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
在写学设计案时只要把本课有关的教具写清楚就好了,当然,教学设计里写到的准备并不单单只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还要有天气准备等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1
生根与发芽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2.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感受小桃仁成长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了解植物发芽的相关知识经验。
2.教学挂图《小桃仁》。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小桃仁埋在泥土里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并论述:小桃仁怎么才能长成一棵小桃树?
2.结合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可进行提问:小桃仁是怎样长成小桃树的?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组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他们是怎么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桃仁为什么要喝了一大口水,使劲挺直身子?
4.教师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尝试用恰当的语气表现角色对话。
5.和幼儿一起玩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游戏。
请幼儿扮演小桃仁,小凳子就是桃核,在各种条件下小桃仁慢慢长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阅读区继续阅读《小桃仁》,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2
狐狸和葡萄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地跟老师讲述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并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或观看同伴表演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和表演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狐狸葡萄图片、狐狸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吃过葡萄吗?谁能告诉老师,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它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呀,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啊?”
二、出示图片,引发兴趣。
1.第一幅图片上画的是谁啊?(狐狸)它是什么样的表情啊?(笑眯眯的)
2.第二幅图片上画了什么啊?(葡萄)它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它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呢?(酸酸甜甜的)
三、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
(1)出示故事视频,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请你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启发幼儿说)
(2)再次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狐狸出来看到了什么?它来到葡萄下面想干什么?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引导幼儿跟老师集体讲述一遍故事(重点引导狐狸见到了葡萄后的情境部分)。提问:葡萄为什么是酸的?故事里的小狐狸最后吃到葡萄了吗?
(4)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一遍故事,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分角色表演: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带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2)幼儿两人一组协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讲,一人扮演狐狸。
(3)教师讲述故事,请全班幼儿扮演狐狸进行表演。
四、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讲解故事的含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比喻有些人办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3
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制作的云彩。
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二、讨论
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
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4
小小男子汉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RAP曲风,尝试快速有节奏的说唱歌词。
2.能看图谱自主学习街舞动作,在探索中获得技能的提升。
3.自信大胆的表演RAP和街舞,感受街舞带来的动感与快乐。
活动准备1.RAP音乐、小小男子汉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学习RAP1.体验RAP曲风。
1.欣赏老师带来的一段音乐,请仔细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听了有什么感受?音乐里说了什么?你们以前听过吗?你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刚才我们听到的《小小男子汉》和我们现在唱的《小小男子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尝试练习,发现特点。
你们想来尝试着说一说吗?给点音乐。
咦。你们发现了什么?有问题吗?哦,原来rap不是随便说的,是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说的。
4.学习RAP。
看,老师带来了节奏谱,你们能看懂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起来试试(慢)你们很棒,掌握的很好,加大点难度。提快点速度可以吗?
跟着音乐来试试。
5.小结:RAP最先是由美国纽约黑人开始说的,它是快速地极富节奏感地用语言说出自己
对生活的感悟或精神状态。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多个人说,可以有乐器伴奏也可以无伴奏。
那现在我们一般看到的qap都和什么在一起表演?
二、学习街舞
1.看视频你们跳过街舞吗?
老师带来了一段街舞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下。街舞好看吗?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
动作优美、随意。而且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还是一种有氧运动,还可以减肥。你们想跳吗?
2.看图谱,分组学习动作。
那里有四张图谱,你们四个好朋友一组去看一看,学一学。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
3.小组展示自己学到的动作,分析图谱。其余三组跟学。
4.学习其他的动作。
觉得街舞难吗?有没有哪个动作你还没有掌握的,需要再练习一次的,去那个图谱那里再练练。
5.完整展示街舞。
学的怎样了?考考你们,把所有的动作都连起来,想不想试试。
三、完整表演小小男子汉
来,让我们站起了试一试,把我们刚刚学的新本领RAP和街舞连起来表演好吗?(完整表演1)
你们觉得表演的怎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再次表演(完整表演2)
你们表演的很精彩,下面面向客人老师,把自己最美的动作,展示给她们看看。(完整表演3)
四、结束
现在去邀请一位小朋友,做她的教练,和她面对面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自己做过的梦,体现分享的快乐;
2、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尝试创编不同的简短诗句。
活动准备:
1、散文课件;
2、梦姐姐娃娃;
3、小花篮。
活动重难点:
1、猜猜小动物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2、梦姐姐送给你什么颜色的花,你做了个什么颜色的梦,梦见了什么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价值取向:创设睡觉的氛围,激发幼儿大胆交流做过的梦的欲望。
1、PPT出示汉字——花篮师:认识这两个字吗?
2、出示实物花篮师:真棒,是花篮。看!我这有个花篮,漂亮吗?猜猜是谁的花篮?
3、出示PPT——梦姐姐(配合节奏拉上窗帘)师:这是梦姐姐的花篮。梦姐姐在干吗啊?嘘……我们轻轻的,别吵醒了梦姐姐的美梦。
4、说说我的梦师:每个人都会做梦,你们做过些什么梦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经验提升: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有时会做美梦,有时会做恶梦,这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
二、欣赏散文
1、梦姐姐和她的花篮——课件第一段师:梦姐姐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几个美丽的梦,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价值取向:通过课件、音乐起到感受散文优美意境的作用。
2、小黄鸡的梦——课件第二段师: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的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于是,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猜猜它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价值取向:分段理解散文,为交流与创编铺垫。
3、小青蛙的梦——课件第三段师:小青蛙正在小草边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淡绿的花。于是,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引导幼儿一起说)绿色的梦是怎样的呢?
4、鹦鹉的梦——课件第四段师:鹦鹉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鹦鹉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引导幼儿一起说)红色的梦里会有什么呢?
5、完整欣赏师:梦姐姐的花篮真神奇,会让小动物们做各种各样颜色的美梦,让我们一起分享下小动物们的美梦吧。
小动物们做了这么美的梦,心情会怎样啊?
★价值取向: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优美,体验做美梦的心情。
三、小朋友的梦
师:梦姐姐最喜欢那些爱幻想的孩子,她觉得这样的孩子比小黄鸡、小青蛙和鹦鹉可爱多了,所以她总是把最美的梦送给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很美很美的梦。
现在,美丽的梦姐姐就要来啦,让我们闭上眼睛,看看她会送你一朵什么颜色的花,那么你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呢?(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花送入幼儿手中)哇,天亮了,梦姐姐送给你什么颜色的花,你做了个什么颜色的梦呢?
★价值取向:尝试用"梦姐姐送给我一朵X色的花,我做了一个X样的梦。我梦见……"语句表述。
四、活动结束和同伴、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美梦。
★价值取向:能自然大方地向他人交流表述。
幼儿园大班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