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大学生励志 > 2019有关大学励志正能量文章

2019有关大学励志正能量文章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有关大学励志正能量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不忘初衷:还记得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吗?

  读大一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砍树哲理》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出发太久了,竟然忘了为什么上路,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

  还记得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吗?很多人在大学里迷茫了,面对大学各种各样的诱惑,不知道该干什么,如果你还记得你当初上大学的初衷,也许你就不会随大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励志文章2:在这毕业季,怎样才能不迷茫?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了,老有人问我怎么办?今天把这些问题想了想。

  一、心态问题

  总有人向我抱怨,就要毕业了,感觉找工作好难啊!这明显说错了,他不是感觉找工作难,而是感觉找一份非常好的工作难。外面两三千块钱的工作到处都是,哪里不能应聘成功?关键是你想干这种工作吗?念了几年大学,多多少少有点天之骄子的心态,这就导致了在找工作上面表现出了既自豪又自卑的两级分裂心态,一方面认为自己念了四年大学应该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的能力不怎么样不敢过高奢求,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才是导致迷茫无助的祸根。

  实际上你对社会要求越高,失望越快。二十多岁,你迷茫又着急,你希望有房,有车,希望出去旅游,希望尽快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反问一下自己你对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凭什么就让你有房有车?加藤嘉一曾经说过:“在日本,年轻人没房没车很正常,你拥有的物质生活和工资是根据你对社会的贡献而匹配的!”我很不喜欢玄幻小说,但《斗破苍穹》除外,因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莫欺少年穷。你这么年轻,你怕什么,跌倒了爬起来,再继续奋斗呗!李宗盛有句歌词说得好:“你何曾看见这个世界为了你而改变?”别把自己放到太高的位置,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什么都不是,让那些可恶的虚荣都去死吧,好好奋斗,我们这么年轻,有无限的可能,有什么我们得不到的?温家宝总理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千万不要成了前者做不到,后者不屑做,那时候我们可能就到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境地。

  二、理想与梦想

  在大学里和其他学校的人聊天,总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念了这么一个学校,顶个毛用?”这时候肯定会有另一人补上一句:“你至少还拿了个本科文凭!”实际上他们没有分清理想和梦想的区别,理想这种东西是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的,实现理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梦想这种东西很难有成功的,因为我看到的梦想大多和享受生活和出名获利有关,而怎样才能挣得名声,通过何种努力才能得利都不在他们的梦想之列,所以这种梦想几乎等于空想,大半是不成的,用《红楼梦》的说法就是在意淫。

  想要实现理想不是说努力就可以的,有理想的人很多,但你看见几个人真正成功了呢?大部分人都归于平庸,能实现理想站在金字塔塔尖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少数人。我们从小被洗脑,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如此简单的等式,理想的实现除了机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不是那种小聪明,而是一份大智慧,如果你没有,你在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也会发现走的只是弯路,没有选路的智慧,你的固执与努力等于愚蠢。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没有大智慧,那么努力去成功是否就没有意义?请你仔细看看那些中年老年人的成功付出的是怎样的血泪代价?有人失去了健康,整天被病痛折磨着,有人失去了家庭,有人失去了爱情。姚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的东西要换换该多好,你羡慕我的有钱,我羡慕你的有闲(空闲)。”你羡慕别人功成名就,别人也在羡慕你的平平淡淡,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所以努力做自己就好。前一段时间那么多人之所以那样抨击《中国合伙人》就是因为它输出的价值观是有钱就等于一切,有钱似乎就能将自己当年的盗窃变成得合理,典型的意淫与强盗理论。不要怪那些影评人骂中国电影不行,因为它在理念上就输了,看看国外同类型的影片《社交网络》,讲的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的故事,影片的结尾我到现在还不能忘怀。扎克伯格终于功成名就但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失去了爱情,友情,最后他在昏暗的电脑屏幕前一遍又一遍加自己的初恋女友为好友,可是没有任何回应。他的那份落寞与孤独令人酸楚难言,我想这种片子才是真正发人深省的。所以,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三、所谓怀才不遇

  老有人跟我哀叹什么社会不公,自己怀才不遇。社会不公?请问哪朝哪代没有阴暗面呢?一遇到阴暗,便龟缩不前,那么你的抱负多是空谈。即使遇到不公,也不要哀叹,因为这一次对你不公,那么下一次呢,下下次呢?如果你真敢说每一次都对你不公的话,那么黑暗至此,这个国家早就灭亡了。你如果是太阳,即使乌云蔽日,也总有你散发光华的那一天。明代著名首辅张居正当年去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和他聊天之后极为赞赏他,认为他有宰相之才。结果张居正一走,主考官就对他人说千万不能录取他。直到多年之后,张居正才明白主考官对他的一片苦心,这是对他的历练,主考官看过太多恃才傲物,结果一遇挫折便消沉不前,最后庸庸碌碌之辈。之所以不录取他,是对他的历练。你如果真是胸有大志,才华横溢之辈请不要哀叹,因为聪明人总会将苦难变成财富。

  可是,我们总会将自己的一两分才华看得过重,事实上你没有持续的七八分的努力,有才华也是无用。我们眼光太浅,心态浮躁,看别人的缺点一堆一堆的,批评起别人来一套一套的,对自己却鲜有要求,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行为和思想永远在脱节,你想成功看来是不太可能。话再说回来,我们大部分人所说的成功说白了不就是——有钱,关键是它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吗?

  四、社会竞争

  社会本身就是个斗兽场,适者生存,这在哪里都一样,在自然界也是强者称霸,弱者被吃。鲁迅所批判的人吃人其实在哪个时代都是这样,很多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不甘于被吃,想站到食物链的最顶端,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强者?

  答案是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我早就站到食物链的顶端去了,还能把这种秘密告诉你?其实,每个人变强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模式。那些教人发财的书,你看写那些书的作者有几个是发了财的?琳琅满目的成功学培养出了几个成功人士?我们不是唐骏,我每回看见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就感觉毛骨悚然,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要是真能这样,我们的成功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序一样照着做,每个人都能成功!关键是这可能吗?假设我们都能复制别人变强的途径而成功,问题就来了?我们吃谁呢?没有弱者就没有强者,我们都是强者,那谁是弱者?自然界如果都是狮子老虎,是不是也挺可怕?

  进了社会,仰人鼻息,学会忍耐是必修课,社会也许是另一所大学,只是这一次无法逃课了!不要把社会上的一切看得过于黑暗,要知道黑暗是因为在光明的衬托之下,如果一切都是黑暗,你干脆闭上眼睛得了,因为我们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也许岁月会教会我们每个人成长,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走的不安稳和艰辛。少年人有少年人的烦恼,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苦痛,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恐惧。你想一点付出都没有,就想过好安稳现世岁月,这如同白日梦。想起以前看《男人帮》里的一句台词:我看到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现在想想觉得真有道理。

  去年暑假读汪国真诗集,里面有一首诗印象颇深,现摘录下来与毕业彷徨的朋友共勉。

  《学会等待》

  文/汪国真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就是黎明

  想起《此间的少年》里的一句话:没有人希望被关在笼子里——问题是,给你一片没有边际的天空,你是否真的敢要?

  励志文章3:大学4年,自我教育的逐梦之旅

  每年九月,带着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大一新生,都会跨入梦想中的象牙塔。或许,你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支配自由……不过,也不要忘记:这四年,可能是你们踏上工作岗位前可以“肆意挥霍”的最后四年。因此,如何充分享受这四年,精彩规划这四年,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道问答题。我给它的答案就是“我的四年我作主!”

  学习:不仅仅是那两个星期

  也许,你会认为大学里的老师平日只会照本宣科,作为学生也都疲于应付,因而平日听课与否都无大碍,只要考试及格即可。有同学竟总结出应付门道:一个学期满打满算四个月,真正留给考试的就集中在最后的两个星期。所以,做两个星期的“拼命三郎”,划划重点,背背笔记,攒攒论文也就大功告成了。其他三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学习之外的“欢乐假期”。其实,这是个巨大的误区。

  大学四年,毕竟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四年(等你踏上工作岗位就很难再有这样宝贵的机会了),所以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有同学可能抱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大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最爱,没有兴趣哪来投入?而我要说,我们在“选我所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我所选”。能按照兴趣选择专业是幸运的,但并不代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就愤懑懈怠,以致于肆意挥霍大学光阴。要知道,兴趣是可以逐渐培养起来的。

  至于如何学习,很多同学都走入一个消极的误区:他们疲于应付老师,学得被动、教条、无奈。实际上,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学得积极、灵活、放松。其实,《礼记。中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博学之,审问之,慎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履行。当然,除此之外,多数大学生还忽略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

  在大学里,每堂课的信息量都是超大的,涵盖课本上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内容。如果在课前做好预习,就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的精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能提出具体的问题跟老师请教。要知道,大学里的老师愿意聆听,愿意给大家启发,与你们探讨。能把学生教到不断提出新问题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英语:任何专业的必修课

  无论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无论毕业后你选择就业还是出国留学,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技能。对于广大中国学生而言,听、说能力普遍弱于读、写能力。要克服这个问题,我建议将input和output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输入”指平日注意积累语言素材,多看原版电影,多听英文广播,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国外的语言环境,强迫自己用耳朵接受英语。这样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语感,纠正发音,以至厚积薄发。“输出”是指大胆开口讲英文,养成勤做presentation的习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的时候要有身临其境的融入感。比如,在学习这些视频时,要时刻把握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学”的原则。因为只有如此,听说能力才可以相辅相成,全面升级。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不能少

  跨入大学,很多同学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儿时的玩伴,此刻也更能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建议大家常跟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汇报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下校园里的趣事和见闻,亲情在此时会变得更浓、更醇。

  同时,大学意味着集体生活的开始,而集体意味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友情。爱迪生说过:“友谊能增进快乐,减轻痛苦,因为它能倍增我们的喜悦,分担我们的烦忧。”大学生活若是没了友情,就好似缺乏了人生路的倾听者,势必会变得孤独而乏味。试想,从大一的青涩和懵懂到大四的成熟和稳重是个怎样的蜕变过程,你身边的同学无疑是你成长的见证者和相随者。可以说在大学结下的同学情谊弥足珍贵,甚至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友情也并不容易,你要学会随和、谦虚和包容。古人说得好:“人道恶盈而好谦。”朋友相处,一定要态度谦和。缩小自己的同时,努力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才会让你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至于爱情,人们总说那是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还有人笃信没有恋爱过的大学不算完整的大学。对于大学生而言,恋爱并不算“必修课”,而是“选修课”,因此爱情要随缘。

  其实,恋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足够的自我认知是恋爱的前提。只有了解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你才知道想要找什么样的人,才能懂得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在恋爱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恋爱本身所带来的幸福和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在恋爱中学到怎样与人和谐相处,如何珍惜彼此的感情,学会体恤和关心对方,而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段恋爱无论好与坏,都能使一个人逐渐成熟。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一种责任,每个人在大学的四年里都应该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用心负责才能修得正果,而用心负责的态度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准则。

  自我教育:大学四年的真正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在大学“放羊式”的四年时光里,除了学好专业课,我们还应该把多数时间投入到各种兴趣爱好中去,从而实现对自我全方位的再教育,而这种再教育也许是大学四年教育的真正目的。

  自我教育可以是知识累加,可以是情操陶冶,也可以是人格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可以泡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可以参与社团将兴趣升华至技能,可以积极做慈善,学会给予、收获恬静;或者到各种公司机构打工实习,提高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又或者参加各种比赛,练就自己的胆识。当然,也不要忘记天天锻炼以强健自己的体魄,毕竟健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本钱。总之,我们在大学四年的目的就是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正如哈佛大学Tal Ben-Shahar教授所说:你的潜力埋藏在你的心灵深处,当你找到它时,它将光芒万丈。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网络,其作为一种快捷灵活的知识获取手段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查阅资料,通晓天下;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比如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认识更多的朋友。总之,网络让我们的世界变小了,也更亲近了。惟一要警惕的是:凡事皆有两面性,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大学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时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管理时间,而非虚度光阴。千万不要过度沉溺网络,尤其是网游。有句话算是老生常谈:玩物丧志!

  所谓梦想,不是你睡觉时想到了什么,而是想到什么令你激动得无法入眠。大学四年就是个追梦的过程,确定了目标,便风雨兼程吧。

  每年九月,带着对未来美好憧憬的大一新生,都会跨入梦想中的象牙塔。或许,你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支配自由……不过,也不要忘记:这四年,可能是你们踏上工作岗位前可以“肆意挥霍”的最后四年。因此,如何充分享受这四年,精彩规划这四年,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道问答题。我给它的答案就是“我的四年我作主!”

  励志文章4:不屑做小事的人成不了大气候

  公司招聘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明明应该是有朝气的年纪,却总是喜欢抱怨和叹气。

  年轻人多数的苦恼都比较相似:大多是觉得前途无望,人生迷茫,希望三十岁前能拼命赚钱,可怎奈现实比他想象的难熬一百倍,当然他也很羡慕那些整天开会,跑来跑去的助理们,他自己甚至都说,哪怕整天跟着领导开会被骂,都好过每天在这里磨凳子,我觉得这完全是在耗费青春和啊!

  我听他的抱怨笑到不行,之后就问,那你大学的时候都在忙啥啊?

  他就说,大学还不都是一样,睡觉,看书,上自习,剩下就是盼着快毕业。

  我说,那你都不去参加什么社团活动么?

  他就说,谁和那些傻逼搅在一起啊,学生会那些人不是拍辅导员的马屁就是暗地勾结,我觉得他们都特没劲!

  那你大学没有参加什么别的活动么?比如演讲啊,比如比赛啊,比如兼职什么的?我又问。

  兼职本来就没几个钱,又累半死,演讲什么的,我根本不屑参加,说的太假了,我觉得没事儿就打打球,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之前都盼着毕业,现在才发现毕业了日子更无聊。

  我没再说什么了。

  之后公司组织培训,要求新人代表上台发言,他被领导推举上去,之后面红耳赤语无伦次。

  我们时常抱怨大学里到底学了什么?

  其实大学里除了很清闲的课业,更多的是要你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和相处,不论是你觉得市侩的同学,还是学生会里那些二逼,不论是你觉得很傻逼的训导员,还是你根本一辈子都看不上的老师。这些人也许日后就是你的同事、领导、助理、下属。

  一味使用拒绝的态度,你除了封闭自己,获得所谓的“清高的安宁”之外,你得不到任何东西。

  你喜欢在人群里隐藏自己,你不喜欢争取,你讨厌上台发言,你不喜欢被注视。

  可毕业之后你又希望成为被领导看重并且委以重任的新人,你又渴望出人头地,你又渴望薪水加倍,你不觉得这很矛盾么?

  从来没有上台发言过的人,一定会紧张。

  从来不喜欢争抢的人,又怎么可能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长处呢?

  从来都没想过要做那个最瞩目的人,却又希望天上掉馅儿饼的让加薪的名额落到自己头上……

  除非你的专业真的很过硬,除非你真的机会很好,一进公司就被派到一个项目上,除非你的领导真的是有大胸怀,不把你的功劳归到自己名下,除非你真的是纯金子……

  不然,你凭什么出头?

  每个人都一定是从一个小喽啰开始做起,只是人家做小喽啰的时代是从大一就开始了,而你……

  你四年都拒绝“参军”,之后一毕业就希望得到赏识,升格变成将军,一旦无人注意就长吁短叹,觉得前途无望。

  你不过才当了一天的喽啰,而或许有的人已经做了四年。

  你可以选择四年为自己放一个大假,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享受这个悠长假期,但是请相信,毕业后你也一定会比别人交更多的学费,去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

  励志文章5: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该怎么办?

  专业是被调剂的,发现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每天过得很郁闷,很迷茫,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很多大学生遇到的困惑

  幸运的话,一般学校都有转专业的名额,当然对学习成绩是有要求的,一般只有班级前三名可以转,还有的学校是同学院之间可以自由转专业,所以想转专业的就可以向老师或者学姐学长们咨询本校转专业的情况,然后争取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也有同学采用非光明手段转专业的,这个我不建议,也不想谈)

  但更多地情况是,很多同学是没有没有抓住转专业这个机会,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又该怎么办呢?

  是的,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很痛苦,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显得那样渺小,又无能为力。要想改变现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得接受自己无法转专业这一事实,以积极地心态来对待这件事情,明白抱怨迷茫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唯有寻找解决方案,才能使自己做得更好,而不是比现在做得更糟糕。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去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一、专业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就一定会很暗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什么专业背景,大学里其实最关键是锻炼思维、习惯、方法。所以在大学应该广泛的去涉猎、去发现、去尝试,在大量的行动与反思中挖掘自己的兴趣与潜力,很多专业能力还真不是大学书本能教出来的。把学好自己的专业作为一种锻炼思维、习惯、方法的途径去学习,你就不会那么排斥了,结果往往会好很多。

  奥巴马,大学阶段学的也不是总统专业呢;胡锦涛同志,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也不是主席专业呢…

  二、你有退路吗?你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如果你不学,那你去干什么,退学吗?你父母会同意吗,应该会伤他们的心吧。学一门专业,不能说就怎样怎样,至少可以保证你毕业了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等你有足够的能力放弃自己的专业了,再放弃也不迟,再去追族自己喜欢的事情。把不喜欢的尽力做到最好,这样,再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才会因为对当下时间的负责而得到认可和信任。

  三、只是有点不喜欢,那就试着去深入了解,也许你会爱上它的,试着去发现专业中有趣的东西,说不定在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爱上自己的专业。即使没有爱上,你的时间也不会白费。比如你不是很喜欢现在计算机专业,那你可以试着去做计算机相关的互联网方向(如果你喜欢),这样也许你也许就爱上了。

  四、真的真的不喜欢,在保证现在专业至少不挂科,尽量高分拿到学位证、毕业证的情况下,还有几个解决方法:

  1、自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读了大学都知道,大学最不差的就是自由且多的时间了,而且你去听别人的课,也没有限制,老师看到有别班同学来听自己的课,是很欢迎你的,甚至你可以跨学校去听比你学校更好的学校的课,而且现在网络也很发达,网上也有很多大学生自学网站。

  2、报个双学位,一般是周末开课,不影响正常的学习,我所知道的武汉,就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双学位。

  3、跨专业考研,考研是没有限制专业的,也许考研是另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4、自己创业,但是这是最难的,因为太少有大学生具备创业需要的商业头脑、见识、财力、人力了,这种人我认为这是天生的,如果你有这方面天赋,估计你是不会纠结于自己喜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了。

  接受现实,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一味的抱怨排斥,只会止步不前。


相关文章:

1.大学正能量的励志文章

2.关于正能量的青春励志文章5篇

3.关于正能量的青春励志文章4篇

4.青春正能量的励志文章

5.励志或正能量的文章精选6篇

6.有关励志的正能量文章5篇

6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