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励志文章精选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成功总有早晚,但肯定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努力,二就是格局。不要总羡慕别人走运,嫉妒别人成功。平时不努力,就算运气来了,你没迎接它的到来也是擦肩而过。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2019高中生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每一次机会都要拼尽全力

  18岁的王天瑶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今年3月,她收到了世界公立大学排名第一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双喜临门的是,她还申请到了该大学专门颁发给新生的“学生领导力奖学金”。

  熟悉王天瑶的老师和同学对她有一个共有印象:清瘦的身体常抱着“市面上最大号”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实际上,在刚升入初中时,王天瑶还“没怎么学过英语”。一次,英语老师讲了一个英语笑话,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在笑,她则在“云里雾里”。

  吉大附中的英语课有个传统:前10分钟用于学生演讲,每节课一名学生,依次轮流。为了英语课的演讲,王天瑶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准备。不服输的王天瑶为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也可以很好”,专门找了一篇生词很多的文章。当王天瑶在其他同学面前背诵全文时,得到的回应是:“除连词外,都没听懂”。

  这次经历让她尝到了翻词典学英语的喜悦,并“小有成就感”。

  王天瑶有两本英汉词典,一大一小。大的放在书桌里,小的则随身携带。“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关生词的其他形态和使用方法等延伸的内容,生词所在页面的其他单词也可以一起背诵,一举多得。”得益于经常翻字典,王天瑶成了同学中的“活字典”,随意拎出来一个生僻的单词,她大都能说出这个词的各种形态和使用方法。而那本跟随了她6年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封面拐角处贴了数层胶条,词典侧面则是一片黑。

  王天瑶初中所在的班级是吉大附中的实验班,“同学们都很牛”,有人已通过课外班或自学完成了初中课程,有的则按自己的计划来学习。

  王天瑶却从未报过课外辅导班。在她看来,通过辅导班或自己超前学完课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确很”,但因为没提前学过课程,她听课时更认真,课上效率更高,“课上跟住老师的思路,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不二法则”。

  王天瑶说,在后期学习中,提前学完课程的同学的优势会逐渐消失,“因为在考试中,我的成绩和他们不相上下”。

  “可以不选择超前学习,但做错的题目不能再错第二次。”王天瑶说。为此,她为每一科目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于记录梳理出来的重、难知识点,另一个则用来记错题。

  中考时,王天瑶以总分594.5分(满分600分)在当年的长春市考生中名列前茅。

  到高中时,因为吉大附中首届国际部只有4名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更强,但王天瑶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进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小学到高中,不上课外辅导班的王天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学了自己喜欢的舞蹈和古筝。因为舞跳得好,授课老师曾建议她选择做专业的舞蹈演员;在高中时她还考了古筝业余组的最高级别。

  学弟学妹喜欢称她为国际部的“女神”,他们很愿意找她一起自习,“有王天瑶在的地方气场就不一样,大家会自觉地安静下来学习”。

  高二上学期,王天瑶第一次报名考托福。班主任王玲道:“第一次考,不要太在意成绩,放轻松,就当去看题型。”而王天瑶的想法是,“既然要花时间,那就得尽全力,不论事后是否还有机会”。

  经过精心准备后,王天瑶首次托福成绩为104分,已满足申请美国大学的要求。随后,她开始全力准备SAT的考试。

  高二暑假时,王天瑶在查看哈佛大学的网站时看到了该校Summer school(夏季学校)项目,便尝试申请。申请后,王天瑶独自一人前往哈佛大学,用近两个月时间学习统计和心理学两门课程,修得8个学分。

  在哈佛大学期间,王天瑶每天往返于宿舍和图书馆,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最终,两门课程的结课成绩均为A。心理学教授私下告诉她,她的心理学成绩是同批学生中的最高分。

  王天瑶的母亲侯新华说,女儿凡事尽力的态度,是从小养成的习惯。王天瑶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母亲便引导女儿写作业时不可以吃喝玩耍,不能一心二用。父亲王培伦给女儿的影响是“要勇当第一”。王天瑶也一直认为,“不当第一就不是我”,“虽然不可能每次都考第一,但每次抱着当冠军的心态,便会全力准备”。

  励志文章2:青春嘉年华,我自好珍惜

  记得高考考完最后一门英语,室友挽着我蹦出的第一句“我TMD十二年终于完了!”极具“振聋发聩”之感,这也许是莘莘学子此刻共同的心声——这么简单甚至粗俗。这一刻,没有什么大学,没有什么梦想,没有什么不公,只剩下一具干枯后重新焕发生命光彩的躯体。所谓的干枯,不是思想的枯竭,不是身体的孱弱,是榨干一腔热情后的极致,而从此生命中再也不会有那么纯粹的热情。

  回想起这12年,大多人不敢说自己竭尽全力,因为这12年来一切无关学习的东西都极具诱惑力。但万物相对存在,当下那些曾经朝思暮想的游戏聚会、电影音乐已黯然失色。而退一步想想,在上海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比起其他很多省市的孩子们本就幸运得多,我们以为的微不足道却有可能是很多人的天堂。

  我是上海这5万多考生中平凡普通的一个,我叫高欣弘。

  之变,追寻晴天

  2012年6月,出于兴趣,我从加试化学转为加试政治,面对众人的不理解,我选择了默默忍受。好朋友说:“你喜欢政治没错,可你要读的政治和你关注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2012年7月——8月,我度过了最迷茫的两个月。所有政治班的任课老师都严重怀疑我们的能力,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甚至让我怀疑自己选择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错了。

  2012年9月,摸底考后的一次数学考试刚到平均分,老师谈话,父母着急。我捏紧拳头,数学连高一高二都不如,文科还怎么念?

  结果是,我了,事实上我除了坚持别无选择。那段时间,失眠像魔鬼一样纠缠我。10点早早上床的我一晚上被室友们轻微的翻书声惊醒几次,被一点点的光亮折磨几回。我清楚地知道原因,是另一个我在对自己说:“以你的智商,凭什么在别人努力的时候熟睡,凭什么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还要求考出理想的结果。”但在高考前,我竟感激起这段失眠。考前一晚,我安稳地睡着了,就如同往常静谧的夜晚。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有多迷茫、多害怕,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失败无罪,努力无悔

  仅看以上的经历,那绝不是我全部的生活。我也有自己的消遣方式,而我也不后悔自己在学习中那必不可少的忙里偷闲。有人说自己不够努力而失败时,不必表现得太难过,因为其实“不作为”就预示着没想过要。没有人定义过我们怎样才算足够努力,是晚上不睡觉刷题,还是被暂时的失利逼疯?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已经付出了的自己,问心无愧,无需和他人争短长。

  如果你想要为自己铺一条平坦的道路,就请永远记得努力。把名次荣誉太过放在心上,只会患得患失,摔得更惨。我经历过这样的切身之痛,因而始终铭记: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只有自己才是导演。只要自己认真地去做了,而且可以地说出:“看,我在进步!”就是最好的收获。

  我一直在说学习态度,却不谈方法,是因为他人的方法有成千上万种,大家都可以借鉴使用,但唯一能自己掌握、自己决定的是态度。我是否愿意为自己拼搏一番?是否愿意不顾别人的眼光坚持下去?问完自己这些问题后,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就好像科比说成功的原因是自己每天能看到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而大多数人此时却还在熟睡。

  公平之争,此生难遇

  高考前夕,班主任毕老师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班会课,其中有一句话说:“我们那时候以为摆脱了的考试炼狱,却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公平的一场比赛,而那时以为逃离了的高中的深渊,却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动人的一段时光。”也只有到了高考前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时候才懂得这句浅显易懂的话语中的深沉。我也深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高考不是唯一的通道,却是我们值得珍藏的回忆,是热情与痛苦的碰撞,蕴含着此生最简单却可以无比强大的能量。

  高考不是妖魔鬼怪,一次次的积淀、磨砺后,我们就能冷静理智地面对它。到了最后那天,我走进考场,连紧张、时间都抛在脑后,只知尽情地书写我的努力、我的热情。一向速度很快的我甚至因此在每场考试停笔后仅剩15分钟检查核对,至今都觉得有些后怕。可这又何尝不是最佳的状态呢?抛下高考的压力与杂念全身心地投入,那一刻我很快乐。

  草木有情,青春不息

  再回上海中学时,龙门楼门前的梧桐已郁郁葱葱,两边绿荫环绕。我在上中不知不觉竟看了三年的花开花落,最难忘的是二月兰的逆袭,盛开在上中的每个角角落落。她们的绽放就像是我们,虽然是极渺小的存在,却努力地博取一席之地,渴望赢得众人的赞叹。她们的逆袭必定给了上中学子或多或少的激励吧。曾经的我在每周日回校时埋怨下一周的辛苦,不断地计算着剩下的周数。现在走在校园里却只剩亲切,因为那里是我们梦想的萌发地和青春的主战场,而我们却再难坐在龙门楼里心无旁骛地战斗。一草一木皆有情,当我双手轻抚上重阳木,感受它岁月的痕迹,竟眷恋起这片土地。

  我的高考已然谢幕,这段动人的时光业已逝去。终点亦起点,就像一位同学说:“对我们而言应试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些衡量实力的标准已然无效,接下来将是我们崭新的时代。”一路高考所经历的辛酸煎熬或感动成长,都会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我们将带着它行走在天地之间,哪怕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应试法宝

  语文一直以来是我的弱项,也最为头痛。高三一年里我最重视的也可以说是语文,从阅读卷到作文卷,我都一直很努力地寻求突破。不要认为有语文天赋的同学才能考好,因为高考语文考查的是积累与方法,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训练做到。

  比如作文,一开始我的语言不够流畅,思路不清晰,审题也很有问题,有些想法写出来却缺乏力度和深度,基本上作文的通病我占了大部分。对于有这样问题的同学,我认为“勤修改”必不可少。在多次修改润色之后,一旦有了成效,就会很占优势。作文方面很有天赋的同学会拿高分,我们靠多练写出来的作文不用急功近利地追求那些同学的高分,只需不断缩小差距。尤其是考场作文,只要做到切题,内容丰富,有点思想深度,语言流畅,和那些语文能力强的同学的差距就在缩小。平时考试写作文算是第一遍,等老师讲评完范文,自己拓宽思路大规模重写是第二遍。修改完的作文一定要多和老师交流,老师会给我们更开阔的思路和实用的写作建议。针对文章局部,段落中心句不够明确的要再着重改写。几次改写下来,框架感和语言都会有很大提高,渐渐地就会发现考场作文变得得心应手。

  励志文章3:优秀学生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

  优秀学生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

  一、记住:时间并不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线,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我有时候到中学里面讲课,讲完之后会让老师们找一些各个成绩段的同学来和我聊聊天,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关于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钱的人,因为可以获得投资收入,更能够把握挣钱的机会,所以会越来越有钱;而没钱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吃穿住行了,没有办法积蓄,所以越来越穷。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我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如果忘了这个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上的基础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单纯从帐面的“成本——受益”来看,每个月进货需要一万,卖出去一万两千元,收益大于成本,当然值得做。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可以花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个月可以赚五千元。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去开杂货店吗?显然不会,因为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等于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是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开杂货店的帐面成本是每月一万的进货,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即放弃赚五千元的“机会”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万五,大于杂货店每月受益一万二,成本大于收益。所以,一个明智的商人都不会去开杂货店而去开手机专卖店。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了你放弃做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把做题的思想,用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启发。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制定时间表,排的密密麻麻的,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背政治的时间又到了……总之一天下来忙了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三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老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将,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有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们在算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的时候,虽然说拼命的挤时间能多挤出来60%的时间。但是这个60%的时间实际上是由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所以,如果你记住了“效率比时间更重要”,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七、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忘了是谁。总之是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相关文章:

1.2019初中生励志文章精选,韬光养晦,磨砺自己5篇

2.2019初中生励志文章精选,有志者事竟成5篇

3.2019年最振奋人心的高中励志文章

4.高中生2019追梦励志演讲稿三篇 以梦想为主题的演讲稿

5.2019高中生关于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精选范文|追梦励志的优秀作文

2019高中生励志文章精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