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精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励志文章精选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剑客的高考

  时间匆匆,不逾一年,高考又至。看见空间所有人发说说回忆之前的高考,谈及心情时总是紧张、忐忑。

  可我想了想,毫无感觉。

  猫也在今年高考前一天问我还记不记得高考时是什么感觉。

  我实话实说,不记得了。

  确实,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情景了,那时候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心情通通不记得了。这就像是时光在我们之间布下一层帘,我透过去看不见以前,她伸出手也摸不着未来。

  这就像是一场梦一样,我细细想去才能慢慢在梦里窥见当时的模样。

  那天下午,阳光依旧,我在宿舍看错题笔记,朋友来找我。我和她出去,就倚着宿舍的栏杆聊天。

  风吹过,我们还在笑。笑着做最坏的打算说最差还是能上个普通一本吧,笑着说大学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说一定会找更好的朋友把彼此忘记。可其实笑里全是害怕,害怕自己的心高气傲只能与普通在一起,怕大学变化太大自己都认不出,怕我们会忘记……

  聊着聊着,我说要不去喝酒吧。那时少年气重,总是想像个江湖剑客一样,仗剑走江湖,喝一壶酒,结一个友,肆意又潇洒。于是偷偷去买酒,边饮酒边回宿舍。

  回去已是日落,寝室里室友的母亲们在聊天,见我回来满脸通红手里还拿着酒,便笑,让我先睡一觉。

  我睡了很久,醒来已是天黑,她们都不在。我头晕沉沉的,便起来坐着,眼睛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四周昏暗,也没什么好看,可就是觉得黑暗中有什么东西。

  许久,开灯,拿笔,做题,像是古代剑客决战前擦剑一般……

  便到了决战之时,可感觉极淡,甚至都没有平时考试的感觉那么大,仿佛一切都已远去,什么都淡了。

  剑客携剑赴战,可看见对手时却什么都不重要了,无所谓技巧,无所谓招式,这只是我和我的剑约定,我答应过它要带它上山,要让它酣畅淋漓地打一场,要让它知道山上面是什么,要带它走出去!

  于是,安静地在考场上等待,带文具,过安检,找位置,坐下,等待,发卷,审题,答题,收卷,离开……

  不去想这科如何,下一科会如何,答案对不对都已提交,无论悲喜都改变不了什么。便安静等结果,可是纵然结果能定,未来会怎么样,就像剑客终会遇到的下一关一样,我们都未知。

  很快梦醒,看一下手机,10点半,叹息一声。

  大学与高中的截然不同模糊了记忆,可那时少年的心还留在这里。当年剑客闯关带剑走出去想要的是什么,而如今得到了什么。高考是一个站点,我们曾埋头苦读,奋力奔向它,可它只是人生的一道分割线,在它前我们近乎一样的人生,在它后我们的人生如何,各有活法。

  而我,只在此,

  愿你们合上笔盖的刹那,有着剑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愿你们走出象牙塔,能遇远方的指明灯。

  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励志文章2:越开放,越流动,就会越幸运

  今天早晨听“罗胖60秒”,里边讲到两种营销思路。一种是打五折,一种是买一送一,请问你选哪一种?

  虽然家里以前也开过店,也有过这样的营销方式,却从来没有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无论是打五折,还是买一送一,我想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利客户,提升产品的销量,也可以叫薄利多销,这个套路大家都懂。如果让我选择,肯定会选择打折,因为简单方便易操作。

  而罗胖给出的答案是,买一赠一。他的解释让我大跌眼镜。理由是,买一赠一,客户会拿走更多的产品,在消费时就会更注重你的品牌。更重要的,供货商会多销售一点,仓储、物流等合作伙伴的生意就会多一点,他们对你的依赖也就会强一点。而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

  罗胖把这叫流动性,衡量生意好坏,看的是流动性,不看利润。在市场的博弈中,比拼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品牌,更不是自己能占据多大市场,而是产品的流动性。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这几年的淘宝和京东,为啥利润那么薄,他们还在做?

  除了没有店面成本的压力外,因为他们的产品便宜,流动性高,所以他们的物流速度,售后服务会越来越好。因为无论是供应商或者是物流公司因为有钱可赚,他们的服务质量和运输速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结果是,无论是淘宝或者是京东,就像两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裹挟了更多的商家进去。而商家因为淘宝和京东流动性高,能销售更多的货物,而更愿意和它们合作。

  把“流动性”这个概念引申到现在的投资上,很多人都采用防御性投资策略,一旦认为自己买到了有价值的资产,就会握在手里不放。不能不说这是一种不存的投资策略。但结果会导致整个股市或者币市流动性非常差,所谓股市币市的寒潮期,就是股市或者币市因为流动性差,没有跌涨的波动或者相应的周期出现。

  如果经历过去年11月底的牛市,大家一定会知道,有些人突然一夜之间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充分理解资本的流动性,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资本在流动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周期,一定会有波动,他们很好的利用跌涨周期中的价差,才大赚特赚。

  最近有位大V,也看准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在半年之内频频出击,大捞特捞,现在他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万。听说最近他开了专栏,正在向币市的小白们传经送道。

  其实犹太人,很早就发现了资本在流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利息这个特性。这个发现被宗教们视为一种贪婪,以至于被驱逐,被追杀,流亡了很多年,直到这个真理最终被人接受。

  其实看书也需要流动性,以前每次看书,也会在书上圈点勾画,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以为只要画在书上,只要是做了读书笔记,好像那些知识就是自己的了。这样读书,效果常常事半功倍。那些做过的读书笔记再也没有翻过,有时打开以前看过的书,还会像看新书一样。

  现在每天看书,自己都会通过写文章的形式,引用书中的内容,让书中的知识点流动起来。一年多来,日更文章524篇。并且自己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再把流动性延伸到写作上去,其实写作与产品的销售有异曲同工之处。以前一直觉得,写文章是自己的事情,有感觉就写,没感觉就不写。即使写出的文章,也很少在各个群里发布,只发到公众号里。虽然写了半年,除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自我感觉文章水准并没有很大提高。

  有一次看见覃杰在群里发的文章,说写文章不仅仅是打磨自己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很好的和外界发生联系,建立个人的商业品牌价值。从那时候起,我也不再管文章是否有质量,有价值,先发出去再说。每天朋友圈、各种社群同时发。

  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在网上认识了很多朋友。很多人留言非常真诚,指出了我写作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在和外界的一次次碰撞中,我在不断纠正着自己。写作的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建立了高质量的人脉关系。

  文章就像是自己的产品,只有流动起来,大家看的多了,也就看顺眼了。再说,自己的日更所有人都看的见,朋友们一定认为我是一个靠谱的人,才愿意和我交往,而我才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也只有在流动中,文章的价值才会被更多的人发现和肯定。

  其实无论是投资、读书、写作,或者市场营销,本质上都是一种资源获取的方式。我们没有理由守着有限土地,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只知道精耕细作,不知道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走出去,就不知道世界究竟有多大,也就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距离。

  人常说:树挪一步死,人挪一步活。更高的流动性,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越开放,越流动,就会越幸运。

  励志文章3:刻意训练就一定能成功吗?

  网上前几年就有“一万个小时”说法,说的是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练出来的,而且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我粗略估算一下,每天按3小时计算,要完成一万小时,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但是专家说,“达到一万小时”是最低要求,有的甚至需要更长。

  第一次看笑来老师的文章,总是忍不住去想,这人是谁呀?怎么会这么牛呀?他的大脑里就像一个万花筒,不管是什么道理,一旦经过他文字的描述,都会妙趣横生。看着他专栏的用户不断的增加,一年满的时候,订阅用户数达到了19万左右。最不理解的是,他文章质量非常高,并且坚持日更,他的大脑里究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以至于,每篇文章读后,都能让人大梦初醒。

  笑来老师谈自己的写作心得时,提到四个字“刻意练习”,他说十年前他就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写作,每天最少敲出三千字的文章。即就是在他和朋友喝酒很晚回家,他也依然要敲出足够的字数。他的文章能达到今天的水准,保持高频的输出,基本符合“一万小时”的定律。

  前天晚上,和一位网上的兄弟聊天,因为都加入币乎,开始自媒体创作。看到平台上的大V,一篇文章动不动每天就能创收五六千元。而自己一篇文章收入不过两位数。内心难免恐慌、焦虑、抱怨。自己花在写文章上的时间,绝不亚于那些大V,并且每篇文章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怎么收入就不如人家了?

  是不是币乎上的读者,也有追星的嗜好?只要是大V,不管文章有没有质量,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干货猛料,只管追风追星。我问那位朋友写了多久?他说零零碎碎写东西有好几年,持续写作还不到半年。其实我们的情况大同小异,我持续写作一年多一点。他问我:“你知道大V们持续写作多长时间?”。我说:“听别人说,应该好多年了。”

  他说:“就是呀!他们不是今天才写好了,而是已经准备了好多年。今天我们看见他们突然赚钱其实是一种假象,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以前的付出。

  刻意练习真的重要吗?重要,但这还不是成功的关键原因。那成功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科学家说是“天赋”。2014年科学最新研究发现,对音乐来说天赋比练习重要的多。科学家跟踪发现,一对基因相同的同卵双细胞的练习时间相差两万个小时,但是他们的音乐水平却非常的接近。

  最后给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有些方面,成功是刻意练习加天赋,甚至是刻意练习乘以天赋,只要一项是零,结果都会是零。当然要干好一件事情,要在一个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刻意练习的过程当然必不可少,但一定有其他因素。财经传媒的作家王朔就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见解,下一代人总是认为上一代人非常愚蠢,那就是人类逐渐变的聪明起来,并且一代会比一代聪明。

  当然这里有天赋的原因,有刻意练习的原因,也有知识迭代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不断的践行和犯错中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富兰克林,开始写文章也不怎么样。于是他找来一篇范文,然后反复的模仿,最终也写出了高质量的文章。其实在刻意练习中,除了练习,天赋,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现在什么都讲套路,推销产有套路,谈恋爱有套路,和陌生人交往有套路,投资理财更有套路。所谓的套路,就是达到目的最短最有效的路径。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捷径。当然捷径一定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通过更有效的方式,短时间刻意练习达到目的。

  万维钢把刻意练习总结了四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重复练习;

  3、在整个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传统文化,喜欢把一个人的成功归功于努力勤奋的付出。什么天道酬勤,什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实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素养,也不是虔诚和近乎残忍的自虐,而是刻意练习。

  只在学习区练习

  很早科学家就把学习分为三层,最里层是舒适区,舒适区外边是学习区,学习区外边是恐慌区。比如有的学生做题,只做容易做的题,因为难题不但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别人会以为自己很糟糕。因此经常做同一件事情,也因为能熟练的完成,让自己看起来非常优秀。

  而一般所谓的刻意练习,都是在学习区内完成。假如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以前做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这件事情的方法、思路非常符合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做起来基本没有难度,感觉非常舒服,那就是我们已经进入舒适区。但如果这件事情的方法与原来不一样,有难度,但只要思考,肯下功夫,也一定能完成,就是我们进入了学习区。又或者这件事情,我们根本做不了,证明我们已经进入恐慌区。

  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高手,待在舒适区是不会有进步和前途的,有效的训练都是受训者在学期区内进行的。随时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学会,毫不迟疑,转入下一个更难的问题,而不是在已经熟练的事情上打转转。

  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重复练习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大任务,看起来常常超出我们的极限,而如果把这个大任务分成一个个小模块,就容易的多了。先完成一个个小模块的练习,最后把些小模块里的内容串起来,就能完成整个目标。

  读瑞.达利欧的《原则》,里边讲到,可以把自己看成一部机器,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是我们这部机器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设计上的漏洞,或者是哪个区域发生故障。在运行中发现这个问题,找出这个问题,把故障排除,让机器正常运转,就这么简单。

  并且瑞.达利欧提出了成功五步法,就是通过五个不同的步骤,反复练习,你一定会成功。目标——>问题——>诊断——>方案——>践行,然后一次次的迭代,反复练习,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要成功,就必须按照步骤一步步的来,五步法和我们只知道刻意练习而不掌握合理科学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随时获得反馈

  就像我们这些写文章的人,以为能写出几个字就是作家了,其实不然。我们写的东西究竟有没有用?能不能为别人产生价值?或者我们写的东西有用,究竟对多少人有用?我们说了不算,得读者评判。如果不知道反馈,只是一味的写,无疑是闭门造车,无论是长期或者短期都很难提高。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写的东西发布出来,让大家评论,通过浏览量,通过用户的留言和点赞,看看究竟能吸引多少读者的眼光。永远相信读者水平。很多人不能接受忠言逆耳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别人提意见或者建议就是在挑刺。承认自己真不行,思考发现问题,然后一点点改善,迭代、积累,才会在不断的纠错中成长起来。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有学徒制?而现代人学习为什么要有老师?一句话,无论是师傅还是老师,最主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交给我们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时时提醒我们,纠正我们的缺点和问题。

  练习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无论学习什么技能或者获取什么知识,必定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刻意练习并不好玩。古代人总是把学习和痛苦联系起来,总认为学习就是一个受苦的过程,你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得人上人。

  现在很多人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叫寓教于乐,他们认为科学的方法,就是让人快乐的学习,让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汲取知识。这个方法对吗?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根本不靠谱。

  靠谱的方法就是全神贯的投入其中。记得刚开始写作时,笑来老师给的建议是“先开始再说,在写作中思考,在写作中完善。”其实大多数时候,写不来,是因为我们过分苛求完美,一直停留在前期的思考之中,没有迈出第一步,所有觉得很难。你只有开始写作的时候,才会去深入思考。

  昨天有位朋友在文章中给我留言,他说:“有时候,真的得走出那一步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走出这一步有多重要,要不然即使有很多人跟你说,你依然只是停留在“听说”的阶段。”我猜这位朋友,一定是和我一样经历了懵懵懂懂的起步,到现在的全情投入。才会在行动中体验到创造的美妙,因此见证了自己成长的改变。

  刻意训练就一定能成才吗?其实还需要加入合适的方法,来点那方面的天赋,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看看那些足球运动员,所有的人从小就刻苦训练,他们比一般人更有天赋,但最后留下来的人,依然凤毛麟角,你敢说和运气无关吗?

  普通人想要成功,简直就是个小概率事件。这么说也不对,你不刻意练习,根本没有机会。无论是刻意练习、天赋还是运气,缺了哪一项,结果都会是零。

  注:文中的大部分科学依据引用万维钢《万万没有想到》一书。

  励志文章4:最好的成长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人大部分的焦虑来自对现状的不满,总是想着法的和别人比较,有时明明知道比较只能给自己平添烦恼,但还是忍不住去比较,这可能是人类之所以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比较一般会产生三种必然的结果,一种结果是,比过了别人,自信心大增,短期内自恋得到满足。一种是比不过别人,内心产生极度的不满,开始抱怨社会,抱怨人生。还有一种是通过比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开始想办法弥补差距。

  大部分人弥补差距的方式,没有因人而异,视自己的情况而定,而是一味的模仿,不考虑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只是盲目的跟从,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去干什么,往往越跟从越焦虑。

  什么原因?是因为通过比较,自己的付出并没有达到和别人相同的效果。所以开始质疑人生,怀疑是别人运气好还是自己太笨?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自从加入007不写就出局以来,这个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写作大V,有的通过写作已经跳出了原来的体制,成了一名职业撰稿人,每天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有的通过某一领域的知识传播和培训,已经成为资深的文化名人。有的持续不断在币乎上发文,短短三四个月,已经实现财富自由。

  一大批优秀的精英人士脱颖而出,比如,007的老大覃杰,不到一年时间,平台注册用户超过一万;比如区块链行业大V金马,不但搞培训还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比如娜些年华,据听说已经成为区块链的职业记者;还有大部分人熟知的王云鹏,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微块公司,现在正在竞争全球的EOS节点。

  别人都化茧成蝶,或者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怎么就自己不行了?这种简单意义上的比较,常常影响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对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陷入深深的自责。

  很多007战友,因为过度比较而暂时搁置自己的计划。每次聊天的时候,总是能感觉到,他们深深的无奈。“付出了这么多,怎么从来没有感动过?”

  虽然持续日更已经快一年了,有时我也依然会焦虑。甚至不相信事实,“不会吧,都写这么长时间,还比不过那些7天写一篇的人。

  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应该得到更多的浏览量,更多的赞美和肯定。内心里把写作当成一种等价的交换,我一面付出,上天必须一面给我回报,却发现上天常常违背这种规则。

  单从练习的角度来说,007小伙伴的写作水品也参差不齐。有的是大学本科,有的是博士,有的是企业高管,有的是小学教师,有的是个体户,有的是农民,有的是营销高手。

  包括每个人的职业、教育程度、个人修养、家庭环境、工作氛围根本没有相似之处。有的人以前很少写东西,有的人却整天和文案打交道,靠写东西谋生。所谓的比较,根本不能作为参考的依据。

  就拿投资这件事情来说,这几年区块链行业刚刚热起,加之007里有很多小伙伴通过投资区块链,实现了财富自由。财富的巨大差异,让早已入市的那一部分人难免产生焦虑,什么原因?同时投资币市,人家已经实现财富自由,自己还在币市潜水,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不能否认在投资领域,成败有机会成分。但更多的是专业知识的打磨和深入思考的结果。看似轻松的决断,背后都有不为人所知的练习。

  都知道张三九,短短几个月在币市里赚了好几千万,现在已经开道布学。可谁能了解张三九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上了哪一家大学,学的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他本人当初在币市投资了多少钱?

  笑来老师说过,构成资本的三大条件:资金的大小、使用的时限,和资金背后的智慧。我们和别人比什么?当别人把投资当成一种职业或者生意的时候,我一边工作,一边还在担心那少的可怜的投资一旦缩水该怎么办?

  当别人经历了币市的跌跌涨涨,能用一个理性的心态面对周期的时候。我们却无法判断什么叫牛市,什么是熊市,什么时候抄底,什么时候调仓。

  “韭菜”这个词无论是币市还是股市,都是被收割的对象。无论是币市还是股市,总是符合二八定律,20%的人总会拿走80%人的财富。别人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思路,我们只能借鉴,却不能直接拿来就用。因为我们和别人的情况不一样。

  一个拥有10万元的人和一个拥有100万元人的心态有明显的差距。心理学上有一个偏误,叫“盲从”。就是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跟从一个和自己情况完全不相似的人,却想要一个相似的结果。

  以前同学聚会,大家比拼的谁赚的钱多,谁干的事大,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同学,常常无地自容。因为自卑的关系,很多时候会选择逃避。现在想明白了,那种比较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给自己生活平添一些烦恼罢了。人一旦走上社会,没有人会走上相似的道路,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再说,每个人生活的重心和工作的重心也千差万别。因为价值观会决定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就像龟兔赛跑,本身的条件没有任何的相似性,怎么去比较?根本不是一个科目的动物。

  现实社会犹如一个丛林,走在大街上,满眼看到的是一样的人,可他们早已经进化成不同的物种。虽然满眼看到都是兔子,其实有些兔子早进化成豹子、老虎、甚至大象。不仅仅是来自财富的差距,认知的差距以及知识的差距让看起来相似的人已经活在不同的世界。

  无论我们身处在什么位置,什么阶层。我们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卑微或者渺小而自我抱怨和气馁。不应该为了缩短差距,而过分盲从别人。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自身的资源,以及身处的阶层和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或者投资策略。保持小而美的节奏,循序渐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和别人难以模仿的独特。有时所谓的成长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励志文章5:有多少事你觉得重要,至今却没有竭尽所能

  写下今天的题目,是因为看了王云鹏昨天发的视频,感慨万千。一直说自己是个有梦想的人,通过努力要活在很好的未来。有梦想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人活着就应该有梦想,一不小心万一实现了?但板着指头算一算,为了梦想,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付出和得到之间有没有成正比?有没有竭尽所能?

  视频上一个白发苍苍的外国老太,年龄大约60多岁,她半靠在一个独立休息区沙发的隔板上,一条腿撑在地上,一条腿平放在沙发上,打开的笔记本就放在伸开那只腿的脚踝处,可能是太累了,她把伸开的腿收起来,形成一个大写的A字,无线键盘就架在膝盖上。她一会盯着键盘,一会盯着屏幕,两只手在键盘上熟练的敲击着。沙发的后面,不时有人在穿梭着,好像是一个论坛的会场。

  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彻底惊呆了。我扪心自问,我真的竭尽所能了吗?为了梦想和那些认为重要的事情。口口声声说是改变自我,活在未来,但活在未来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努力,需要倾情的投入。我正在付出的和我梦想匹配吗?

  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样对待你。没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就无法得到超越常人的回报。有时我们只是看似在努力,看似很勤奋,看似每天都在不断的输出,而实际情况是,我们依然停留在舒适区内,从来没有出来。工作者和伪工作者其实的相似,却又本质的区别。

  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忙碌,有一段话是怎么说的,“成长不是一种匀速运动,而是一种不断加速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入新的领域,直面问题和困难,才能使一个人快速成长起来。”冲浪高手,都是把自己投入横流之中,与横流一起跃上浪尖,或者跌入谷底,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

  很多事情,我们觉得重要。我们不想错过人生最美的季节,不想错过人生一个个重要的节点。我们想干点什么。比如教育孩子,我们总觉得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可以满足的物质生活,孩子就应该对得起我们,就应该给我们一个相应的回报,就应该让我们长脸。因为孩子是我们孩子,就得按照我们想要的给我们回馈。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成长的烦恼,有遇到问题时的无奈和困惑。我们一直都说家庭教育是大事,可我们做了什么?当孩子一个人在黑夜里孤独的行走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父母的爱应该是一种精神的陪伴,应该在孩子遭遇到失败和伤害一蹶不振的时候,伸出手拉拉孩子,不是抚平他的伤口,而是告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有我,你并不孤独。

  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老去。我们总是以各种忙,加班,聚会为借口,一次次错过和父母相处的时光。虽然我们知道这很重要,虽然我们知道回报是一种美德,甚至知道父母从没有祈求我们什么。憨厚善良的父母总是在我们表示歉意的时候,笑笑说,“没有什么,你们有事,先忙你们的。”但是我们就不能感受到父母极尽简单的渴求,见一见,也能心满意足。

  我们也会老去,有一天当我们也像今天的父母一样,眼巴巴的坐在家门口,期盼儿女们回家转转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原来孝顺不是一句挂在嘴边,随口说说的事情。抽出一些时间,暂时把一切紧要的事情置之脑后,陪陪他们吃顿饭,和他们唠唠嗑,聊点家长里短。

  都知道爱人既然嫁给了你,这一生都就是你的人了。从激情澎湃到平静如水,从如花似玉到年华不再,你有没有再注视过那张脸?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健康还是疾病,她都无怨无悔死心塌地。你知道她很重要,甚至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没有她你不习惯。有时她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你很疼很疼。

  因为太熟悉,无须刻意制造一份浪漫,你知道她懂,可女人犹如花朵,她需要温情的浇灌和呵护。有时一句温暖的话,一个无声的拥抱,一份意外的小礼品,足够让她快乐的像个孩子。爱她,不仅给她丰厚的物质,当然还有时间。她最需要的是陪伴,是理解,还又关怀。

  一直觉得走出自己的世界,和自己以外任何一个优秀的人建立连接。通过写作来认识更多的人。成长不是一个孤独的行走,而一种关系的连接和延伸,就像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只有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不断的颠覆中接近事实的真相。走出第一步要多难就有多难,难道因此停驻不前了吗?

  关系很重要,但我们投入其中的时间究竟有多少?每个成长中的人都匆匆忙忙,偶尔回头,一定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们,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一定要做个有趣的人,至少你得拿出你的真诚。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想要建立一种关系,一定要主动付出,至少让别人看的见希望才行。

  也许真正精彩的人生,是正确的选择和选择以后的竭尽所能的投入。不要说自己很累,不累的事情一般都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看看那些优秀的人,虽然他们已经很富有,可他们依然在勤奋的工作。有多少事你觉得重要,却迟迟没有开始?时间不会等人,更不会重来一次,既然抓不住它,那就不要饶过自己。

5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