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关于青春的励志文章

关于青春的励志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关于青春的励志文章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青春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我那青春度明月

  青春,正如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而又短暂,我还没有做好享受的准备,她就走了,走的是那样的寂静,没有倒满送别的酒杯,没有写下一句祝福的话语,她就悄悄地消失在夕阳里,带走了我无尽的欢喜。

  我想哭,但这个世间再没有我哭啼的角落,苦涩的泪水只有装在了心间,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多姿的生活,看不到七彩的颜色,却能尝试到酸楚的味道。无论心情有多么不好,但一个人还是要坚强的走下去,人老心不会老,我们必须仍然奋斗,不是为了昨天失去的,而是为了明天不在失去。我很庆幸,还能懂得。如果一个人真正悟出属于自己的哲理,并为之坚持不懈,成功不再遥远。青春时的梦想,是在失去青春后才得到的,那时,尽管皱纹爬上额头,婚姻埋葬了爱情,但我们不后悔,因为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心中的明月。

  我拿青春度明月,白了少年头,杯酒洒余生。

  我的青春,有过彷徨,也有过狂放,在低谷中蹒跚留下了我的足印,在山头放歌回荡着我的声音,回顾那几个春秋,泪水浸湿了衣角,欢声又是那样的真切。可一切都已经随时间化成了美好的记忆,昨日的只是梦,我想忘记,但又是刻苦铭心的往事。但我不得不结束这种痛苦,为了明天,为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如果让我说,此生最对不起的人是谁,我会郑重的说:是我可爱的父母。青春悄悄走了,我再也不是那个单纯懵懂的少年,可在父母的眼里,我一辈子都是他们的孩子,和小时一样,疼我爱我,我想哭,真的想哭,无情的岁月终究带走了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少年,慢慢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美好的人生从此开始绚丽的征程,走出父母的襁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个充满挑战刺激的世界,无论其中有多少辛酸,有多少磨炼,我们都在过程中享受着人生的真谛。

  我们都是一只小小鸟,在不停的寻找着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怀抱,青春快走了,但我会在月光下,一直寻觅属于我自己的温暖。

  励志文章2:青春,转身只见荒芜

  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题记

  青春即将阔别而去,青涩的年华已不复返,已逝去的青春似手中握不住的水抑或沙,只能任由它从指尖缝隙中无声无息划落。少年几许,回头已无法望清其面容,只余留一记模糊似弯嘴天真笑颜在脸庞,清纯无杂。转头,笑弧依然,却多几分戏谑、几分玩味、几分讽刺、几分傲然。已然,自身作主的青春无法回归年少般踌躇满志。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少已不复存在。正待那时,却茫然地将那美好年华浪费,转身回顾那蓄势待发的傲然少年而今已成颓然青年,无力振作;转身回顾那年青春年少,欢声笑语彼此间无尘杂,而今时常伪笑挂脸庞。究竟这场荒芜的青春是谁在捣弄,究竟是谁污染了那本该纯洁如水的心灵。而今只能缅怀那笑颜天真的年华,祭奠已逝去的荒芜年华。

  曾几何时,雄赳报负,凛然傲气,却因年少而意志不坚,忆如今却远不如当年。抱怨待何时,已无力扭转,后悔待何时,却已沦入此次轮回。作罢,本应抓住此间年华,却不料仍徒然。年轮辗转,却如此苟活,当年的士气已坠入深渊。罢了罢了,事已至此,允诺自身善待,允诺自身大势抒发内心的愤慨,允诺自身得几许安稳,几许欣慰。

  时隔不久,却恍然已很久,忆往昔,只一记忧愁在心头。惆怅不已,繁花似锦的年代,无所碌碌,而却在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地认识那无法忘怀的人儿。理性的年华,却无法割断那浓烈情愁,理不去那记忆中的疼痛,抹不掉那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似泛滥的情怀,却不是搁谁都愿。身为自身的肉体是慵懒僵硬的,自身的灵魂早已独藏于某一角落深深关怀着那人儿。不想再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想再暴露噪杂人群中。

  逃不过命运的劫难那是宿命,无力怨言。只能默默承受那宿命带来的痛,在某些灰暗的夜,独自忍受那不知名的痛,让它彻底暴露。人儿身在近边,却没了辛弃疾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唯美意境。

  不经意间,时间毫不留情地溜走,只余留黯淡荒芜。那山坡长满青草,开满艳丽的花,使我们心中无比神往。在内心深处,却满是杂乱不堪的杂草,一片狼藉,荒芜之极。这就是所谓蓬勃的青春,激情的岁月,却被我玩转的如此黯淡,如此荒芜。

  此年依旧青春,而又有多少岁月待消耗,又有多少年岁即将终结青春。

  励志文章3:流淌在心中的暖流

  一

  生活里常听人说,某某人很善良。如同说,天空的清澄,草地的干净,大海的宽阔。是啊,善良人的心胸,本应该一尘不染,单纯无邪,容纳万物,永远保持孩童的天真。即使遇到恶人坏事,他们也总是往好处想,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用理想的金砖建造精神的圣殿。有朝一日这圣殿坍塌了,上了当吃了亏都浑然不觉,还在检点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善良的人就是这样可爱。由此我懂得了什么叫善良:善良,就是一股无污染的暖流,在心地畅快地自在流淌。所以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抵过黄金。”

  二

  善良的人没有害人之心,没有占有之欲,没有窃名之想。善良的人只有助人之心,只有感恩之意,只有怀旧之想。善良的人总是帮助或成全别人,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管对方领不领情,都心甘情愿地去做。希望别人好,感念别人好,帮助别人好,这是善良人基本的心质。善良的人崇尚自然,心不设防,口无堤坝——心口相通,不仰权贵鼻息,不欺凡人弱小,一身的坦荡筋骨、洁净柔肠。所以善良人活得格外轻松洒脱,觉睡得踏实,饭吃得香甜,行为看似平常,内心却无比高贵、坚实。善良和善良人有种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三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整体的普通人来说,除了短暂的利益结合,能够长远地相伴而行,还是得益于善良的品性。善良犹如一条攀山绳索,彼此相济相扶登临高处,领略无边美景,愉悦心情,这时越发感到善良的美好。善良与险恶水火难容。跟伪善的人打交道,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即使有时想法相合,一旦触犯他的利益,照样会置你于死地。交友识人最好的衡尺,就是看他是否心地善良。善良,远比职位、财富、学识重要得多,尊贵得多。

  四

  善良和险恶,是一对孪生兄弟,品性都是与生俱来。因为后天所受环境影响,以及自身修养和学识不同,渐渐就有了改变。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告诫后代,做善良之人,干善良之事,给家族积福。在传统文化中,积善与积财,地位同等重要,在个别家庭中,把善良看得比财富还重要,因为财富总有散尽的时日,善德却似绵延的清澈水流,永远奔腾于历史长河中。

  五

  乐善好施的品德,无比高尚。这种善良的品德,如绽放的花,如飘逸的云,如流淌的水,于不知不觉间,给你以感染,给你以温暖,让你感受到美好。善良人做善事,从不炫耀邀功;善良人做错事,总是勇于承担。善良人多有恻隐之心,绝无乐祸之意。善良人的心太软,善良人容易轻信。这看似是善良人的弱点,其实是善良人的优点。我特别喜欢《老子》中“上善若水”的语句。谁若真有这种崇高境界,性情就会似水柔馨悠长,在人生河道里从容前行。如此善良的人一定长寿。

  六

  善良,不是装饰品,不是勋章和鲜花;善良,是心地的坦露,是人格的彰显。因此,善良拒绝虚伪,护卫神圣名誉。那些把做善人挂嘴边的人,那些把做善事当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对善良的玷污,何谈心地的善良呢?善良跟其他事物一样,有真伪之分长短之别。只想在人前做善事的人,即使真是善事也要打折扣,做善事就是情愿做善事,做善事有种欣慰的感觉,这才是善良的真实流露。一时间做善事容易,一辈子做善事很难,不过只要心中装着善良,让善良的暖流在血脉流淌,正直、坦诚、大度、从容地生活,你就是善良的化身。

  七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受种族、宗教、地域、文化、地位、语言等外在东西的左右,从而在心灵或行为上受到阻隔。唯有善良是人类共有通道。如果你是个善良的人,无须签证和护照,走遍全世界都有笑脸相迎。善良有自己的肢体语言,不需要翻译就能交流,而且很快就会气息相通。善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战争残酷吧,瘟疫可怕吧,地震苦难吧,都会有善良的光亮在闪烁。善良,如此富有魅力;善良,如此内涵强大。难怪有更多的人愿意做个善良的人,难怪有更多的艺术形式赞颂善良。善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魂魄。

  八

  我从来不怀疑善良的存在。尽管生活里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像野蚕似的啃食着社会肌体,但是只要有善良这股暖流在,我们的生活总会有希望和光明。

  从社会人群结构看,普通人永远是多数,善行在普通人中最多,又何愁善行天下呢?善良的人多一个,善良事就多许多,日积月累,相互激励,善良重归人的本性,那时社会一定更美好。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说:“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那就让我们按照另一位大作家、俄罗斯的高尔基说的“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吧!噢,起码不要伤害无辜的人——这是善良的底线。

  励志文章4:真实的青春没有逆袭

  24岁的林宇第一次当伴郎。

  他悉心置办了一身正装,颜色灰暗、款式规矩的衬衫加西裤。当初找工作时,也不曾有这样拾掇自己的兴致。在外地的大学室友要结婚了,特意叮嘱他:“不要穿你的万年球服过来。”林宇对室友的老成一番嘲弄,但还是郑重地答应了。

  套上装成熟的衣服,林宇感到一阵别扭,却是欣喜的烦恼。他人的婚礼,自我的规范,对这个大学结业生来说,生活似乎要进入正常化的轨道。

  林宇属于社会所解读的“自我中心”的一代。消费主义的风潮裹挟了他们从童年至青年的全部过程。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理想主义远去的时代,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单纯到世故、从无知到精明的火箭般成长。

  他们的青春期,注定要比任何时候都短暂。

  被现实被自己挫败

  2003年以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潮持续高涨,读书的性价比劣势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传统功能。昔日的象牙塔被混乱的价值观打破,在去理想化和保持出世精神之间徘徊。培养精英的意义不再,整个社会在慨叹中国的高校已沦为职业培训场而又不够实用的时候,普遍的落差感便成了这代人的心理共鸣。“毕业即失业”并不是夸大其词的恐慌制造,是大部分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另一种参照:“官二代”“富二代”的飞扬跋扈和不劳而获。普通的年轻人甚至无须从网络和报端上获取信息,因为同龄的“官二代”“富二代”或许就在他们身边。“只有身份才能改变身份”的社会价值判断,深深烙在他们尚未成熟的价值体系中。

  “即使按部就班完成学业,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出路。对普通人来讲,这是一个在起跑线上就已输掉的时代。”林宇说。也许正是这种想法,让他选择了“混”.

  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林宇挂科了。学校把成绩单寄到家里的时候,他和父母都不以为意。这个家庭还没有从儿子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喜悦中冷却下来。2006年,大学生的贬值和就业的困难已经被社会热议,却并不影响一个西部县城对高等教育的过度期望,进入大学在那里仍然是一个神话式的前程。在热浪般的羡慕与祝贺中,林宇被父母送到了北京。

  像魔咒一样,挂科越来越多。被寄予厚望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足球。学校有很多人都拿不到双证的先例更是增加了安全感,让他自动屏蔽了内心深处的不安。“从当时挂科的比例来说,不乏那么一批人,有人甚至没到4年就退学了。”林宇试图为自己当时的心理找原因,“我的意思不是说,你看,还有比我差的,应该是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潜在的东西在影响着我们这些人。”

  等他发现大溃败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马上要毕业了。“知道双证已经拿不到的时候,我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了。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已徒劳。”他放弃了任何可以补救的机会,带着一张结业证离开了学校。“分别那天,所有人都说这没什么,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虚幻的逆转

  林宇不是没想过另谋出路,他称之为喜剧式的创业计划。他不断重温足球中的经典逆转。2004至2005赛季欧冠决赛利物浦对ac米兰,上半场连进3球的ac米兰几乎已经稳坐胜局,孰料下半场利物浦连扳3球,最终靠点球逆转登顶,拿下了冠军。这场赛事,林宇每看一次都会热血沸腾,像信仰一样为之膜拜、癫狂。他开始执拗地认为,自己的一生将只与足球有关。

  他注意到很多人工作之后仍然愿意回学校踢球,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场地、赛事和信息平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可以做类似于足球联盟的网站。这个想法燃起了他久违的热情,他开始在纸上草创网站的页面和模版。专注了一个月之后,发现所谓的创意不过就是一纸空谈,他无法对别人清晰解释客户群体、盈利模式。足球带给他的快乐与能够转化的价值之间,差之千里。“兴趣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林宇说。

  “其实我只是把足球的逆转投射到了现实生活,变异成了一种病态的自大和赌博式的心理。”林宇这样解剖自己。他觉得愤青情绪也因此而产生,学业的失败、无业的恐慌,都能在一边上网浏览新闻,一边痛骂社会和体制不公的快感中得到释放。这是他的同龄人共同的成长体验,网络信息的海量冲击让他们与社会提前相遇,电脑屏幕上呈现出的喧闹和纷乱,远比真实的生活更有戏剧性和吸引力,关注他者无异于暂时忘记自我困境的止痛剂。

  足球中的逆转并不是真实的人生,林宇开始清醒。

  同学答应把林宇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小公司,要求不高,月薪2000元。然而,等了一个多月后,还是不了了之。林宇决定回家乡跟亲戚学做小生意,他想着自己总还是有“力气”这点价值的。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亲戚的彩票店卖出一张彩票才赚1毛钱;周围开饭馆的人天不亮就要起床,人人都必须有手脚并用、精明油滑的本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真实的底层社会。“原来苦力活也不是谁都干得来的。”林宇开始觉得,他并不属于这个群体,“并没有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什么下定决心、发愤图强,虽然没有明确的想法,但是觉得该做点什么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拿到结业证的大学生可以在两年内重新申请补考换取毕业证。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林宇决定重拾书本。他开始重新审视学历在这个社会中的分量。脑中的路线图也渐渐明晰起来,虽然拿不到学位证,但有了毕业证,便可以考研,新的学历将冲刷掉结业生的污点。他太渴望摆脱低人一等的不堪境地,回归用社会眼光看来正常的年轻人的行列。

  然而,运气好像自高考之后就再也不会降临。在家里埋头苦读,考试时坐火车来北京,挂掉的课程一门一门补过了,最终却输在了最后一科上。55分,宣判了彻底的失败。

  林宇说:“那段时间和家里的冲突特别多,有时候会坐着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此时,他才真正撕开伤口,检视自己犯下的错。他想不通,要用什么样的代价才能挽回4年的荒废。

  林宇回到了北京,开始做简历,找工作。他希望能够在自己栽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尽管单薄的一页纸上,几乎没有可写的履历,但他终于要学着摆脱寄生的窘迫。一个月后,一家小公司接收了林宇,月薪3000元。他告诉父母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平静。

  “无论如何,重拾了久违的那种规律状态,尽管同学的研究生都快读完了,你以为人家是白上啊。”林宇不再坚持他的“学历无用论”.尽管仍然租着一张床位,每天要用两个小时赶去上班,但他知道,24岁的这一年,他终于不再是个“另类”.偶尔,他也会想,社会压力、亲人的期望、自己的前途,这是不是青春应该承受的。

  这不再是一个年轻即资本的时代,工业流水线上的经验主义要求每个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成人化,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社会环境中,犯错的青春会被迅速、无情地抛弃,“做自己”显得既无用又荒.唐。当中国的权力和财富固化为当下的“二代”们所继承和享受的物质的时候,他们这代人的横向差距远胜于任何时代。具备特定的血统和遗产,才能有闲庭信步的从容和放逐自己的资本。而对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前路。所谓的“逆袭”,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幻想。

  励志文章5:青春,用完了才知道当初挥霍的太快

  青春就是那辆疯狂的自行车。大一的时候,纤细骨干型的l载着差不多一百斤重的我转悠了大半个武汉东湖,其实我知道他负重前行已经很累了,但那兄弟死撑着说没事,咱中途还险些掉进下水道;有一次,xp生日后,mm载我一路从地大飘回华师,大飙车技的她忽然发现身后的我已脸先着地,下巴宣告毁容,幸遇一帅哥出手相救,才微微缓解了我的疼痛;大三有一次,t来看我,见华师一陡坡,速起挑战之心,载我一路飞下,谁知忒没出息的姐怕怕地中途就从自行车上跳下来,扔下了他摇摆的车和忐忑的心。

  青春就是那一本本满满的日记。随着中国博客网在微博微信的轰炸下正式终结,我那美好的大学50篇青春日记也随之灰飞烟灭。心有戚戚之余幸而发现我的日记本们还完好无损地陪我辗转各地,从武汉到阳西,从阳西一中到中大附中,从中大附中到培英中学。真希望能尽快给你们安身之处,一个安稳的暖暖的窝。

  青春就是一次次无畏的辗转和迁徙。我以为没有房子不为家,可后来默默地相信了有朋友的地方就是家。直到现在,每次离开的情景都还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那种悲伤依然挥之不去。是逃避也罢,进取也罢,勇敢也罢,鲁莽也罢,总之,就算后来筋疲力尽,我也不会后悔,我笃信跌跌撞撞之后一定会看到幸福的曙光。

  青春是那一张张求职简历和所谓的证书。随着拼爹时代的到来,我不得不开始怀疑它们的价值,好比翻版诗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手拿证书去上坟,重点本科求职苦,欲以证书祭鬼魂。可是,不能拼爹更不能坑爹的我还是几次战战兢兢地把压箱底儿的它们翻出来,然后懦懦地寄出去…事实证明,它们也不是一文不值的,它们再卑微也是我曾经努力赚回来的资本。

  青春是恣意的笑和放任的哭。那些妙语连珠的朋友们,搞怪幽默的九零后们,还有不惜拿自己开涮的好朋友们,感谢你们给了我无尽的快乐之源,让我可以恣意地笑。那些压力、委屈、疲惫、失望,也让我将软弱暴露无遗,不过好在放任大哭之后,伤痛好得更快。感谢压力,是你让我成长;感谢委屈,是你让我懂得忍耐;感谢疲惫,是你让我体味幸福;感谢失望,是你让我更加坚强。

  青春是温暖的友情。朋友,不是情人,却可以付出得比情人还多;朋友,不是亲人,却可以相亲相爱相互依靠;朋友,在你百分之百付出之后总想着百分之一百二回报你的人。朋友,恰似青春的初恋,总会使你陷入深深的眷恋。

  青春是甜而不腻的爱情。几米说: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的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或许太多的人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也有太多的人在不该离开的时间离开,所以太多的人错过了太多不该错过的爱情,才会让爱情显得那么凄美和可遇不可求。我很庆幸,在我不喜欢你的时候、喜欢你的时候、爱你的时候、讨厌你的时候、甚至恨你的时候,你都在我身边,从未走远,默默的温暖着我…

  青春,用完了才知道当初挥霍的太快,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弥足珍贵。

5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