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 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语言、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孤独”一词,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为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理解。

教学设想

这个故事生动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但文章较长,深入解读可能会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所以我欲采用抓人物语言为切入点,可以向环境、细节描写方面延伸,一句话串起了时空的网络。这种连接是两个层面: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技能成为课堂推进的线索,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杜小康的语言很少,就四句话,也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品味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营造氛围。

语文的世界有鸟语花香,亦有疾风骤雨;有温情脉脉,亦有残酷无情。正如我们的人生之旅,有快乐,亦有痛苦。正如歌曲中所说:阳光中在风雨后,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与杜小康一起度过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1按照小说的三要素概括故事情节。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2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快速在文中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课件展示。)

请一位同学读出四句话,体会情感。

赏析人物的语言我们要注意两点:一.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样的话。二.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

(1)赏析第一句话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二自然段。

思考:

哪一段交代了杜小康放鸭的原因?这段中哪一个词鲜明地表示了出了杜小康对放鸭这件事的态度?

“只好”一词写出了杜小康无奈的态度,当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么样?(害怕恐惧)为什么害怕恐惧呢?(要离开疼爱她的妈妈,离开熟悉的朋友,学校)

你们知道放鸭之前的杜小康的生活状况吗?找一位看过《草房子》的同学来介绍一下。(看幻灯片)

总结:家境富裕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对他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现如今要离开疼爱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陌生遥远的芦荡去放鸭,他愿意去吗?

于是他对父亲说了第一句话,应该怎样读?从这里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不能体贴父亲,只想着自己的杜小康)

(2)(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读出这么多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赏析或同桌讨论其余的三句话,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杜小康”这样的句式,批注你的赏析结果。一定要在文中找到语言依据。

A赏析第二句话,你从第二句话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从说话的环境和心理去理解)

找出说这句话的环境:读21自然段,在这样空旷陌生前途未卜的环境里杜小康的心情怎样?(害怕恐慌)

但这时的杜小康并没说要回家,那是在什么时候?(孤独想家的时候)勾画出写孤独的句子。

指导朗读29至31自然段,变换人称,将杜小康改为“我”体会孤独对杜小康的威胁。

此时的孤独比刚离家时要深百倍。浓千倍,它吞噬这年幼的杜小康,终于在晚上梦到母亲说出了这句话。与第一句话比较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点懂事,逐渐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杜小康,能面对困难的杜小康)

B那么你从第三句话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呢?(一个成熟的,勇敢的、有责任感的,敢于面对困难的杜小康)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夜雨找鸭的情形能说明杜小康长大了,“分头”一词体现杜小康成熟了)

老师范读夜雨找鸭的38自然段,同学们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总结:头上如万辆战车般在滚动,耳畔是呼呼的风声,身上砸着歇斯底里般的雨点,脸上和脚上以伤痕累累,可他还要孤军奋战。

然后读第三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能把”吧“去掉,把句号改成问号吗?为什么?(这样才能突出杜小康的勇敢、坚决、果断)

文中还有好多细节也让我们感受到杜小康的成熟,特别是能表现父子之间关系的句子,同学们自己去找找,这些都说明了杜小康的成熟和勇敢。

C第四句话,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呢?

一个感受收获喜悦的杜小康,一个激动的杜小康。体现了激动不已惊喜的心情。

总结:通过对这四句话的品析,每句话都鲜明的表现了杜小康当时的性格,请同学们在读这四句话,读出情感。

三品味主旨

1当我们陪着杜小康走完这段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的成长,你认为怎样算是长大了?(独立不依赖别人勇敢坚强)

2那么是什么促使杜小康的成长呢?(孤独)

杜小康年幼时家道中落,饱尝物资生活的单调、精神生活的痛苦,可最终用稚嫩的双肩扛起这一切。孤独并不可怕,困难并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他就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再回首课文,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

作家曹文轩也这样说(看幻灯片)

总结:这一段孤独的旅程成为了杜小康以后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遇到困难挫折他都会想起。让我们再次品味孤独。(看幻灯)齐读这段话。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说道“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四看幻灯片,拓展训练。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附板书:孤独之旅

曹文轩

杜小康:幼稚(不懂事)

懦弱(逐渐懂事)

坚强(成熟勇敢)

激动(长大)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你们到了九年级,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吧。那么你们都能面对孤 独,勇敢地战胜孤独吗?有一个少年 ,他战胜了 孤独,感到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家道破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 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2、 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三、体会细节,讨论问题

1、 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

2、 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 理变化?请标记出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

提示:小康心理变化时间轨迹:

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 安顿之后 住段时间 雨后天晴

学生发言。

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3、 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两点:①失学。 离开同学、学校,痛苦和寂寞。②放鸭生活艰辛,孤寂,恐惧(对环境、对前途)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有关鸭群的描写。衬托。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鸭子的成长衬托杜小康的 成长。

(2)有关芦荡的描写。广阔无过,烘托小康害怕;宁静美好,反衬小康恐慌。 (3)有关风雨的描写。可怕---搏斗- --成长。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五.拓展:

说说你的感悟联想。

六、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附板书:

孤 独 之 旅

曹文轩

心理变化过程: 杜 小 康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成

芦荡安顿后: 孤独单调 长

住段时间后:不再恐慌 之

雨后天晴时:坚强 旅

成 熟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3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杜小康的话,品味孤独,体会杜小康的成长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

二、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可抓住 小说的三要素简要概括,采用“人物+环境+情节”的格式。

三、赏析杜小康的三句话

请找出并画出这篇课文杜小康讲的话,说说分别位于哪一小节?

(一)齐读第二小节,品味杜小康说的这句话

提 示赏析语言的要点:注意联系上下文,如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注意挖掘说话人的此刻内心的情感与心理

1、 杜 小康为什么去放鸭?“一落千丈”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会一落千丈? “只好”一词表明了什么?

3、 当时杜小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赏析第二句话“我要回家------”

1、这样 一个孩子愿意跟父亲去放鸭吗?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读?

2、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怎样一个杜小康?

3、21节,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烘托了杜小康怎样的心理?此时他面临的的敌人是什么?

4、这句话 跟第一句话比少了什么内容?

(三)请学生自主赏析其他两句,用“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杜小康”在书中进行批注。四人或同桌互相交流。

1、第三句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哪个词突出了他的成长?

2、听老师 朗读第36节环境描写的内容,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杜小康说出了“还是分头去找吧”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若 把“。”改为“?”或“!”行不行?请同学读一读。

(四)第四句“我读出了一个 的杜小康。”

1、若把原句改为“爸!蛋!鸭蛋!鸭下蛋了!”好不好?为什么先喊出的是“蛋”?

2、谁来读一读,评价。

四、是什么促使了杜小康的成长?

五、感悟“感动”

六、作业布置

1、 教师补充稍后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草房子》

2、 推荐曹文轩的其他作品《青铜葵花》《野风车》《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根鸟》

内容包 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③教学对象分析;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⑤教学过程;⑥教学反思;⑦备查网址。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究题目的深刻含义

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情节,领会标题含义。品味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

【教学流程】

一、_导入启迪智慧

同学们,你们正值十五、六岁,可谓是花季少年,在你们成长的岁月里,快乐和幸福充满着你们的生活,可是,人总要长大,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而来,每个人面对孤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财富,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作者)[设计说明]:曹文轩小说恒久的主题之一,主要是成长一族被命运所抛,在绝望之际,重新诞生的奇迹。因此在教学中紧扣两个关键词“成长”和“孤独”,以生活中学生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为切入口,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整体感知,理解孤独

1、在上节课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时,老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师归纳:这篇文章通过对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记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2、文章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_、结局几部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每部分的内容。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_: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设计说明]:在学生熟知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本。这样既能概括全文内容,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为接下来深入文本做充足的准备

三、走进心里品味孤独

1、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这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里?

(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心理活动的发展:(找学生朗读。)

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变得坚强、长大了。

[设计说明]:文本细读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等因素进行仔细的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是在对语言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灵间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动。解读文本时,要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力图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探幽发微,以此彰显语文的味道。

四、走进环境造就孤独

作者成功的展现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们在分析文章时不难发现杜小康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那么,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环境,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⑴有关鸭群描写: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⑵有关芦荡描写:

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广阔的背景和舞台;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烘托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在较多的环境描写中,笔者有所取舍,抓住描写暴风雨这一段文字重锤敲打,通过文本细读,促使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五、教师解题诠释孤独

主人公杜小康在家道中落_辍学随父亲去放鸭后: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5

【设计思路】

1.名人效应,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中学生喜欢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由曹文轩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是自读课,入题宜有趣并且简洁,给足同学们读和思的时间。

2.自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尝试缩写。

《孤独之旅》的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学生运用在前一课或前两课的学习方法中获得的阅读小说的经验,自读课文并且梳理出小说情节之后对课文进行缩写,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作品风格、语言特点等,再联系题目,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初步的判断。

3.品位细节,批注式阅读。

(部编本)人教新版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自读课文的旁批准确有用、指向关键、导向语言、深度思考、语言简明;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精要指导,延伸阅读。为了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让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结合课本上的提示和旁批对这篇小说进行批注式阅读。在分享交流时用心去听,适当鼓励,关注学生的成长,理清思路,打造和谐的、互相倾听的课堂。

4.发现感悟,理解主题

在自读、批注中应该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思想情感状况,应该关注到不同学生所能够达到的阅读层次,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解决个性问题和同学们提出的共性问题,巧妙推进,理解主题。

5.名句欣赏,名著推荐

(部编本)人教新版教材的阅读体系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的不同层次推荐一定的与课文有关联的读物,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到提升。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原作《草房子》及其作者。

【学习目标】

1.借助小说三要素对这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缩写故事情节。。

2.通过批注式阅读精读文章的方法,深层欣赏这篇小说的语言魅力。

3.能在自读、自思、自批注中悟得孤独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孤独,孤独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名人效应,点燃探究热情。

①聊聊这一本书:《草房子》所获得的荣誉与名人对它的评价。

②百度一下作者:曹文轩在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曹文轩的其它被学生们所熟悉的作品。

③知道一点背景:请同学说一说杜小康来放鸭的原因。

二、自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尝试缩写。

同学们自主快速阅读课文后,联系前面所学的小说的三要素,谈粗略的感受和认识作品的独特之美。然后梳理出故事的情节并尝试把3509个字的课文缩写到300字左右。分享,最后明确在缩写中哪些因素是必不可少,哪些因素是可以去掉的。

三、品位细节,结合课本上的提示和旁批对这篇小说进行批注式阅读。

教会学生自读批注的有关方法:答书之问、赏语评人、生发联想、剖析写法、质疑问难、寻心明旨。其中课文旁边的提示和问题就指向对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赏析。在批注中学生对杜小康的心理和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老师巡察,指导,然后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对自己的批注进行展示,师参与全班交流并对上来展示的同学的批注进行等级评定。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对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同学们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孤独之旅”是指杜小康在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四、发现感悟,理解主题。

在学生批注的时候,老师巡察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对于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并且顺势而为体会孤独也是一种美。

师也提出一个问题:48自然段原文里有“甜津津”几个字,现在拿掉了,为什么?因为作家说,他想读者肯定能想象那味道,甜津津的什么味道?

明确:既是芦苇根的清甜的味道,又是经受住磨难的洗礼,体会到孤独带来成长的喜悦。

单元目标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可以结合同学们批注时的“生发联想”思考:读杜小康,思考自我,想想与杜小康相比,自己或缺什么?读了这篇小说,你收获了什么?

五、名句欣赏,名著推荐。

在课的“尾声”,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话,请同学们读起来:

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蒋勋《孤独六讲》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

---曹文轩

然后选同学们选择喜欢的一句话摘抄在这篇课文的题目旁边。并且推荐阅读初级阅读书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阅读中级书蒋勋的《孤独六讲》。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孤独之旅》教案语文初三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关于《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灯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教学设计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我的教学设计反思方案5篇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