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精选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

精选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精选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

  今晚,在饭馆吃米线时,浏览手机,看到一则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在此分享给大家:

  故事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病人是被吓死的,20%才是真正病死的。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彻底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3V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驾着独木舟从法国的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六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了单人独舟横渡大西洋的吉尼斯记录。

  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又在拿运动员做实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的绝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击倒。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一母亲带着自己五六岁的女儿去逛街,女儿不慎摔倒,刚好被一开过来的小轿车给碾到腿上,此时司机慌乱中致使发动机熄火,且怎么也发动不着。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瘦削母亲为救女儿,竟然用力把轿车前半部分给掀了起来,女儿瞬间得救。母亲当时展现出来超大力量,使很多在场的男人为之震惊。

  在这世界上,人类除了心灵崇高的精神表现以外,一切都是渺小而没有趣味。精神的力量比人的臂力更加雄伟,更能征服世界。人类最后的成就,基本上是精神的成就。唯一不朽,也许只能是精神的不朽。

  励志文章2:不朽的爬行

  前阵子下雨,湿漉漉的柏油路执拗地伸向乌黑色天空的尽头。

  雨一停,一些不安分的小动物爬进了视线。

  如果我没有再确认一眼,那只脏兮兮的蜗牛将在脚底下粉身碎骨。背壳的花纹和大理石板的纹路几乎完好地重合在一起,站在高处瞧下去毫不违和。厚重的背壳沾满细沙和土粒,在广阔的世界里,它努力地向前伸出触角,笨拙地牵拉细软的身体,摸摸索索的样子,如同盲人在黑暗里拄着手杖踽踽独行。

  谁也不知道它这么努力地要去哪儿,只知道它再向前移动几厘米,我就要踩扁它了。

  完全不顾危险的样子,真是傻呆又莽撞。我蹲下来,拾起它,置于掌心,走了几步,放到宿舍楼下的草丛里。

  再见了,萍水相逢的小家伙。

  一种多愁善感的思绪涌上心头。蜗牛的生命非常短暂,也许过几个小时,当太阳温暖地照耀着大地,蜗牛会经不住残酷的烘烤,化为墙上的一个空壳,被一阵风悄然吹落,终零落成泥。

  于是,它要努力地赶在太阳出来之前,使劲地往前爬行,找到湿润的泥土。这种不动声色的挣扎,可以视为一种与自然抗争的本能,一种立于天地之间的壮举。也许它会在爬行中半途死掉,但原地不动,坐以待毙必定死路一条。

  我曾经把一些草和石头混着泥土,装入到塑料瓶中,捉来蚂蚱蝈蝈等放入。参照书本,在瓶中搭建了一个昆虫们的家园,并把瓶子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边,每天往里面洒水,以保持环境的湿润。

  开始几天,昆虫们住得快活,在瓶子里蹦蹦跳跳的,我就琢磨着是否再增加几只“新邻居”。

  这个想法还没落实,便开始有昆虫莫名其妙地死去。没过多久,昆虫们竟全没了生气,死去的也越来越多。瓶里经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令人不堪忍受。

  我原本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昆虫们的“伊甸园”,没料到是这样的情形,只好把剩下的昆虫都放掉,草草结束我饲养昆虫的计划。可边放行边疑惑,为什么环境明明变好了,昆虫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甚至更快地没了命。

  一定是环境还不够优越。我坚信。

  后来我买了只鸟养在笼子里,天天把它喂得饱饱的,虽然笼子空间狭小了点,但有吃有喝又累不着,这样富养又闲适的生活,连我也羡慕它。

  一次带着笼子到楼下,袖子不小心勾住了笼子的边缘,不知情中一使劲,竟把笼子的门一下拉开,平日乖巧的小鸟如同疯了一般,像老鹰似的剧烈扑闪翅膀,向门边不要命地撞去!

  我惊愕得来不及反应,只能眼睁睁地看那小小的身体冲向对面的土墙,眨眼间,不见了。

  鸟儿去哪了呢?是撞到墙上,还是飞走了?

  我忙跑到土墙边,那下面有一条乌黑的还没填土的臭水沟,我不敢相信鸟儿会横冲直撞到墙上,摔到水沟去。我只好祈祷它已经自由自在地飞走了。

  鸟儿拼命摆脱束缚的样子,至今还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鸟儿逃跑的那个晚上,我一边懊悔不小心放走了它,一边又发自内心感到无比震撼:明明环境已经足够优越,为何它还是拼命想逃?

  随着视野越来越广阔,我逐渐明白渺小的生灵本性上都有一种抗争的本能。

  生命是无畏的,无论是执着爬行的蜗牛、死于温室的昆虫们、突破桎梏的鸟儿,都在告诉我们生命决不是一潭死水,它是流动的,自由的,勇敢向前的。

  而我们活得过于舒适,有时候就会忘记这“生命的本能”。《空山鸟语》说:雀阁里应有尽有,但它始终是一座牢笼,一座无形的牢笼,漂亮但却坚不可摧。而我们盲目追求的所谓“安逸”和“不争不抢”的生活,是否也是给自己打造的“华丽宫殿”?它是否虽外表堂皇,实际却是一座深不见底的牢笼?

  理智地幸福地生活,不要陷入自我麻醉和沉沦的旋涡。人类归根到底,也是同蜗牛鸟儿一般,渺小又脆弱的生灵,只有不朽地爬行,才是生命的唯一出路。

  励志文章3:每一个持续学习的人,都是堂吉诃德

  生活里很多事情,虽然看不见希望,可你还在坚持。甚至假想出一个并不存在的敌人,为了能消灭敌人,你要时刻保持战斗的姿势。

  说真的,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不懂唐吉坷德。总觉得不是作者傻,就是书里写的那个家伙精神有问题。看见绵羊,就认为那是一支冲向自己骑兵,最后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把水车当成一位巨人,要和水车大战一百回合,最后被水车击的七零八落,溃败不堪。

  前一段时间,又重听了《唐吉坷德》音频版,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与其说唐吉坷德是为了打抱不平成就骑士之梦,不如说唐吉坷德因为精神极度空虚,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傻事,活在自己构建出来的虚幻世界。是一种悲剧,也是一次英雄之旅。

  听着文章,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在古代,五十多岁就算是老人了,竟然因为看了几部关于骑士的小说,就萌生了做骑士的想法,并且也真真切切把自己当成了骑士。这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时刻战斗的准备。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现代人缺少这种探索战斗的精神。

  下面我在讲一个曾担任过美国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的杰克.威林克的故事。威林克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二十年,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回来后,负责西海岸所有海豹突击队员的训练。退伍后,跟人合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向商界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2015年,他出过一本书,《极端所有权:海豹突击队的领导方法与制胜策略》,这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名列第一。

  因为这本书,他的记者好友访谈他,把他邀请到家里,并且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八点,记者的妻子叫醒了记者。说是威林克好像5个小时之前就起床了,一直在看书。她的妻子告诉记者,她不知道如何招呼他这位朋友。

  后来威林克告诉他的记者朋友,他平常早上4:45起床做事。他早就退役了,但是还保留了特种部队的纪律,还能做76个俯卧撑。记者朋友问他:“为何要起的那么早?”威林克说:“早起,能让我获得一种在心理上战胜敌人的感觉。”

  威林克告诉他的记者朋友,他总觉得在某个地方有个敌人,一手拿着冲锋枪,一手拿着手榴弹,在等着和他交锋。虽然他已经退伍了,也不再上战场了。但他总觉得有一天会遇上敌人,所以得时刻提醒自己,为那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然后他就一直起那么早,他告诉自己,“我得做点什么”。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有一段是李笑来先生谈他是如何学习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的策略是“漫游”,对普通人来说更为重要。我的微信公众账号名称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签名是“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我不是说说而已的人,是许多年来一直在那么做的人。

  最后的某一天,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真没有想到!学过的那个东西会在这样的地方用上。”这种看似没有目的的漫游,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准备。广泛的涉猎,最终让不同的知识,在大脑里产生更多的回路和节点。用到实际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是为你的大脑增加更多的选项。

  很多人一直痛苦的认为,学了这么这么长时间,读了这么多的书,或者写了那么多的文章,生活依然是原来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看着别人动不动就实现财富自由,或者飞黄腾达。怎么一到自己这里,就好像全部失效似的。

  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那些学习和写作的社群,其实每一个人的学习,更像是开启了一段孤独的旅程。而我们每一个人持续学习的人,更像是一个个唐吉坷德。与其说是与外在的世界而战,不如说是与自己而战。战胜内心的恐惧,内心的脆弱,才能渐行渐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学习是一种及时的反馈,是一条不断被抬高的弧线。但现实情况是,在我们眼里,它就是一条没有任何斜度的直线,我们几乎看不到希望。毕竟学习又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所以中途,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毫无回报的行动,提前下车。

  而另外一些人依然像唐吉坷德一样,一直在战斗,与自己虚构出来的敌人,与内心的魔。因为那个幻想出来的敌人,要比自己强大的多。必须依靠坚毅、果敢、以及长时间的打磨,最终才能从能力上胜过对方。

  也许,每一个持续学习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敌人。他每天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你,让你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和闪失。你得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寻找自己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漏洞,并通过知识不断修补武装自己,才能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的强大。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战斗下去的勇气。

  励志文章4:没有行动,何来收获

  以前在某个答案里看到过一句话。

  你去山上砍柴,碰到别人放羊,和他开心地聊了很久。结果人家的羊倒是吃饱了,而你连一根柴都还没砍。

  只顾着和别人聊天,却忘了自己初衷是什么。光顾着享乐,没有行动,结果一无所获。

  生活对于你的态度,取决于你的行动。

  没有行动,何来收获?

  01

  在TED看过一个视频,是美国女孩利兹的演讲。她因为患有怪病,外表丑陋,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丑的人”。当自己的相貌被上传网络,有网友留言称:“为什么父母要生下她?”、“用火烧死她!”、“她应该自杀”之类恶语。

  我们会惧怕别人的嘲讽,害怕那些冷眼讽语的抨击。但是,如同《当幸福来敲门》中父亲对儿子说的:“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后来,被人唾弃和辱骂的利兹,却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利兹修了高学历,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视频频道,出了好几本励志书,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拍摄记录片《勇敢的心》。

  在TED演讲中,利兹告诉大家,虽然已经经历诸多磨难,但你究竟想用什么定义自己?是那些苦难,不公,还是自己为梦想而达成的成就?想必,只有后者,才是真正岁月提炼出的,只属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价值。用自己真正的价值定义自己、标注自己,才是对此生的负责。

  她还经常说:“我曾经的生活的确非常困难,但是那没有关系,我会让我的目标,我的成功,以及我的造诣定义我,而不是我的外表”。

  因为样貌,利兹在生活中受人鄙弃,不受待见。试想下,貌美与丑陋之间,谁都会选择貌美的。的确,当代是个看脸的社会。研究表明,外貌优势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易受到同性或异性的关照。而样貌上的劣势,更是阻碍一个人成功的碍脚石。

  但能力从不限于样貌。

  利兹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外界的蜚语与讽刺,凭靠自身的行动,从外界称之“世界最丑的人”到“被上帝宠爱的幸运者”。她靠着自己的一步一挪,从如黑洞般无边无际的底岸爬上光辉照射的阳光底下。

  她的幸运,始于行动,成于态度。当她修了高学历,建立网络频道,出了励志书后。那些曾经讽刺和瞧不起她的人,有谁还会在意她的样貌。

  别人记住的,是能力。生活亦是如此,你越努力,抓住机遇,付出行动,也就越幸运。

  02

  高中时,老师曾给我们播放过《风雨哈佛路》的电影。女主人公出身贫苦家庭,父母因吸毒进入收容所。莉丝8岁开始乞讨,15岁流落街头时,母亲因艾滋感染而死。莉丝深受触动,决定要改变命运,重返高中。

  于是,17岁的她用了2年的时间学完高中4年课程,并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

  这是关于女主人公的经历,靠着自己的坚持和行动力,从贫民窟进入了全美最高学府。

  而剧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是女主莉丝的好朋友克里斯。

  克里斯和莉丝一样,出生于贫民窟。片头开始,俩人能结为好朋友,是因为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经历。

  而莉丝在母亲死后,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才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生活,摆脱贫民窟的烙印。

  所以她努力去争取读书的机会,常在地铁站、走廊里学习、睡觉,就这样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此时的莉丝已经找到了拼搏的方向,她试图将好朋友克里斯拽回正道,并为她向老师开口求情争取入学名额。

  然而克里斯宁愿流浪街头,也不肯进入学校学习,不仅耻笑莉丝这种想法是狂妄之举,甚至劝说她放弃考取哈佛。

  后来,不被看好的莉丝果真进入美国最高学府,拿了全额奖学金,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那个宁成一滩烂泥也不肯花点行动读书成才的克里斯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欲有所求,成为什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

  就像风雨哈佛路里的台词: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

  如果不愿只成为一粒尘埃,那就踏出第一步付出行动。

  03

  我们生而平凡,原生家庭的富与贫,外界的诱惑与抨击,我们改变不了。那些铁定的事实,我们做不了决定,但我们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能决定我们的,只有自己。

  我们时常会认为,在欲速不达的社会里想要熬出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安然享乐的生活只是妄想。

  但别忘了,妄想是从会做梦开始。

  我想在更高的学府与学子交流,体验优秀的学术氛围;想尝试零下北海道滑雪的刺激;想体验夏威夷跳伞俯瞰蜿蜒崎岖的苍茫大山,祖母绿的珊瑚海岸;想看看极圈夜空散漫的五彩斑斓。

  而在向往这些生活之前,我必须付出比想象中更多的努力和行动。

  生活本来就存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法则,谁会不惧怕被这个世界淘汰呢?

  在面对生活各种条件威逼下,行动力是唯一能支持你踏出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筹码。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人可能会告诉你,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怎样做才是可行的,但同时谁都不能预测得到结果会是怎样,除非他亲自去尝试了。

  尝试是行动,尝试后的结果是生活对于你自己的态度。

  励志文章5:价值观对一个人究竟有多重要?

  今天外出宣传业务,顺路和单位几个小朋友聊上了。其中有一个加了「得到」APP,我们从免费专栏聊到收费专栏,从收费专栏聊到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见她一个收费专栏也没有订阅,就告诉她,能使个人成长的知识,花钱就是捡便宜。

  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提到了数字货币。他问我那玩意儿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几年被炒的火热,去年听说是熊市,最近又开始升温。他好奇的问我:“那玩意儿究竟有什么价值?怎么有那么多人关注?”我简单向他讲述了比特币的底层逻辑以及区块链的一些应用场景。

  其中一位小朋友说:“和你聊过几次,感觉你是咱们单位最具正能量的人。”我说:“什么呀!在大多数人眼里,我可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既然在单位上班,理应全力以赴,倾情投入,这无可厚非。但在单位,几乎感受不到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话题,也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

  当然单位也不乏正在上函授年轻人,但也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想要一种学历上的证明,向单位、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已经达到某种水准。不至于将来不被企业淘汰,或者有了文凭,大抵上能增加几十块钱的薪水。仅此而已。

  这几年,单位新进不少大学生、研究生。他们竟然和大多数老员工一个样,一样的工作节奏,一样的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我竟然看不出年轻人那种远大的理想、报复和野心。学历再高,如果停止学习,停止成长,时间一长,其实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原以为他们都是年轻人,都具备专业人才的素养,对区块链,比特币,人工智能等,这些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和敏锐的捕捉能力,这些我根本看不到,仅能看到匆忙。可能是忙的缘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无暇顾及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替他们着急,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肯定会被环境驯化成一名合格的员工,和其他员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每次聊天的时候,我都会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是必须的,但也要重新学习,和自我成长。人的知识存量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总有一天会枯竭。

  他们总抱怨没时间,忙了一周,休假了,总得休息一下,要么干家务,或者朋友聚会,联络一下感情。突然想起李笑来在写作课里,对法定假日有个恰如其分的理解。所谓的法定假日,就是专门针对组织或者企业的强制休假计划。你若是给自己干,完全不需要估计这些,粗略算一下,各种休息日节日加起来至少110多天,如果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无形之中,相当于你比别人多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怎么能说没有时间呢?

  价值观如果缺失,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什么重要?什么更重?什么最重要?从2016年订阅《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个人最大的收获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知道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四十多岁才明白这个道理,多少有点尴尬,如果再不行动,后边会更痛苦。

  所以看到很多年轻人,也向那些老员工一样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常常不免多说几句。我是着急呀!有时也会怀疑自己,不会是书看的多了,开始好为人师了?但内心的确羡慕他们的年轻,竟然有那么富裕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和成长,到了我这个年龄,他们的生活一定不会过的太差。

  无论是持续写作,还是具备投资意识,都会和以前的认知恍若隔世。要放在以前,眼睛只会盯着钱,盯着当下。每天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发财,如何出人头地,如何抓住眼前的幸福,及时行乐。但写作和投资,让我拥有了更大更大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

  明显对金钱和物质生活没那么迫切,这是价值观转变最直接的表现。无论是写作还是投资,都是在推迟幸福,并且为这两件事情为我的未来赋予了一种无限的可能。那些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结果,常常不值得一提。只有不确定的人生,有希望的人生,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才更有趣。

  很多时候,我会通过不断追问自己,让自己从当下的忙碌中缓过神来,清晰准确必然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每重复一次,都是在加深大脑的记忆。

  什么重要?当然是过上幸福的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一定还有别的。什么更重要?除了物质,一定是精神上的富足。如何使精神富足?当然是有能力改变自己,或者有能力改变世界。什么最重要?不是说到,而是做到。

  在所有的事情里,什么事情最重要?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积累财富或者成长自己。一种是成为别人眼里有用的人,或者做出一些对别人有用有价值的事情。而写作和投资同时具备这两种意义。

  价值发生改变后,做事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前总是把事业和职业搞混,认为事业就是职业,年轻的时候上班,为了单位的事情,恨不得把命搭进去,认为那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现在会认为,职业是为了保证基本的生存,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事业却能改变和影响你生命的走向。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大多数时候,为了生存去做事情,自己的时间往往会被廉价的收割。如果是事业,那就另当别论,因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

  以前认为忙,就是尽心竭力,就是付出,就是奉献,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和奖励。现在如果忙,就会想到“盲”这个字,结果是,自己被琐碎的事情包围,形成管窥效应,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而会忽视生命中那些对自己有影响重要的事情。这时候,我会放慢脚步,想想自己是不是偏离了主题?

  以前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认为这样会制造快乐,但却常常空洞乏味。现在开销最大的费用,就是买书,订专栏,参加各种分享活动。以前认为,钱放在那里,就是一堆纸片,只有花了,才是真正的为我所用。现在认为,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以前觉得免费就挺好,花钱看书一定是傻子。网上每天有那么多文章,你看的过来吗?现在觉得,只有花了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东西才物有所值,甚至像是捡了天大便宜似的。现在觉得,只有当自己掏了钱,那些买来的东西才会倍加珍惜,也才会只字不差的去学习。

  以前总常常想,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在别人的心目中会是什么位置?别人一不不高兴,自己后面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也经常会和别人比财富、比长相、比智慧,比资源。现在则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我想要什么?我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件事对我有没有用?会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较,会拿明天和今天比较。

  价值观改变的前后,人是全然活在两个世界。以前,呆在那样的世界,觉得挺好的,因为人们都这样生活。以后,呆在这样的世界,恍然大悟,从前的日子,我其实是白活了。从此后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我甚至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却又暗自高兴,毕竟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难受。

  倔强的走下去,只要你认为自己选择了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没人会说的清楚。但你的品格,你行事的方式,你对事情判断的标准,你的格局和眼界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掌控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你也会具备能一眼看透事情真相的本领。

5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