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若水1875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写下了《春日偶成》这首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春日偶成》,背诵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板书)。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踏春郊游,意兴所至,偶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出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成: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生:春天里的一天,诗人偶有所感,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有所感而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欣赏它。(出示全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板书:读准)

开火车分行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你能读懂吗?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明白?出示词语解释,开火车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考这首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可以在书上做笔记。(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理解,余:我,将谓:就以为,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由说,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指导

“云淡风轻近午天”,解释方法:改变顺序。“近午天云淡风轻”

“傍花随柳过前川”,解释成:“在花丛柳林间穿过”,没有直译,根据诗意巧译。

“将谓偷闲学少年”,解释方法:改变顺序。“将谓学少年偷闲”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将近中午的时候,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当时的人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

师: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可以说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再次齐读,读出古诗的意思。(板书:读懂)

四、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我们还要去品读古诗的意境。(板书:读悟)

师:各位同学,现在你就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春景?

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出示图片。

师:你能具体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物吗?你可是文采飞扬的大诗人呀!

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美景?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想象。

出示句式

金黄的迎春花在枝头绽放,像______

山坡上,那大片大片的桃花像______

油菜花开了,_________

鸟儿在枝头__________

湖面上,几只野鸭_______

五彩斑斓的蝴蝶________

学生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师:哦,原来程大诗人看到了这么多美景。你能读出这美丽的春景吗?

生再读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做些什么?(要求将句子说清楚说具体)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

师:诗人程颢看到如此美丽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们一样的举动。那些在地里劳动的庄稼人、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他们会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地里劳动的庄稼人会说:“”

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会说:“”

________会说:“”

学生想象说话。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你认为诗人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呢?

(怡然自得、悠然自得、自得其乐的快乐。)

师:由此可见,作者写乡邻们对他的议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乐!(指板书)指名学生朗读,评价。(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师:程颢在这首诗中先描写了美丽的春景,(板书:写景)再抒发了快乐的心情(板书: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将心中的快乐和这柔和明丽的春光融为了一体。整首诗读起来,有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令人百读不厌。我们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齐读。

五、背诵古诗。

师:优美的诗篇应该储存在大脑里,请读熟这首诗,学会背诵。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齐背。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春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能背诵给老师听吗?

(《春晓》、《春雨》、《江南春》、《城东早春》、《春日》、《游园不值》……)

过渡:那么《春日偶成》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春景呢?

二.学习

1.多媒体出示古诗: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指名读诗,齐读古诗。

2.从诗中,我们看到哪些春天的景物呢?请圈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显示答案:云、风、花、柳、川

3.那么,春天里的云、风、花、柳和小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的云()的风

()的花朵()的柳树()的河水]

4.根据诗中的景物,请你写一段话描写美丽的春天。生当堂完成,指名朗读,配乐。

5.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好,怎能不去欣赏一番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游览吧!请学生用“△”标出表示诗人春游时动作的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答案:傍、随、过

6.一边行,一边看,诗人的脚步怎样?诗人的心情怎样?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选词填空

[ 轻松轻快

()的脚步()的心情]

7.诗中哪一个词体现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呢?(“乐”)

8.快乐的心情使年纪已不小的诗人仿佛又找回了青春,你看,他像年轻人一样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于繁花绿柳之间。(多媒体显示画面)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在干什么?理解古诗后两句。齐读诗的后两句。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0.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填空

[春天的景色(很美),从诗中(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这两句可以看出来;诗人的心情(愉悦),从诗中(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两句可以看出来。]

11.美丽的春景不仅使诗人的心情愉快,而且触发了诗人的诗兴,于是信口吟成这首小诗《春日偶成》,理解“偶成”的意思。

12.试着背诵古诗。

13.课后作业:画春景。

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最为突出的是精心的练习设计。表现在:

一、练习内容上的拓展性与综合性。本课练习的设计立足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从导入部分由课题拓展开来的问题“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能朗诵给老师听吗?”相机学习其它描写春天的诗篇,时机把握恰到好处,学生表现积极主动,有感情地背诵了课内课外所学的众多诗篇,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表现学生丰富的古诗积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气氛活跃。到在学习古诗内容时,在让学生从诗中划出描写春天的景物的词“云、风、花、柳、川”后,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出示词的练习,让学生填空:()的云,()的风,()的花朵,()的柳树,()的河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写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景物,写一段话描写美丽的春天,并配乐朗读。这一系列练习中,含理解、再创造、表达为一体,既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及至到教学最后所布置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画春景,都体现了练习设计的拓展性和综合性。达到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

二、练习形式上的开放性与多样性。本课练习融读、写、画为一炉,形式不拘一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背诵描写春景的古诗、写春景、配乐读春景、画春景等),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三、练习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内容上的拓展和形式上的开放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始终紧扣着本课教学中心展开,有很强的针对性。写春景画春景以及让学生标出诗中表示诗人春游时动作的词,是针对诗的前两句“云淡风轻近午天,伴花随柳过前川”的教学;随着教师的过渡语言“一边行,一边看,诗人的脚步怎样?诗人的心情怎样?”相机出示的选词填空的练习(轻松、轻快;()的脚步,()的心情)则结合古诗后两句“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学习,紧扣着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乐”;在教学内容的最后,教师用填空练习“春天的景色(),从诗中(),()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从诗中(),()这两句可以看出”对古诗进行小结。本课在练习设计上开放适宜,张弛有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3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的词语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暖鸭先知。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似剪刀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填的诗句里都含有一个什么字?(春)

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师:是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1:郊游去。

生2:放风筝。

……

师:热情的春姑娘向大家发出了这么多邀请,北宋大诗人程颢也加入了郊游的队伍,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日偶成》。

(春日:春天的一天。 偶成:偶有所感,写成诗歌。)

三、合作探究,悟解诗意

过渡:诗人究竟看到些什么?

1、听录音

2、自由朗读读这首诗

3、品读一、二句

师:现在你们就是程颢了,有几个问题问问大家。

a、你什么时候出门的,当时天气怎样?

(生联系诗句回答中午出门,天气晴朗。)

b、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淡云、轻风、午天、鲜花、垂柳、前川。

引导学生读: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解词:傍:靠近。 随:沿着。 过:到。

师:这些你在诗中写到了,还有没写到的吗?

生:还有鸣叫的小鸟,游玩的小鱼,飞舞的蝴蝶……

师:一定很美吧?给大家描绘一下好吗?

(生纷纷描绘。)

师:这么美的景致,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描绘吗?

生1: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生2: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

师:真美,把诗句读一读,能读美吗?

(生各自练读后当众朗读)

c、看图,说句意

(将近中午,春光明媚,云淡风轻。我在花丛中柳林间穿行,走到了前面的小河。)

师: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致,你高兴吗?试着把你高兴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一、二句)

4、品读三、四句

师:天气这么好,景致如此美,一路上你开心不?都做了些什么?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

师:(笑着聆听)你们真有意思,地里劳动的庄稼人、河边洗衣的姑娘们在议论你呢!听到他们说什么了?

生1:说我返老还童了。

生2:说我像个孩子,在偷闲玩耍呢。

……

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

所以诗人说什么了?引导学生读: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说得好,大诗人程颢整天忙着到处讲学,就像我们整天学习一样。这一天,他偶然来到郊外,顿时被眼前美丽的春景迷惑了,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看图,诗人脸上的表情如何?

追问:“他怎么笑的?他为什么笑呢?”

师:看来,人们并不理解诗人当时的感受,如果把当天你写下的诗的意思说给他们听,他们会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解词:时人:当时的人。 识:知道、理解。 余:我。 谓:认为。

偷闲:忙里抽空。

启发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诗句的意思

(人们不知道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四、课外延伸,巩固理解

1、诵读《春日偶成》,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

2、继续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准备诗会。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课时) 《春日偶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 调整修改 一、复习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江南春》,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你们最想干什么?(春游去、放风筝、……) 3、师:热情的春姑娘向大家发出了这么多邀请,北宋有一位大诗人程颢也加入了春游的队伍,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日偶成》。 4、这位大诗人就是程颢。出示: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他的诗大分为两类,一类是申述理学宗旨和描写山水闲居生活。 5、这首《春日偶成》应该是属于——描写山水闲居生活的。齐读诗题,解题:春日就是春天里的一天,偶我们可以组一个词——偶然,成在这里的意思是?(写成)诗人为什么会偶然写成这首诗呢?(诗人看到美丽的春色,偶然生出灵感,诗兴大发,写成了这首诗歌。) 那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春天里的一天,诗人看到美丽的春色,偶然生出灵感,诗兴大发,写成了这首诗歌。) 二、范读正音,读出韵律。 1、 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通读准,这首诗里的字都是熟面孔,相信这难不倒大家。其次,诗歌诗歌,就像唱歌一样,还得读出节奏韵律。(板书:读出韵律)下面听课文录音来读一读,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朗读来试着画画节奏。 2、 听录音读,自由朗读。 3、 指名读,相机正音。 4、齐读。 三、读出画面。 过渡:诗人究竟看到些什么美景才会偶然有了灵感而诗兴大发呢?我们读诗还得读出画面。(板书:读出画面)我们首先来读读诗的一二两句。 1、品读一、二句 可以紧扣诗句中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字词,试着展开联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如果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作上记号,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出示学习目标:细细品读前两句诗:1、紧扣诗句中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字词,试着展开联想,用文字把你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2、圈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2、交流。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更能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描述一下。 (2)、来到郊外,你只看到了这些景物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远处的连绵起伏的山穿上了青色的外衣,清澈见底的小河中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玩嬉戏,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树上的黄鹂鸟在欢快地歌唱……) (3)、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解词:傍:靠近。 随:沿着。 过:到。前川:前面的小河。川字一看就知道是“河”,这是一个象形字。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描绘吗? (春光明媚、姹紫嫣红、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光明媚、姹紫嫣红) (5)、能把这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接近中午,我走出了家门,天上的云淡淡的,风轻轻的,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穿行于花丛绿柳之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前面河边了。) (6)、看着大家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老师知道大家已深深地走进了古诗,展现了你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并融进了自己的深切感受。是呀,淡淡的白云,轻轻的春风,鲜艳的花朵,依依的绿柳,都在近午的暖融融的日光里,营造成了一种大好春色,怎不令人怡然生爱?真美,把诗句读一读,能读美吗? 四、读出情感 1、品读三、四句 (1)、读诗除了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还要读出情感来。(板书:读出情感)请你细细品读三四两句诗,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当时心情的一个字。(乐) 大诗人程颢整天忙着研究学问,就像我们整天学习一样,今天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看书上的插图,他笑得那么灿烂,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你理解吗? (他看到景色很美丽,所以微笑!、他感到难得的轻松愉悦,所以笑。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内心快乐,偷着乐。) (评价:你们可真是他的知音。揣摩的很有见地,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感受,而且更多地融进了自己的理解。) (2)、但是 ,当时的人们理解他的心情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 解词:时人:当时的人。 识:知道、理解。 余:我。(你知道“我”在古代还有哪几种称谓吗?台、吾、余、印) 谓:认为。 偷闲:忙里偷闲。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人们不知道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去玩耍呢。) 是呀,因为诗人平时忙于讲学,整个心思用在了传经布道上,哪有闲暇赏花观柳、沉醉于春光之中呢?今天,偶然出门散散心,适逢风和日丽,花香柳眉。作者这份痴迷的模样,如痴如醉,简直返老还童一般,别人怎么不认为他是一个老孩童——将谓偷闲学少年。 (3)、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这首诗一、二两句写景,三四两句抒情,表现了内心读后的欢乐情怀,有景有情,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写诗如此,我们平时写作文也是如此,在写景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心情。 2、对比感悟。 编写教材的学者对于每一篇课文的选择和编排都有着独特的用意,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回顾一下我们上学期所学的24课《古诗两首》:《元日》和《江雪》。它们有着相同点,那就是都是描写冬日的景象,但又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元日》在热闹中蕴含着王安石对于推行新政的一种理想与期盼;《江雪》在孤独寂寞中寄托着柳宗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与《春日偶成》编排在一起的是《江南春》,那么你觉得这两首诗又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 请小组四个人合作讨论,然后请一位代表来表达你们一组的意见。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总结:是呀,一样的春景,两样的心境,同样是将春景描写得如此美丽,但前者流露着对南朝灭亡的惋惜,一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者则将自己的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一次痛痛快快地读出诗人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春天一直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今天老师也从中撷取了我自己喜欢的两首描绘春天的诗,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参照学习古诗的步骤,看看你们能从中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出示:《春夜洛城闻笛》和《送元二使安西》)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所以第一首应是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首表达了诗人深挚的惜别之情) 六、课后作业: 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诗、用画、用歌来表达你心中的春天。 教后反思 一看到这首诗就很是喜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那绿的草,红的花,欢快的鸟带给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轻轻的风,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诗人用精炼而浅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生活中的我。“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这首诗让我深深地沉醉在了这个美丽的场景,沉醉于这有着无限魅力的春天。 一直没有上过古诗的公开课,这次也算是个挑战吧。结合学校“互动课堂,学成导航”的教学模式,我在此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一是通过品读一二两句诗,让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在这两句中,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稍做点染,就勾勒出风和日丽,色调和谐的春日美景,使人心领神会,入其境中。 我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紧扣其中的关键词,用文字描绘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确实不能低估学生的实力,他们所描绘的画面让我非常惊叹,这也就为体会诗人的“乐”铺设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是让学生由景入境,揣摩诗人内心的快乐。让学生紧扣一个“乐”字,用“时人”的误解来映衬内心的欢乐,用“偷闲”来体会诗人望白云,迎轻风,流连花柳,徜徉河畔,悠然自得之态,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吟诵,读出了一个如顽童的老人,读出了一份悠然自得。 三是让对比读诗。借鉴上学期学过的《元日》与《江雪》两首诗的对比,让学生揣摩编者将《江南春》与《春日偶成》归于一课的用意。由于有了前两首诗异同之处的范例,学生们自然就比较容易地读出了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不仅更深刻地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更学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顺利地完成了40分钟的教学,但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觉得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遗憾。 1、忽略了学习诗歌比较重要的“明诗意”这一环节。诗歌不是白话文,其中总有较多的词语是学生不能明确理解的,如果让他们共同探讨也不一定能得出答案。作为一节公开课,总想让每个环节都顺利地“走过场”,于是索性就将这一环节淡化了。想在想来,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学生虽然粗略地明白的诗歌的意思,但是对于其中几个生僻的字还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地学会这首诗。其实,当学生出现迷茫时,我应该给予他们正确地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效率。 2、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学习环节中出现的错误。当学生把“傍”理解为“傍晚”时,我应该让学生再去读“近午天”这几个字,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再出现这种理解的错误。其实,课堂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的过程,而作为一堂公开课,我更追求的是表面的“流畅”,忽略了学生是一个个有着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知识的“探索者”,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与学生的角色。 3、“导航学习”流于形式。四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努力地牵着他们的手在走,特意设计的几个环节也避免不了“牵”的套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是努力地引着他们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走,并没有真正放手让他们自主学,自主探究。 其实,要真正做到“互动课堂,学成导航”,感觉教师要做的前期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正确的引导学生预习就是一个很大的前提,否则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还是比较迷茫的。其次,还要对班上的学生恰到好处地分成学习小组,选好组长。同一学习层次的学生分成一小组利于他们的交流,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但不利于后进生的进步。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成一小组有利于后进生的前进,但他们几乎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容易造成小组内的“一言堂”。而且,如何来检查既定目标是否实现,当课堂上出现不同的见解时,我们老师会不会让他们 真正地畅所欲言,会不会正确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想,短短的40分钟够吗?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到实践中探索,不断改进。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两首》中的《江南春》,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诗《春日偶成》。在10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里,北宋诗人程颢(出示程颢图片,注音hào)踏春郊游,由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老师的叙述,你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题目的意思吗?(提示:春日:春天里的一天,偶:偶然,成:写成)

生:春天里的一天,我偶然写成了一首诗。

师:程颢偶然写成的这首诗后来竟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诗!它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欣赏它。(出示全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板书:读准)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正音。

师:古诗是有节奏的。(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将它读顺。(板书:读顺)

指名二三个学生朗读。齐读。

师:这首诗你能读懂吗?确实有难度。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字词解释,借助插图,思考这首诗的意思。(出示:近午天:接近中午,傍:靠近,随:沿着,过:来到,川:河流,时人:当时的人,识:知道,余:我,将谓:可能会说,偷闲:偷懒贪玩。)(板书:读懂)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同桌可以交流。

师:同学们,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都说出来?

学生试说,教师注意引导和纠正。(淡淡的云飘浮在天空,轻轻的风吹拂着大地,时间已接近中午了。我靠近花丛,沿着柳树,来到了前面的河流边。当时的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可能会说我像少年人一样偷懒贪玩呢!)

师: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将这首诗读透。(板书:读透)

师:各位同学,现在你就是程颢,我想请教一下,你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春景?

生:云、风、花、柳、川(板书:云、风、花、柳、川)

师:(动情描述,并配以图片和音乐)白云淡淡,春风轻轻,日光和煦,百花吐艳,绿柳垂条,碧水悠悠。程大诗人,你披花拂柳,穿行其中,应该很舒畅吧!你能带着这种舒畅的感觉吟诵你的前两句诗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

师: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美景?你是诗人,不要只说一个词,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

学生描绘春景,教师予以引导和评价。

师:哦,原来程大诗人看到了这么多美景。(出示春景图)欣赏着这样的美景,你心情如何?诗中有反映吗?(余心乐)(板书:乐)那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吟诵一下前两句诗。

生再读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师:同学们,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做些什么?(要求将连动句说清楚说具体)

生1:太开心了,我编了个柳条帽子戴。

生2:我也很开心,我欣赏花朵上的蝴蝶了。

生3: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在河边逗小鱼和蝌蚪玩。

……

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

师:你们真有意思!诗人程颢是个大学问家,整天忙着做学问和讲课,今天难得有空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春景,他也做出了像你们一样的举动。那些在地里劳动的庄稼人、在河边洗衣的姑娘们看到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

师:诗人介意别人对他的议论吗?(这从他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老师让你替诗人解释一下,你会怎么说?

生:乡邻们,我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我看到美丽的春景心中快乐呀!

师:由此可见,作者写乡邻们对他的议论,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自己心中的——快乐!(指板书)谁能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师:程颢在这首诗中先描写了美丽的春景,(板书:写景)再抒发了快乐的心情(板书: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我们再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评价。齐读。

师:优美的诗篇应该储存在大脑里,请读熟这首诗。(板书:读熟)

指名有感情地背诵,齐背。

师: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现代的记叙文,题目就是《春日偶成》改写,看谁写得好!(板书:读写)

板书设计:

春日偶成 读准

写景:云、风、花、柳、川 读顺

抒情:乐 读懂

读透

读熟

读写


《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