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激励青年的励志文章

激励青年的励志文章

若水0 分享 时间:

激励青年的励志文章

成败一笑过,潇洒向前行。人生充满变数,不知下一分下一秒我们将在何处。所以,别让自己的心太累,简单一点,快乐一些。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激励青年的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只有勤劳才能采集到金子

想法决定活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改变想法就是改变命运。一个懒惰的人不会得到命运的同情,一个不努力的人也不会得到命运的垂青。人如果想要改变命运,就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勇往直前,因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帮你。有时候不需要想太多,也不要顾虑重重,而是需要拼命地去做,你会发现,勤奋图强就是你最好的转运?。

每个人身上都蕴涵着惊人的潜能,这与出身无关。越是出身苦的人反而越容易激发自己的潜能,很多成功人士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出身不好就自暴自弃,自卑之人无大成就,坚持自信的想法会让你无所畏惧,就像那句话说的:上帝关了一扇门,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

曾国藩曾创立了威震一时的湘军,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他的成功常为后人所倾慕。但是,如此一个大人物,少年时却是一个天赋不高的人。据说有一天晚?,曾国藩在家秉烛读书,把一篇文章朗读了数十遍,还是没能背下来,于是他接着背。这时候他家悄悄摸进来一个飞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只等着曾国藩入睡之后进去偷掠一番。谁知飞贼等了又等,等得浑身骨头都要散架了,还听到曾国藩在那里翻来覆去念同一篇文章。飞贼实在忍不住了,他怒气冲冲跳出来,冲着曾国藩大骂道:“笨蛋!这个脑筋还读什么书!听我的!”说完这飞贼极其流利地将这篇文章背诵了一遍,一个字不带差的,然后“骄傲”地离去了。

按说这飞贼可比曾国藩聪明多了,只听了几遍就记住了,可是曾国藩读?几十遍还没能记住。但是,曾国藩认准了一个理,勤能补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取得了人生的辉煌。所以说,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就如愚公移山,日积月累,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界上收获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就拿一些我们非常喜爱的明星来讲,他们很多都出身低微,没有豪门背景,但是他们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永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终于走向了成功。

不要用出身来圈定自己的成就,要坚信出身贫困不见得终身潦倒,出身富贵也不见得一生荣华。太多的人为我们注解了这个真谛。

刘德华红得如日中天,在海内外拥有无数的粉丝。与他现在的成功相比,他当年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实在有点儿不值一提。刘德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容院当洗头小工。这份工作既辛苦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刘德华工作却相当努力,从未有偷懒、欺客的行为,这与他日后让人称赞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影帝梁朝伟也是特别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一位明星,塑造了无数经典的艺术形象,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梁朝伟出身也很寒微,他也从不掩饰这一点。梁朝伟小时候家里环境差,窘迫时全家只能吃酱油拌饭。梁朝伟学习很用功,成绩也很好,但是由于没钱念书,他中学毕业后只好到电器行当售货员。

周润发因成功塑造小马哥、赌神等经典形象而风靡世界。周润发出身于香港南丫岛贫民窟,家中十分贫困,中学毕业后无钱再读,只好到酒店当小工。这份工作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周润发工作积极、十分卖力气,搬行李、打杂样样都不含糊,但是,即便如此,他也经常受到一些客人的奚落和白眼。所以,周润发很早就体会到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这为他日后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曾经红极一时的英俊小生何家劲也是历经坎坷。父母离婚后,他缺少经济来源,只身前往英国诺城攻读广告设计。为了维持生计,何家劲在英国半工半读。何家劲最初在一家雪糕店打工,洗碗、跑堂、制雪糕,什么样的杂活儿他都干。但是这份工作挣的钱仍然付不起高昂的学费,于是何家劲不得不再兼第二份工——在医院将死尸搬进冷藏柜!这对普通人来讲,是多大的挑战啊,谁愿意每天跟冰冷的尸体打交道呢?

还有很多很多的艺人都出身贫苦,比如赵本山大叔,是民间艺人,也称得上是演艺界的劳动模范,他如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再说成龙,幼时差点儿被卖掉,后来又被送去当了一个小武师,吃尽了苦头。但是成龙大哥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工作狂,即使如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依然勤奋。名导张艺谋,最初也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是他的勤奋改变了这一切。

经商也是如此,不要以为经商来钱快、来得容易,那些商界巨擘大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首富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茶楼跑堂,霍英东的第一份差事是渡轮加煤工,洛克菲勒是普通销售员出身。

这些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他们都不曾放弃,他们并没有总是抱着那些消极的想法,而是不怯于挑战。他们相信天道酬勤,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有汗水不一定有收获,但没有汗水一定没有收获,只要坚持不放弃,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

谁不想成功呢?可能每一个人都曾发过宏誓,相信自己将来一定能成功。但是仅仅有伟大的志愿是远远不够的!将军出于卒武,宰相始于小吏,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不要看不起那些不起眼的工作,那可能就是你成功的起点。

现在的人比较急功近利,心态普遍比较浮躁,做什么事情都希望一步到位、一步登天,最好是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所以都希望走捷径。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多捷径可走?幸福的生活跟着想法走,人可以穷但想法却要富有。诚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资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渴望成功的权利,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付出努力和劳动,成功就好比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妨先找个一般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你值得学习的东西,工作的积累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永远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何况,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再无足轻重的岗位都会成为你日后腾飞的阶梯!而且,你将来的成功也会再次印证这句名言:好汉不怕出身苦,天道酬勤大业成!

切记,天道酬勤,只有勤劳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可言。用你的汗水去获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勤劳而并非怠惰。

励志文章2:成长是与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

我很少认为自己优秀。

小时候是学不会哭泣、卖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夸赞和奖赏;长大一些读书又不够好,不善交际,老师和同学很少关注自己;总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后要走的路,在决定努力写作的时候,又发现在做这件事并且有才华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时间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不漂亮、不苗条、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觉的人。

跟现在的朋友聊起小时候的事,她说小时候觉得自己非常特别,一定和别人不一样。她认为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器官,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但有次生病需要照X光,她在医院里看着片子非常失落,因为她发现自己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相同的构造,相同的器官。她第一次体会到沮丧这样高端的感觉。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有许多让现在的自己发笑的想法,并认为当时的自己幼稚且荒.唐。

曾经的我认为现实中有嫦娥,她可以帮我完成暑假作业;认为我在晨读时间随机哼出的歌词,可以红遍中国;认为自己拥有稀缺的血液,能够拯救世界;认为我手背上心形的粉色胎记,是上一辈子留下的记号;认为有其他平行空间,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人可以看到我,诸如此类。

当然,随着长大我发现这些认为统统不成立。有一段时间我非常不开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为跟想象中的“我”比起来,自己实在太平凡太普通了。我很生气,生气我怎么能是这个样子!

这个发现是不是有些残酷?

但,这个世界上也有奋起直追、笨鸟先飞、大器晚成等成语。有27岁才正式学画,到56岁名声大震的齐白石;有47岁才打算揭竿而起,55岁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有65岁才出版第一本书的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我不知道他们小的时候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至少,后来他们知道了平凡的自己,可以努力改变,并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想象,这样十分消耗比高原氧气还稀薄的自信。一旦失去自信,在不知创造并且怀疑自己的情况下,人很容易窒息。会被平凡的生活扼住脖子,透不过气,然后放弃挣扎的能力。

我慢慢地放过自己,了解自己没有超凡的能力。接纳这样的自己,去尽力改变思想不够成熟、写作技能宛如新生婴儿的自己。

时间让人的身体成熟,但也带来思想的空虚。身体像一件单薄的容器,经不起敲击,很容易破碎。思想如钢铁、石块、泥沙,每增加一些知识,就像在容器里投入一些贴补壁面的材料,慢慢地,躯体和思想相称,才能变得坚不可摧。

但如果不将皮囊中填入实质的内容,放纵思想的空虚,人一旦遇见现实锋利的针尖,皮囊就会被扎破,空虚如风飘散,身体将变成萎缩而干瘪的气球。

我知道自己需要钢铁、砖块和泥沙,所以在不断修炼着。

关于想读的书、想锻炼的身体、想变得更漂亮的外表、想获得读者认可的心情、想写出精彩内容的才华……对于这些追求,我一刻也没停止过。但偶尔也因疲惫懈怠读书,因懒惰而放松健身,因妥协于平凡的眉眼而不去打扮,因一些忽略和批评而拒绝接受,因不曾得到天赋的垂青而异常失落,这些瞬间,是阻碍我的沼泽、沙漠、鸿沟或悬崖,我曾停在它们前面,因为害怕陷入危险,可是有什么比平庸更危险呢?

我拒绝平庸的方式有些土气,是出走、读书和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确切地说是思想上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

我在努力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当内心出现懊恼、烦躁、犹疑、愤怒的时候,我都劝告自己,不要这样,生活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去做。

烦躁就坐下来看风景,疲惫就停下来听音乐,孤独就读治愈的故事,愤怒就换上衣裤去奔跑发泄。把每一天的经历都仔细感受,发呆、快走、被碰撞、受委屈、同情生病的虚弱者、爱慕漂亮的明星、期待一场愉快或悲伤的恋情,这些都是我在做的事。

我希望时间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每年更改的数字。

接纳自己的普通,让努力的自己和现在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吧。

励志文章3: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原来我一直以为,活到一定年纪,就会变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但没有温度的人。因为凡是有高度、深度、广度的人,温度一般都比较低,遇事比较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沉得住气,不轻易发表意见。

现在我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日益开放,高度没上去,大家反而越来越喜欢低俗。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台湾歌手郑智化说的,他总是从底下看人生,看到的人生更精彩。一般人往高处看,看到脸,往下看,看到了腰,再往下,看到了脚后跟。郑智化看到了大家没有正视的东西。我50岁以后看到的东西,比20多岁时想象的更让人开心,因为这个世界更加真实了。

而且,事儿也越来越小。原以为我们可以管大事——家国情怀,现在看不能,为什么?社会各有分工,艺术家管艺术家的事,官员管官员的事,在商言商,我自己要守本分,看管好属于自己这摊儿的小事。

另外,时代似乎变得更浅显了。所谓深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痛苦像腌咸菜一样腌着,最后拎着两根黄瓜出来,这叫深刻。凡是痛苦的、沉淀而又不能流动、不能瞬间用感觉器官化解的东西,就是深刻的。像陕西、山西、河南的很多作家都是深刻的,为什么呢?

你看路遥当年写作,桌上这儿搁一碗白水,那儿搁一个馒头,最后写出《人生》,很深刻。但是深圳、香港的作品为什么不深刻呢?因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总会一泡就没了,深刻不了。

现在的小时代,跟我原来想象中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一变低了,第二变小了,第三变浅薄了。

小时代和大时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是词汇不一样。

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陕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谈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陕西人大体属于这种大时代的人,他们的情怀都是五千年的。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是谈大事了,另外就是研究房贷、谈对象、上班这些事儿,再一个就是琢磨玩、旅行、买什么。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的事。在这个社会,我觉得如果连自己的事都管不好,别人的事肯定也是管不好的。

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是“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这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的素质在提高,适应性也在提高;第二个就是创造性在增强。到现在为止,获取知识的成本是越来越低。原来获取知识的成本高到一个村里得供一个老爷爷,这个老爷爷一死,这个村里的人就都可能成文盲了。现在知识的成本低到鼠标一点,什么都有。但是创造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创造和创新的压力会比以前大。

再者就是个人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7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40岁左右的业主就要好沟通很多,再年轻的,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行了。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80后”“90后”是中国未来20年的希望——这是废话,我干爹以前老讽刺我,说我总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但是我不能不这么说,我得罪不起后来人。

但这的确是真心的肯定,看得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为未来欢呼的人才能创造未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人才有快乐。

励志文章4:不潦草地决定,也不轻易地妥协

在我的初中时代,有过一段灰暗的时光。

那时的我,因为跳级跟不上初中的课程,多门功课亮起了红灯。本来因为会画画,老师选我当了宣传委员,也因为成绩太差而被撤职,不仅如此,还多次被任课老师请家长——虽然这些事情现在看来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可对于当时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我来说,都是超级丢人和伤自尊心的“大事”。

清晰地记得,生物老师和地理老师先后找我谈话,告诉我,你的分数简直低得不可思议,全年级比你分数更低的人屈指可数;数学老师在我作业本上的证明题后面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逻辑混乱!”;英语成绩从来都在及格边缘徘徊……那几年的我最讨厌家庭聚会,因为饭桌上的话题永远都是我的学习。家里的亲戚都觉得我的父母不应该仅仅为了想要我念重点中学的初中部,就匆忙决定要我跳级,大人们都觉得这孩子考大学没戏了可怎么办。那时候的我,还完全没有长大,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只觉得自己好笨,为什么别人能考一百分的卷子,自己却连一半的分数都拿不到?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课上的东西也完全没兴趣。唯一喜欢的,就是自己在一边瞎写写、瞎画画。还记得那时候的班主任李老师,常常用每个班主任都运用娴熟的“瞬间移动超能力”,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的身后,从我手里没收掉那些被我画满涂鸦的纸和本。很多年后,我在北京大兴区的一个邮局里,寄给他一张画着他Q版头像的明信片。我感激他,感激他从没有阻止过身为“差生”的我喜欢画画。那些班级里的“差生”被老师揶揄和讽刺的桥段,从来没有在我的身上出现过。

那位戴着黑框高度近视眼镜,因为和教室里挂着的“名人名言”上的“__”很像,而被同学们戏称为“方老师” 的他,总是淡定地对我说道:“这些事,你拿到家里去做就好了。” 那时的我,唯一能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作文分数。在我的初中毕业册里,好几位同学留言说,祝你长大以后,成为一位作家。他们不知道,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画画。

到了高中,虽然经过了几年时间的适应,我的成绩比初中好了许多,但在那个高手云集的重点中学里,我也只是位于一个中等偏下的位置。以湖南省可怜的高考招生比例来算,当时的我能不能考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直到遇上了立体几何。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许是小时候就画石膏的缘故,我的立体几何学得出奇的顺利,也因此,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从此数学成绩一飞冲天,高二的一次考试,竟然考了满分。当时理科班的同学遇到我,惊讶地对我说:“这么难的卷子,你竟然可以考满分,你还是人吗?” 这一切,都是初中那个“逻辑混乱”的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那一年的家长会,班主任要我在会上给同学们分享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经验。不知不觉地,数学成绩也带动了别的科目,我的各科成绩慢慢都好了起来,竟然也成了班里排名靠前的“好学生”。高考临近,因为怕学专业而耽误文化课,家里人本来也不希望我走艺术这条路,高一的暑假之后,我离开了画室,正式踏上了“文化生”的道路。

2005 年的夏天,我挤过了湖南省“高考”的独木桥,考到了北京,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写作在带给我自信,我选择了编辑出版专业。那一年,我第一次离开家住集体宿舍,那一年,也恰好是新浪博客在校园中流行起来的一年。

还记得当年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有位高中闺蜜说:“这年头不写个博客什么的,别人都觉得你‘不入流’。”那段时间,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同学,都纷纷加入了“博主”的行列,“写日志” 成了那时候大学生里非常流行的一件事。

从那时开始,我告别了小时候记日记的习惯,从此不再用笔在纸本上写日记,而是逐渐养成了用键盘记录生活的习惯。时至今日,8个年头过去了,刚开博客那会儿加的好友们,几乎都已停止了博客的更新,而我的写作阵地,也由原来的新浪博客,慢慢拓展到了人人网、网易之类的其它社交网站上。去年的时候,因为一篇在微博等各大网站广泛传播的文章,竟然有好几家出版公司的编辑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出书。作为一个学编辑出身的家伙,我从没想过,自己有天也会被编辑找上门来。写作,本来只是我一个小小的爱好而已,从未想过要因此而得到什么。而现在,我竟然也成为了一个有固定读者的写作者,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任何一件事,只要坚持十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坚持用写作记录生活,也因为保持思考的状态,我在念大学的那几年,成长得很快。大三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自己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决定:跨系别、跨专业考研。因为我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仍怀揣着一颗热爱绘画的心。记得当时我去艺术设计学院找一个教素描的老师蹭课,当我告诉他我准备考中央美术学院,想来听听课、练练手的时候,他很鄙夷地哼哼笑了几声:“你们文化生,别以为画画这条路很好走,不是那么容易的… …”

可是现在,我不仅早已从央美毕业,而且还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视觉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用电脑画画。所以,你看,当你被他人嘲笑的时候,你不会知道谁能笑到最后。

2011 年,我的文章《行走世间,全是妖怪》在人人网上被三十多万人阅读,好几万人分享,并且被很多其它网站转载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自己的观点能被那么多同龄人认可,自己的文章能被那么多人转发和分享。我非常开心,我幻想着,会不会有一天,自己能出一本写给同龄人的书。

现在,我的那些文字真的集结成了一本书,书里还有我自己画的插图。这本书里所包含的,是我从大学到现在成长的点滴,有我自己和朋友的故事,也有陌生人的悲欢。这八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现在的我已经远离了美好的校园,走入了社会,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因为我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都在学习各种有用的“新技能”。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八年前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当时的专业,会成为我现在的业余爱好,而原来的爱好,会变成我后来的专业。感谢绘画和写作,让我能用这么多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感谢父母的培养,感谢在人生道路上,曾经拉过我一把的老师,感谢我的读者,感谢我的责编,感谢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

前不久我换了一份工作,一名面试官在看完我的简历和作品之后对我说:“我知道了,你就是传说中的‘学霸’吧?” 你看,从儿时的“学渣”,到如今别人眼里的“学霸”,也就这么回事。我所做的,不过是在每一次选择中,都选择了自己内心最想走的那条路。而这些抉择带给我的,远比我预期的要丰厚得多。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人不可能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相信他。

所以,也请你们,我的读者,永远别忘记梦想,永远别潦草地决定对现实妥协。永远别因为当时的一点点阻碍,就放弃追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总有一天,你爱的人,你爱做的事,全都会围绕在你身边。

只要你想,只要你做。

只要你做,只要你坚持。

只要你相信,你配得上这世界上,一切的美好。

励志文章5:人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一直以为清华才可能产生企业家,因为它搞科技。北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结束肉体的地方,是让灵魂再生的地方。企业、上市等等好像与北大无关。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以北大的32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该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伟大的企业家。

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叫李彦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

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楼里一个长相非常平和的人龚海燕,她充满着激情,创办了世纪情缘。

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出成功的企业?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我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费我精力的大概就是这两大类。我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样的书该读呢?我读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畅销书坚决不读,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

我所读的作品的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早期的人,他们写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写照。

读一流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进入书前的状态是什么。他是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着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我还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着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着作。

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这神秘往往被称为上帝的话);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我喜欢的作家有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接下来就算得上村上春树了。

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我是村上春树迷。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相关文章:

1.关于青春奋斗励志文章5篇

2.青年奋斗励志文章

3.青春激励人心的演讲稿精选五篇

4.励志或正能量的文章精选6篇

5.青春激励人心的演讲稿精选5篇

6.青年奋斗励志文章

7.年轻奋进的励志文章

8.青年工作励志文章

5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