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

若水1152 分享 时间:

分糖果的教学互动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一

一、 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难点:表格记录

二、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如何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学法

1、 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

4、 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

(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

1、 利用本课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

组织学生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

3、 教师小结: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糖。

(三)、体验感悟

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

1、 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

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

教材分析: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 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评价分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分苹果》。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这一课也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也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关键: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问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许多客人,今天老师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小组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探究多种方法。

2、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小组交流: 利用每组的12个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是怎样分的、每堆有几个?

摆完后看看你组有几种摆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摆法最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使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二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感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方法多样化,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四、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把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

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显示原型,它们分的虽然有差别,但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小结,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迁移拓展

巩固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创设小兔分萝卜的问题情境,提高练习,创设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问题情境,、拓展练习,怎样站排,拓展多种排法,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地“游玩”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孩子们,你今天的表现棒吗?棒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课后延伸

强化训练

1、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预习新知

分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优秀课堂教学说课稿3篇

2.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家路上》精选教学说课稿

3.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说课稿一:《确定位置》

4.小学二年级语文《动物聚会》精选优质说课稿

5.说课稿优秀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糖果》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