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明星励志故事精选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你们有听说过篮球明星一些励志故事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篮球明星励志故事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一:科比

  我叫科比.布莱恩特,出生于1978年8月23日。当时我的父亲乔.布莱恩特还在费城76人队打球。

  在美国有句俗语:“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球员,你就得找对父母亲。”虽然我的父亲会把他的宝贝儿子叫作牛排,但他的确是一个天赋很高的篮球运动员。德尔哈里斯,我在湖人队的第一位教练,曾说:“乔可以做出任何动作,他的传球技术在全联盟仅逊色于‘魔术师’,但他生来应该在禁区里谋食,而不是去打控球后卫。” 但没有哪支球队愿意接受他那种纯表演性的篮球风格。为了养家糊口,于是我们全家搬到了意大利。

  从我会走路开始,篮球就是我唯一喜欢的运动。我总是会在脑海中幻想出不同的敌手,然后想尽办法去突破这些敌人的防守。到了意大利,没有小朋友陪我玩,篮球更成了我童年时最大的乐趣。因为足球才是意大利人的最爱,所有的小孩都热衷于足球。唉,蠢笨的家伙,还有什么能比篮球更吸引人呢?

  我是从意大利上小学的,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讲英语,而我对意大利语根本不懂。在意大利的头几个月,我只是呆呆地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的教鞭挥来挥去。第一年之后,我便能说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了。

  不到10岁,我就和父亲开始了一对一的练习。我的球技在父亲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渐渐父亲已不是我的对手了。我常常看大洋彼岸传送过来的NBA球赛节目,卧室里贴满了乔丹、伯德和“魔术师”的海报。我觉得他们在球场上玩出的魔术自己也能做到。我需要更高的挑战,需要到篮球的最高圣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这一切都要回到美国才能得到证实。

  1991年,我们全家搬回了美国。我和姐姐就读于劳尔梅里恩中学。在这里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异乡的孤独。在没有同伴的学校里,我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球场上。

  入校不久,我就开始参加校篮球队训练,随学校二队打球。可刚开始时,我连队友们在场上呼喊的一些俚语都听不懂,很难和别人形成默契配合。虽然我能够轻松地突破对手的防守,可我找不到传球对象。我常常会从后场带球,穿越整个球场,突破所有对手得分。这使13岁的我在球场上显得特别抢眼。这吸引了校队教练格雷格·道纳的注意。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校篮球队的学生们都放学了,空旷的球场上洒满了阳光。我正一个人在运球上篮,忽然看见道纳信步走到场边。

  “嘿,科比,你在和谁斗牛呢?”

  “你好,教练,我在和‘影子敌人’决斗。”我擦擦汗,略带羞涩地回答道。

  “影子敌人”激起了道纳的兴趣,他走上场去,对我说:“好吧,我现在就是你真正的敌人,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斗牛吧!输的今晚请客。”

  我笑了,从来还没人能打败我呢。道纳在中圈附近贴住我的上身,可我腰部突然向右扭,然后向左横跨两步,马上突破直奔篮下。

  道纳答应请我吃东西。我想了想,说:“通心粉和馅饼。”

  自从我成为校队主力后,我发誓要让劳尔梅里恩这所学校的篮球历史改写。这所贵族学校培养过许多费城政界、商界、娱乐圈的名人大腕,但从来没有培养出过一个体育明星。

  暑假到来了,我开始了全面的自我训练,每天坚持晨跑、跳绳、举重,还在后院安上一个3.2米高的篮框,偷偷地练习扣篮——这个低篮筐给了我极大的自信。此外,父亲的指导也让我的球场视野大为开阔。我的nba生涯开始倒计时。

  一年后的我身高已经超过1.90米,劳尔梅里恩校队在我的带领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分区联赛中拿下了建校57年来的第一个冠军,然后又以16胜6负的战绩从费城中学联赛中部赛区突围,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高中大联赛。14岁的我平均每场得22分、10个篮板球。虽然在全州联赛里,劳尔梅里恩队没能通过第一轮,但我的能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代表校队第二个赛季我就使球队的胜率提高了60%,并且进入了全州高中大联赛,这在费城高中联赛历史上,除了50年代的张伯伦,还没有谁做到过。我成了费城的神话。太棒了!我打败了张伯伦!我的内心再也不曾平静过。

  1995年,我参加了麦当劳组织的全美国中学生篮球比赛,我以每场比赛得30.8分、12个篮板、6.5次助攻、4次抢断和3.8个盖帽的成绩,获得高中本年度最佳球员的荣誉。我知道属于我的时刻最终要到来了。

  1996年我参加了nba选秀大会,我被挑到了夏洛特黄蜂,接着被交换到洛杉矶湖人队,这是总经理韦斯特的大手笔。他看过我的比赛,知道我不会让他失望的。随后韦斯特又从自由市场上签来了奥兰多魔术队的中锋奥尼尔。这注定了我和这个传奇男人一生的恩怨。

  那个赛季我每晚出场15分钟,以平均每场7.6分的成绩入选了最佳新秀阵容第二队。并且报名参加了那年的全明星扣篮大赛,以一记胯下换手扣篮征服了评委,夺得扣篮大赛冠军。在随后参加的新秀比赛中,我以31分和8个篮板创下新秀赛纪录。

  从此我就有了一个让我非常讨厌的外号:飞人二世。所以我写了份声明如下:我叫科比,我有自己的打球的方式,我不是乔丹。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二:林书豪

  替补的替补不被看好的林书豪

  这是一个比《一球成名》更励志的故事。高中毕业时,没有一所篮球名校愿意收留他,林书豪只能去哈佛读书。作为队长,他带领哈佛大学篮球队历史上首度跻身全美大学生联赛,并成为该校1954年后进入NBA的第一人。不过,这不是故事的结局。在选秀大会上落选后被勇士队廉价签下,5次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并召回,从勇士到火箭再到尼克斯,林书豪随时面临被裁减。而现在,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所有人都在为一个黄皮肤的球员高喊“MVP”。

  “MVP”的喊声回荡在麦迪逊花园球馆,着便装的尼克斯球队主帅德安东尼起立为林书豪鼓掌。“LegendInNewyork!”(纽约传奇)有球迷玩起了藏头诗的游戏,标语中第一个字母拼成了LIN字样。两个“假林书豪”伸开双臂,向球场内的真林书豪鞠躬,顶礼膜拜。他们均是美国人,面具的原型正是林书豪。这个华裔青年的球衣赛前刚刚在球队商店中开卖,已经成为畅销品。

  2012年2月11日,在两大王牌斯塔德迈尔和卡梅隆·安东尼都无法出战的情况下,尼克斯队结束了对湖人队的9连败和5年多不胜的尴尬记录。此役对阵科比,林书豪砍下职业生涯最高的38分7次助攻,让科比的34分10个篮板相形见绌。“他所做的一切让人惊讶,他几乎回应了所有质疑。他是否能够命中远投?关键时刻,他是否能够扣动扳机?(尾声阶段)他命中了两个三分,为我们打开了胜利之门。”德安东尼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个月底,《纽约时报》写道:“为了可以争取肯扬·马丁,尼克斯很有可能裁掉后卫林书豪,林书豪持有的是一份非保障合同。不过在上一场比赛中,林书豪打了20多分钟,得到了9分和6个篮板,看上去挺有攻击性的。”

  《纽约时报》的文章很有预见性,很快,林书豪就让纽约、让整个联盟看到自己的攻击性。在和犹他爵士队的比赛中,林书豪得到了创生涯纪录的单场28分,帮助尼克斯队取胜。之前和新泽西网队的比赛中,他也得到了25分,同样成为尼克斯队取胜的首要功臣。

  2011年12月27日,纽约尼克斯认领了处于遣散状态的林书豪。之前,林书豪效力于金州勇士,经历5次下放到发展联盟雷诺大角羊队并召回,最后被放弃。由于尼克斯队只是在遣散名单上认领球员,所以直接继承了之前被买断的老合同。ESPN透露,林书豪在2012年的年薪为762195美元,这对林书豪来说比较重要。林书豪之前一直住在哥哥家,或者寄居在队友兰德里·菲尔兹的沙发上,现在他可以在纽约安家了。

  在尼克斯队获得出场机会前,林书豪被称为“饮水机管理员”,意为替补的替补,坐在板凳席最后面靠近饮水机的位置上。作为一名落选新秀,上赛季他在金州勇士队的出场机会寥寥,本赛季加盟火箭队没几天,又被宣布裁掉,辗转到尼克斯队,才一个半月。

  天赐良机 突然被委以重任

  一个正式比赛常常连球都摸不到的人,突然被委以重任,要摆脱冰冷的手感,并非易事。言及林书豪的爆发,科比说:“我想这一切一定来自坚持不懈和拼命工作。对于任何地方的孩子而言,他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虽然在勇士队出场机会寥寥,但在2010年12月22日勇士队主场迎战火箭的比赛中,林书豪曾得到过十几分钟时间,对位布鲁克斯不落下风,并贡献出一个精彩的大帽。赛后谈到林书豪的时候,勇士队主教练斯马特曾表示:“我本来是没计划用林书豪的,但是当我回顾板凳的时候觉得,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他每天都主动和教练沟通,每天都很早来到体育馆。我实在不能忽视这些,我需要给那些努力的人机会。是的,他在场上还是生疏,还会犯错误,但是他非常刻苦,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总是在努力地防守。”

  这个时期的林书豪依然有明显的弱点。“他经常会在快攻中错失上篮,我也知道他习惯在中场发生失误。他一直在寻找自己。”来自台湾的著名篮球评论员朱彦硕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当时勇士队有两个出赛时间很长的后卫,每次上场时间将近40分钟,林书豪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所以后来被放入NBDL发展联盟。”

  但是朱彦硕始终看好这位老乡:“他性格开朗乐观,不会因每天练球觉得枯燥,也不会因一直坐板凳而自暴自弃。另外,他生活自律,烟酒不沾。”2011年夏天NBA停摆期间,林书豪跟随家人回内地祭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只斯伯丁篮球,这是NBA比赛的专业用球。在他帮助东莞队打亚俱杯期间,每天都抽一点时间自己练球,他说,“我需要保持对NBA的感觉”,因为国际篮联的比赛用的不是这种篮球。

  朱彦硕说,他会细致到吃鸡肉把鸡皮全部撕掉,“任何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我都不会碰”。他会坚持即便在参加活动期间,每天也要训练3次,每次1小时,这对于一名暂时看不到未来的NBA底层球员而言,实属不易。

  “对林书豪来说,来到纽约就是他的机会。只要在纽约红一场,比在其他地方红三场更瞩目。”朱彦硕说,“但是机会第一。”

  对篮球是无法解释的热爱

  林书豪是从父亲林杰明那里开始接触篮球的。这是美国的一个典型的亚裔中产阶级家庭:林书豪的父母身高都在1.68米左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台湾移民到美国,他们都是普渡大学的学生,父亲主修计算机工程专业,母亲的专业则是计算机科学。两人从未参与过任何有组织的篮球赛,但他们会看NBA比赛。林杰明在70年代移民美国前,从不放过台湾电视节目中任何有关NBA的比赛片段。人在美国,他就开始研究拉里·伯德和贾巴尔,以及上世纪80年代洛杉矶湖人队与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之间的经典比赛。“我无法解释我爱篮球的理由。”身为电脑工程师的林杰明说,“我就是喜欢。”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三:姚明

  姚明

  2003年他赚到1.2亿元;2004年和2005年保持在1.5亿元;2006年涨到1.7亿元;2007年继续膨胀,是2.6亿元;2008年更不得了,达到387亿元;2009年持续坚挺,是3.57亿元;2010年和2011年分别是2.5亿元和2.2亿元。9年下来,累计赚到20多亿元。

  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

  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

  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

  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

  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

  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但是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但是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当然,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四:詹姆斯

  勒布朗·詹姆斯(以下简称勒布朗),1984年12月30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小前锋,现效力于克利夫兰骑士队。

  九年等一朝 彻底爆发

  2012年6月,一场比赛之后,勒布朗站在了联盟之巅,第一次以完美无瑕的方式迎接着来自全世界球迷的膜拜;而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待了九年时间。

  03年的夏天,不满19岁的勒布朗带着“天之骄子”的荣誉踏上了NBA的球场。那时的他,年轻、直接、少年老成,带着一腔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专注于每一场比赛之中。而对于联盟而言,这样一个集超强天赋与老道球风的年轻人无疑是联盟代言人的最佳代表,于是在那时,年轻的勒布朗头顶着“皇帝”的名号,开始了自己的联盟之路。

  登基的路上却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勒布朗很快便凭借着超强的身体素质与极高的篮球智商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迎接着来自克利夫兰球迷的顶礼膜拜,但是他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却屡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面对着一次次接近冠军却又铩羽而归的结果,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的球迷开始将嘲讽与挖苦丢向了勒布朗,而勒布朗本人,也在失败中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一个人的总冠军之路,真的没错吗?

  10年的夏天,勒布朗在百万电视观众面前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放弃了克利夫兰带给他的地位、荣耀以及薪金,转而与03一代的两位朋友韦德与波什联手,以抱团作战的方式去换取通向总冠军的捷径。而一时间,斥骂声如洪水暴风一样将勒布朗淹没,昔日的皇帝也因此成为了“叛徒”与“懦夫”的同义词。但无论这次决定的正确与否,勒布朗还是令我们看到了他对于总冠军的热切。当一个人对于精神梦想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所有的物质条件之后,他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用行动想世人诠释成功之道

  勒布朗不是神,他会在凯尔特人的严密防守中茫然无措,也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将绝杀丢给队友。但是就在这些失败积累起的教训作用下,勒布朗悄然完成着自己心理上的蜕变。没错,成功不是鼓励人前进的永远动力,失败才是。于是当达拉斯人在去年夏天高高举起奥布莱恩杯的时候,低头走出球场的勒布朗已经做好了准备。蜕变,就在眼前。

  又一年总决赛,第四战,迈阿密美航中心。在经过了大半场惊心动魄的血拼之后,勒布朗在一次进攻中肌肉痉挛,不得不被队友搀扶下场。而当雷霆趁此机会发动了一波小高潮将比分一举逆转之后,仅仅休息了一分钟的勒布朗带着一瘸一拐的脚步回到了球场上,然后命中了一记至关重要的远投。篮球落袋的那一瞬间,曾经那个被质疑为懦夫的勒布朗永远地消失了,留下的,是一个如纽约的威利斯-里德、公牛的迈克尔-乔丹、以及小牛的诺维斯基这样用毅力战胜身体病痛的强者。那一刻,每一名见证了奇迹的球迷都不得不叹服于勒布朗的坚毅--当一个人可以将精神力量上升到超越一切的程度时,他就是最后的赢家。这句话,属于勒布朗。

  有了精神的保证,勒布朗终于找到了通向胜利的荣耀之匙,而这一次,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向观看了他问鼎过程的每一个人诠释了成功之道:坚持、隐忍、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抗争。这一夜,勒布朗甩掉了身上背负的所有压力,登上了联盟之巅;而他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漫步于人生之路上的励志之谈?

  勒布朗,完成心灵蜕变的你实现了事业的梦想;而你的经历,将激励着更多人走向成功。期待你在骑士的王者归来。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五:艾弗森

  1.83——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

  篮球场上有两个身高令无数人瞻仰,一个是1.98米,一个是1.83米。前者是飞人乔丹的身高,也是无数职业篮球运动员在相近身高区域内,选择纸面身高的落实标准;后者则是答案艾弗森的身高(真实身高或仅只有1.78米),是无数喜爱篮球爱打篮球的芸芸众生,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两者之间的差距绝不仅止于将近20厘米的海拔差,而是两个篮球世界几乎无可逾越的天堑鸿沟,但艾弗森却从未向命运低头,甚至在更加残酷的战场内让无数长人在他面前低头,一如他的经典纹身之一“强者生存”。

  4届得分王、3届抢断王、11届全明星、1次常规赛MVP、2次全明星MVP、3次最佳一阵、3次最佳二阵、2次最佳三阵……答案的荣誉簿不可谓不丰富,但相对那些所谓“赢家”却也稍显不足,只因缺少一枚总冠军戒指作为核心点缀。只是,当审视巨人林立的NBA,艾弗森的海拔身处其中或许极为不抢眼,他却成功做到最抢眼,只因“他们不可能打倒我,除非杀了我,而任何不能杀了我的就只会令我更坚强!”

  2001年的季后赛,当艾弗森满身伤病,咽下满口鲜血咬牙坚持,尤其是率队搏杀至6月的总决赛舞台,答案迎来职业生涯最重要时刻,也是孤胆英雄能够攀登的最巅峰,结果不出意外,他未能阻挡不可一世的OK组合。那么艾弗森是输给奥胖科比与湖人?是,也不完全是,更或许他只是输给命运。所有球迷都忘不了那一刻,当艾弗森跨越泰伦·卢,那一瞬间不再是不尊重对手,而是一位不屈斗士永不服输的斗志,更已成为NBA历史最经典时刻之一。

  刹那芳华,须臾韶华,自古英雄如美人,最恐人间见白头。这是艾弗森逃不掉的宿命,也犹如埃尔金·贝勒、帕特里克·尤因查尔斯·巴克利与卡尔·马龙等无数巨星,无可摆脱“无冕之王”的加冕。然而,艾弗森某种程度又凌驾于如许前辈,只因他区区6英尺的海拔,更因为他让小个子绽放出最华彩光芒,恰如乔丹对他的评价,“以他的身材人们认为很多事情他做不到,但是他却用行动证明人们错了,他是个伟大的球员,谁也否认不了。”

  正因为如此,当艾弗森宣布退役,无数球迷黯然神伤,更感叹青春不再,却也更加明白他的离别告白,“我将一切都献给了篮球,我对篮球的激情仍在,但却失去了继续打球的欲望。不管这么说,这是段伟大的旅程。”一段“伟大”的旅程,而非“成功”的旅程,注定是超脱胜负关系的旅程。艾弗森的伟大不因任何人贬损而削弱,他就是一个巨人,无论是矗立在篮球场上,还是屹立于黑人文化浪尖。

  黑人文化:先驱行者

  艾弗森的励志故事,起源于篮球场,却不局限于体育圈,他是赢得全世界的小个子球员,更是扛起黑人文化的巨人。标志性的垄沟头,无视着装令的嘻哈装,随心摇摆的hip-hop……曾经非主流的黑人文化,更多徘徊于贫民窟黑人社会,并不被美国大众社会所承认,毕竟种族歧视依然是美利坚最难以根除的沉珂顽疾。不过随着艾弗森踏入NBA的那一刻开启,黑人文化开始席卷NBA,甚至是逐步席卷全美,最终成为黑人文化步入主流的重要推动力,而艾弗森无疑扮演着先驱行者的身份。

  出生在贫民窟,自幼生活贫贱,困斗于、枪战与穷困边缘,黑人小子凭借体育天赋完成逆袭,如此励志故事在美国并不罕见。从史前时代的张伯伦拉塞尔,到魔术师约翰逊与飞人乔丹,再到飞侠科比与皇帝詹姆斯,黑人球星成名成腕高薪肥约,当上球队老大,狂接广告代言,迎娶白(黑)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者不再少数,但概莫成为西装笔挺的联盟“好男人”,也可称之为变向“白化”,即最大化融入白人阶层,成为主流上层人士。

  艾弗森迥然于众多黑人球星,他拒绝“白化”,甚至成为主流舆论中被“黑化”的叛逆者。只因他从踏入这个万众瞩目的商业体育联盟,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反传统斗士,他不在乎任何条条框框,永远我行我素活在自我世界;他不在乎任何高高在上权威,桀骜不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在乎被所有媒体苛责,只要还有球迷为他奋不顾身的拼搏鼓掌呐喊……

篮球明星励志故事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