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学设计课件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

三、课时安排 一节课

四、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五、教具准备 投影器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针对空气,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与同学有争论的问题,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关空气的科普知识小故事。由班长组织进行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投票,选出几个得票高作为同学们学习的课题。课题提出者作为组长,自行组成小组。 2.课堂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想想为什么风会动?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会长得更快? 看图思考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那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以下我们就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请同学们看课本。板书

板书,看书,思考

切入主题

上一堂课已经要求大家去准备了,那现在由各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起来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根据自己找出的资料,各自谈谈了他们最想知道的和最有兴趣的,并且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空间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

肯定学生的结果,重点讲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和有疑问的。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装置图,课本图2-2 找图,看图

进一步引进内容 由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占1/5;后来陆续发现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

观看空气成分示意图

那你们想不想来亲眼看一下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 齐声叫好,期待实验

初次接触实验,增强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仪器,操作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细心观看,跟着老师的操作思考

让学生初识仪器,有利于以后做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识认知

提问: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学生举手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解释现象:瓶内增加水约瓶的1/5,说明消耗了氧气。板书: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加热)重点

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消耗氧气而不消耗氮气? 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现在证明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取一瓶氧气一瓶氮气,让学生观察其颜色,闻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规则,请两位同学上来自己操作。取两根带火星的火柴,分别伸进瓶中,发现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

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以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解答的自己所产生的疑问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学生自由发言

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

先由图片引出,用以来证明前面的学生的回答的正确与还可以补充他们想不到的或没有见过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各种空气成分的作用

看图思考,记笔记

通过生动的图片讲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氧气用途:潜水、医疗 ;炼钢、气焊; 化工生产 ; 宇宙航行

2、氮气 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医疗、麻醉; 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3、稀有气体 : 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 ;制造低温环境 (氦); 医疗麻醉 (氙) 学生认真做笔记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保护空气: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5分钟,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通过讨论,由小组推选一个人回答 关注环境 保护环境 养成环保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投影图片,形成对比

解释图片。

回忆自己身边的环境与图片中哪个比较相近

形成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电影片段

通过片段,让学生懂得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受害的始终是我们人类。

缓解压力 3. 课后作业:学生自行分组,设计研究方案,采取调查、采访、实验、统计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区的空气情况,并完成调查报告。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2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将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最后还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空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必要性。

课标分析:空气是身边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之一,学生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系统。因此课标要求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建议进行试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法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实验,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试验装置及原理,为课上的探究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重难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 空气的组成

3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4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5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危机人们正常生活的地步。许多城市每天都要进行空气质量报告,以便及时控制污染程度。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也应了解这一情况,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应努力学习,将来用科学的力量来改变现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从我们周围的空气来开始学习。 推进新课:

【过渡】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志0.03% 【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他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他们叫做纯净物。 二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分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 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四

保护空气

【分析】

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图片展示】

大气污染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结论】

1 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

2 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思考】

加入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3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

枣园九年制学校 曹英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实验。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

②气密性不好

③未冷却至室温

二、空气成分: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4

(三)三个活动片段

《课题1 空 气》教学片段

————空气的组成

㈠、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2.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

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教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㈡、新课讲授

1、教师讲述: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2、师板书: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3、教师: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4、教师提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5、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井仔细观看图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6、师讲解: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教师演示课本27页[实验2—1] 教师边操作边提出实验注意事项:①装置不能漏气;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人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可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8、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尽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l/5。

9、师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10、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投影讨论内容: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学生回答: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的原因是:①、因为氧气含量低。②、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被消耗掉。③、红磷不足,瓶内有残余的氧气。④、装置漏气。⑤、燃烧匙与水面之间的氧气没被消耗掉。

11、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水面上升不到1/5。

12、教师: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13、教师提问:从这个实验我们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思考、展示。

14、教师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5、师讲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

16、师小结: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5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寻找空气》优质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寻找空气》优质教案模板

备课教案

初中爱护环境教案

初中生物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初中地理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幼儿环保教案人教版

幼儿环保最新优秀教学教案

幼儿环保2020精选教案参考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范文

《空气》教学设计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1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