作时越来越有干劲,效率和质量分分钟就能上来,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倍增。

  3.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大伟那么幸运,能早早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想起毕业那会儿,好多同学挤破头考进银行,考进事业单位,可没过多久,一个个也是怨声载道,各有各的难言之隐。

  “天啊,真的太苦了。工作量多倒是其次,业绩压力大得让人头疼,和同事之间的无形竞争也很磨人。”同学露露就是一毕业进的银行,半年时间,工作的新鲜感就被磨得所剩无几。

  一年过去了,露露没有辞职,但也不再抱怨,因为她慢慢学会了自我调解。她懂得了如何消除工作的负面情绪,开始认可自我价值,甚至和领导、同事建立起了友好关系。露露用平和的心态把所有疲惫都转化成动力,久而久之,工作变得可爱了,自然她也少了很多烦恼。

  记得在美国学者卡尔·纽波特写的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理论,叫自我决定理论。他提到了推动人们持续坚持一份工作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自主、胜任,还有归属。

  而露露状态转变的原因就属于这其中的两点:自主和归属。主动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和工作伙伴建立联系;产生归属感,自然就能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所以,或许很多人都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又或是不断磨练,让自己逐渐爱上现有的这份工作。

  我们不热爱工作的原因表面上看可能是工资太低、加班太多、任务太重等等,但终究还是因为我们没能摆正自己在工作中的身份和姿态。找不到正确的工作,那就学会正确地工作。当你调整了心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一切难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了。

  4.

  我找第二份工作的时候,遇到过一个HR。她说,工作其实和爱情很像,在一开始,你会有个“择偶标准”,直到找到那个彼此看着合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帆风顺,当你对“另一半”有了新的了解,也许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甚至是排斥心理。

  很多情侣最后分了手,就是因为相处过后发现不合适,磨合不了。同理,你难以忍受现有的工作,可能会辞职、会离开,但如果你度过了这个时期,与工作求得和解,坚持到最后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因此,工作热爱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是否“正确”,更要看你是否在“正确地”工作。能找到喜欢的何其幸也,找不到也不要担心,有些工作不一定为你所爱,但可能是最适合你的。就像谈恋爱一样,我们也是找到合适的,过日子才能长久。

  不要再问自己“为什么工作越做越不开心了”,如果你有勇气有想法,那就去开创一片新天地。倘若没有,不如放眼当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投入,其实也没那么糟,不是吗?

  励志文章3:为什么你不敢肯定自己?

  1.

  有一个女孩问我,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思。她说,恨透了这样脆弱的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她用尽所有努力,也做不成一个完美的人,学习进修、工作业绩、人际关系、情感亲密,她都不够满意,想要寻求更快改变的方法。

  当我们一起回顾她走过的路时,发现她总是对自己提出极高的要求,因此也收获了很多令人称赞的成果。可每当我们谈到她做得好的地方,她总会立刻反驳:这还不够,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或许会更好。

  我问她:为何肯定自己如此艰难?

  她讲起小时候让她记忆犹新的事情。一次考试,她考了全年级第一,但因为语文只考了99分,而不是100分,就遭到了父亲的打骂。这样的事情,在她的童年里屡屡发生。每次当她可以努力达到一个新标准时,等待她的永远是更高的要求。

  原来,在她的世界里,从不允许脆弱发生,只有当她不断做到最好时,才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所以,她只能接受好的结果,无法面对不如意的考验。

  这个女孩一直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她一直感受到的都是自己的不够好。当她不能接受自己的脆弱时,也就拒绝了生命中所有属于她的美好时刻。

  2.

  美国心理学家拉姆·达斯在他的书中告诉我们:只有懂得了如何面对脆弱,与自己握手言和,我们才有望将过去抛在身后,过好活好现在这一刻。

  他讲述了自己面对脆弱的故事。

  当他去接听一个电话时,摔倒在地板上,他在电话中语无伦次,腿脚已经不听使唤。电话另一端的老朋友听出异样,问他:你是不是病了?他没有答话。朋友又问他:要是说不出,就敲一敲电话表示是否需要帮助,一下表示“是”,两下表示“不是”,他敲了好久的不需要。

  朋友还是通知了他的秘书,他在地板上被找到,立刻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他得了中风,离死神仅一步之遥。

  之后,他从连向老朋友求助都无比艰难的人,变成了一个半身偏瘫、需要轮椅、二十四小时需要被照顾的人。他从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一切,病魔突如其来,粉碎了他原本年轻有活力的自我形象。原本靠自己就行的人,现在必须靠他人帮忙,才能完成基本的衣食住行。他从别人眼里的强者,变成了一个无比脆弱的人,并且很难马上改变这种脆弱。

  每个人,要得体地面对脆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被现实所逼,谁又会想到自己的人生换一种方式也可以丰富地活下去呢?

  3.

  拉姆·达斯说,中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外在生活,但却为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

  中风严重损坏了他的语言能力,让他说话变得缓慢不通顺,于是他选择尽量少在人前开口。这对一个曾经才华横溢的演说家来讲,是巨大的重创。可是当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他发现观众在他断断续续的话语中更有机会专注于字句间的静默。

  当他的语速变得越来越慢,观众会替他接下文,从而却更好地回答了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当他的沉默不受自己掌控时,观众便和他在沉默中做游戏。所以,一旦他停下来,周围就充满了祥和安宁的感觉,这是他曾经不敢想象的。而接受自己这一变化的他,却比以前更开朗了。

  大多时候,我们太急于改变自己,却忽略了向自己的经历学习。如果人生中有一些事情,能让我们重新学着接纳自己,打开曾经对自己的禁锢,看见更多心灵的自由,那这样的经历就是我们人生的一场恩典。

  人生中所有的脆弱和不完美,都不是无力的羞耻,而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入口。它让你停下匆忙追赶虚无的脚步,回头看见真实却有温度的自己。

  人生,从这时开始,正因你跟自己更深的连接,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4.

  印度谚语说,蛇从不撕破自己的皮囊,等到时间到了,蛇会像脱衣服一样脱下皮壳。

  有时候,当你不得不面对不如意时,当你发现自己因此变得非常脆弱时,记得向自己的经历学习。你会发现,这些不完美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藏在后面的是整个世界的美意。

  接受脆弱的过程,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当你接纳了一些事情可能对自己来说不太好,你才能真正拥有一个足够好的人生。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的机会让你看见自己的脆弱,越早看见它,学习接纳它,你就越知道自己该去往哪里。

  真正决定我们人生质量的,是如何面对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

  励志文章4:你努力归努力,别忘了抽空好好生活

  阿伦去年进一家全球企业,给自己定下5年做到中管的目标。

  从此就没了双休。即使公司不加班,他也给自己安排很多课程。最近为庆祝他加薪,我们坐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间酒吧里,喝酒听歌。“好久没这么幸福了,简直在浪费生命啊。”阿伦感叹。

  我说:“你再忙,留点时间用来浪费,总不难吧?”他认真想想说:“不难,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敢。”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毒害实在太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学教育给我们留下的后遗症是觉得平凡可耻,奋斗是苦。

  我们憋足了劲儿要把所有的甜积攒到最后一次性收割,却忘了平凡有平凡的快乐,穷有穷的乐趣,那时候没钱,但有时间、有心情。

  马云说最怀念自己拿91块钱工资当教师的时候,“那时候会想熬几个月可以买辆自行车,但现在没有这种需求。”

  这几年,我身边传统媒体人创业的特别多,我也加入创业大军,从风花雪月的悠闲文艺女青年,变成写得了广告,管得了员工,看得懂财报,狠得心杀价的全能女老板。

  我害怕最后变成机器人,所以从一开始就跟自己约定,无论多忙,都要双休。用完整的两天,给家人做饭、陪孩子做无聊的小事、读闲书,不化妆,不谈工作,不做时间计划,像猪一样快乐地活着。

  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周一到周五忙到没有性生活,但至少周六周日是自己的。

  一旦你让奋斗这把火炬燃烧,就踏上了一辆没有刹车的列车。你努力,还有人比你更努力;你拼命,还有人比你更拼命;你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发现去年还一起喝大酒的小伙伴都拿到千万风投了。

  在这条路上,没有山顶,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山丘。你必须自带刹车,抽空去生活,像鱼游在水里,鸟停在树梢。

  日本国宝级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在自传里说,自从把做衣服当成职业“365天都在想着这件事。”

  对于想做设计师的年轻人,他的忠告更是吓人——你愿用生命来交换做这个吗?

  只有成功过的人,才知道成功是用生命换来的。不是以死相许,而是没命似地干,连做梦都想着你要做的那件事。

  所以,山本耀司与马云一样,最怀念的不是在巴黎的第一次时装发布会,不是公司做到上亿资产,而是与祖父母在农村,是大学毕业后去欧洲旅行。

  奋斗从属于目标,目标没实现,一切归零;日常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它宽厚仁慈,柔软公正。

  做杂志时认识的姑娘,转行做电视,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上辈子做了恶,这辈子做电视。”

  做影视的节奏比她写作的时候快100倍不止,在翻越山丘的过程中,她放弃了很多东西,却坚持一个习惯:抽时间回大学时的母校打网球,顺便在当年玩耍过的后山上转转,坐在上过自习的教室里看几页书,去食堂吃个肉夹馍。

  她说这几年下来,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奋斗大同小异,不过是赚更多的钱,出更大的名。怎样挥霍时间,才是区分一个人丧着还是活着,假装生活还是真正生活的金线。

  最近在看作家冯唐的随笔集《在宇宙中不易被风吹散》。

  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我们注定是宇宙中容易被风吹散的微尘。像苹果一样牛逼的公司也不敢说自己长生不老,毕竟很牛的诺基亚说没就没了。

  除了以奋斗告慰人生,更要学会享受身为平凡人,所挥霍浪费掉的那些日常时光。只有这样,你才永远不会说出“我假装在生活”这么丧气的话。

  别让努力奋斗的你,最后只知道声名金钱是什么,却不知道生活是什么。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里,为生计奔忙的小老板五郎,打动我们的不是他又谈成了一笔生意,而是像对待生命最后一顿饭一样,对待每一顿饭。

  “不受任何人打扰,无须顾忌,大块朵颐,享受美食的这种孤高行为,正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美食面前,人人平等,吃好每一顿饭,也是一种成功。

  所以,你努力归努力,但别忘了停下来,花点时间爱自己平凡的样子。

  认认真真地吃饭、睡觉、与朋友聊天,给花浇水。除了做女王,你更要做女人,除了卓越而伟大,你更要平凡而真实。

  别忘了,日常生活也是一份尊贵的工作。

  励志文章5:有没有哪一刻,你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年轻?

  1.

  前两天,班里准备聚餐,群里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争相建言。“要不我们去通宵吧,玩嗨。”班长在群里提议着,配上了坏笑的表情。

  “通宵……”“算了吧,通宵熬不起。通宵一晚,几天都恢复不过来。”群里有人回道。“通宵我也不行……”大家纷纷反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对“通宵”这个词变得忌惮了起来,不如以往“猖狂”。从健康角度出发,不去通宵当然是件好事,只是偶尔也会有些小失落。以往那群狂傲不羁的95后,也开始有了顾虑,变得畏首畏尾了起来。

  二十出头,还真是挺尴尬的年纪。喜爱自由,没有完全的自由;喜欢做梦,醒来却碎了一地;渴望爱情,一直遇不到喜欢的人;追求刺激,却开始有了顾忌。朋友喊着“出去通宵,不醉不归”,第一反应不是“好啊,走啊”,而是“算了,身体吃不消。”

  二十来岁的人开始褪去那层稚嫩的皮囊,变得有些小心翼翼起来,对于得失也开始斤斤计较。做什么事情会考虑后果,担心不在自己控制的范围,深怕透支过度,无力偿还。不敢再那么肆无忌惮,总得来来回回想个好几遍,最后挤出一句“算了吧”。

  我们不敢过于疯狂,担心挥霍过度收不回来;又不想过于拘谨,害怕失去年轻人的标配。

  2.

  聚餐回来的时候,和以前同寝室的一女孩走在学校的路上,鹅黄的灯光洒在发梢。各自聊着暑期的安排和毕业后的打算,都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仿佛昨天才满怀新奇地来到这个校园,很快却就要离开。

  她突然发出了感慨:再不疯狂,我们就“下架”了哦。

  “下架”这个词挺残酷的,就像商场的商品下架一样,虽完好无缺,却不再符合当下的品味。它意味着被动、过时,还有一种无奈。

  说实话,和她同学三年,同寝一年,这样的场景却是不常见的。至少以前,我觉得我们不属于聊得来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我会主动划出一条分割线。

  当你开始珍惜以前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人的时候,说明你成长了,至少意味着你可能将要失去。

  昨天和闺蜜煲电话粥,也谈到了相同的话题,就是突然感觉自己已经不再那么年轻。我说:“都到了大街上小孩叫阿姨的年纪了。”她说:“都快到了买眼霜的年纪了。”

  按理说,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些。可是,当地铁上的小孩不痛不痒地唤你一声“阿姨”的时候,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刺痛的。当熬了个夜第二天室友说“哇,你的眼袋和黑眼圈怎么那么重”的时候,心里还是稍稍有些担心了。

  小时候,我们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巴不得有一个时空机器,立马将自己送到花花绿绿的成人世界里,早些遇到心中那个“Mr.Right”。二十来岁,我们站在各式各样的时空机门口,却选不出最正确的那条路,迟迟没有勇气涉猎未知。

  我们渴望迅速长大进入成人的世界,又在成人世界的“攀爬游戏”中恐惧着时间的流逝,害怕任我们如何摸爬滚打都到不了社会的顶端。

  3.

  “许多人二十几岁就死了,七十岁才埋葬。”看见这句话时,我的神经像被棍子击中了一样,有点痛又有点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身边的一些90后开始害怕接触新鲜事物,害怕闯荡、尝试、改变与犯错。慢慢地,我们就变成了懒得翻身的咸鱼,不会出错,当然也不会进益。我们的内心开始固化,我们开始妥协,开始站在门外窥探别人的生活,然后将这些所有的“开始”变成一种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

  我们依旧一无所有,可是早已不再无所畏惧。

  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害怕不再年轻,还不如说我们害怕碌碌无为。现在我们过生日,没有小时候同学送一条一块钱手链的兴奋,更多的是惶恐,害怕自己除了年龄的增长以外,一无所获。

  与其说我们害怕长大,不如说我们害怕面对生活,害怕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余生,害怕不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过的。我们害怕的不是年龄的衰老,而是害怕容颜老去的同时,那颗心也跟着枯萎了。

  我喜欢看清事情真相过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敢;我喜欢知道世界不太完美后,依然拥有如初的信仰。

  其实,成长或变老并不是一件很“丧”的事情。虽然有时候压抑得想嚎啕大哭,但只要我们一直向上拔节,永远保持着一种勃勃的姿态,眼前的迷雾一定会豁然开朗起来。

  你要相信,任何老去而开始疲惫的身体都不能困住有趣而不甘的灵魂。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我们马不停蹄去看鲜花盛开的步伐。


相关文章:

1.关于优秀励志短文5篇

2.关于经典的励志文章5篇

3.关于励志努力文章5篇

4.推荐一篇励志文章

5.关于经典青春励志文章5篇

6.有关励志青春的经典文章5篇

推荐5篇优秀励志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