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1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枫桥夜泊!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生:明白啦!

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

(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

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

生:是的!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

生:读出感情来。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安静。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

(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

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

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谧静美”的意境。

师:什么词?

生:安谧静美。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

(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都响起。)

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

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

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生读,师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

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

生1:忧愁。

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

生3:我也觉得很忧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

师:哦──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

生4:很孤独。

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己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

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本来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

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

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

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孩子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

生:(齐答)客!

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

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客,客是什么?

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

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生:对!

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

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

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

生3: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

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面,他都不知道。

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

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生:也没有。

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

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

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

(哄笑)

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 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交流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生:2名读。

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师 :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秋思》。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

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交流、朗读并背诵。

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交流

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3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师:同学们,当你们高兴或忧伤时,你会怎样表达?

生1:读诗。

生2:读诗。

师:我们的古人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

(生齐读《鸟鸣涧》、《静夜思》、《早发白帝城》)

师:不同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怀。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夜晚水乡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停泊。

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

生:夜晚。

师:夜晚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静谧。

师: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一读题目?

(指名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夜的感觉,读出了泊的情怀。真不错。

二、通读感知,读通读顺

师: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投入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大家。谁愿意做今天课堂上第一个为我们朗读诗歌的人呢?

(生1朗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谢谢你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生2朗读)

师:只要做到字字入梦,句句入心,一定能读好。

(生3朗读)

师:读得不错!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生4朗读全诗)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我也想读。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后三个字你们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还想读吗?现在,分男女生读。男生读前四字,女生读后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我们还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图,自由读诗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学自读,同桌交流)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师:你在用心灵思考,你有诗人的潜质。谁再来说?

生2: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师:好词好句不断从你的心里流出来。谁再来说说?

生3:第一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同学们,闭上眼睛,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悟,齐读诗歌!

(生齐读)

师: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候,本该是干什么的时候?

生:睡觉。

师:诗人张继睡着了吗?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说明了他没有睡着?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

生1:难眠。

生2:不眠。

生3:未眠。

师: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愁眠”)

师:有点愁,再读。

(生齐读“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诗人为什么愁呢?

生1:他赶考落榜。

生2:亲人离去。

生3:有烦心的事。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下资料。(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学生读)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4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3)看来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一会就要天亮了。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月亮?(深秋)快要入冬了,天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 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8)客船上的张继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他是一个孤孤单单,举目无亲的游子,这“铛——铛——铛——”的钟声分明敲在张继的心上。听着钟声的张继更加无法入眠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四、拓展延伸。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0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