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
如何通过一份合理的教案,使学生融入课堂,提起学习兴趣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1
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2.细胞间的传递
(1)突触的定义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
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 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 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2
脑和神经
教学内容分析:
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看不到,但是一些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双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感知、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体认识神经系统,了解脑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体验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了解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3、培养学生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用脑。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脑的结构录像、神经的系统录像、左右脑观察动画、板书图片等。
学生准备:彩色小棒、大海螺壳、三杯不同口味无色透明的饮料、实验记录单、眼罩、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通过快速记忆的游戏(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脑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二)探究活动:研究脑与神经系统的作用。
用学生游戏贯穿整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了解脑有记忆、命令和指挥都作用;感受身体各处分布的神经:进而发现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活动指导:
1、做拍手游戏。思考: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怎样把命令下达到你的手上,让你躲避开的呢?(引导学生感受神经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2、思考:能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几个信息传递的小游戏?(教师指导学生游戏注意事项)
3、通过抓小棒、辨别无色液体、听声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脑有什么作用?神经的分布在哪里?信息是如何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突破教学难点)
4、在游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了解神经传递速度有快慢之分,发展学生思维。)
5、当我们遇到生活中脑或神经有问题的人,该怎样做呢?(渗透关爱、照顾残疾人方面的情感) 学生探究:
学生参与拍手游戏。
了解脑是通过神经把命令传到到手上,脑与神经需要共同工作来完成游戏任务。
3、小组内认识游戏材料:小棒、三杯无色液体、海螺壳。
4、设计多种游戏,拓展学生思维。
5、学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1、学生根据游戏活动和实验记录单交流脑的作用、神经的分布,脑和神经如何协调工作,教师结合课件进行知识梳理和提升,体现以学定教。
2、学生交流在抓小棒游戏中发现神经传递速度快慢不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刘翔的比赛画面,了解运动员经过反复、刻苦的训练提高神经传递速度。 教师小结:脑和神经协调工作,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它们构成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实践、多发现、多思考,经历和感受信息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过程。)
三、拓展作业
观看旋转女孩图像,用手势表示女孩旋转的方向,思考:同一幅图为什么大家看到女孩的旋转方向却是不同的,这其中的奥秘与脑和神经有关,想揭开这个秘密吗?课下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发大脑的优势,让同学们变得更聪明! (用奇妙趣味的图像作为课堂的结尾,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脑和神经的奥秘。) 板书设计
9、脑与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比喻 作用 脑 司令部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神经 电话线 脊髓 联络站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3
脑与神经教学设计
唐王镇中心小学
张成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共同组成《人体内部的秘密》这一单元。教材以“做一做”的活动为本课的组织活动,意在提示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课前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一:试一试自己的反应,一是测试自己的反应速度,二是让学生明确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活动二:认识脑与神经,一是让学生了解脑与神经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了解人的各种神经中枢的“职责”。自由活动:让学生体验某一器官失去作用时会是什么样子,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脑和神经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以及维持人及正常的生理反应及运动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大脑与神经虽然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可是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平时是根本看不到的,但是通过一些现象的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从个体生理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脑、脊髓、神经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与亲身体验中体会到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2、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3、会通过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进行探索学习。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并能够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亲身体验,在实验中亲历科学。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6、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中所带来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
7、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待事物,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愿意交流与合作的习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中心和四个功能区。知道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二)教学难点: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能用辨证的方法看待事物,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尺子、木棍、硬币、铅笔
六、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
1. 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桌之间先来做一个“打手”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少,轮流各做5次。 2. 教师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3. 学生互相测试。
4. 学生汇报交流,并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5、通过刚才的体验,你能说一说在游戏中有哪些器官在协调工作吗?
6、小结,出示课题。
(二)试一试,自主探究
1、脑与神经是怎样协调着进行工作的,让我们先来自主探究一下。
2、出示5个游戏及规则,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进行活动。 (1)锁手指游戏:同桌合作,一人手掌伸平准备锁住他人手指,另一人握拳只伸出食指垂直竖在同学手心上,准备被锁。两人一起说口令“金锁银锁,咔嚓一锁”。一个握,一个逃。然后交换,反复五次,记录下游戏结果。
(2)刺手背、脚背游戏:同桌合作,一人闭眼,另一人用三角板的角尖同时刺他的脚背和手背。记录下感受。
(3)暗箱摸物游戏:从装有多种常见物品的盒子中摸取物品,并判断出它们分别是什么。 说一说手摸物品——口说出名称这一过程中大脑与神经是如何工作的。
(4)小锤子敲腿游戏:同位合作,一人坐好,一条腿叠加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人用小锤子敲击大腿膝关节下方,看看试验结果,记录下感受并写出结论。
(5)抓尺子游戏:手指与米尺的零刻度持平,准备抓住尺子,记录尺子掉下时所捏住的刻度,反复5次,记录游戏结果及游戏感受。
3、演示游戏并且交流:脑与神经是怎样配合着工作的?
4、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及在游戏中得出的结论。
人的反应是有快有慢的。身体不同部位的敏感性不同。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不同。人的有些动作并不受大脑控制。
(三)看一看,形象感知
1、观看课件——神经分布图,看完后交流:神经分布在人体的哪些地方,各部分的神经有什么不同。指导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知道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大脑内各神经中枢。(包括感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听觉中枢等。)
3、让学生试着说说看,这些神经中枢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身体进行工作的?
4、课件出示脑与神经关系的示意图。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将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将命令传达到身体各部分。
6、猜想:盲人、聋哑人是因为什么神经受损?
7、体验:盲人、聋哑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四)拓展思考
1、我们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
2、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用脑? 22222 《脑和神经》教学设计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温慧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理念:贯彻让学生亲历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
教师准备:课件、尺子15把、探索反馈表每组4人一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请同学们看张图片,看大屏幕(播放:旋转的舞女课件)
师:你看到的女孩是不是在旋转啊,你感觉她是沿着什么方向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
(统计各方向的数量)
师:同一个图片,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开探究《脑与神经》!
(板书课题:脑与神经)
(二)探究活动
1、脑的位置及作用
师:你知道脑在我们身体的哪个位置吗?
( 出示课件:脑的位置)
师:脑就位于我们身体的头部,有头盖骨保护着。
师:脑有什么作用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做几个小活动。
(师指挥学生做动作,让学生感受脑有指挥、思考、记忆等作用)
师:听我指令,现在请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学生做)
师:你能说一下,你是怎样接收指令完成这些动作的吗? (耳朵听到声音报告给大脑,脑把指令下达给手)
(课件介绍过程)
师:我们再来做一次,听我指令,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学生做,师随机拍几个学生的手背)
师:这次的动作和上次有什么不同?
(问被打学生)
师:老师打你为什么不躲,大家帮他想一想?
(课件介绍过程:眼看到,大脑以为是老师提醒坐姿,所以没给手下达躲开的命令)
师:我们把动作再做一次,听我指令,把双手举起来,平放在桌面上。
(师随机打没打到)
师:这次老师为什么没打到啊?(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大脑有什么作用呢?
(思考、记忆、下达命令的作用)
2、认识人体的神经系统
师:通过以上活动,我们了解了脑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脑比做人体司令部的话,那么神经就是人体的电话线,大家看,我们全身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它可以随时把脑的信息传入或传出。在脑与神经之间还有一条主干线,就是脊髓,它位于我们的脊椎管内,就是脑、神经、脊髓共建起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共同协调工作,才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
(课件介绍)
3、捏尺子测神经系统灵敏度
师: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神经系统,每个人神经系统的灵敏度不同,想不想测一下自己神经系统的灵敏度。
(介绍捏尺子测试的方法:测试方法很简单,两名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同学手持尺子顶端在上(尺子的0刻度在下)负责随时丢尺子,另一名同学手在下,做好捏尺子的准备,你捏住尺子的刻度就是你的反应灵敏度。要注意:丢尺子的同学可以随时丢,越是趁其不意,越能测出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开始!)
(学生两人合作测试)
汇报交流:每个人的数据不同,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提高我们的神经灵敏度。
4.人体的左右脑
师:还记的那个旋转的舞女吗,现在就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如果你感觉她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你看的是逆时针说明你用的是左脑。
(课件:左右脑的介绍)
师:人体的大脑主要分为左脑和右脑,左右脑的功能也各不相同。
左脑与我们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主要掌管:文字、判断、逻辑分析等,比较倾向于知性的记忆。
右脑与我们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主要掌管:音乐、美术、想象、创造力等,更倾向于形象的思维。
师:由于左右脑的功能不同,在记忆时也各有特点,为了让大家区分感受它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就来做个小测试:
师:下面老师要出一组仅是文字的词语,给你8秒钟的时间把它记下来,看你能记住几个。
(苹果、飞机 。。。。。。。)
学生汇报记的数量。
师:因为这一组是纯文字的,所以记忆时我们主要用的是左脑 。
师:下面再来一组,同样是7个词语,不同的是这组既有文字又有图像,同样是 8秒钟的时间,看你又能记住几个。
(小白兔、菠萝、香蕉。。。。。。)
学生汇报两次记住的数量,师记录。
师:通过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在记忆时,如果左右脑相结合记忆会记得更快更多。
(三)总结拓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认识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还了解了大脑的功能,在记忆得练习中,体会到了左右脑并用的优势,关于我们脑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以后的课中继续探究。
下课!!!
33333 《脑与神经》教学设计(2010-11-09 19:01:56)转载标签: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摘要:
对于脑与神经的抽象知识,教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领会,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我在精心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地剖析之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通过一个个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对于神经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这一抽象的知识轻松地掌握起来,全面落实了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活动
探究
合作
自主
科学
教学分析:
《脑与神经》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感知、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体认知神经系统。
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脑与神经的密切配合。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员”,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但是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就要通过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认识到脑与神经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理念:贯彻让学生亲历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说谜面:天上有一只小鸟在自由自在的飞翔,猎人发现了它,举起枪瞄准,“嘭”的一声,小鸟被打中了,可好久也没掉下来。大家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意图:猜“脑筋急转弯”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用这种方式导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有了兴致。
2、揭示答案:小鸟反应太慢,还没来得及掉下来呢。
意图: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当学生饶有兴致地进行了多种猜测但仍未猜中时,想知道为什么的那种强烈的欲望油然而生,当老师揭示了答案,同学们哈哈一笑,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3、引入探究活动:
谈话:这只小鸟反应也太慢了,你觉得自己的反应怎么样?想不想在课堂上测试一下自己的反应速度。
意图:从“脑筋急转弯”自然过度到探究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指导学生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起立、坐下
1、谈话: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指令做“起立、坐下”动作
意图:“起立、坐下”动作学生每节课都要做,把它放在科学课堂上来做,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学习。
2、总结回顾:要做到又对又快,应该注意什么?请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将“耳朵”或“听”板书在一号区,将“起立、坐下”板书在二号区。 )
意图:让学生体验并感知到要做到又对又快,一是注意听,二是动作快,二者要密切配合。学生有了自己的亲历体验,就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将自己的感知和体验亲自板书在黑板上,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黑板不是教师的“自留地”,而是学生的涂鸦壁。
(二)探究活动二:抓尺子
1、谈话:有一个游戏可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到底有多快。谁愿意来试试?
(请一生上台,师生演示“抓尺子”游戏。要注意三点:一是手指与尺子的零刻度持平,准备捏住尺子。二是手要在原处捏尺子,不能向上去抓。三是手指要打开,确保尺子能落下。)
意图:通过演示首先让学生掌握活动的要点,以免不得要领,影响分组活动的进行,达不到活动的效果。
2、谈话:想不想亲自试试自己的反应速度?下面同桌两人做游戏,多做几次,看看多练习几次,谁能提高反应速度?
(生分组活动并汇报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适时让学生在一号区板书“眼睛”或“看”,在二号区板书“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一号区是先做的反应,二号区是后来做的动作。)
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反应速度有所提高,很乐意汇报自己的练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各个器官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和活动。
3、提问:在这活动中,除了身体外部的这些感觉器官,我们的身体内部,还有谁也参与了活动?为什么这么猜,结合活动说说看。(学生很容易猜到是脑。教师结合活动进一步启发引导,要点如下:脑下达了什么命令?脑下达的命令有根据吗?耳朵听到的信息是怎样传给脑的?)
4、谈话:谁能把“抓尺子”活动是怎样完成的说一说?
意图:通过“说”学生能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说”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
三、巩固应用,生活拓展。
1、谈话: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上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一个活动,谁愿意来?大家要注意看,在活动中,这个同学的脑和神经是怎样和他身体的各个器官协调配合的?
(师生表演:让生伸开胳膊,师挠其腋窝,生马上缩胳膊躲开并笑)
意图:“挠痒”这个活动真实生动极具生活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提问:谁来说说整个活动过程。你觉得应该在一号区写什么?二号区写什么?
(学生回答并板书)
3、谁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意图:学科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进一步认识脑与神经系统。
1、提问:脑是什么样子的?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出示11页中间图)你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2、提问:脑和神经是怎么连接的呢?继续看屏幕(出示11页上面图)你从图上获得什么信息?
意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隐藏于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展示在学生面前,清晰明了,形象直观。
3、提问:如果把人体的神经系统比作一个部队的话,你觉得脑和神经各相当于部队中的哪些人员?(脑是司令官,神经是通讯员,脊髓是联络员)
意图: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既直观形象又准确到位。
4、讲解:脑对我们人体来讲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合理用脑呢?(先让学生回答再播放关于“合理用脑”的视频短片)
意图:学生对于怎样合理用脑认识不是很全面,教师借助视频短片,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用脑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合理用脑,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升华过程。
五、总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怎样?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意图: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完善自我,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第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结合膜电位变化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现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重要作用。
(3)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 北京时间5月28日晚,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在天津落幕。中国女排在决赛中直落三局完胜劲敌韩国,时隔4年重夺亚锦赛冠军,此次折桂也是中国队18次参加亚锦赛以来斩获的第13冠,连续复仇泰国和韩国,可喜可贺。同时提问:这样的优秀表现离不开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队员身体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二).讲授新课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带领学生复习神经系统
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组成?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问题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展示神经元结构如图1,要求学生指出神经元的结构,并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
图1 学生回答:神经元结构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长的树突或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问题2:神经元的功能呢?
神经元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兴奋:动物或人体内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问题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回忆反射定义及分类,并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问题4: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展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并提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学生观察回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过渡思考: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兴奋的传导是以什么信号进行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医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检测脑部疾病啊?(脑电图检测)
说明神经兴奋的传导与什么有关?
如果让你来证明兴奋的传导与电有关,该怎么做呢?现在假如给你一块新鲜的肌肉上面连接有神经,你怎么用物理的方法证明兴奋的传递与电有关?
讲授: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尔瓦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后来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过程如下。
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有无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
过渡思考:兴奋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并传导的呢? 探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提示)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要求学生分析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
追问:静止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接受刺激时会产生怎样变化?思考:膜内外电流方向?
师生共同总结:
(1)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2) 刺激产生兴奋时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了动作电位,从而与相邻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指向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双向性)
(3) 传导与恢复
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原来兴奋的部位回到静息电位,(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吗?没有!)
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而原来未兴奋部位由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不断传递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过渡思考:那么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神经元的呢?前面提到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该如何传递? 步骤一: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步骤二:问题引导:
学生观看图片“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回答突触的各组成成分来自神经元的哪部分:
1.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根据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2.递质发生效应后,去向如何? 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如何?
回答: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总结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4.课堂小结、内容升华
为了使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小结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
(三).作业设计 阅读科技短文,思考问题
多媒体展示:科技短文《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农林业。若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残留量过多,进入机体后,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
问题:
(1) 神经系统中,有机磷农药影响的结构名称?(突触)
(2) 此结构中兴奋是以何种形式传递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有机磷中毒的现象是什么?(肌肉震颤不止还是不能收缩?)
六、板书设计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 (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5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组 制作人:张桂艳
一、教材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1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
2 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3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五、配餐作业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是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_____________。
4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
(5)在离肌肉5毫米的工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米/毫秒。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