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大学生的励志故事
分享给大学生的励志故事
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给大学生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用耐心抵达彼岸
她14岁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为了缓解家庭困难,也为了能让自己有口饭吃,她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名叫衡龙桥的小镇上卖茶水。就是置张小桌子,烧一大壶茶水,然后倒在杯子里,一毛钱一杯。镇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她的茶水摊设在市场旁边。可她人小,摊位也小,太不起眼了。有时,一天卖出去几杯,茶水费的本钱都挣不回来。
就这样撤走?她不甘心!她想,这可是自己第一次出来挣钱,岂能一分钱都挣不到就回去?别人能赚到钱,她想自己也一定能赚到钱。后来,她把杯子换了,还是玻璃杯,只是比别人的大一号,并且每只杯子上盖一块方方正正的小玻璃片遮挡灰尘。只要有客人喝完茶,她都要上前问问够不够,不够再添不要钱。客人放下杯子后,她便会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洗杯、添水、盖玻璃片……慢慢地,大家觉得她的茶水卫生,而且喝得过瘾,光顾她摊子的人多了起来。没有人清楚一毛钱一杯的茶水她能挣多少钱,但肯定不多。她的茶水卖得欢,她的家庭经济状况因此得到了改善。
她17岁时,原来的同行大多嫌卖茶水收入低又烦琐而另谋出路了。可她不想半途而废,她觉得自己最熟悉的事就是卖茶水,她想一直这样卖下去。但那时,已经没什么人喝一毛钱一杯的茶水了。口渴的人买瓶矿泉水,还能带着走。她又想到了卖保健茶,于是她把摊点搬到了益阳城里,卖当地传统的风味擂茶。擂茶制作起来很麻烦,要加入草药和许多配料,要细细研磨。她每天都耐心地制茶,忙忙碌碌。刚开始,初来乍到,生意冷清。后来,她想到了在小镇上卖茶水的情形,便使用比旁人“胖”了一圈的碗,一碗可以卖3至5元。然后,她比别人多了一份耐心,配制出多种不同口味的擂茶。客人点了什么口味,她便当场研磨,细细加工,让每一碗都能研出独特的风味。不久,她的小生意做得比别人红火。
20岁时,是大姑娘了,她仍在坚持卖茶,只不过地点改在了长沙,有了间小店面。这时已经进入了品茶时代。她在店中央摆着根雕茶几,每有客人进门,她必耐心地泡上热乎乎的茶请人免费品尝,专心地听茶商和客人讲述各种茶叶的泡制方法。她还在店的一侧设了个卫生间,凡是过往行人都能免费如厕,放松后还能喝上一杯她亲手泡制的香气浓郁的茶水。客人尽情享受之后,出门时或多或少会掏钱拎上一两包茶叶。甚至那种8克一小袋的茶叶。客人只要一两袋时,她也是笑脸相迎。对不买茶叶的客人,她也一样躬尽情谊。客人和茶商慢慢地都喜欢到她店里来。而且,她培养了一批品茶人。
她的耐心让她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和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朋友的介绍,她开始在其他城市开茶庄分店,还是一样的经营模式,请人免费品茶,培养品茶人,然后茶叶一包一包地卖出去。
24岁时,她已卖了10年的茶水。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她开的茶庄,她成功了!她魅力四射,甜美的笑容灿烂地绽放,出现在许多知名财经刊物封面上。照片的下面有行文字:我的成功没有秘诀,只不过比别人多了点耐心!她就是孟乔波。
到今年孟乔波已整整卖了20年的茶水,现在她在全国拥有40余家茶庄,遍布长沙、西安、深圳、上海等地,她还把茶庄开到了香港和新加坡。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的茶商们一提起她的名字,无不竖起大拇指。
不知我们中间有几人能把一杯茶水坚持卖20年之久?何况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商界,总是不时冒出各种各样快速致富的神话。但她做到了,长达20年的光阴中,她始终耐心地在茶叶与茶水间打滚,耐心地与品茶人打交道。她说:“我只是个卖茶的,也永远是卖茶的,我一定会一条路走到底。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本来习惯于喝咖啡的国度里,也会有洋溢着茶叶清香的茶庄出现,那也许就是我开的!”
于是我想,成功的因素不只取决于你有多高智商,或继承了多少遗产吧。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时间与耐心的混合物。只要有耐心,耐心地做事,耐心地等候,成功总会降临。你如果不能成功,无非少耐心!
励志故事2:站起来比倒下只需多一次
简森在1988年首次参加了冬奥会,他在报名参加的500米、1000米速滑比赛上都具有夺冠的实力。比赛前几天,简森突然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妹妹因为身患白血病去世了。他强忍悲痛参加了500米的速滑比赛,但刚一出发,就重重地滑倒在地,无奈只能退出比赛。带着遗憾他向1000米速滑冠军发起了冲击,两圈过后,他把对手远远甩在后面,此时计时器显示,他是所有参加这项赛事运动员中速度最快的选手,他将有机会弥补500米速滑赛事的遗憾,夺得该项比赛的冠军。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再次摔倒在赛场上,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以两次摔倒收场。
四年后的冬奥会,简森再次在赛场上滑倒,与奖牌擦肩而过。很多人都认为倒霉的简森会就此黯然离开赛场。但出人意料的是,简森选择了坚持与继续战斗。
1992年,奥委会决定,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再在同一年举行,这使得简森只等待了两年就得到了再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但命运再次与他开起了玩笑,他再次因滑倒而与奖牌无缘。
当简森第四次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时,在挪威举行的1000米速滑比赛将是他奥运生涯的最后一站。许多见证过简森失败、认为他运气糟糕透顶的人,都难以相信他会再次参加比赛。观众的眼神充满了崇敬,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祝愿顽强的简森能够夺得1000米速滑比赛的冠军。
在比赛中,简森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但也出现了两次可怕的手扶地的险情,许多观众都吓得闭上了眼睛,担心噩梦再次降临到简森的头上。但他并没有滑倒,有惊无险地抓住了这个最后的夺冠机会,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了自己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奥运会金牌。他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简森四次参加奥运会,五次在赛场上滑倒,这样的人生际遇足以把一个运动员彻底打倒。但倒霉的简森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用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屡次倒下屡次又站起来,他的站立只比倒下多一次,但也正是这多出来的一次,使他最终战胜了厄运,实现了心中的奥运梦想。
励志故事3: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五年前,只有20岁的曹祥云还是格力电器公司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搬运工。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曹祥云在这个环境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住了,而且屡屡荣登每季度一评比的光荣榜。有工友问他:“这么累的活儿,你那么较真干吗?只要混得过去不就行了吗?”曹祥云反问道:“做人也累,难道也只要混得过去就行?”工友哑口无言。
曹祥云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2003年5月,各项考核指标都名列前茅的曹祥云被推荐去学习开叉车。公司对叉车工的要求比搬运工要高许多,其职业技能也提高了几个档次:12台空调装在一个木制托盘上,叉车的两支铁臂必须准确无误地伸进托盘不足10厘米高的空间,稍不留神将铁臂伸高了几厘米,就会将包装里的空调插坏,并且一插坏就是两台。
初时,曹祥云把握方向不稳,叉车的车轮直打晃,但他不甘落后,每次作业完毕,别人休息了,他仍留在车上,练习起步、升降、停车……
往后的一年中,曹祥云的技术突飞猛进,笨重的叉车在他的操纵下变得像绣花针一样灵巧——转弯、升降、分合,物品丝毫不差地输入卡车,没有损坏一件。在全厂40多名叉车工中,他的准确率位居第一。
一次,曹祥云发现,空调外包装破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叉车操作不当。于是,曹祥云给自己提出了“无撞击操作”。同事们得知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曹祥云不管旁人的意见,自己动手练习起来。两个月后,曹祥云能够通过控制叉车水平运行速度和货叉直升降的角度,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
一次,曹祥云装送新型号5匹空调作业,发现5匹机底站叉板很窄,叉车叉进去很容易刮到边缘,给空调质量带来了隐患。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叉车操作的精确度呢?晚上,曹祥云与工友外出吃饭,正苦于没有工具打开啤酒瓶时,一位工友开玩笑说:你那么牛,开台叉车来开啤酒瓶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呀,如果能达到用叉车开启啤酒瓶的水平,正常作业时就不怕刮到机底站叉板。第二天曹祥云便买来几箱啤酒,一有空就练习起用叉车开瓶盖,直至练到每瓶啤酒被货叉精准地打开而酒瓶没有任何破损的境界!
2004年年底,一场大停电使整个仓库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但该批次出口空调集装箱立刻要报关,如果不抢装,一旦过了报关时间,不能把产品如期交给客户,损失可想而知。情急之下,有人建议使用叉车试一试。集装箱货车离发货平台区约一米距离,6台几吨重的中央空调被这一米的距离给断开了,而集装箱里空间有限,要把6台中央空调全部装完,每台空调的间距最多10厘米。10多年的老司机见了直摇头,都不敢接招。
艺高人胆大,曹祥云咬牙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把叉车分别换上两只10米长的货叉,自己坐上叉车,精心操作。同时让两个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站在集装箱里,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空调的位置。随着清晰的报告声和“OK”声,一台台空调准确到位,顺利地全装了上去。曹祥云用自己过硬的胆识、娴熟的技巧,为公司挽回了高额损失。从此,“叉车王”这一美名从公司传开了。
2005年9月,曹祥云应邀来到央视《想挑战吗》的舞台上,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海分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他驾驶叉车在3分钟内完成了开启30个啤酒瓶的目标,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由此诞生!
由于曹祥云既代表格力,同时又代表珠海,当他载誉荣归时,格力企业高层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公司首次拿出5000元重奖了一位基层工人,并破例规定:如果出外表演,公司将给予他出差的待遇。珠海市给予了曹祥云更高的荣誉——“珠海十佳优秀员工”奖。
之后,曹祥云先后8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他还参加了10多家卫视的竞技类节目。曹祥云不断地收到各种比赛、表演的邀请,他凭借着自己的“好身手”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全国电视技能明星。他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创造奇迹,得到社会的认可。2007年,曹祥云更是获得了广东省委授予青年的最高奖项——“第九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个搬运工原来也可以有辉煌时刻的到来。
励志故事4:给目标一个斜坡
仕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重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
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度与石柱顶部齐平,并形成一个斜坡,人们便沿着这个斜坡,用滚轮和撬棍把巨石推到石柱的顶端。
古人用“土屯法”将巨石推到石柱顶端的做法,对我们实现人生的目标也不无启示。
当高远的人生目标无法直接实现时,我们不妨给自己一段缓冲的坡度和时间。
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这便可以夯实我们的基础,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我们抵达目标的高度。
励志故事5:只要开始就不算晚
十几年前在家乡,他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一天之中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收了工躺在床上,拧开收音机的开关,在一副副好嗓子中,展开无垠的想象。他也有一副好嗓子。如果不是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他大概会学播音,然后坐在主播台前,对着话筒,隔着透明的玻璃窗,向导播示意……
一天清晨,他在一片空地“练声”。说是练声,其实,既没有专人指导,也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他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找张报纸或拿本杂志,挑些喜欢的文章去读。一天,有人路过那儿停下来听他朗读。“小伙子,你要不要来我们电台试一试?只是没有钱。”他忙不迭地答应了。
为此,他必须起得更早。早点去修车,以期早点结束工作。当然,也睡得更晚——电台给了他一个时段(次日零点至1点)。虽然没有工资,但他开始拥有自己的听众。很长一段时间,他做两份工作,这两份工作他都处理得很好。只有一次,他听说邻市有一个短期的播音培训班,为期一周。请不了假,他便不要当月的奖金,旷工去参加。待走进教室,他发现,他是求学者中年龄最大的。
那时,他26岁,在小城大部分同龄人已结婚、生子,而他却揣着一个主播梦。后来,工厂倒闭,他拿着3。6万元的补偿金去了北京。
“知道我当时是怎么准备成人高考的吗?很多年没上学了,别说考试,阅读都有障碍。于是,我每天4点多起床,在路灯下读英语,再用一整天的时间做数学题,抽空练声。下午在食堂上自习,这样,晚饭才能抢到最便宜的菜。室友们都劝我,那么拼命干吗?考的是成人大专,等毕业时,你已经30岁了。可我顾不了那么多。我想好好学播音,我想坐在主播室,哪怕30岁才开始。”他坐在透明玻璃窗前和我说这些时,导播正在一旁调试设备。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演播室。他已经在这儿工作了13年,眼下,正主持着一档读书类节目。
我很好奇:“你年龄最大,学历最低,主考官看中了你的什么?”“我的声音、经历,我在求学期间不断做兼职,四处配音。”他顿了顿,说,“这说明我适合这份工作,热爱这份工作。事实上,当年进入台里的8个人中,现在还坚持做主播的只有我一个。”
那天,在节目的最后,他总结道:“只要坚持,人生终究会有不同。功名,或许从来都眷顾愿意付出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