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励志文章
震撼人心的励志文章
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比那些彷徨失措的人,起步时便已领先几十步。有目标的生活,远比彷徨的生活幸福。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人生本身就是乏味无聊的。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震撼人心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我努力得到的从来都不是侥幸
1
前段时间去了一趟重庆,事情办妥后直接打车去解放碑。
如果说你刚到一座城市,对它知之甚少,但又来不及为此做更多研究,那么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绝对是高效有用的不二窍门。他们大都比较健谈,大到国际政治,小到家长里短,都能叙说一二。
司机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讲一口地道的重庆话。他没有让我失望,从城市历史到未来规划,从《疯狂的石头》到《火锅英雄》,最后聊到了房价,他开心地说自己已经在这座城市买了两套房。那种朴素的自豪情绪溢于言表,毫不掩饰。
也许是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而后轻叹一声。
他的老家在重庆一个偏僻的山区,为了脱离贫苦的生活,他和妻子一商量,便大着胆子来到了市区。最开始的时候,他当棒棒(搬运工),妻子则在火车站提个篮子给人擦鞋。最苦的时候,赶上交房租掏不出钱,两口子带着子女在桥洞里睡了大半个月,直到凑够房租。
他们做过很多事情,头几年,一家人一直都处于随时可能打道回乡的状态,直到后来生活慢慢变好。再后来,妻子在车站旁边开起了自家的水果铺,而他则跑起了出租车。
现在,两个女儿已经嫁人生子,儿子则在北京高校读研;一套全款买的二手房,一套马上还完房贷的黄金地段楼房。
有时候回老家,那些仍然生活在乡里的亲朋故友无不羡慕,但也有人打趣说他祖坟冒青烟,才能运气这么好。
我半开玩笑地问,你觉得自己是运气好吗?
他笑着撇了撇嘴,如果说这是运气好的话,那我们这么多年的苦都白受了。他回忆起一家五口在桥洞里望着万家灯火,承受着整座城市繁华疏离的时候;挑着沉重的货物穿街过巷,被衣着光鲜的路人一脸嫌弃的时候;奋斗许久却仍买不起一间小房,站在城市路口迷茫无助的时候……
2
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非常奇怪,太多人对于天才都有一种由衷的敬服,但对于那些曾经与自己齐头并进最后却一骑绝尘的平凡者总是心怀不平,恶意揣度。
他们不会明白,其实相比于天才,那些资质平凡却从不妥协,在黑暗中眸子明亮的平凡者更值得让人称道。
有时候,圈里的作者聚在一起聊天。很多人从前都是默默无闻,扔在人群中激不起一丝波澜,可在开始写作后,随着平台的上升,知名度变大,眼界格局拓展,人生突然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转变。而他们的身边却开始出现这样一些人,由开始时候的无感,逐渐转变为另眼相待,最后又演变成各种阴阳不明的情绪。
“他啊,就是运气好一点而已,才侥幸有了一些小成绩。”生活中永远不乏这样一些人,总是习惯在别人取得一丁点成绩的时候跳出来奚落打压,却从不探究别人为此失去了多少,经历了什么,用天生幸运否定别人的付出,用侥幸而成安慰自己的愚钝。
3
有一个师兄,大学毕业的时候,身边绝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他却和一家公司签了三年的海外合同,派遣驻扎在了遥远的非洲。合同期满后回国,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而今刚过而立,却已经是公司举重若轻的技术中层领导,年薪数十万。
同学朋友大多十分羡慕,却也有人在背后忿忿不服,认为他只是侥幸遇上了公司扩张,从而拥有了如今的高位。却不曾想当他们安居国内的时候,别人却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异国荒瘠的土地上;他们下班后可以灯红酒绿,别人却几个月不能出工地,生活用品采购都要安保人员携枪带弹地随同;当他们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别人却连祖母过世都只能遥望家乡,含泪远悼。
人生总会遇到一些节点,大多数人要么驻足彷徨,要么知难折返。可还有些人却会反复询问自己,甘心吗?有资格放弃吗?
既然不能放弃,那就埋首向前吧。毕竟如果只是双手空空地等待,那么纵然在眼前矗起一座金山,也只能徒叹自己没有拔山而行的力气。
衣不沾尘的旁观者,又怎会懂得饮浆食土时如鲠在喉的艰辛。
可是,我努力得到的从来都不是侥幸啊。唯有那些为此付出失去却让自己野蛮生长的,才是我铅华尽洗后真正的人生。
励志文章2:你已经到了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
朋友送我一本书,她在扉页上抄写书中的一句话: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深有所感。其实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可思议,只不过奇妙的事情并不常常发生,不然就太没劲了。
梦想实现的前提是,你想去做,无关强迫,无关刻意,甚至要带着点虔诚,真真实实地出自内心。
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感到失望,因为一直以来活得太“乖”了。换句话说,就像《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站在学校各种社团的招新海报前忽然变得无所适从:“我忽然发现,自己是个很没趣的人。”
初中的时候,每日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没有太多课余活动,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同班同学叫我去露营,我觉得晚就拒绝;大家叫我去吃饭,我觉得人多太吵也拒绝;有男同学偷偷塞情书,我面无表情地撕个粉碎。听到别人讲笑话时会笑得很开心,但我永远是坐在一边傻笑的那个。轮到我讲笑话的时候,空气都变得冷起来,拼命想让场面看起来滑稽一些,却习惯性地端着掖着,怎么都和幽默无关。过于乖巧,反而失去了一个豆蔻年华女孩子应有的生动和不安。
如今的我好像不是这样子的。每当听到有人评价“和你在一起好有趣”或者“你好有意思哦”的时候,我会感动,会在内心偷笑。
虽然仍旧说不上幽默,至少,我慢慢从过去的自己中脱离出来。那些棱角与温润,都是自己帮自己打磨上色。
2
学校里常常有文艺演出,每次看到那些弹唱的同学专注的身影,手指灵活地在弦上翻飞,除了陶醉,还会止不住地羡慕。我曾经在半夜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小时候不让我学一门乐器,这样我现在就可以多一项技能了。
我爸是英语翻译,按理说从小应该就有双语环境,但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和我说英文。我上小学和初中那几年,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忙到碰不着面。需要家长签字,就把作业放在桌上,我睡了,他很晚回来给我签好字,第二天早上他走了,我把签好字的作业收进书包里。
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堂英文课,老师让我们即兴用英文说一下自己周末做了些什么。我眼神飘忽,低着头,却还是倒霉地被点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头脑一片空白,站了几分钟,最后结结巴巴地挤出了一句话。老师的一句“你下去吧”,让我的自尊心粉碎。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自己的无趣、没有出众的技能,怪罪到我的家庭上,埋怨父母没有为我的人生安排详实的计划,就那么让我自顾自待着,一不小心就长到这么大了。
因为咽不下那口气,初中的一个假期,我厚着脸皮跑到桂林中心广场的英语角。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在这里居住养老,于是每周五晚上都会有老外在那里喝啤酒聊天。我和很多高中的哥哥姐姐一起,跟那些带着各种口音的老外交朋友。
就是在人堆里结结巴巴,把脸丢完了,然后慢慢进步,把自信又捡了回来。
很多东西,先决条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你现在的样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过去的自己塑造出来的。
3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观点,“你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花点钱。”在你能够赚钱的基础上,每个月抽出5%用于投资你的未来,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钱,但你永远都预料不到,那点投入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回报。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每个月若只能剩下100块,又该怎么投资自己的未来呢?举几个例子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审美上有欠缺,怎么打扮都很土,那就订阅几本服装杂志学习一下常规配色和服装搭配,学习一下化妆和基本礼仪。一年下来,至少会让你在买衣服这件事上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觉得自己头脑很空,出口无章,那就去办一张借书卡或者每个月给自己买几本书吧。认真读,仔细分析并有文字产出,还可以积极与人分享所得。一年下来,你的眼界会比之前宽广不少。
如果在十几岁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家庭的影响,那么到了二十几岁,能决定我们变成什么样的,是我们自己。
4
常常有人提到蔡康永的那段话:15岁觉得学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学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天赋这件事情,本身就因人而异,从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出身贫穷或富贵,也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可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平等的权利,到了二十多岁,是可以给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现状的。
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小的阻碍也成为了理由。
不要光顾着羡慕,却无动于衷。
高中的时候,对未来满怀憧憬,毕业留言里也爱写“愿你成为想成为的人”之类矫情又鸡汤的话。那个时候,只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如今却已经到了一个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年纪,和过去说拜拜的年纪。我知道,你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展翅欲飞的、隐隐而动的自己,他就藏在你的身体里,需要你打破这副驱壳,才能翩跹自由。
要记得,成为想成为的人,不要只是说说而已。
励志文章3: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空想家
人们总是期盼机遇。有的人陷入辛德瑞拉般地幻想中期待机遇砸中自己,有的人做好一切准备,认为机遇一定会到来。不过我的想法稍有不同,尽管许多人将机遇视为积极正面的一种,而我认为机遇既非消极,也非积极,它只是一个开始。
每个瞬间都有不同的状况发生,面对这些状况,我们都要做出选择,这就是生活。不论这些瞬间幸福与否,它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如何诠释这种契机,将决定它会成为机遇,还是不愉快的回忆。而诠释契机,主要由我们自身的状态来决定。
即所有契机能否成为机遇,取决于准备好的我们如何去诠释它。
如果当时没有认同接受自我,我身上发生的两件事一定会成为不愉快的回忆。这两件事都与听课有关,虽然事件的开始不太愉快,但最后都变成了我的机遇。
第一件事与在线学习课程有关。当时还没找到人生方向的我逞强好胜,制定了每周三天的课程表。我们专业的课程一般为每周四天,周五、六、日或者周六、日、周一休息。不过好胜的我试图把课程压缩到两天。
当然考虑到学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制定了包括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在内的三天课程表。选择这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只是为了符合我的课程表,实际上我对这门课程完全不感兴趣。这门在线学习课程的名字是“欧洲人的生活与文化”。大约有四百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是在线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互相看不到对方。
事情就发生在这门课上。有一次我提交网上作业时,将“教授”写成了“教授者”。教授看到后,认为这是朝鲜话,不能这样写,批示让我下次别这么用,并给我的作业打了最低分。
因为用了“教授者”一词就得了最低分,这让我难以接受。《斗山百科辞典》中就有“教授者”一词,那么《斗山百科辞典》是朝鲜出版的吗?而且在称呼职业时,我们一般不会在医生、律师后面加敬语,而是直接称呼医生、律师。教授也是一种职业的代称,因此可以直接说“教授”或者“教授者”,不必在其后加敬语。在韩国,一定要在后面加敬语的只有“师父”一词而已。我将这些内容发到了学校论坛,由此引发了我和授课教授的一场网络大战。
他回复道:“像你这样目中无人的学生我从未见过。”
怒火中烧的我在网上公开反击了他。说实话,这是我年轻时发生的事情,我承认当时的我很不成熟。但至今我不认为我的想法有错误。
“那是因为您之前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呢!就让我展示给您看吧,希望您的评分能够客观。”
回复后我一直在后悔,毕竟这门课有2分的学分,和教授的关系变僵势必会影响学分。不过,前不久我已经意识并承认真正的自我就是即使树敌无数也要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举动更像自己。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行动。我认为维持自我所需要的基本是“能力”。没有能力,只会是以卵击石,被人嘲笑。我决心在这门课上一定要实践我所说的话。能力将决定我所说的话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之后的我也一直用能力来定义自信与自负。
区分自信与自负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我一改对这门课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听讲,对每周布置的作业慎重对待。后来发生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教授让提交最后一次作业,要求我们在所学内容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度剖析,以报告的形式交给他,字数为A4纸5页以上。别的学生都大概写了5~10页左右的作业,而我写了85页的word文档,以及147页的PPT演讲文。而且,我没有通过电脑搜集相关资料,而是通过查阅论文、专业书籍,以及直接找到教授询问后搜集到的资料。
在马不停蹄忙了一周后,我终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作业。在网上看到我提交的作业,许多人回复道:“这是赌上了人生啊。”“谢谢你这么晚交作业,如果事先看到这个,估计我们都交不了作业了。”
这门课结束后,教授在留言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啧啧啧,诸葛铉烈学生,你在410名学生中得了第一名。祝贺你,希望日后你也能保持这份热情。”
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变成了一种机遇。因为它是我承认自我后发生的第一件事。
这件事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要铭记现在的态度,以后像我,像诸葛铉烈一样生活”。
正如前文所说,机遇并不是“天降之喜”,而是把“做好准备的人遇到的无数契机”进行精雕细琢后的作品。
如果说第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信任的可能性,那么第二件事则是我改变人生的分水岭。经常有人说我是问题青年,确实我像问题青年一样经常有许多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才能一步一步爬到现在的位置。
第二件事情同样发生在课堂上。二十五岁那年,我第一次听专业课。当我的同龄人为毕业就业做准备时,我才开始走进课堂。专业课的名字是“广告策划论”,我们学校广告传播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策划人”。这门课是培养广告策划人最基础的阶段,能帮助学生了解广告策划。
基于这样的目的,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自主进行品牌广告策划”。这时的我虽然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自我,但还没确定广告是否是我将来想走的路。
正好我看到某个航空公司的相关资料,于是我决定针对这家航空公司进行广告策划。当时的我对于广告策划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过我认为策划是说服他人的工具,而说服这件事任何人都能够做到。我只要找到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的故事,就能策划好一个广告。
经过调查,我发现这家航空公司是韩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在世界也颇具竞争力。我认为,这种大公司与品质相比,应该更想宣传其品牌的价值。于是我制作并递交了一份关于航空公司品格魅力的广告策划书。
事情发生在我提交策划书之后。上课时,教授将我的策划书放在大屏幕上进行说明。这是一门有一百四十名学生听讲的课程。在一百四十名学生中唯独将我的拿出来公开讲解,看着仔细对我的策划书进行讲解的教授,我不由生出一种想法:“难道我是广告天才吗?”等说明完毕,教授问大家这份策划书该打几分。
上课时间学生们最为安静的时候,大概就是听到问题的时候吧。当时可容纳一百四十名学生的大教室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有声音打破了沉默。
“这份策划书应该是零分。”
那一瞬间我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也许我把一百分听成了零分?
“这份策划书完全没有涉及STP要素(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argeting目标市场,Positioning市场定位)。也就是没有目标。而且还能看出,这份策划书对企业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分析不太充分。用波士顿矩阵分析该品牌,可以得知它的业务为奶牛型业务。然而该策划书中完全没有提到要改变业务框架的理论依据。这种称不上是一份策划书。”
这个学生的话给了我三重打击。最先打击到的是我的无知。与策划书打零分相比更可怕的是,无知的我根本无法反击这个学生的观点。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少得可怕。
第二个打击的是我的羞耻心。当时我交往的女朋友比我小五岁。正好她那天有时间陪我一起听课。女朋友听到应该打零分的话后,变得惊慌不知所措。身为男人,我觉得非常羞耻。
第三个打击的是我的反抗心理。认为想要保持本心,就要认同真正的自我,为此决心提高能力的我,自尊心被击打得粉碎。就像花儿在绽放前被山风摇曳,被游客践踏般,我还未证明自己,就遭到了否定。当时我对广告的兴趣并不大,但也许是因为女朋友在旁边,也许是打击到了我想炫耀的心理,也许是对曾经不学无术的我感到羞愧,在那一刻我感到无地自容。
如果没有第三个打击,也许这件事以后会成为我酒桌上不愉快的谈资。也许在课后我会找到那名女生,要求她对胡说八道的话道歉,可能我会听到她充满内疚的道歉,也有可能她会理直气壮地反驳我,与我大吵一架。不过我认为能在一百四十名学生面前这么评论另一名学生的人,是不会轻易道歉的。她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如果我要求她道歉,会让我变得更加尴尬。
幸好这事发生在我认识并接受自我之后,因此这件事并没有以不愉快的回忆收场,反而成为促使新的变化的导火索。下课后,我对不知所措看向我的女朋友说:“等着吧,这学期我一定会超过她。”
以这个狂妄的决心为起点,我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而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和观点决定了它的价值。相同的一件事,我的态度与观点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庆幸于我认同并接受了自我,这件事才得以成为我人生最大的一次机遇。
励志文章4:决定你前途的,不是起点
曾有两个同事A和B,来自同一所大学,同届同系。
在一个单位,这算挺近的关系了,按说该结为死党才是,然而他们并没有。
因为A骨子里有点瞧不上B。
A是本市人,家境不错,大学刚毕业就车房齐备,人也比较清高,不屑与常人为伍。而B来自外省农村,住单位宿舍,每个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汇一半给读大专的妹妹。
可能因为出身不同,B压力比较大,工作特别卖力,连着两年都是单位的优秀员工,领导给的评语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而A则热衷于喝酒约炮玩游戏,常因为喝大了不来上班,周末若遇临时加班,也是百般推脱。
一般聚会或者打车,都是B跟我们抢着付钱,A的常态就是坐在那里岿然不动冷眼旁观。
后来B考上研究生,A也借母亲的关系,去了更好的单位,俩人一起辞了职。
当时有位同事私下感慨说,真是同人不同命啊,B那么努力地考研,毕业也未必进得了A的单位,而A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站上了B的终点。
我们领导就摇头,说不对,从他们的能力、心气、为人看,A现在是到顶了,但B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B的人生,起点低,上限高。
果然,现在十年过去,A还在那个单位原地踏步,而B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
这个社会流行“起点论”。
人们特别喜欢说,看啊,那个谁,他爸是谁他妈是谁,所以他现在活成了谁。没错,一个人的起点很重要,如果能从一个高度上起飞,飞得高的几率自然要大很多。
但是有很多人,有父母加持,有亲友相助,天生就站上了高起点,可惜他的能力、心气不足,自打上了路,就在一直一直往下滑,那个起飞点,可能就是他的最高点。
也有很多人,比如马云刘强东,农村的泥坑里长大的,起点低到不能再低,但他们够聪明够努力,一路拓展人生的上限,于是能够扶摇直上,越飞越高。
雄鹰从谷底起飞,一样可以冲天。而母鸡就算在云端起步,也只能步步滑落。
其实,我们很少会仅仅因为一个孩子出身差起点低,就断定他必然没出息。但如果一个年轻人整天热衷于喝酒约炮玩游戏,视工作为浮云,那么就算他的出身再优越,我们可能也会暗叹此人烂泥糊不上墙。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关键真不在于起点,而在于他有没有上升空间——也就是他的上限有多高。起点是加分项,而上限是决定因素。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呢?
其实有很多方面。比如智商、情商、人品、上进心、努力程度等等。
你的智商高人一筹,人生的上限就要高出一截。
你善于为人处世,上限又要高一截。
你肯吃苦,也给上限加分。读书多、学历高,加分。眼界广、境界高,加分。抗压能力强,加分。有一技之长,加分。广交朋友,加分。有情有义,加分。
反之,目光短浅、贪玩懒惰、小肚鸡肠、自私冷漠、不学无术,都是减分项,都会拉低你人生的上限,收窄你的上升空间,使你抬头便是天花板。
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推动你向上拉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
前几天有读者给我留言,说:月亮姐,你相信努力就能成功吗?我以前特别信,现在不信了。我在一个酒店做了三年厨师,一直很努力,基本每天都是最晚吃饭最晚睡觉的,这次厨师长辞职,我本以为会让我干,但昨天经理说要让一个才来俩月的人做厨师长(他是总经理的亲戚),还说我没学历,不会管理,干不了。
我真的很受打击,这社会,农村孩子真是没前途没出路,努力有什么用呢,人家随便一个借口就把你打发了。
我给这个读者讲了A和B的故事。我说,其实并不是农村孩子没出路,只是我们要付出更多辛苦才能找到那条路,你从山底起步,而那个总经理的亲戚从山腰出发,今天你可能拼不过他。但是你继续努力,五年八年以后,局面就会不同。
你努力修炼厨艺,每道菜都比别人做的好吃,你的前途就比别人光明一点。
你学历不高、不会管理,这可能确实是你的短板,那么,多读点书,多向人学习管理经验、处世技巧,你的前途又会光明一些。
当你把拖累自己的短板尽量补齐,把推动自己的长板尽力拉长,你的前途就广阔了。
我不相信努力一定成功,但我相信努力一定有用。它的用处就是:拓展你人生的上限,让你的未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有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一个人从哪里起步是命里注定的,我们无法选择。而人生的上限,却可以经由努力不断拓展。
起点低是天然弱势,但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趁着年轻,多想想自己上升的动力在哪里,如何使它更强劲,再想想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怎么摆脱,不被它拖住。
这世界有阶级分化,有与生俱来的不平等,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决定你飞得高不高的,是你的能力和努力,而不是那个最初的出发点。
有的人十六岁就到达了人生的顶峰,而有的人六十岁还在有条不紊地进步。
好的人生,上不封顶。
励志文章5: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乔布斯曾对马云说:所有的成功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少人认为马云的战略眼光很厉害,十几年前,就想到要做支付宝,现在的支付宝人们众所周知,用的不亦乐乎,的确非常厉害,其实人们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马云其实也没有多么厉害的战略眼光,他只不过将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掉了而已,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解决了我们在网购中的信任问题!
很多人认为李彦宏厉害,他只是将一个搜索问题解决掉了而已。很多人认为马化腾厉害,马化腾在创业初期,只是做了一个聊天工具而已。
可很多初期的创业者,在一开始时,看不起小事,总想去干大事。这时候要问自己,我做了几件让自己满意的小事?又有哪件小事你做到了极致?没有的话那就找小事做,如果小事都没能做好,直接去做大事,结果可想而知?赚不到钱——饿死。
乔布斯曾对马云说:所有的成功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创业初期,不要总想着解决大事。比如只需要想如何解决某些用户的痛点,找个人看看他有哪些痛点,你能否解决的了这个小痛点。
然后专注这个痛点去解决,要比同行解决的好!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先赚点小钱,养活自己。做着做着,就能发现这一个点大有文章。你有了团队,当有了行业经验,也有了资金,自然就能知道如何做大做强。
成功需要不断练习自己的实力,当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你不想成功都难。成功不是计划出来的,也不是制定好战略就能成功。而是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这件小事将能带你走向成功。
很喜欢的企业就是老干妈与苹果公司,当然,360公司也很厉害。
老干妈是什么?单纯的把一瓶辣椒酱做到了极致,然后不断地整合资源。
苹果公司是什么?单纯的把一个操作系统,一部手机做到了极致。然后不断的整合资源。
360公司是什么?单纯的把免费杀毒软件做到了极致,然后不断地整合资源。
乔布斯曾对马云说:所有的成功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才是创业,这也是做企业的最佳路径。什么都别想,把一个小问题解决到极致,然后根据自己的实力去整合资源,我们自然就能成功。
倘若一开始就想玩大的,那你就是中了马云的毒和乔布斯的毒,或者中了其它毒,最终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社会就是这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