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生活课堂 > 礼仪 > 旅游礼仪 > 天津风俗习惯礼仪

天津风俗习惯礼仪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天津风俗习惯礼仪知识

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天津也是一个具有独特风俗的城市。它有着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天津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天津风俗习惯礼仪

目录

●天津风俗习惯

天津重阳节习俗

天津城隍信仰

天津腊八节习俗

天津人的祖先崇拜习俗

天津风俗习惯

每年春季惊蛰过后,冰雪消融,晃虾即至,渔民是破冬冰出海口拉冻网,两三天的时间仅能耗捞百余千克,如遇风害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此时打涝的水产品特别值钱。晃虾,顾名思义,是它上市的时间短暂,十来天一晃即过。晃虾身长四五厘米,皮薄肉嫩,肥硕鲜美,色泽粉白,可炒,可炝,或油炸,或脱皮后入馅,是名贵的海产品;稍过时日,则皮厚肉粗,味道逊色。

二月末,天津美食河豚鱼上市。”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主要就是针对河豚鱼说的。其次便是大众食品鲫头鱼,头大身小,虽难上大宴,但家熬或炸鱼丸子,却也是家庭餐桌上的美食。

三月,海蟹上市,有诗说:“津门三月便持熬,海蟹堆盘兴尽豪”。

清明、谷雨前后,正值春雷初响,渤海湾特产黄花鱼、对虾,成群结队游至海河河口附近,接踵上市。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游览,喻为步步高升,“玉皇阁耸好登高,小食家家枣作糕、早饭偕来万庆馆,快呼菊酒醉牦陶。”借“糕”谐音“高”,糕有多种如:粘糕、炸糕、切糕、盆糕、糕干……

在冬季,天津人喜欢吃热呼呼的饭菜,就有了冬至之日吃馄饨的风俗。此外,冬瓜丸子汤、面汤、涮羊肉、羊杂碎汤、各式各样的“砂锅炖”“涮锅子”都是冬季的美食,特别是火锅,天津人对其情有独钟,例如“涮羊肉”和白肉片、粉条、白菜合成的“白锅子”、虾、蟹、肉合成的“三鲜锅”;蟹黄、蟹肉、虾仁、鸡肉、海参、白肉、玉兰片合成的“什锦锅”……一家人或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既增进情感,又烘托气氛,其乐融融。另外被称为津门冬季四珍的银鱼、紫蟹、铁雀、韭黄此时成为饭馆的“俏菜”。银鱼紫蟹火锅、酸沙紫蟹、高丽银鱼、炸溜飞禽及用韭黄烹制的菜肴为冬季食客餐桌增添了美味。真是“美味数初冬”。

腊月初八,“食腊八粥,以米豆枣栗杂煮之”。天津俗话:“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天还要煮上一些青豆食之,曰:结缘豆。供施舍。如今此举,知道的人恐不多了。二十三要用糖瓜、年糕祭灶。童谣说:“新年来。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写联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鱼炖肉。二十七,宰了公鸡宰母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豆篓。三十黑下熬一宿。”这就是说,过了腊八,就要准备年货和送年礼了,最普通的年货也要包括鸡、鸭、鱼、肉、海参、海蜇、海带、鸡蛋、松花、面筋、粉条、素冒、花糕、蒸食等等。而年礼则包括银鱼、紫蟹、猪肉、松花、烧酒、茶叶、鲜货、点心、青韭、鲜花等等。清人樊彬的《津门小令》说:“津门好,珍品重华筵。鳇骨鲨皮夸海错,蟹奴蚬子货冰鲜。狍鹿馈新年。”旧时,除夕夜除去准备零食外,还要准备鸡、鸭、鱼、肉、水果等供品,这个俗例至今仍有人家保留着,延续着。

<<<<返回目录

天津重阳节习俗

天津人过重阳的主要活动是登高、赏菊。这一天,人们邀约好友亲朋,携带酒食,登高远眺。旧时天津人登高多选当时的“高大建筑”,如玉皇阁、水月庵、望海楼、鼓楼等地。特别是东门外的玉皇阁,跟城里的古楼相比,玉皇阁周围地势较低,登上后眼界更为开阔,是登高的首选之地。史载:“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玉皇阁为登高处。”

另外,秋高气爽,正是菊花盛开之际,人们便把众多菊花聚到一起,或组成山形,“或缀成吉祥字样”,邀来亲朋好友,对此良辰美景,饮酒赏菊,自是一番乐趣。

重阳这天天津人多吃羊肉火锅,又吃花糕,取“糕(高)”字音,意味着年岁登高,长生不老之意。花糕用麦粉蒸制而成,上面盖上一层枣、栗子、糖果等,味微甜,甚是可口,父母还会把出嫁的女儿迎回家中共食,叫做“添秋膘”,所以重阳节在天津也叫女儿节。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旧俗都已渐渐消失或简化。19----,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将重阳节定为“天津市老人节”。届时,各单位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登高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慰问老人,庆祝此节,以体现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风尚。

<<<<返回目录

天津城隍信仰

相传天津建城时富余了不少城砖,城隍庙大殿就是用这些城砖修建而成的。后来又陆续修建了中殿、戏楼和后殿。庙里有两个大殿,府、县城隍各据其一,均有塑像。后有一寝殿,塑有府城隍卧像。庙门两侧有配殿10间,是“十殿阎君殿”,塑有不同造型的殿堂和刑场。

内容是:凡在“阳世间”做坏事的人,死后“受阎君审判”,按罪受刑,如鞭打、锯身、割舌、下油锅、上刀山等;做好事的人则“打人轮回再转世做人”。

城隍庙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八日举行,其中初六是鬼会,初八是城隍的生日。鬼会是由自愿或许愿人装扮的各式各样的“鬼”,初六这天从四面八方涌向城隍庙报到、朝拜。集合后下午开始出发,出大胡同,走西门里大街,穿鼓楼,出东门经南马路、西马路到西北角再回到庙内。所扮演的鬼形状各异。

初八是城隍的生日,这天晚上城隍要出巡“赦孤”。参与者恭恭敬敬地把城隍木偶抬上绿呢大轿,在各种志愿者所装扮的“鬼”的围护下走到荒郊野外。城隍在荒野下轿后,还要摆起公堂审案。

所谓“赦公案,理鬼事”,要为孤魂怨鬼申冤昭雪。一些装扮成鬼形的人同时在左右边跑边喊:“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折腾两三个小时,才返回城隍庙。这就是所谓的赦孤。至此,城隍庙会的表演才算告终。

<<<<返回目录

天津腊八节习俗

3.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3.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3.3、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返回目录

天津人的祖先崇拜习俗

祖先崇拜在天津民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天津民间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即使祖先仙逝,其灵魂仍与大家同在,他(她)应该受到特别的崇拜和尊敬。

大多数人还认为,移动祖坟可导致其家族的败落,名人的出现和其始祖的善行及当地风水密不可分。天津乡村的很多家庭都供奉着其祖先的牌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定期的祭祀。

即使不少人家由于居住条件限制不能长年专设祖宗牌位,但逢年过节都把祖宗牌位请出来祭拜。而且还要在先人忌日这天,为先人提供与实物大小相近的用纸、麦秸等物制成的衣物、家具、牲畜和佣人,以便祖先在另一个__享用。

每年从农历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祖先的牌位每天都要祭祀,正月十五也要祭祀。这段时间内,每次饭前都要在祖先牌位前摆上饭菜、碗筷。正月初一、初五还要供上三碗饺子。这种与祖先象征性的团聚,在清明节还要重复一次。届时,所有家庭成员要为先人扫墓,擦洗墓碑,供奉食品,焚香叩头;有人将部分食品留在墓前,有人则在墓前与祖先共进野餐,而在祭祀其他诸神时一般不会与神共享食物的。

天津人也崇拜龙王。晚清至民国年间,天津城乡建了不少龙王庙,大旱之年的求雨仪式也成了极为隆重的民间活动。求雨活动多是由老人发起的,先由长辈戴上柳条编织的帽子,赤脚到庙中烧香叩头,敬请龙王开恩布施甘霖,之后带上全体村民叩拜,以祈龙王降雨。清末民初,随着近代教育的引入,天津兴起了“庙产兴学”风潮,不少庙宇被改造成了学堂。

<<<<返回目录

57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