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典励志文章有哪些
推荐文章
我们的出身只能决定你的起点,我们的为人处事可以改变你的运,而你只有坚持不懈的做自己该做的准备和学习,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成就你的成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坡路的
1
我想你们一定遇见过这种人,自己从来不吃亏,却总爱占别人的便宜。自作聪明,实则损失太多。
前些年,一个朋友做生意,我给他介绍了不少客户,这些客户大多都是我生意上的伙伴。后来没多久,他们其中一个人和我说,你那个朋友劝我从你这撤资,把钱转投到他的企业。我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和他挑明。
一年后,他因为一笔贷款拿不下来,向我借钱做过桥资金,我在电话里就回绝了。凡事如此,谁都不傻,所有的便宜都只能占一次。被坑的人,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上自然会主动远离。
得与失之间,只是一个人心的距离。
2
作家马德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的信任很容易,那就是要学着吃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
之前有家企业和我合作一次活动,当时整个活动策划包括广告都已经准备妥当,就差执行之后结尾款。但由于这家企业的一些内部问题,临时放弃了这次活动,可我还是照约定收到了尾款。
我得知情况,立马和那边的负责人联系。我说,因为这种特殊情况,我们没有具体执行,只出了文字而已,你只付70%就行。对方坚决否定了,他说这是公司的问题,跟你们出的方案没有任何关系,应该按照合同付款。
从那往后,我们成了朋友。因为合作总是很顺利,无需提防对方用什么手段,只要提起这家公司的名字,总能让我有种很省心的感觉,所以,合作和往来自然也多了起来。
人与人之间,厚道是最好的回报。你不让我吃亏,我自然也不愿让你吃亏。
3
一位世界知名的顶级富商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商业秘诀:“假如对方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拿六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他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我们最喜欢哪种人?就是有数的人,不用别人说,做事自有分寸。
兄弟合伙做生意,绝不少分你一分钱;托别人买东西,主动问多少钱,把钱给别人转过去;借了钱,提前把钱还清;吃饭,轮流请客买单。
工作上也是一样。一个员工创造了效益,老板主动提涨薪,得到鼓励的员工自然不愿辜负这份厚望,会更加努力。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一面是钱,一面是感情。一旦这杆秤歪斜,面上虽不说,心中自然有所计较。所以,不让别人吃亏的人,才是聪明人。
4
计较的人很难成大器。凭什么你这个月拿的比我多?凭什么让我出差,我家里有事,我不想去,谁爱去谁去。刚才打车一共花了10块,你们每个人给我3块3就行。
职场上,那个工作最努力、加班最多的人不是傻,而是他在用付出挣得欣赏和信任。朋友之间,总是抢着买单的人,不是因为钱多,而是他明白情义大过一切。所以,机会总是握在这样的人手里,你说他是幸运,其实一切的幸运都有迹可循。
没有谁会平白无故地帮你,一定是从你身上看到了可取之处。因为这世上,懂得回报、明白有来有往的人要远比只图一时之利的人多。
有两句话我很喜欢,一句是难得糊涂,另外一句就是吃亏是福。你以为是舍,其实是在得。怕吃亏的人会永远吃亏,不怕吃亏的人永远都不会吃亏。在这个世界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并不只有能力,还有他的格局。
励志文章2: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
从出生到大学,我们每个人都会度过很长时间的“有计划”的阶段。
有计划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节点都是安排好的,有明确的时间规划,自然给了我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什么时候上什么课,什么时候考试,时间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便是临时考试,老师也会提前通知,划好重点。我们根据重点去学习、备考,在计划的时间考试,事情就结束了。
正因为过了太长时间有计划的生活,我们都忘记了有计划其实不是生活的常态。真实的世界里,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乎预料的,没有计划的,生活不会给我们太多准备的时间。
很多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会特别不习惯。因为工作的节奏比校园生活快很多,变化也多很多。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时候突发情况很多,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我曾经有个短暂的市场工作经验,就经历过这样的突发情况。在入职的第1天,领导就让我第2天去给某银行网点的所有员工做产品培训。
当时我从事的是基金产品的销售工作,虽然考过了5门基金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距离做好一场专业的产品培训肯定是有很远距离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前我从未有登台给那么多人做培训的经验,该如何控场,如何把握节奏,完全一片空白。
我担心自己会紧张,忘记内容,担心自己讲的不专业,总之有一千个担心。所以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拒绝,却始终没说出口。
第一,刚入职就拒绝领导的工作安排总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我还是有点事业企图心的。
第二,当时这个培训的时间节点都确定了,但所有其他同事都有了其他培训安排,只有我一个人能顶上去。
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准备了一个白天加一个通宵。所幸的是,客户非常包容,最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毕业时间越长,我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类似这样“没有准备时间”的事情越来越多
比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某突发因素临时受阻,你需要马上再很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
又比如公司新成立了一个部门,领导任命你为负责人,而在这之前你完全没有管理经验。
再比如公司某个核心骨干突然离职了,他的工作任务一下子转交给你,可是你对此非常不熟悉。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不同的人应对方式是不同的。
一类人,总是选择逃避。他们推脱的理由就是“准备时间完全不够”,意思就是我不做、或者做不好是应该的。
另一类人,会迫于形势(工作需要、领导要求)硬着头皮上,但确实因为准备时间不足而把事情搞砸。
但是我发现,还有一类人,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总是游刃有余。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能在准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这类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获取更多发展机会。
生活往往不会给你太多准备时间,但它往往同样不会降低对你做事的要求。而这种“缺乏准备也能将事情做好”的能力,或许就是决定我们人生发展高度的主要力量之一。
准备时间不够,但事情还是要做好,这种要求合情合理吗?
首先我认为它是不合情的。
世间万物还是有它们基本规律的,其中之一就是:准备时间越充分,就有越高的概率把事情做好。从这个角度看,不给足够的时间,还要求做好事情,肯定是“不近人情”的要求。
其次,和大部分人观点相反,我认为它是合理的。
事实上,突发情况是大部分公司、人都不希望面对的。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保证事态发展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是保证企业组织良好运转的主要工作之一。
但突发情况是任何企业都会大量面临的状况:突然冒出来的订单、工作人员的突然离职、项目进展中的意外都会造成这种情况。但这种意外仅仅是针对企业和负责人本身而言的,并无任何条理规定所有相关方有义务因为这种意外而降低对项目的要求。
你承包了国企一个开发外包订单,做到一半核心开发离职了。但对国企来说,项目如期完成交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你的义务。
企业因为业务需要新增了一个部门,需要有人把它管理好。对负责人来说这是突发情况,对企业来说却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万事万物只存在发展和需求,唯独不存在“情”这一说法。
换句话来说,对“准备时间不足需求”的应对能力,恰好是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那些总是能在准备时间不足情况下把事情做好的人,他们的准备时间真的不足吗?
公司遇到紧急公关问题,有同事查了下通讯录,不到2个小时就找到关键人物,抚平了事态。在你看来是2个小时解决问题,但人家可能在人脉积累上已经花了数年时间去经营。
公司召开一次紧急的大型会议,某员工临危受命负责组织,最后所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结果皆大欢喜。你看到的是他通宵达旦,却没看到他可能之前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活动组织的相关知识。
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绝对意义上的“准备时间不足却将事情做得很好”其实是不存在的。那些总是能处理好紧急情况的人,并非他们天赋异禀,实则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提前准备和深厚积累。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外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种“时刻有准备”的人呢?
首先是不逃避。
不管任何突发情况,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绝不逃避”的心态。事情来了,逃避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就算硬着头皮上,你的态度所有人都会看在眼里。
要记住一个原则:事情做了总比逃避强,事情做完比完美的做完要好。
有些人有所谓的“完美主义”情结,所谓做事情宁可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事实上在实践中这种理念是完全不可行的,实际情况是事情“完成”比“完美”要重要很多。
你总是能完整地把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不断完成事情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时间供我们去优化、调整,让事情往完美趋近。
其次是做预判。
除了学习本质工作相关的知识之外,我们还要适当扩展自己的知识外延。大概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全局观
要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之间是如何配合的,它们各自又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能。要了解不同的事情在公司的处理流程、步骤是怎样的。从而建立起对公司的全局认知。
第二方面:配合观
自己直接对口部门、同事的工作情况是我们重点需要了解的。了解得越详细,我们就越容易和他们做好工作配合。当自己部门或者对口部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更清楚如何处理解决。
第三方面:通用观
有些通用的能力,总有某些情况可能用得上,并且让我们大放异彩,比如说演讲能力、英语、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不管当下是否有需要,我们都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培养。
第四方面:人脉观
每个人一生都会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但大部分人都很不注重经营好自己的社交关系。有成为有准备的人,就要时刻逼着自己去维护好和朋友、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长时间积累下来,大部分突发情况就算你自己解决不了,至少都能找到能给建议甚至搞定的人。
励志文章3:安稳的日子,才最不安稳
我宁可忙死,也不愿闲死。
1
多年前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工作,各方面的待遇都还不错,但是最后我却因为太闲太无聊而放弃了。
那时候还特别年轻,经别人介绍去了那家单位,地方偏僻条件艰苦,但就是福利很好。
工作一开始的时候好忙,感觉自己都有点接受不了,后来习惯了之后,也学会了偷懒,于是工作也变的轻松起来了。
上班无聊了就打开手机玩玩游戏,没事了在门口溜一圈,嗑点瓜子喝喝水,感觉小日子一天特别的悠闲。
等后来有了徒弟之后就变的更轻松了,连洗衣服拖地这种事都不用自己做了,那时候很多同学都羡慕我工作很舒服。
只有自己才知道,有时候太闲的时候,反而觉得累,上班玩玩手机聊聊天磕磕瓜子,下班了玩玩手机聊聊天磕磕瓜子,因为地方偏僻,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就天天呆在工作的地方,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有次跟个朋友说,觉得自己好累,每天都没事可做,更不知道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感觉日子一天一天的就这样过去了,自己却还什么都没变,每天就吃吃睡睡聊聊天。
朋友那时候却假生气的跟我说,这么好的工作,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还有工资拿,每顿都是两个肉菜一个素菜还不带重复的,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工作你告诉我说不好?
听到了这些我也无语起来了,但是真的只有自己明白每天的生活都是怎样的。
而家人也总觉得这样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也劝我好好在这里工作,觉得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才足够安稳。
可我觉得整天无所事事的人,看着安稳的日子,才是最不安稳的。
2
从那个单位辞职之后,离开了那个小地方,回到了西安找工作。
不久之后找到了一家公司,在第一个星期培训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一个培训讲师讲了跟我相似的经历。
说他以前在某个地方媒体工作,每天基本上4小时就可以下班了,而且上班时间也不会太忙,待遇和福利都还不错。
但是正是因为那样的工作实在太无聊了,不想浪费自己过多的时间去混日子,觉得自己闲着的时候真的好累,一天两天,一星期两星期可能觉得不错,但是时间长了真的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自己还年轻,不想就这样过其一生。
不知道当时别人听完之后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听完之后真的会有同感,有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闲下来的时候才更累,只有劳逸结合才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一个一直闲着的人,反而不会那么开心,而忙里偷闲,才最珍贵。
就像是一个刚健完身的人,你让他躺着休息一会儿,他会觉得真的非常舒服,可是你让一个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只刷着手机的人,你让他这么一直的躺在床上,他也只会觉得腰酸背痛眼睛酸涩。
3
其实有时候忙一点才会觉得幸福,那样的生活也足够充实,只是别让忙碌变成无意义的重复就好。
我也觉得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劳逸结合,那样的自己不至于特别累,每天都会在忙碌中有点小进步,内心也不会有太多的焦虑。
可能也是不想让自己与这个世界脱轨,于是也在不断的接受着新的变化,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进步的生活,才是最安稳的,只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的不一样起来,才会让生活充满着活力。
我更觉得那些每天都混日子碌碌无为的生活才可怕,他们以为有了公司或者别人的庇护觉得自己可以一直过的这么稳定,却不知道,当有一天自己走出去的时候,都不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
就像是一部电影里面的情节,有个人在监狱呆了几十年了。等到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终于出来了,本以为自己终于不用那么累了,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了,但事实却并不是那样,他已经找不到他曾经住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了,亲人也都了无音讯,只有自己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静静的发呆。
他不习惯街上的汽车,他不习惯马路上的人这么多,他更不习惯自己突然来的自由,根本办法接受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又自首回到了监狱。
虽然他走出了监狱,却没走出自己内心的牢笼,他在监狱里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总是期待出去之后能骑上属于自己的一匹马,住上自己原来的小房子,然后给思念的人亲手写一封信。
可是直到自己真的出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想要的那个世界早已经不存在了,还不如继续去自己熟悉的监狱度过余生。
而我也一直觉得生活不必要太过安稳,只有自己忙起来才会觉得世界和生活都与自己有关。
别害怕忙,忙的时候至少你也在成长。
励志文章4: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1
进入公司车间有两道安检。
安检人员每天检查进入车间人员是否携带电子产品、危险品以及一切可能窃取公司机密的物品。
他们的工作机械而重复,类似于机场安检。
安检人员均是年轻的女孩子,二十岁左右,相貌未必都漂亮,但是个个端庄。
也许是考虑在过于严格的安全检查时大家不至于太反感。
大部分时间,这些女孩子都无事可做,她们要么聊天,要么看手机,要么发呆,亦或者埋在桌子底下悄悄的化妆。
但是其中一个女孩子,她总是很忙,大部分时间,她都在人员进出比较频繁的位置值岗。
而那些而相对比较闲的位置,一般很难看到她。
有次无意中聊天,她说,我就喜欢忙一点,觉得忙起来时间过的真快。
她不喜欢玩手机,对化妆也不感兴趣,而那些天天混日子的同伴,她向来不屑一顾,谈不到一起。
除了工作,一天必须的十个小时工作时间她不知道该怎么度过,所以她总是愿意去最忙的地方,不让自己停下了。
她说,忙起来,她才觉得自己是有精神的,不会想睡觉,也没有愧疚感。
我问她,既然喜欢忙一点,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
她说,找不到一个工作环境可以像现在这样好的工作了,没有能力,也不知道做什么。
至于“未来”,她觉得这是个陌生的词,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样忙碌的生活,并没有让她觉得境界高于别人,也没有让她更加充实,反而让内心更加空虚和不安,甚至茫然。
因为没有目标,这种忙碌就像驴拉磨,永远走不出那个圈,也不知道终点在在哪里。
即便有人过来喊一声“停”,自己也不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
2
其实这样的忙碌,许多人都有过。
用不停的“忙”来掩盖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好像这样忙起来,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但是,仅仅是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并不在意行动的结果是什么。
以前公司一位新升职的主管,下属基本和他同期进入公司,资历相当,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作为主管,他非常忙,比任何一个下属都忙。
新案子开发期间,他每天一大早开始自己亲自陪客户,在他看来,每个客人都很重要,重要到除了他就没有人可以陪。
他陪客户的时候,下属并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客人今天布置什么任务。
等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客人离开,这个主管才开始召集大家一起做客人布置的任务,每天拉着大家加班到很晚。
而他自己,每晚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下属不愿意加班干的活,都是他干。
他说,他儿子已经一个月没有看到他了,每天晚上他回去,儿子已经睡觉,而早上起来上班,儿子还没有醒。
他常常会抱怨,觉得下属不配合他的工作,不愿意晚上加班。
下属也很抵触,因为他们没有对工作的掌控感,最重要的工作,都是快下班才被临时安排。
他既不去统筹全局的,也不能勇敢的和下属沟通合作,作为主管的意义,已经被完全忽略。
整个团队,处于一种打游击战状态,而且是被打的一方,每天手忙脚乱,可是若要总结,却不知道到底做了什么。
当然,更加不知道做的那些工作最终达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方向,没有计划,低效率的忙碌,让人疲于奔命,却失去越来越多。
3
经理看到他忙的完全没有形象,忙的没有自己的生活,多次提醒他:
好好把下面人培养起来,争取每个人能够独挡一面。
他便说,最近太忙,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去教他们,过一段时间再说。
当然,这个主管,后来越来越忙,忙到经理不得不委婉的将他的一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力分到其他组。
聪明如他,一定知道他是管理者而非单打独斗的勇士。
可是因为缺乏领导力,让下属做事情,比自己亲自去做那些事情更难,所以宁愿独自去做。
教那些下属变的更优秀,对他是一种威胁,因为自己尚不足够优秀,所以宁愿自己亲力亲为。
他将自己的时间塞满,而逃避合理安排下属的时间,纵然辛苦,却不被人认可和理解。
他并不去思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逃避自己的管理目标。
选择了一种“忙”的状态,去分散自己的目标,也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掩盖那些现在无能无力的事情。
真正会忙碌的人,更喜欢专注于目标,而后专注于有目标的行动,事半,却功倍。
所有对目标有阻碍的困难,都要首先解决,否则距离想要的,越来越远。
因为所有绕过去的困难,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你带来更大的困难。
4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就像一个陀螺,在不停旋转。
职场人士有做不完的工作,医生甚至不能给出五分钟的时间给每个病人诊断。
而全职妈妈,也在为有质感的家庭生活、高质量的娃娃教育而忙碌。
而实际上是,职场人士可能能力没有提升,一年过去,年资渐长,能力原地踏步。
医生开出的药,永远是那些常用组合,不能根据病人的变化而调整药方。
而全职妈妈,可能家里仍然一团糟,孩子仍然是个熊孩子,然后顺便抱怨丈夫不帮忙做家务。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努力,甚至觉得自己的收获配不上自己的勤奋。
可是,这些低质量的勤奋,毫无目标的奋斗,不如懒惰。
因为两者所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而懒惰者至少还有时间欣赏鸟语花香。
不停的行动,却没有时间思考,其实就是用安于现状,来回避不断突破和提升。
质量管理学中,有一个PDCA循环,也就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行动)。
意思是先计划,确认目标以及实施步骤,而后开始实施;实施中不断确认检查,有问题马上执行改善。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直到达到最初确定的目标。
有效的行动,需要计划,需要思考,需要不断的调整,避免离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5
娱乐记者早年曾问郑凯,对于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目标吗?
郑恺只说了四个字:中国一线。
郑恺早年拍KFC的广告而出名,但是那个时候,他并没有趁热进入演艺圈,而是选择去演话剧。
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就不停拍戏,拍了很多戏,但是都无法引起大家注意。
然后发现自己身上还欠缺很多东西,进入演艺圈,连做大牌跟班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他转而演话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担任主角,获取更多演出机会,不停揣摩角色,掌控话剧全局。
他演了两年话剧,累积了很多经验,两年后再回来演戏,他已经可以很好的把握角色。
后来终于凭借演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大红大紫。
无论是演话剧,还是演戏,他都很忙碌,他说,
每个年轻演员都有疯狂拍戏的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忙碌,但是不会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目标而进行,哪怕反复迂回。
没有目标,就没有原则,纵然一直忙于奋斗,到最后只能自我安慰:那个时候,我也曾经努力过,只是时不与我。
忙碌,却碌碌无为。
没有目标,甚至南辕北辙,越努力,越失败。
励志文章5:生命中谁没有过幽暗的时光?
1
在一个小群里,有人发上来一段视频:几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在捉弄一个残疾人。那个人没有双腿,面前放了一只搪瓷盆乞讨,几个小孩把他的搪瓷盆抢走,他爬着追了半天没有追上,坐在地上哭了。
我也哭了。我曾经也是那样的坏小孩。
小时候,我有一个邻居,他们家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小女孩,先天聋哑,名叫二妮。她特别喜欢找我玩,虽然她唯一的发音只是“啊”,但是我真的能听懂她想说的话。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上学,只有二妮留在家里(那时,聋哑学校还特别少)。每次,我上学或者放学遇上她时,她总是一脸的艳羡,我都会故意昂首阔步,满心得意。
暑假的一天,我和二妮在门前的树下玩跳房子游戏。我违了规,却不肯换局让她玩,她急得面红耳赤和我“讲”道理,可再怎么讲也只有一个“啊”字。我边玩边扮鬼脸,还学她“啊啊啊”的样子。
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一幕,气得咬牙切齿地骂我:“你学都白上了?!欺负二妮算你有本事吗?”
我知道自己过分,赶紧拉着手和二妮道歉。她笑了,表示原谅我。晚上吃过饭,妈妈和我说:“你们天天坐在教室里读书,二妮只能在家看弟弟,她也特别想上学,经常领着弟弟去学校门口玩,眼巴眼望看着你们,她多可怜啊,你以后不许欺负她!”
后来,我一直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很少和二妮见面了。偶尔听妈妈说过她的一点消息,老大不小时,才找了一个条件很差的人家嫁出去,就是没日没夜地干活,糊口度日,过得很清贫。记得电影《七月与安生》里有一句话:女孩子这辈子,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可再难,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或许只是难一阵子,而二妮她们,更多的是一生都在艰难里挣扎。
2
我是街角那家水果店的常客,有好几次,在门口总会遇到一个中年女人,一只手拿着搪瓷缸子小声地和路人乞讨,另外一只袖子空空荡荡。我偶尔会给她一点零钱,但从没注意过她。
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从水果店出来,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直直地摔下来,膝盖磕在水泥地面上,水果撒了一地。
我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并不是有多疼,只是那时,正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灰暗的一段时光——母亲下了病危通知书,随时会永远离开我;工作处处不顺心,夫妻关系也糟糕。那天,我精神恍惚,觉得自己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借着夜色,我把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哭出来。人来人往,并没有一个人为我停下脚步。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妹子,别哭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日子还得过呀,回家吧。”
我抬起头,是那位乞讨的大姐,她把搪瓷缸子放在地上,用一只手帮我把散落的水果装起,那一只空荡荡的袖子,已经拖到地面上。我感激地看着她,拎起水果,说声谢谢。
是的,这一生,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而这一切,只要鼓起勇气,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更多的,却只能是同命运握手言和。就像那位大姐说的“日子还得过呀”,话语间透着几分无奈与苍凉。
3
上大学时,有一次演讲,题目是《我的母亲》。我的一位同学走上台说:“我的母亲,是一位聋哑人……”我们惊呆了。想不到,她那么有勇气。
一次,我和她聊天,说起她的妈妈。她说,妈妈虽然先天有不足,但心灵手巧,特別善良,她从小都没有感到自己比别人家的孩子缺少什么。妈妈和全家的关系都很好,经常帮助奶奶干活,帮着婶婶带孩子。她会做各种好吃的,房前屋后的邻居们,都是他们家的食客。
我同学说她母亲时,一脸灿烂,言语间没有一丝伤感和遗憾。这个貌似残缺但幸福满满的故事,听得我满心欢喜。
当然,身边也并不缺乏此般温暖的故事。记得看过一条新闻。
出租车司机老马经过一所盲人学校时,一位盲人小伙子上了车。上车后,两人聊起来,小伙子十二岁那年因病双目失明,这次是回学校看望老师,准备找工作。到了小区,小伙子掏出钱包准备付钱,老马赶紧按住他:“不收您钱,我不伟大,但再怎么说我挣钱也比您容易点儿!”
老马正要离开,一位穿西装的中年人上了车,到了目的地,这位乘客掏出三十元钱,说:“师傅,不用找了,还有刚才那位的车钱一起给您。我也不伟大,可能我挣钱比您容易点儿,您以后遇到他们的时候,都帮帮忙吧。”
“我挣钱比你容易”,这句话里面,没有炫富的心态,没有歧视的眼光,也没有同情的成分,有的,只是“我想帮你一把”的愿望,真好。
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妮,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惟愿她,在我看不到的岁月里,一切安好。
惟愿他们,生命中没有幽暗的时光,只有蓝天白云的模样,春色满园的花香,和人世间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