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大学生看的正能量励志文章
推荐文章
适合大学生看的正能量励志文章
每一次失败,也都可以激使我们针对自己知识、能力、性格的弱处,更作努力与调理,让自己的形象更趋完整。并且,让我们更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得更稳,从而使我们更增自知与自信。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大学生看的正能量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1、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
最近高考出成绩,很多人在报志愿。我收到一些来信,都是高三学生,信中说:“星姐,我高考成绩一般只能上二本,但当年你也是二本毕业的,我觉得我毕业时候能跟你一样好。”
名校和非名校最重要差距,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不是,你等等,听说我。我是二本毕业的,可能你觉得我现在还挺好的,但我依然觉得我跟那些名校的同学有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毕业后的薪水,也不是学业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一直没法清楚的描述这种差距,一直到我最近看到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的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按时,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时候的感受。在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间学校里到处都是奔跑叼着面包奔跑的人。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的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的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儿。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的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
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们看齐的标准。直到现在,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
我的大学是二本学校,也有一些二本学校的网友给我写信说一些现状,比如自己努力学习就会遭到周围人的排斥,同学们都抱怨老师不好天天宿舍睡觉,学习氛围很差只有考试时候才努力学习等等。而个别一些稍微努力点的同学(比如我),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会觉得自己相当不错了,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错。
其实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2、为什么名企喜欢要名校的学生?
为什么名企喜欢要名校的学生?非名校表示不服。当年我也觉得不服气,非名校的同学也有努力的,为什么要一棒子都打死呢?进入社会久了我才明白,其实名企要的不是多么高的GPA成绩,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就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那些年薪百万的年轻人,他们拿着高薪,却依然选择为了工作到深夜,并且他们的状态很不一样,每天都为自己让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感到振奋,非常积极。他们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为百万年薪。辛苦是他们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是实现使他无穷快乐。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是不是感觉逼格老高老高了?
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上班稍微努力点就开始讲究公平,自己不得志就开始抱怨公司和领导,下班后看几页书就觉得自己特别上进,辛苦上几天就觉得自己要赶紧去享受一下生活了,加几天班就担心自己会过劳死。遇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郁郁寡欢,仿佛遇到了天大的人生难题磨磨唧唧解决不清。看见牛逼的人也会心生羡慕,但总也突破不了努力却总不得要领魔咒。
当然,这话不能说死,名校也不一定100%牛逼,非名校也有出类拔萃的英才,但就大范围来讲,一个人受环境的影响会非常之大,《精进》里还说了一句话:“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能够勇敢以名校学生中档乃至高档水准来要求自己,才是恰当的做法,他也一定会从中受益。”我把这句话发给一个大学老师,她跟我讲:“太难了,我就这么要求我的学生,但层次的差异太大了,大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也许毕业后才会理解吧。”
不过,毕业后估计也很难理解。在学校都对自己没要求,进入社会环境更嘈杂以后就更难了,所以,努力的人总显得那么不合群。
3、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钱,越上进
前几天回老家,我姐问我,你觉得北京跟二三线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说:“北京跟不用跟二三线城市比,北京自己都有不同层次的人群。我总结就是几个字:‘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钱,越上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来找我商量点事儿。她还有50天生孩子,怀着双胞胎。姐们已经财务自由很多年了,在怀孕期间又开了两家公司,要创建一个女性理财平台(经常看到她神采奕奕的跟很多白富美在一起,摔啊!)。你可能会问:“这都什么人啊?”这就是普通人啊,那些已经财务自由的,有钱的,能干的普通人。
进入社会十年八年后,名校和非名校带来的名气和基础学历教育的差异渐渐就不明显了,更多的是个人经验,经历以及社会化程度的较量。有的人的生活越过越好,有的人越过越找不着北,甚至日子越来越惨。而造成这一切的差异,最主要的来自人的精神内核。简单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还是一个爱抱怨懒散怠惰的人,直接决定了你之后的全部生活。
此时此刻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一半来自于进入社会后对自身的要求和改变,一半来自于从小到大养成的思维与生活习惯。前者改变的几率非常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大学一般,但进入社会很优秀的精英都来自于此,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历练,重塑了一个进入社会后的自己。而另一部分人,他们出自名校的氛围,一直以来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他们自己也生活在这样的层次和圈子当中,同学同事都是样的人。你会发现,在领导人,或者名企当中,他们都手拉手一样成批存在着。
但无论这些人他们多有钱,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特别努力,特别勤奋。这种勤奋不仅仅在自己身上,还在自己的伴侣,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是一个社会知名人士,老公是知名摄影师,有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她跟我提起等我孩子大一点,就要上很多培训班了等等,她列举了自己女儿上的比如舞蹈,钢琴,马术,跆拳道等五项。也许你会说,孩子太苦逼了,她会快乐吗?答案是她女儿超级快乐,每天都过着小公主一般的日子,幼儿园一放学就着急的去各种培训班里,还经常主动提出来要学这学那,她妈妈看她实在没时间只能哄她长大点再去。
你觉得苦逼,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学习和生活很苦逼,才会觉一个小孩子学那么多更苦逼。而在这些人的生活里,好奇心强,努力勤奋,积极向上就是常态,也是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啊。
我们很难明确而苛刻的讲,名校和非名校带来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毕业后收入水平还是生活水平的不同。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上来看,名校所带给人的自律,进去,积极,勇敢所带给人的影响可以是一生,甚至是几代人。金钱很难传承很多代,但精神却可以永远流传。即便是那些非名校但依然在社会上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们也拥有同样的精神与气质,这些通过自我变革和付出巨大努力之后重塑起来的优秀者,他们和那些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一起,活跃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自己的荣光。
当然,那么非名校的,还没什么荣光的我们该怎么办?就像文中的那句话,普通二三流大学的学生用名校的标准要求自己,普通人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没能成为特别棒的那一个,那也一定好过现在的我们自己。
我在《新东方精神》里读到过一句话:“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了真正的牛人。”
励志文章2:让你流泪的不是毕业,而是无法再重走一次的青春
又到六月,又到毕业季。毕业的时候,是有鸣蝉、西瓜和蒲扇的夏天。这样热情的温度,似乎不适合伤春悲秋,也不适合开口说再见。
一切游乐场所都被欣喜若狂的高三毕业生占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冲淡了离愁别绪,寒窗苦读十余年的苦闷都被他们抛到脑后。
而大学毕业生却在感伤地给行李打包,挨个和昔日打架争吵的室友讲和、拥抱,喝得烂醉是他们对青春的祭奠。
但你知道吗,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不仅是拥抱未知的新生活,也代表着我们一次又一次,与青春和回忆告别;与原本亲密无间,此后却可能南辕北辙、永不相见的人们告别。
毕业季,就是离别季。
还记得我大四快离校的那几个月,几乎寝室楼下每条马路的两边,都被毕业生的跳蚤市场占领了。即将离开学校的人,总有些带不走的东西,锅碗瓢盆、衣裙书本,全部贱价出售。
于是那年夏天,我和朋友也收拾了一堆半新半旧的衣服书本,装模作样坐在路边。有大一大二的小学妹过来问价,全部两块一件卖掉。
卖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念叨:这条碎花连衣裙是在校门口买的,经常穿着和闺蜜逛街;衬衫裙是在市里淘的,第一次和男友约会就穿的这件;那条短裤买的时候只花了15元,当时因为砍价太厉害,还被老板骂了半天。
到黄昏的时候,我面前一片狼藉。手里攥着一把零钱,心里空空如也。总感觉,好像把自己的回忆给一件一件卖掉了啊。心,有点堵得慌。
那几个月,校外所有宵夜摊上,坐的也都是熟悉的面孔。快告别的人们,在彻夜喝酒聊天,忏悔道歉。
那时候周围都是喝得东倒西歪的同学,有些眼圈发红,不知道是喝大了,还是憋着泪。离愁别绪的氛围浸染着每个人,几乎每桌都是醉鬼,男人光着膀子勾肩搭背聊人生,女生坐在凳子上红着脸,因为坐不稳而轻微摇晃。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呜咽,有人砸酒瓶,有人在表白。还有人一言不合就打架,末了却抱在一起嚎啕,像是末世的发泄与挣扎。
一个姑娘喝多了,披头散发坐在地上大哭。她对着耳边的电话大喊大叫:“我们不分手好不好?我跟你回北京好不好?我什么都不要了,你别离开我好不好……”
缘分,把原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抱在一起依偎取暖;然后等到习惯已经浸入骨髓,再让命运逼迫你们背对背大步离开。这时候绝情分手,仿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毕业季,也是分手季。
整个高中,我们曾设想过无数次高考后终于解放,如释重负,在学校叫着“再也不想回到这个鬼地方”的画面。但当班主任鞠躬说“谢谢你们忍受我三年”,当我们在黑板上写下“希望我们永远记住彼此”的时候,还是禁不住红了眼眶。
整个大学,我们曾和室友一起上网吧、KTV刷夜,一起去食堂打饭看帅哥;也曾吵架厮打,冷战排挤。恨得牙痒痒的时候,甚至想过最好以后再不相见。
但当毕业那年我们举杯共饮,发现昔日的好友兼仇敌突然眼睛里亮晶晶,那瞬间冰释前嫌,心中也忍不住变柔软,毕竟是一起过了四年的人啊。就算骂了三年四年的学校也好,当你离开宿舍的那天,看着空落落的寝室、光秃秃的床板,恐怕也会忍不住掉泪吧。
从此再没有800块能住一年的宿舍,100块能用好几个月的水电;再没有5块钱能撑到你翻白眼的食堂套餐,5块钱能洗一大桶衣服的校内小卖部;再不能坐路边对着女生吹口哨,也不能锁定球场上最帅的那个男生要电话;再没有晨跑和公选课的早上,室友帮你尖着嗓子答到;也没有发烧的下午,室友端着碗无怨无悔帮你去打饭;再没有全寝室集体去网吧打游戏看电影刷夜的日子,也没有卧谈会到半夜说句饿了,就大家一起翻铁门出去买宵夜的岁月。
我们为什么会在毕业时失声痛哭?我们为什么会那么怀念学生年代?因为我们知道:从毕业后,许多人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了。从你生命中彻底消失,不会有一丝交集。
你的眼泪,不光是因为舍不得那些和你厮混的同学室友,也是因为舍不得活在青春里的那个年少的自己。
让我们流泪的不是毕业,而是无法再重走一次的青春。
高中时,你捧着书做着题,熬过了一年四季。闷热的教室里只听见吊扇疯转的呼响和笔写在作业本上的沙沙声。那些翻到卷边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自习课上同桌神秘兮兮传过来的口袋书,两个人偷偷摸摸一人戴半边耳机听歌,从高三上学期就开始传来传去的同学录,还有洗得发白的校服……这些永远都活在你的记忆中,那么色彩鲜明。
大学里,那些仿佛永远也聊不完的寝室卧谈会,和室友的窃窃私语仿佛现在还回响在耳边;饭点所有人都懒得下楼去买饭,就派一个人买回所有人的口粮;床靠上铺门边的室友总是最倒霉,他关了大学四年的灯;下铺的室友也没好到哪里去,每天熄灯以后就成了帮所有人拿东西的苦力。
每年迎新晚会,舞台横幅上总是写着“梦开始的地方”。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这句话的深意。彼时,你已经是面目模糊的中年人,你坐在公司的格子间里打盹。
梦里,你回到了高中的教室,讲台上的班主任正恨铁不成钢地给你们上课。左右还是熟悉的同学,他们转头对你微笑,这么多年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
你飞出教室的窗户,到了大学的寝室里。室友正在一边抠脚一边打游戏,另一个对着镜子仔细地描眉画眼。见到你就咋咋呼呼地说:“你回来啦!给我们带的宵夜呢?”
这么多年,他们仿佛没有跟随时光的巨轮滚滚而去,而是一直尘封在记忆的盒子中,等待此刻突然被揭开。他们的脸,仍是旧时模样。容颜未衰,话音也未改。那一刻,你突然恍惚了。
导演王家卫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理想不死,青春向上!
励志文章3: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
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
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
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
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英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
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
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名工人轧断了手指。
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现在叫做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
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设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各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
再之后,他便成为全省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弟弟进入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双双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
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
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城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
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启示:这是一个故事,却寓意深刻,要想成大事,就要将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莫好高骛远。
励志文章4:大学生的工作秘籍
你是大学生,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让你管清洁工。你觉得“读了4年本科,就让我管清洁工”?
听我的,管就管,并且能干出名堂来。
扫地:干净是常识,规范是管理
你要管12栋楼,每栋10层。第一栋楼第一层的清洁工生病了,又招来一个新人。
公司的清洁工7:30上班,你应该几点到?一定要在7:30之前。其他楼层你不用去,因为那些是老员工了。新的清洁工来上班,如果你7:30没有到,第一天他就会发现:这个企业,可以钻空子。如果第二天早上,他7:30来看到你在,他的第一感觉是:幸亏我没钻空子按时来了。
他拿起扫帚,沿着走廊从里往外扫。“从外往里扫。”你告诉他。“那不是一样吗?”“不一样。”因为刚来,他不敢跟你顶嘴,就从外往里扫。
“扫地不能这么扫。”大部分人扫地时扫帚都会离地。“从头来,我教你。”“哦,你的意思是扫帚不能离地。”扫完了,他开始拖地。很多人拖地不太注意,水溅得到处都是,拖完以后,墙边上全是水印。“你用劲太大,没看见水都溅到墙上了?”“行,我轻一点儿……”“拖地不能前前后后拖。”“那怎么拖?”“倒着拖。拖过的地方,一步都不要再踩上。”
扫地要从外往里扫且扫帚不能离地,拖地不能太用劲,而且要倒着拖——“明天照这样做!”
因为习惯,很多人不会意识到这些细节。假如你第一天没去纠正,过一个星期,你再过来和他说“别扬尘啊”“别用太大劲”,他都听不懂,因为压根儿没人告诉过他这个规范,而且,3个月以后,甚至半年以后,再去教他,更是没用的。
刚开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多交流,要不讲理地交流。这个“不讲理”是“不要讲道理”。
到了第二个星期,你不用天天来了,因为他知道,主管不一定什么时候会来呢。你偶尔过来看看,督促一下工作就行。
管理:到人是表,到心是本
第三个星期你又来了:“还不错。有什么想说的吗?”“我想问一下主管,你提的要求,我现在能理解,咱们公司这么高档的地方,不能尘土飞扬,拖地要适度,不能往墙上溅水。但为什么,你非要我从外往里扫地呢?从里往外和从外往里不都一样吗?”
“你早上几点开始工作?”“7:40。”“从里边扫到外边要用多长时间?”“20分钟。”“谁来了?”“老板。”“老板每次走到这儿,你都把垃圾堆到这儿,会有什么结果?”“我懂了,每次老板一到这儿,都以为我没干活呢!”
他彻底明白了:“这个主管是为自己好。我忙了一早上,等老板来的时候,他经过的是最干净的地方。”这个员工以后会怎么看你?“这个主管跟我说的话必须得听,他是为我好。”
心理学有一个原则: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很好,到结束还很好,属于次好。一开始说得很好,到最后没有实现,属于恶化。()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最好的呢?开始以为你不好,后来发现,你都是为他好,他会忠心耿耿跟你一辈子。最佳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关系,必须是开始让员工觉得你不好,最后让“不好”彻底被免疫。
工作:找到在天,做好在人
又过了几个星期,那个新来的清洁工说:“二楼的保洁是不是请假了?”“对,我最近正想招员工呢。”“主管,你看能不能这样,我7:40开始工作,20分钟这一层就都打扫完了,我现在一个月800元工资。如果我7:10就来,把二楼也能打扫了,工资不用给我1600元,你给我1200元就行。行不?”
因为清洁工的工作你没有做过,而他亲身实践后知道了其中的深浅,提出的这个建议不妨尝试—下。
通过他的表现,你发现,这个办法挺好,还可以推广。你总共管12栋楼,每栋楼10层,原来一层一个清洁工,一共120个人,现在60人就足够。原来一人一个月800元工资,一年要支出115.2万元,现在只要支出86.4万元。到了年终,老总一看:“今年这里的支出怎么降了30多万呢?”“是去年新来的大学生小李在那儿管的。”“我们的房地产公司可不止这一个楼盘,一个地方能省30多万,10个楼盘就能省300多万。更何况还减少了不少人员的开支呢,把他提上来,做副总!”
其实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做副总。
励志文章5: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前几天参加了大学闺蜜的婚礼,遇到了好多很久没见的姑娘们。
当年在同一个宿舍楼里,最远也就隔着一个宿舍。那个当年,我们在同一个学院,学着不同的小语种,一起去水房打水的路上还在练习着各种大舌音,小舌音,一起挂着湿淋淋的头发走回宿舍,背着单词拼写,记着动词变位。
那个当年,我们的学院还叫做国际传播学院,国传的姑娘们比任何一个学院的姑娘们都要用功努力。大一刚开始学一门语言,大二就能跑到对象国和当地人畅谈自如。
那个当年,我知道了原来英语比那些稀奇古怪的法语,德语,葡语,俄语要简单太多了,也就是那个当年,我们拿出了比高三还努力的姿态,开始了大学生活。
后来的好多年,我都没有再见到那些姑娘们。毕业后,我们各自在不同的轨道和方向上努力奋斗,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姑娘们经历的事情远远多过于那个只需要牢记动词变位的四年。
我们从22岁,长到了28岁。
新娘Jessie是我整个大学四年最好的闺蜜,嫁给了一个美籍华人。
高富帅老公,盛大的婚礼,善待她的婆家,她远嫁大洋彼岸,没有丝毫的孤独感,是笃定的幸福。
一同参加婚礼的姑娘,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的话,大概可以描述我们每个姐妹团成员的心声。
“你在台上幸福地像花儿一样,我在台下哭得像狗一样。看见你开心,我终于放心了。”
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我们看到的是新郎深情款款在台上说,“从今以后,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所以我一定会努力让你幸福。”,我们看到宾主尽欢,共同祝福这个美丽的新娘,我们的闺蜜。
而我们知道这六年的不容易。
这六年中,她去了德国读研究生,和大学时代的男朋友幻想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也是在这六年中,她经历了特别狗血的剧情,她分手,被放弃,只身一人去了美国。
她曾经满心欢喜以为那个大团圆结局很快就会到来,她也曾经无比失落地看着大学时代的爱情被掩埋。
她一个人放下了过去的一切,去了美国。离开了过去的人,过去的国家,过去的行业,以及过去期盼的未来生活,一个人去了美国。
她说,一个人在任何境遇,任何时间,都可以重新开始,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不放弃。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李亦非的访谈,她说她二十六七岁,自己一个人走在纽约街头,也曾经特别迷茫,自己未来将要做什么,从事什么行业,自己未来的老公在哪里,一切都是未知数。
我想,这大概是每一个想要活出一点自我,又想要有爱情的姑娘们都会经历的迷茫。
我们每一个人在那个被看到的大团圆结局前,所必须经历的煎熬。
Jessie去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
但是后来的很多年,她读下了第二个硕士学位,在文科极其难找工作的美国,找到了一份公立学校的教职,她通过自己的工作签证就可以在美国留下来。后来她遇到了Robin,好像就是那句烂大街的话,签证工作我都有了,你给我爱情就好。
她不需要通过嫁给一个美籍华人,留在美国,她只是拼搏努力,和过去郑重告别后,深吸一口气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我们,只是看到了她留下来,看到了她遇到了Robin,看到了她盛大的婚礼。一切仿佛都那么容易。
只是,那些苦读的日夜,每门课都考很高的分数,那些从来都不回国的假期,她拼命实习,拓展社交圈,那些努力忘记过去,忘记伤痛,想要忘记整个大学青春的夜晚,那些眼泪和痛哭,我们都没看到。
一起参加婚礼的姑娘说,Jessie得到了她曾经想要的一切。
而只有身边最近的人才知道,一切其实都是那么地来之不易。
和那些姑娘们,也是六年没见。
大学时代,一起挂着湿淋淋的头发走回宿舍的姑娘们,都成长地更加美好了。
有一天晚上,一起走在黑夜里聊天,大家都感慨,我们22岁的时候,没有人告诉过我们28岁竟是这么难。
或者说,从大学毕业以后的六年里,竟是这么难。
从考大学开始,别人会问你,考上了什么大学啊?然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好学校,你可以站在众人赞赏的目光里。
然后就是大学毕业了,别人会问你,你去了哪里工作啊?然后你通过大学期间不断地努力,找到了一份体面且薪水颇丰的工作,你依然可以站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
前两个节点,和姑娘们很多年受的教育一样,你只需要努力,就可以被认可,被喜欢,被欣赏,姑娘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己努力的成果,享受着亲朋好友的赞扬和认可。
可是,没有人告诉过你,到了二十七八岁,好像对于姑娘的评价体系就完全土崩瓦解了。
再也没有人问你,读了哪个学校的硕士,再也没有人问你,现在在哪里工作,再也没有人问你这些年学到了什么,看过什么风景,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大家都只有一个问题。
你结婚了吗?
我们在夜色中,笑得很大声。
是自嘲,也是无奈。好像这就是现状,我们都无力改变的现状。
但是,当年一起背单词,一起记动词变位的姑娘们并没有因此就变成了自怨自艾的所谓剩女。她们一个个不管有没有男朋友,不管打没打算结婚,都依然兴致勃勃地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行业。
也一边约会,一边谈恋爱,坚定地要嫁给那个对的人。
其中一个女生甚至从一个岁月静好的工作,又跳回了一个要加班要拼搏的行业,因为我们深知,即使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从二十七八岁就彻底翻转了,那些看上去什么都拥有的姑娘一定都付出过巨大的努力,不是说一句,我结婚了,就什么都拥有了。
我们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侥幸,没有童话故事,没有坐享其成。
七大姑八大姨问完你结婚了吗之后,是不负责你过得好不好的。
一个女生要得到她想要的一切,本来就比男生要付出更多,要面对社会价值观的突然翻转,要面对阶段性自己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社会价值观的翻转只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压力,而并不是说,我们只要匆匆结婚了,就什么都拥有了,这些我们身上无形的压力只是一个负担而已,它并不对我们的生活负责任。
只有我们自己,才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
我们看到那些生活得精彩纷呈的姑娘们,生活在她们喜欢的城市,做着她们喜欢的工作,嫁了她们爱的人,但是我们都没有看到当初那个开头,她们也一如我们今天一样迷茫。
我们没有看到,她们是如何毅然决然一个人远赴异乡,是如何一个人走过了那么长的路,又是如何一个人面对迷茫,面对失落,面对那些流着眼泪的漫漫长夜。
我们都羡慕着大结局,而忘记了开头。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在所谓的大结局上,看起来毫不费力。
其实,这哪里是大结局,二十七八岁,这根本才只是一个开始。
“这个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所以,亲爱的你,尚且这么年轻的你,又怎么能够停止奔跑?
相关文章:
2.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大学励志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