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分享给青少年的励志故事
推荐文章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给青少年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他终于战胜了那条狗
后来,约翰·库缇斯 回忆起这次与狗的战斗时说:当那条狗恶狠狠地扑过来的时候,我只是揪住它的尾巴,用手指在它屁股上使劲捅,终于制伏了那个讨厌的家伙。
“如果你觉得恐惧,那么你就学会去面对它!”父亲给小约翰上了人生第一课。
约翰上学了。父亲第一次把他送到学校,并且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学会独自承受生活:真实的世界,就在前面。当约翰背着比他个头还 大的书包,坐在轮椅上开始憧憬新的生活时,压根儿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却是一连串噩梦。
学校里有很多调皮学生,他们根本不懂得尊重别人,个头矮小的约翰几乎成了他们的玩偶。他们拆掉约翰的轮椅,弄坏他轮椅上的刹车,甚至把他绑在教室的吊扇上,随风扇一起转动有一次,几个同学用绳子绑住他的手,用胶带纸封住他的嘴,把他扔到垃圾箱里,还 在垃圾箱外点起了火。滚滚浓烟令约翰窒息,他恐惧极了,瘦小的身体拼命地挣扎着,直到一位老师把他解救出来。很多时候,其他同学放学都走了,只有约翰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孤独地慢慢组装被同学拆散的轮椅。
后来,约翰进入了高中。高中学校有一千多个孩子,而对于约翰来说,则是面对着几千条腿。他每天坐在轮椅上,在无数条腿中间小心地穿行,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手不被其中任何一条腿给踩伤。
恐惧时时伴随着他,但他却在内心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勇敢起来。
成年后的一次偶然的公开演讲,给约翰带来了全新的人生。
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作简短的演讲。“我一定要把最勇敢的一面呈现给观众!”约翰告诉自己。他战胜自卑走向新生的经历和现状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演讲之后,约翰独自一个人来到海边,坐在沙滩上,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海,他的内心开始激荡。回想起在午餐会上热烈的掌声,他开始生平第一次大声笑出来——因为在他的一生中,第一次别人如此关注他的讲话,并且报以最真诚的掌声。这时,约翰忽然清晰地发现,到讲台上去,讲出自己经历的自卑和忧伤,讲出自己的挣扎和拼搏,给他人以启迪,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这样,约翰开始了公众演讲。在演讲过程中,约翰尽量降低他的生理特性对听众造成的影响,而且尽可能地讲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话。他希望观众是来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而不是来看“怪物 展 览”的。
约翰有着天生的演讲家的气质,语言幽默,反应敏捷。在演讲台上,约翰用粗壮的胳膊支撑着身体,眼神炯炯,声音洪亮,仿佛拿破仑激励他的千军万马向前冲。
谁能想到,到现在为止,没有腿的约翰在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做了八百多场演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和影响了两百多万人。连一些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没有腿的约翰却做到了。他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甚至是全世界的知名人物。
励志故事2:给自己一片悬崖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登着澳洲电信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个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 属无车族。为了争取到这份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四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五百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信”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因为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励志故事3:弹起的马蹄与涌来的蛇群
人的一生,许许多多的伤害和危机,还 往往与其他的动物有关。童年时被马踢飞而大难不死的记忆,以及最近与涌来的蛇群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经历,让我对生命本身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先说说童年时期与马的过节和遭遇吧。那是在我四岁半时,一个陽光明媚的夏天,我见大些的孩子们用一根马尾上的长毛绾成一个活扣,再固定在一根长棍上,就可以套青蜓。就天真无知地跑到一匹马的屁股后面,想薅它尾巴上的长毛。就在我刚一动手时,那匹在柳树下拴着的高大英俊的青骢马,抬起右边的一条腿,噌地一下将我弹飞,而且弹得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远,我蒙蒙董董的就落在大街对过的一个麦草垛上。更令人气愤的是,当我爬起来、揉揉肚子,在垛子上无法下来,而大呼小叫时,那匹马竟装着听不到,连头都不回。后来,当路过的二叔将我从垛子上接下来时,听我一说,脸都下青了。他先是反反复复地查看我的肚子和腿,问我这里疼那里痒不,在确认我无伤无疼后,他拎起一根长棍,大喝一声冲向那匹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青骢马……
后来,听大人说,多亏我当时离马的后腿特别的近,要是远些就绝对没命了;再者,我多亏落在一个高大的麦草垛上,要是落在地上、撞到墙上树上的,也够受的了……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中,我的名气在村里传开了,有的说我命大,有的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的说是神仙保佑(附近就有一座古庙,记得我奶奶还 去烧了香、许了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则认为是巧了。回眸生命之旅,除外力的拯救和自身的努力外,许许多多的经历和情节不就是在这巧与不巧之间安安顺顺、舛舛错错的吗?
再回过头来说说不久前与毒蛇周旋的惊险一幕。那是今年盛夏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作为特派记者,前往神农架腹地的一支地质勘探队的营地进行采访,我赶到堪探现场时,正置中午时分,休息用餐的队员们正对钻孔里流出的浑血碎肉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钻头钻进了山鼠窝,有的说是钻头钻住了穿山甲,有的说是钻头钻进了蛇穴或大蟒……我也没太在意这些闲言碎语,与领队简单的聊了一会后,为不打扰队员们休息,就和他们一起躺在临时搭建的帆布帐蓬里睡起午觉来(连日的奔波,我也确实太疲劳了)。
可是,就在我激灵一下醒来时,队员们已全部出工了,整个帐蓬里就剩下我自己了。令人毛骨怵然的是,我的手腕上正有一条大青蛇爬动着、吐着长信,我本能地以最快的动作抽回手臂,并随之弹坐起来——我一下傻眼了,小小的帐蓬里已到处是蛇,光我躺着的简易铁丝床上就有五、六条,凭以往掌握的有关知识,我认定这些不速之客们全是有毒的,并且是受到了騷扰或伤害而集体出动的(我想起队员们刚才讨论的话题,看来是钻进蛇洞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大声呼叫起来,可是一点回声也没有。队员们出于礼貌,没叫醒我,而全部到山坡那边的另一探点出工了。我接着去摸我的手机时,吓了一大跳——一条干瘦干瘦的小蛇正盘踞在上面。我用相机的长镜头去戳它,它也不跑,还 把它的三角头高高的抬起,做出进攻的架势来。我一慌,无意间按动了拍摄键,刺眼的镁光一闪,那条小蛇像是受了惊吓,快速的爬到床的下边。可是,当我想借助相机的镁光驱散所有的毒蛇,逃出帐蓬时,才知道这一招不是太灵,大多数毒蛇一上来似乎有点儿惊动,可是按上几次之后,它们就不怕了,有的还 把镁光看成挑衅,吐着长信开始向我攻击。我赶紧抓起手机,拨通了领队的手机。他在电话中告诉我,千万不要乱动,尽量站在原地,并说外面的人员绝对不能靠近,那样只会促动毒蛇们进攻的势头,想脱身就只能靠我自己了。但他指给我一个驱蛇的办法,就是点燃香烟、衣物等容易生烟的东西,点的越多越好,并说枕头下面可能有火机、火柴,还 说只要能点燃的东西尽管点,就是票子也要点,还 特别提醒我,千万不要把整个帐蓬都引着了,那样就麻烦大了,蛇在无路可逃的关头会发起竭斯底里的进攻。
可是,当我小心翼翼地掀起那个用竹片编成的消暑枕头时,发现只有一盒火柴,火柴盒里只有一根火柴棒。而扁扁的烟盒里也空空如也。我手握唯一的火柴棒,就像抓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形势所迫,既得成功地一次性地把它划着,又必须顺利地引燃其他物品,并要保证燃烧物的连续性,直到把蛇群驱散。我先取出兜里的小本本(那上面全是我的采访记录),撕下几页,再撕开唯一的烟盒,再掏空我的旅行包,再把我的衬衫、背心和长裤果断地扒下来,并准备好竹质的枕头、看好竹质的凉席(一上来绝对不能动凉席,因为凉席上就有多条毒蛇)。我快速高效地思忖运筹一番,开始提心吊胆地划那根火柴,火柴成功地划着后,我先引着纸张,再引着烟盒和衣物,然后把燃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床跟前的地面上。而且要保证既燃着又不要烧得太旺(确保烟雾的生成)……就这样,当我把笔记本、背包以及塑料梳子、塑料牙刷、工作证的外皮等只要是能燃着的东西一一投进火堆之后,奇迹终于发生了——那些毒蛇很不情愿地一一退了出去,爬得不见了踪影。
我确信不再有危险之后,只穿着一条三角短裤非常狼狈、满眼含泪(许是烟雾熏的)地走出帐蓬时,领队和所有闻迅赶来的队员们,正在不远处万分焦虑继而欣喜万分地望着帐蓬的出口、望着绝处逢生、哭笑不得的我。
我忽然觉着,当为了生存和活命,毅然摈弃身外的一切、甚至是一丝不挂地面对厄运时,这是一种特等的历练和深层的洗礼。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几番轮回之后,柔弱的生命自会变得坚韧刚强、粗糙的心灵自会锻炼打磨出绚丽的光泽。
绝处逢生,无疑是一种人生的命题和强者的宣言。
励志故事4:锲而不舍的努力
班廷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列斯 镇的一个小农庄里,他是兄弟姐妹五人中最小的一个。班廷自小就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先绕道给母亲买药,然后伏在母亲病榻前做功课。有时陪着母亲聊天或读报给她听。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星期天他还 得扶着母亲到教堂去做礼拜。
中学毕业后,班廷进入多伦多大学神学院。在第一学年快结束时,他听到母亲逝世的噩耗。他在悲痛中得出了结论:治病救人得靠医学。于是第二学年开学时他就到医学院改学医学。他把母亲的遗像放在案头,并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看到她那忍着病痛的慈祥的微笑,心里好像一亮,医学上好些难记的名词,一下子就记住了。”
1916年,班廷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因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急需医务人员,同年12月班廷应征入伍。1918年9月在卡姆勃雷战役中他冒着枪林弹雨,在抢救一位垂危的伤员时,右前臂挨了一颗开花弹。为了表彰他的英雄行为,1919年他被授予一枚军功十字勋章。
1920年10月底,为了准备给学生讲授胰腺的机能,他翻遍了相关的教科书,但收获甚少。10月30日,班廷从学院图书馆借到一本新到的杂志,其中第一篇文章题为《胰岛与糖尿病的关系,特别是关于胰结石的病例》。由于第二天就要讲胰腺生理,他挑灯夜 读,从作者引证的大量文献资料中,领会到尽管胰腺不再分泌消化液,但是并不生糖尿病。
班廷心里豁然一亮:既然萎缩的胰腺还 能防止糖尿病,那么这种胰腺的提取物,不经口服而经注射,必定能治疗糖尿病,口服之所以无效,很可能是由于胰腺提取物中的抗糖尿病激素被消化酶分解了;这种胰腺的提取物之所以可能有效,是因为其中不再有破坏抗糖尿病激素的胰酶。想到这里,他兴奋极了。
班廷和他的两位助手夜 以继日地研究,饿了在实验室里啃干面包,困了靠着实验台打个盹,有时甚至忙得什么也顾不上。
经过班廷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较纯胰岛素终于提取出来,为了沿用前人的命名,改称为胰岛素。
胰岛素的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糖尿病人纷纷来信求药或前来就医。由于这些迫切的需要,在酸性和冷冻条件下直接由牛胰腺提取胰岛素的方法,很快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为了使糖尿病人普遍得到医治,班廷没有把发明的专利权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人,却以每单位胰岛素只卖三分钱为条件,把专利权让给一家制药公司。
励志故事5:勇敢的打工妹
1996年7月,一个十九岁的山里妹到广东中山市打工。她从报上得知《中山电视报》报社招广告业务员,尽管她身高只有一点五五米,初中毕业,而且还 不会说粤语,但她还 是去应聘了。
打工妹的自信帮她闯过了两关,紧接着,她要“闯”报社老总的第三关。打工妹敲门,然后微笑地走进老总办公室。老总抬头看了她一眼后,便很礼貌地请她出去。同样出于礼貌,打工妹张了张嘴,但没说话,然后懵懵懂懂地走出办公室。
刚走出门,打工妹就后悔了,“难道机会就这样跟自己擦肩而过吗?”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她只好给自己寻找“台阶”:“自己长得又瘦又矮,一看就是外来妹,而拉广告个人形象很重要,老板‘轰’我理所当然。但如果我能说上一句话,给老总信心,老总就没理由不要我!”她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第二天她又敲开了老总的门,老总一见又是她,便没好气地说:“抱歉,你不符合我们的招聘要求。”打工妹几乎出于本能地反问:“你不给我机会,怎么知道我完不成任务?”可老总根本不想听她解释:“对不起,请你出去。”
打工妹第二次走出老总的办公室。她一边懊悔自己的惊慌失措,一边又自我安慰:“如果只表决心,而不能用事实去证明你能行,凭什么就要别人对你有好脸色?”因为这个小小的“台阶”,打工妹的心情又变得豁然开朗。
于是她第三次敲开了老总的办公室。这次没等老总说话,她首先开口:“我之所以来应聘,是因为这份工作能给我发挥才干的空间。同时,这也是我放弃稳定的薪水,来你们这里应聘的原因。”没想到打工妹“傲慢”的恭维,一下子刺到老总的神经。老总反问打工妹:“那你说说看,你原来是干什么的?凭什么让我相信你?”
打工妹说:“我当过保姆,干过流水线,还 做过保险,而且都非常出色”老总终于被她的执著打动了,他拨通了人事部的电话:“请你给这个小姑娘安排住宿和晚饭!”后来,打工妹说:“这是她打工五年来,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的声音!”
这个打工妹叫廖海琼。九年后,她成为资产千万的连邦正版软件区域销售商,被全国妇联授予“中华杰出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创业带头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