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林春曹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古井》这是一篇精读文章,讲的是“我们村”的乡村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学目的:

1、 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 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 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4、春雨有什么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3至5自然段。

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

4、讲解“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

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

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

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

①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

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课下练笔

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这是一口( )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3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充满感情、文字优美的课文,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古井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内容,体会古井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作者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可是故乡的一口古井却一直令她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那句话最重要,抒发了作者对古井的赞叹之情。

3、投影出示:“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点拨:这口古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把古井比作什么?甜美的乳汁指什么?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亲?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是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段。

2、点拨:你读懂了什么?

3、从哪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时间、人数、古井周围)

4、春雨有什么特点?刚下过春雨的路面什么样?“老是”说明什么?

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三)学习三—五段。

1、为什么说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的?

2、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3--5段。

3、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这个、那个”说明什么?“挑一担、提一桶”说明什么?“总是”说明什么?

4、当老人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5、“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什么意思?

6、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想像这一部分描述的情景。

7、分组讨论:说说自己想到的内容。

8、交流、表演,进一步体会古井是怎样教我们做人。

(四)学习第六段。

1、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学到这儿,你对这口古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把它比作母亲恰当吗?

2、引读课文,“所以,作者由衷的赞叹,多好的......”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取水的人(以水养人)

5古井 络绎不绝 无私奉献

(像母亲) 帮助于老人(以德育人) 乐于助人

不要报酬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背诵。

(1)齐背。

(2)同位互相检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哪些事?(取水的多,帮助老人不计报酬)

2、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

3、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4、古井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联系内容和体会具体说一说。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内容。

(2)共同交流,加深体会。

三、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点拨:作者怎样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呢?

1、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1)比较一下哪种表达感情更强烈。

古井像……儿女。

古井哺育乡亲们。

第一句话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慈爱的母亲,因为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为了哺育儿女,可以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古井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的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2)比较表达有什么不同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小曲。

桶儿响,扁担也响

第一句表现出轻松、愉悦。

四、自学短文《养花人的梦》

1、出示要求。

(1)有几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2)主要内容,哪能些词用得好?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讨论交流,共同订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5 古井

哺育 陶冶

无私奉献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本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落清晰,语句优美。

本年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应该珍视的“金矿”。

二、教学过程

师:(板书:古井)同学们,从课本的插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极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师:这节课,大家想像预习课文那样一段一段地读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还是先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呢?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含义最深刻。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井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们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第4个句子含义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缩句:( 。) 师:缩句以后突出了哪个词语非常重要? 生:哺育。

师:(板书: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 生:养育、培养。

师:谁能用“哺育”造一个句子。 学生造句

师:对这一句进行反复品味,我们还可以怎么进一步体会思想呢?生1: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生2: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师:对,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这一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

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3生读,齐读 )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紧密呼应,互相补充,有谁找到的请起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师:(出示写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说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理解过程吗?

生:我读到“多好的古井啊”时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继续读就发现了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时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联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预习时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无私奉献的品格。这句话隐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让乡亲们懂得了要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告诉了大家怎么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就这句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词。这句话强调了泉水的重要。 师:(把两句话放到一起)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生:“温情的母亲”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儿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两句话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书:提供泉水 陶冶品格)

师:从这2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对古井的赞美。

师:谁愿意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赞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赞美的语气朗读。(师再指2生读,同位互读。) 师:通过抓重点句子,我们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课文进行体会。

生:这段主要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中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是怎么体会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说明取水的时间长;从“络绎不绝”看出取水的人数多;从路面老是湿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师:对,这一段写得具体、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愉悦心情和热闹景象,节奏稍快。

师: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写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的事呢?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下一段课文,看一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

生:从“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在外地教书”等语句看出老人确实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师: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

生:“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生:说明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了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说帮助老人的既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

师:你能再进一步进行体会吗?

生:从“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的“总是”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在一直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师: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朗读对话。要读出乡亲们对老人的热切关怀和体贴的感情,还要读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师:乡亲们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什么品格? 生:无私奉献。

师:(板书:乡亲们 无私奉献)乡亲们不要报酬是受谁的影响? 生:是受了古井的影响。

师:这正好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哪个呢? 生:陶冶。古井在陶冶乡亲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在大家想:作者这样写跑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跑题。这篇课文以“古井”为题,除了赞美古井,还赞美了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乡亲们。

生:作者赞美古井,更赞美具有古井精神的乡亲们。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借物喻人)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党员女儿的身份给乡亲们写一封信。

反思: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将学生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下,在不经意的角色变化中,学生必能再次被乡亲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活跃思维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了学习。]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八册的第二单元,在单元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透过文章内容体会思想的要求。本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落清晰,语句优美。

本年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应该珍视的“金矿”。

二、教学实录 师:(板书:古井)同学们,从课本的插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极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检查预习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扫清了文字障碍,概括了段落大意,抓住了主要内容,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过程略)

师:从“导读”中知道这个单元我们要重点培养什么能力? 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师:这节课,大家想像预习课文那样一段一段地读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还是先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呢?

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

[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展开教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层递性。]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含义最深刻。

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井位臵,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们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第4个句子含义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 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缩句:( 。) 师:缩句以后突出了哪个词语非常重要? 生:哺育。 师:(板书: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 生:养育、培养。

师:谁能用“哺育”造一个句子。

生1: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下,渐渐长大了。 生2: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哺育下健康成长。

师:对这一句进行反复品味,我们还可以怎么进一步体会思想呢? 生1: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生2: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师:对,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这一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

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3生读,齐读 )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紧密呼应,互相补充,有谁找到的请起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进行了大胆尝试,跳跃式的处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创新思维。] 师:(出示写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说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理解过程吗? 生:我读到“多好的古井啊”时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继续读就发现了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时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联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预习时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无私奉献的品格。这句话隐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让乡亲们懂得了要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告诉了大家怎么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就这句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词。这句话强调了泉水的重要。

师:(把两句话放到一起)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联系。 生:“温情的母亲”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儿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两句话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书:提供泉水 陶冶品格)

师:从这2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对古井的赞美。

师:谁愿意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赞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赞美的语气朗读。(师再指2生读,同位互读。)

[朗读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的引领要得当、具体。] 师:通过抓重点句子,我们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课文进行体会。

生:这段主要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中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是怎么体会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说明取水的时间长;从“络绎不绝”看出取水的人数多;从路面老是湿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师:对,这一段写得具体、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感觉“络绎不绝”用得特别恰当,你们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生:“络绎不绝”就是说取水的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师:你能试着造个句子吗?

生:清晨,参加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沂河岸边。 师:你的句子让大家仿佛来到了清晨的沂河边,参加晨练的人可真不少。说明了人们普遍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喽!

[教师借题发挥,启发学生应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愉悦心情和热闹景象,节奏稍快。

(生感情朗读课文。) 师: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写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的事呢?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下一段课文,看一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

生:从“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在外地教书”等语句看出老人确实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师: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 生:“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生:说明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了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说帮助老人的既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

师:你能再进一步进行体会吗?

生:从“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的“总是”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在一直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对学生寄予合理的期望,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令我们欣喜的表现。] 师:下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女生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一下老人和乡亲们的心情。 生:老人带着歉意多次要给报酬,乡亲们总是不肯接受。

师: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朗读对话。要读出乡亲们对老人的热切关怀和体贴的感情,还要读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生分角色读。)

师:乡亲们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什么品格? 生:无私奉献。 师:(板书:乡亲们 无私奉献)乡亲们不要报酬是受谁的影响? 生:是受了古井的影响。

师:这正好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哪个呢? 生:陶冶。古井在陶冶乡亲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在大家想:作者这样写跑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跑题。这篇课文以“古井”为题,除了赞美古井,还赞美了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乡亲们。

生:作者赞美古井,更赞美具有古井精神的乡亲们。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借物喻人)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生感情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局部深化,再整体推进,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忽然想起有一个人我们给忽略了,是谁呀? 生:老党员的女儿。

师:对,她明知道父母有困难却不来照顾,是不是不孝顺呢? 生齐:不是。 师:(出示小黑板: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女儿毕业后很想回来照顾父母,老党员可能会对女儿说些什么? 2、父母身体不好,女儿在外工作能放下心吗? 3、女儿在外能安心工作吗?为什么?) 生兴致勃勃地讨论后:老党员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为祖国多做贡献,不愿让自己拖女儿的后腿,所以不让女儿回来照顾自己;因为女儿自幼在古井边长大,对生活在古井边的乡亲们很了解,所以父母生活在这样一些人中间,女儿放心,因此能够安心工作。因为受了古井的滋养和陶冶,因为古井边乡亲们的影响和感染,所以老党员的女儿在外教书时也一定会像古井那样,用自己无私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所有毫不保留地奉献给教育事业。

师:这样看来,课文中具有古井精神的人不止是乡亲们喽?

生1:对,除了乡亲们还有老党员。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无私奉献,不把女儿留在身边也是无私奉献。

生2:老党员的女儿肯定也是无私奉献的人。

生3:还有作者。如果他做不到无私奉献就不会写文章赞美古井。 生4:我们也应当做无私奉献的人。

[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创设了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有感而发则水到渠成。] 师:今天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学得非常主动,老师也深受感染。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党员女儿的身份给乡亲们写一封信。

[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将学生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下,在不经意的角色变化中,学生必能再次被乡亲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活跃思维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了学习。]


《古井》教学设计与反思林春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