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骨髓》教学实录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救命骨髓》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陆白血病少年因台湾小伙子捐献骨髓而获救,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1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句话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最使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海峡两岸的鱼水情;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体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1、破题,板书:20、救命骨髓

2、过渡: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反馈学习情况:这篇课文讲了在成都机场上,一对四川乐山的夫妇盼到了儿子生存的希望——一个理想的供髓者为儿子提供的骨髓由专家送来,当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另外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事。

3、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修改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提纲:

⑴骨髓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

⑵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生命呢?

⑶把使你感动的部分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

⑷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⑸想一想,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3、展示学生个人感情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⑴时间的紧迫性。

⑵医疗费用高。

⑶可以匹配的骨髓难找。

5、出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骨髓捐赠者和收捐者永远不会见面,但那种血脉亲情,如同这绚烂的生命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6、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师作适当点拨。

四、总结全文内容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评析:课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05年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六班学生李静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了我们,接着出示课件“我想回家”这一催人心肺的真实的情境画面,导出课题“救命骨髓”,叙述我国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万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相配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营造了学习氛围,然后激发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带着质疑走入课文。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生回答)

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

(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评析: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做出相关的标注,出示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图课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悟的读、指导性读,品味“声泪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义,体会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时那惊呆的表情、揪心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1、孩子们,父母此时想挽救少年的生命,还有谁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2、集体交流汇报。

3、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随机引导品味)

出示

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孩子们,你们试想一下:一位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床上,针头刺进肌肤,他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他心里会怎样想?

(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他们真的是骨肉同胞吗?(不是)是啊!他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台湾青年却能够为了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这位青年捐献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生回答)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台湾青年忍受着针头刺进骨头时阵阵疼痛,这又怎能叫人不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来读——

也许台湾青年和少年永远不会在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血脉亲情,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来读——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 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配音解说)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慈经医院的专家们如此奔波,如此争分多秒,这十几个小时里纵然有重重的困难,也无法阻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啊!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子“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告诉所有关心少年的人吧!读——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品味台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出来,这一感人的壮举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师再引领学生从“立即”、“火速”、“马不停蹄”这些词语中感受紧张的氛围,骨髓的保存期仅仅只有24小时,在24小时内飞机从台湾花莲飞到台北,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在从香港飞往成都乐山,运送骨髓路途的遥远与辛苦,把救命骨髓准时送到手术台,成功的植入内地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台湾慈济医院的专家们奔波、忙碌、争分夺秒,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与时间争夺生命,纵有困难千重,但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这真情实感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过度:孩子们,文章学到这儿,让我们在一次回头来细细品味文章的最后几个字——跨越海峡生命桥。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音乐及动画)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学情预设:因为我们是骨肉同胞,我们有着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评析:通过学情预设,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感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海峡相隔,但同一国土,同一国人,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同根同源这一血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老师用深情、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加深学生对文本涵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峡的桥是生命的桥、是爱心的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骨肉相连的情感的结晶。

板书设计:

20 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花莲——台北——香港——四川乐山

台湾血脉 亲情大陆

评析

老师通过巧妙又精心设计的板书,寓意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之桥,突出了中心,深化了心。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 读中勾划生字

4、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2、 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 “两岸”指什么?

2、 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 画出行走路线图。

5、 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 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 指导朗读。

1、 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 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读出事情的紧迫感。

1、 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经过:少年发病----检查确诊---别无疗法---求救台湾---找到骨髓---一位小伙子---专家护送---少年得救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弄懂不理解的词。)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从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那些生词(播放课件)

杭州、患病、凋零、含苞、骨髓、绽放、辗转、步履匆匆、袭击、空旷、暂时、身躯

2、用手指书写容易写错的字

桂(注意右边) 湾 暂(注意下边)

3、理解词语

白血病、骨髓移植、突如其来、期待、海峡(出示中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寻找台湾、海峡、大陆)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7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2、课文讲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什么?

(两个场景:1是在杭州的某医院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2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五)课堂练习(播放课件)

1、字注音并组词

间还 脉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脸、( )的花朵、( )地流淌、( )的香气、( )的阳光、( )地流出

3、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

(1)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盼望 渴望 希望),(期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

(2)李博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走 奔波),感到了杭州。

精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酝酿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而后出示病床图)

这就是年仅18岁的青年小钱,一位严重的白血病患者, 此时的他生命垂危——生齐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

小钱是幸运的,这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灿烂的生命之花,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宝岛台湾找到了适合的骨髓!但是,就在要进行骨髓移植的前一天,一场里氏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但是,捐献骨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坚持进行手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手术室,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揪住了你的心。

(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二、 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预设交流句子:

(一)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师:为什么这句话揪住了你的心?

(生:因为余震不断,此时此刻,他们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2、师:就在昨天,一场——(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南投县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

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3、师:看到录象,看到这些数字,你最想说什么?(恐怖、可怕、善良……)

4、师:地震过后,亲人们走散了,失踪了。青年难道都不牵挂自己的亲人吗?他难道都不怕余震中自己的安危吗?但是,此时此刻,他想得更多的是——[幻灯片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指名读词)

a、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

b、所以,此时此刻,他躺在病床上,心理是极不平静的[心想:“家人生死未卜,他多么想 ,但是 。]

师引读: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师引读: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5、正是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即使担心家人的安全,即使仍处在余震中,他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只为了心中的那一个信念:救活小钱。

6、青年及李博士身上什么样的品质在感染着?(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私的,充满爱心的)

7、青年对小钱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再来体会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读句子)(指名个读)(齐读第四段)交流句子:

(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师: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于生死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与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终于——————

2、师:(指名多人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了什么?(读出了艰辛,读出了余震不断)

3、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

⑴师:余震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针头一次又一次从肌肤里脱落,抽取骨髓是多么的艰难啊!但是,引读——李博士……躺在病床上。

⑵师: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4、师: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5、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齐读第五段)

师:因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指名读——

(三)、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最揪住你心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上午7:30,台湾花莲滋济医院,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8:50,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

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下午2: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

3: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晚上8: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

8:50,浙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警车开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终于如期传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

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12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让我们一起读6自然段。

2、 品读第7段

⑴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你激动吗?你想把这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小钱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连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小钱的人)

(小钱父母相拥而泣、李博士如释重负、医护人员奔走相告)

⑵师:此时此刻,只有课文的最后一段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指名读——齐读)

⑶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生: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

生:这是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

⑷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齐读)

三、延伸拓展,续写血脉亲情

1、写话。同学们,茫茫海峡隔不断骨肉亲请,也许,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幸运的小钱一定会有满腹的心里话想跟他们说,这位同胞又会说些什么?配乐,生写

2、推荐课外阅读《千里爱相随,小安安平安回家》

四、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给予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5

教材分析:

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略)

一、感情朗读,深化体味,生发情感

二、假设见面,亲切交谈,提升情感

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融合情感

四、提醒指导,写好字词,扎实基础

五、借助语段,联系实际,抒写友情


《救命骨髓》教学实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1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