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员工励志文章精选3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激励员工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长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丰盛

  知道潘玉良,是因为看了李嘉欣主演的《画魂》,那里面的李美人照例木木的,也照例美得石破天惊。在此之前,扮演过潘玉良的还有巩俐,也是难得一见的大美人。于是形成了对潘玉良的初步印象:一个长得很美却命运多舛的女画家。

  后来看到潘玉良的自画像,不禁大吃了一惊,画中的潘玉良身材壮硕、五官粗放,看上去一点都不美,恕我直言:不仅不美,还有点儿丑。我还以为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出于好奇去查了些资料,结果资料上显示,不少见过潘玉良本人的人都说她长得一点都不好看。据熟识她的人说,潘玉良是个又矮又胖、长着一个狮子鼻并且嘴唇很厚的丑女人。

  真实的潘玉良远比影视剧里那个美得惊人的潘玉良更有震撼力,谁都不能否定,外貌是女人天生的通行证,长得不好看的人,人生相对来说总是要艰难一点。这更增加了我对潘玉良的好奇,一个完全不漂亮的女人,究竟是以什么力量完成了从雏妓到侍妾再到画家的三级跳呢?

  潘玉良的人生,写出来就是一部现成的电影剧本,难怪导演们如此钟情拍她的故事。

  她本来姓陈,自幼父母双亡,只好跟着舅舅生活。舅舅有次赌输了,于是把年仅13岁的她卖到了安徽芜湖的一家妓院。无奈入风尘,这完全不是她的错,后来却被存心不良的人当成了攻击她的理由。

  由于长得不出挑,她在妓院是做烧火丫头,干的是又粗又累的活。鸨母还逼她接客,她誓死不从,一次次从妓院中逃跑出来,又一次次被捉回去毒打,中间她还试图跳水、上吊,均因看管过严而未遂。

  17岁时,走投无路的她在妓院里唱歌,歌声如泣如诉,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芜湖盐督潘赞化。潘赞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过洋,是个新派人物,他被眼前这个可怜而又刚烈的女子所打动,决定为她赎身。

  纵然以现在的眼光来考量,潘赞化也是一个胸襟开阔、有情有义的好男人。从古至今,救风尘的英雄豪杰并不少,可是救的都是清一色的美人儿,只有潘赞化,伸手援助的是一个长得一丁点儿也不漂亮的小姑娘,而且这姑娘脾气还挺大的。将潘玉良塑造成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无疑削弱了潘赞化的人格力量。

  潘赞化帮助小玉良主要是出于同情,纯属义举,并无一分一毫的私心。他本来想将她送回亲戚家,但她主动提出,想留在他身旁,哪怕做一个贴身小丫头。

  以他的襟怀,自然不会让她做个小丫头,于是收了她做妾室。他待她是很珍重的,虽然是娶妾,也办了正式的结婚仪式,证婚人正是他的莫逆之交、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在娶她之前,他没有动过要她报答的心思;在娶她之后,他则竭尽全力地呵护她。他亲自教她识字,还请来老师教她画画。他对她,没有一丝一毫地看轻,知道她受过太多的苦,所以加倍地怜惜她。

  正是因为这份恩义,潘玉良始终对潘赞化感念不已,她毅然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潘”,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冠以他的姓氏,因为他不仅给了她婚姻,更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一个没念过什么书、十几岁才开始学画画的人,居然在老师的调教下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

  如果按照旧式小说的发展,嫁给潘赞化的潘玉良应该温良恭谨,夫唱妇随。可是她偏偏不愿意只做个温顺的小妾,她要画画!不是在家里画几笔自娱,而是跑出去到处求学画画,先是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索性远渡重洋跑到了巴黎。

  画画也就罢了,陆小曼也画,潘素也画,连宋美龄都要画几笔国画呢。她们画画,只是当成怡情养性的手段,画的也大多是清雅的花鸟山水。潘玉良呢,不画则已,一画就画起了人体,而且还是裸体女子,这在当时,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在潘玉良习画的那个年代,政府是不允许人们画裸体的,她就趁去浴室洗澡时偷偷地画,有次差点被一个大胖女人打了出来。回到家里,她对着镜子,忽然想到:“我自己不就是很好的模特吗?”想到这里,她就脱掉衣服,对着镜子开始画镜中的自己。

  除了画人体外,她在言行中也不拘小节。一次和同学外出写生时,潘玉良到雷峰塔墙圈里小便,这时一伙男同学过来了,同学喊潘玉良快出来。潘玉良蹲在里面说:“谁怕他们!他们管得着我撒尿吗?”

  还有一次,大家讨论起一个女诗人以狗为伴、与公狗相交的八卦,潘玉良无所顾忌地发言说:“公狗比男人好,至少公狗不会泄露人的隐私。”

  人一特立独行,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人挖掘出潘玉良曾为雏妓的“艳史”,一名女同学甚至要求退学,“誓不与妓女同校”。

  只有潘赞化,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包容她,在获悉她的困境后拿出钱来资助她去法国留学。

  潘玉良在法国考上了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同校,专攻油画。她在留学近九个年头后回国,一度确实也在老师刘海粟及同学徐悲鸿执办的美院当过教授,并且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即便如此,人们并没有停止对她的攻击和诋毁。在她举办的一次画展上,展出了一幅优秀人体习作《人力壮士》,某一天被人贴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妓女对嫖客的颂歌。”

  我总觉得,对于曾经有过所谓“污点”的人,人们表面上再尊敬,骨子里仍然很有优越感,仿佛是因为他们的包容,那些人才能摆脱身上的污点获得重生。可是潘玉良这个人呢,好像完全不把在妓院待过当成“污点”,她理直气壮地画人体,理直气壮地当教授,理直气壮地办画展,一点也不瑟缩,一点也不收敛,这就惹怒了当时的社会主流。

  连潘赞化的大夫人也看不过眼,跑到上海来将她叫回家,无比威严地宣布:“不要以为你在外面当了教授,就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在这个家里,我永远是大的,你永远是小的!”

  既然险恶逼仄的环境容不下她,那就走吧,去一个更远更大、没有流言的地方。1937年,42岁的潘玉良再次去国离乡,潘赞化依旧送她到黄浦江码头,他将蔡锷送给他的怀表送给爱人作为临别纪念。这一去就是40年,直至老死,她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这40年间,她和潘赞化一直隔岸相望,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潘赞化常常给她寄宣纸,还托人给她带去国内的物品,有一段时期,潘玉良特别想回国,潘赞化去信暗示国内风雨交加,不宜归来。如果她执意回国,估计躲不开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

  “遐路思难行,异域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多年后,潘玉良给潘赞化写下的一首相思之诗。当时中法尚未建交,潘赞化过世两年后,潘玉良才从大使馆的人口中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既然如此,为何潘玉良不回国呢?我觉得不是她不爱潘赞化,而是她更爱绘画。她不是那种可以用生命去恋爱的女人,却是可以用生命去画画的女人。她坚持留在巴黎,是因为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更适合她创作,有传闻称她和徐悲鸿创作理念不同,而当时徐悲鸿在国内是权威人物,她不愿意回国去听他的那一套。

  在巴黎时,潘玉良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她终日待在一个窄小的阁楼里,全心投入画画。由于不善经营,她日子过得很苦,身体又不好,以至于老年靠一点救济金过日子。

  老了之后,她比年轻时更加不好看了,有人说她唱京剧中的黑头连妆都不用化,一个女性朋友去探访她,她披着大衣站在窗口迎接,看在人眼里活像一只大猩猩。

  这时她的生命中出现了第二个男人。他叫王守义,是早年去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开了一家中餐馆。文化水平不高的王守义,却立誓要将所挣的钱财来资助留学生中的艺术家们。他一直资助潘玉良,潘玉良有空的时候,也会去他的餐馆坐坐,唱一段京剧。

  就是这个男人,给了潘玉良在异国他乡唯一的一点温暖。他不仅仅是在生活上照顾她,还帮她接洽画商,保管画作,至今我们所见到的几千件潘玉良画作,都是他不惜重金、费尽千辛万苦从法国运回中国的。为了这份恩情,潘玉良为王守义做了一个雕塑,至死都摆放在她的卧室里。

  对于潘玉良来说,一个潘赞化,一个王守义,都是那个渡她的人。潘赞化成就了她,王守义则守护着她。身为女子,潘玉良不幸生得不好看,又不幸生于恶浊之世,浊浪滔天中,幸而有他们用温情撑起的一叶小舟,送她一程又一程。

  潘玉良终身都以潘赞化的妾室自居,虽然晚期和王守义同居过也是如此。在异乡漂泊了40年后,潘玉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终前向守在她旁边的王守义交代了三个遗言:第一,死后为她换上一套旗袍,因为她是中国人;第二,将她一直带在身边的镶有她跟潘赞化结婚照的项链和潘赞化送给她的临别礼物怀表交给潘家后代;第三,一定要把她的作品带回祖国。

  王守义不负所托,倾力完成了她的遗愿。就在她去世之后不久,他也因恶疾去世,朋友们把他葬进了潘玉良所在的墓穴,这两个异乡人,总算在去世后可以相伴抵御漂泊在外的孤寂。

  与电影中的浪漫故事相比,潘玉良的真实人生,总是透露着一股凄凉和苦涩。很多人提起这位民国最知名的女画家来,不免为她感到唏嘘。以世俗的观念来看,她生前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没有美貌,没什么朋友,没有钱,最后连健康都失去了。她的后半生,多半和贫病两个字纠缠在一起。

  而这一切,只不过缘于她热爱画画。如果她不选择画画,或者画风不那么大胆的话,她原本可以留在国内,生活在爱人的羽翼之下,过着安稳的生活。如果可以重来,她还会这么选择吗?

  直到我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之后才明白,潘玉良和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类人,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个证券经纪人,家庭美满,生活安定,有一天却忽然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最后自我放逐去了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别人质问他为何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这样折腾,他回答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被梦想击中的人其实是没得选择的,思特里克兰德如此,潘玉良也是如此。她唯有迎着梦想一步步走上去,哪怕厄运与之相随,哪怕通往的只是虚无。做为一个女人,潘玉良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却是幸运的—她发掘了自己的天赋,并把这天赋发挥到了极致。任她如何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那都是她甘愿承受的一部分,在一生追求的事业上,她始终走在一条向上的路上。

  她身后留下来的画作有四千多张,生前画过的作品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在与爱人分离的日子里,在巴黎狭小的阁楼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她每天都投入地画着,将自己整个生命融入了眼前的人体和花卉中。她画得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女体,这些女体丰硕饱满到了极致,宛如地母一样健壮,和她本人一样,谈不上美,可满身充沛的生命力仿佛要破纸而出。

  2012年,杭州曾经举办过一次潘玉良的画展,主题名叫“彼岸”,我觉得这仿佛是对潘玉良一生的隐喻:此岸是现实人生,风雨飘摇,却有着俗世的幸福;彼岸是艺术圣境,高蹈出尘,却又寂寞清冷。我们这些抵达不了彼岸的人,只能遥望着那端的她,轻叹一声:高处不胜寒哪!

  励志文章2: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最近忙得昏天黑地,处理完一大堆的文件后,点开聊天工具,才发现,一天前,雪宜给我发了条信息还没有回复。

  “最近你是不是很忙呀?总看你不在线。”

  “最近忙得脚不沾地,看,你昨天发的信息,我现在才有空回。昨晚又通宵了,一会儿早点下班。”我回复她的信息。

  “一直想找你聊聊,最近一直好迷茫,你说,我要不要换个部门啊?据说新的部门,都是特别辛苦的,他们都加班到十一二点,要是换一个新部门,又特别累,那还不如不换了;可是现在的部门,一点意思都没有,那么点事情,做来做去,都是实操性的,一点高度都没有,又学不到东西。怎么办,我好纠结啊!”

  看着她打出来的一长串字,我的内心咯噔一下,这又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内心躁动不安,又担心未知未来的可怕,不敢尝试,蠢蠢欲动的纠结者。

  回家打开邮件,学弟最新的一封邮件,显示是一个小时以前,我刚下班那会儿发过来。

  “姐,今天好多同学出去校招面试了,好多人回来说有些企业还不错,竞争激烈,而且研究生的就业率,其实也没想象那么好,我要不要先去跑一跑校招招聘会?还是先准备着考试?好纠结啊,现在。感觉每天看书,都看不进去,要是明年考不上,我又没有去参加校园招聘,最佳的找工作的时期就这么过去了,到时候会不会找不到好工作?”

  他的状态,跟我之前大四快毕业时候的状态差不多,那个时候,我不也是这么抱着不甘心的心理,用着不专心的态度,在考研这条独木桥上,横冲直撞,最后还壮烈牺牲了吗?

  我可以给出什么建议?告诉他,别着急,专心做一件事,总能把这件事做好?可是当初的自己,不也是经历了惨痛的失败,才明白,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时候,已经是对自己不抱太大的希望了。给自己找退路,是在失败的时候,给心里留一点小安慰——天资不够,别拿努力来凑。

  我们害怕去尝试,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不去尝试,至少现状不会太差。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要是换个环境,会不会比现在更差?要是换个工作,会不会比现在更累?

  于是,我们就开始自己吓唬自己:会的呀,如果改变了现状,你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你要放弃现在的一些约定俗成,更会导致你可能要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圈子更新,不相适应。然后,好不容易鼓起的那点勇气,就被自己无情地拍熄在脑海里。在不久之后,沉浸在自己每天完成的一成不变的工作里,对自己说:瞧,这样多好!

  那么,我们人生最坏的结果,是过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样子?还是,我们都没有努力去尝试过,就觉得一定不会成功?

  我开始整理我要告诉雪宜和学弟的话:每一步选择,只要做了,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终究会成功,至少,是你自己的成功。

  考研期间,蠢蠢欲动的时候,我隔壁的一个学霸妹子曾经看到我好几天焦灼不安,她走过我身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与其看着别人去做,不如自己做个了断。要是像你每天这样心不在焉的准备,研究生也不用考了。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没有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虽然当时非常气愤,被人看穿,又无力反驳。

  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在专业方面的优势,便收拾行装,跟着大家一起去面试。当我穿上西服,踩着黑皮鞋的时候,我暗暗告诉自己,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孤注一掷的去完成得最好。没有考研计划的压迫和紧张,沉下心来准备面试题目和搜集企业资料,与朋友探讨面试经验和简历细节。意想不到的是,面试出奇顺利,拿到offer的时候,正好学霸同学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在曾经的考研教室里,她带着厚厚的镜片,笑着看着我说:恭喜你,做到了你选的那条路。

  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谢谢你那时候点醒我。

  我跟雪宜说:其实,最重要的是问问你自己,是想要安稳枯燥的生活,还是想要一个更明确的未来。没有人会有那么好的精力,去尽善尽美过好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平凡人,终究不能太贪心,做好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价值,妄想做好每一件事,总是得不偿失。

  纠结的时间,还不如好好想想,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每一种别人的人生,或者朋友圈里的生活,都是经过了百般修饰,增光加亮以后,筛选出来的精致,如果你把它当做你的人生参考,我只能说你太傻。

  换个部门,也许会碰到百般困难,重头开始积累专业知识,也许会碰到不好的同事,被百般刁难。可是,如果仅因为担心未知的困境也许会比目前更差,还不如窝在现在的舒适区,做自己的山大王,那么错过的,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生。

  我给学弟讲了我自己的经历,没有再收到他的邮件。不久之后,他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姐,我没有考上研究生,也错过了最佳的企业招聘期。我现在特别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认真地去做好一件事情。我想要两个都好的结果,终究因为太贪心。虽然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的确没有之前同学们找到的那么好了,待遇也差了好大一截。现在我不再纠结了,既然是我自己种下的因,我承担的果,但是,我的人生也还刚开始,一次错了,不代表以后还会这样。现在,我会努力的在现在的岗位上做好自己,也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你说的那句话: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正好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据理力争的资源探讨会,心累得不想说话,但是最终也因为准备充分,在最后紧要关头,扭转局势,争取到新的预算。长舒一口气,看着最后一句话,像是夏日里的一杯清凉饮品,产生了强大的共鸣。

  抬头看看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想起一句话: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去做就好了,如果不去做,这个遗憾,可是会抱憾终身的!

  励志文章3:迷茫的时候,要选择难走的那条路

  最近,我的又一个好哥们大军,跟我聊了一些关于“选择”的话题。事情这样的,他所在的银行最近技术岗位有个机会,他想去试试,但是他已经做了两年业务了,一方面技术荒废了不少,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把做业务积累的资源就这样白白的抛弃。所以,他感觉很困扰也很迷茫,最近心神不宁的,不知道怎么选才好。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只有在还有的选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困惑和迷茫,如果只有一个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做,反而没那么纠结。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曾说过:“有些人在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总是认为我要先把迷茫解决、把所有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走下一步,这样我很不认可。我认可一点:不要给自己理由!当你觉得兴趣不足、没有坚定信心、家里出了事情、需要克服心理阴影、面对痛苦往前走的时候,不论家庭、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出现什么状况,你应该全力以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不要给自己理由。因为你一旦掉队了以后,你的心态会改变,很难把心态纠正过来。”

  所以,与其陷入犹豫和徘徊中,还不如果断的做出决定,然后去尝试。于是,我跟大军说,当你迷茫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就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吧。

  我相信,好多人都经历过这种迷茫的时候。我们的迷茫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没有方向,是真正的迷失;第二种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选择。

  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一种,那是因为缺乏目标和理想,我在前面几篇文章里已经谈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这种迷茫根本还没有涉及到所谓的难和易,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下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去努力、去实现。

  如果你的迷茫是第二种,那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其实,没有人知道那条路会更容易,或者哪个选择将来会更好。人们总是想做出那些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选择,但究竟什么是最好的选择呢?没有人能打包票,只能将来再回头来看。

  但是,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倾向,好多人为了逃避眼前短期的痛苦,而陷入以后的长期的痛苦中,也有的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牺牲了长期的利益。就像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说的:“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在人生的每一步,我都知道;但每一次我都走向了反面,为什么?因为妈的太苦了。”是的,人生都是苦的,但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总是要去解决的,选择无非两个,或者现在就去面对它,或者暂时逃避,但是以后还是要去解决。而敢于选择难的那条路不但是勇气的表现,也是理智的权衡。

  生活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和你努力的结果,如果你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路,那么你也只配拥有目前你所拥有的生活和一切,因为你连苦都不想吃,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跟大军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回想起了读书这么多年来,那些我面临选择的时刻。现在回头去看,我都很庆幸每次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己没有选择那条容易的路。

  第一次面临选择是高中择校的时候。

  当时好多人都是选择镇上的一所高中,因为离家近的,家长说这样安逸一点,能住家里,即使住校也可以经常回家,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来自家庭的照顾。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市里的一所私立学校,因为我的心渴望着更宽广的天地,我想体验更广阔的舞台。我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大丈夫四海为家,如果一直沉溺于眼前的一点安逸与舒服,你怎么可能走的更远呢?

  第二次面临选择是在高考失利之后。

  第一次高考,我考的并不理想,成绩只够二本,用失误都无法解释,可能是心态的问题。好多人都安慰我说你只是失误,也努力过了,可能是运气不好,或者这就是命吧,认命吧。亲戚和朋友也说,要不就将就吧,读一所普通的二本,到了大学再努力好了。也有一些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说,高三那么苦,我才不想重新再来一遍,大学多好啊,不用早起不用上晚自习,我们还是早点去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吧!

  但是,我当时坚定的选择了复读,一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二是我不愿意将就,更不愿意认命。于是,当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在享受大学的美好时,我却在朝五晚十二的学习,那一年到底有多辛苦,内心有多孤独,复读过的人应该会懂得。但是我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后悔过。正是这份坚定,让我考出了比较理想的分数,也是这种不愿意将就,让我来到了NK大学。

  第三次面临选择是大学毕业的时候。

  大三的时候,大家都面临读研、工作、出国、考研等等的选择困扰。对于保研和考研,好多同学都选择了留在本校,因为本校待了四年,生活各方面比较熟悉,而且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也多,朋友圈子比较舒适。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去工作,当时,有一个找工作的同学跟我说,考研干嘛啊,还不如直接找工作得了,辛辛苦苦准备一年,累死累活的,也有可能考不上,到时候还是要去找工作。但是,这些我没有听,我坚定的选择了考研,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在这里,我的心想要去“草长莺飞、落英缤纷”的江南。

  所以,最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全班几乎只有我一个人,从搜集资料开始,到背书啃题目,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冻的要死,那一年的辛苦和孤独,只有自己知道,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当我研究生来到了ZD,我发现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喜欢杭州这个城市,喜欢西湖边的环境,喜欢这个古朴的学校,大学四年,我的心都从来没有那么自由和开心过。后来,我还在ZD遇到了我的女朋友,现在她已经成为了我的妻子,我们的宝宝也已经六个月大了。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高中选择了家门口的高中,如果高考失利我没有选择复读,如果本科毕业我就选择了工作,那么我现在会在哪里呢?生活充满了偶然和未知,人生也经不起假设。面对任何一个选择的时候,我如果选择了容易的那个,我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也不可能过着现在的生活。

  我并不是在“炫耀”自己吃过多少苦,也没有说学历多么的重要,但是那些年求学过程的选择,却是让我不断的在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当然,我更没有说我现在比很多人活得好,有一些初中就辍学的同学,抓住房地产那一波的机会,如今身家已经千万了,也有一些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同学,抓住了淘宝和网上购物的发展机会,现在也很有钱,过的比我舒服多了。但我没有不忿,也没有太多的羡慕,因为我知道,生活都是自己选择和创造的,而且我知道自己曾经努力过,所以我的内心是平和的。

  正是不怕吃苦、不服输的性格、不安分的心,支撑我走到了今天,虽然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但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就像王小波在《青铜时代》说的:“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就像汪峰在《勇敢的心》里唱的那样,凭借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所以,每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要犹豫徘徊,权衡的时候,也不要怕吃苦,选完了之后,更不要去后悔。就像找工作这件事,你可以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挑战性的工作,只要你喜欢和认可这份工作,并能投入激情和努力,而且内心感到满足,就没有什么不好,最怕的就是,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最后却还在抱怨。

  王小波还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但是,我还是想说,当你面前有两条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选难走的那一条。这些年,我也有一些时候选择了容易的那条,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次我都后悔了。


相关文章:

1.激励企业的文章励志文章3篇

2.激励员工励志文章精选

3.公司员工励志文章

4.关于激励员工文章5篇

5.激励的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

6.鼓励员工士气的精彩发言稿

7.公司励志文章精选两篇

激励员工励志文章精选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