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成长路上必看的励志的故事分享
推荐文章
有关成长路上必看的励志的故事分享
人生不在于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发热。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有关成长路上必看的励志的故事,希望能帮助你们!
励志故事1:给自己一片悬崖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登着澳洲电信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个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 属无车族。为了争取到这份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四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五百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信”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因为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励志故事2:先学会擦橡皮
戴敦邦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插图艺术家、连环画家。
19岁时,戴敦邦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任《儿童时代》杂志社美术编辑。有段时间,他每天都要去画家张乐平家取稿。
一天,张乐平有要事出门,临行前,他让戴敦邦帮忙,擦去画稿上多余或错误的地方。能为著名的“三毛之父”服务,戴敦邦自然不敢怠慢,他非常小心地拿着橡皮,仔细擦去画稿上不需要的东西。十多分钟后,张乐平匆匆返回。此时的戴敦邦已经完成大师布置的任务,正在收拾画稿准备离开。张乐平见状,急忙拦住戴敦邦,说要看一看画稿。画稿被重新放回桌面,张乐平戴上眼镜细细查看。然后,他拿起橡皮在画稿上一点一点地擦。过了许久,张乐平终于放下橡皮,反复检查后重新将画稿交给戴敦邦。手拿画稿,戴敦邦忍不住细看。画稿干净、整洁,刚才那些隐约可见的绘画痕迹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比起自己擦完的画稿,此时的画稿看起来美观、舒服多了。戴敦邦顿觉羞愧万分,他红着脸道歉:“张老师,都是我不好。”张乐平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不要小看擦橡皮,要画好画,先要学会擦橡皮。”
戴敦邦这才明白,张乐平突然返回,原来是怕自己擦不干净画面,影响了画稿的质量。自此之后,戴敦邦总会认真对待每一幅画稿,绝不让自己的作品留有任何瑕疵。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创作出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红楼梦》金陵十二金钗等有名的艺术插画。
做任何事,都需要专注,像“匠人”一样去打磨,去坚持,方可成功。
励志故事3: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
李小龙尚未成名时,在好莱坞教授武术。
有一天教完武术,他和他的弟子,有名的剧作家史托宁·施利芳一起喝茶聊天,谈到了“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的不同。
“花费时间是把时间花在某件事上。”李小龙首先开口,“在练功夫时,我们是花费时间,现在谈天,也是花费时间。浪费时间则是糊里糊涂或漫不经心地把时间消耗掉。我们有时把时间花费掉,有时把时间浪费掉,至于是花费还是浪费,全靠我们自己的选择。但無论如何,时间一过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史托宁同意,“任何人偷走我的时间,就等于偷走我的生命,因为他正在取走我的存在。当我年龄变大时,我知道时间是我唯一剩下的东西。因此,有人拿着什么计划找我时,我就会预估这项计划将花费我多少时间,然后问自己,因为这个计划,我愿意从我所剩的少数时间内,支取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吗?它值得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吗?还是我只是在浪费时间呢?如果我认为这计划值得我花费时间,我就会去做。”
“我把同一尺度用在社会关系上。我不容许别人偷走我的时间,我不再广交天下豪杰,我只结交那些能够使我过得愉快的朋友。在我的生命中,我空出若干必要的时刻,什么事也不做,但那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情愿自己选择如何花费时间,而不盲从于社会习俗。”
史托宁说完后,李小龙望着天空,一会儿才问,是否可以出去打个电话。
李小龙回来时,微笑着说:“我刚才取消了一场约会,因为对方只是要浪费我的时间,而不是帮助我花费时间。”然后他很诚恳地对史托宁说:“今天你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知道我一直在跟某些人浪费时间,以前我从没想过他们是在取走我的存在。”
我一直很喜欢李小龙的这个故事。我想,李小龙之所以以少数几部电影就令人念念不忘,是因为除他的电影和无数荣誉外,他还有敏于深思的习惯。
励志故事4:走出沙漠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它在没有被发现之前,还是一块贫瘠之地,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那儿,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当一个来自东方的人到了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后,他决心做一次试验,他从村子向北走,结果三天就走出来了。
经过此事,他终于明白当地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也就迷失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因此,他告诉当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沙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最亮那颗星的方向走,就能走出去。那个青年照着他的话去做,三天后果然走到了大漠边缘。青年人也因此成了当地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了小城中央,铜像的底座上镌刻着一行字:“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
不知这个故事能给你带来什么啟示,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做任何事情第一步都要树立一个目标。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是否找准自己的方向。只有选准方向,才能持久稳健地走下去,才有希望抵达目的地。那些大凡成就者也都是这样,他们的行为几乎都是指向于自己设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因此,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励志故事5:坚持就是胜利
王莲香是某军工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一直在与蓄电池打交道。她看到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对环境有着巨大危害的产品,从此就有了消除铅酸污染的想法。
然而要解决世界化学界全力攻关都未见成效的难题,对于既无投资,又无场地,还 缺乏专业知识的王莲香来说,谈何容易。
然而,生性刚毅的王莲香冷静地评估了自己的情况: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这么多年来对产品的了解,使她比许多研究人员更“专业”;虽然缺乏资金,但她认定自己的设想极富价值,就算遇到困难,自己也能克服,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
没有场地,她家那间十三平方米的小屋便成了实验室,桌上、地下到处摆满了瓶瓶罐罐。
没有经费,她变卖了家产换取现金。王莲香本来家底还 算丰厚,但不到几年时间便被她折腾完了。她不仅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还 卖掉了丈夫从国外买来的高级摩托车、彩电、冰箱、收录机乃至心爱的衣物。当家里再也找不出一件比较值钱的东西时,她只好冒险向人借钱来搞试验。
她不分日夜 地强化自己的化学知识,查阅凡是能搞到手的一切资料。本可在艺术上大显身手的大儿子也被她说服改学了化学,对蓄电池颇为精通的丈夫也成了她的技术顾问。
为了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王莲香常忘了洗脸,忘了吃饭,也几乎忘了做母亲的责任,两个儿子也常跟着她饿肚子。
为了解决胶体电解质的稳定性问题,王莲香不顾身体有病,四处奔波求索。国内哪儿有类似产品,她就跑到哪里去考察。几年内,她跑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检测高能胶体电解质的低温性能,她在寒冬腊月到内蒙古通辽去做试验,晚上住的是没有取暖设备的房间,白天做耐寒检测,把王莲香冻得手脚生疮。
为了寻找蓄电池的最佳配方,她与家人一起测试了整整四十个月,每天要不间断地测二十四次,仅记录就写满了近百本。
王莲香最终获得了成功。一种高能、无污染、无腐蚀性、耐低温的胶体蓄电池问世了,该产品不仅能满足各种设备的大功率需要,而且寿命是铅酸蓄电池的三倍还 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