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适五的母亲教案优秀范文
《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关于胡适五的母亲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教育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如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请两位同学在课前演讲环节中介绍一下他的妈妈,让他们说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本环节大概用时五分钟。
二、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把形成性评价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上: 找组内同学妈妈的照片。
让同学们课前准备一张妈妈的2寸彩色照片,把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让组内同学从六组随机分开的照片中,找出本组内其他同学妈妈的照片,并说一说:是与不是这位同学的妈妈?只要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加平时成绩一次1—2分。设计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生命的传承,找出母子或母女之间外貌上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调动其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的教学观念(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教学理念)。本环节大概用时十分钟。
三、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四、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
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2.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课堂小结:通过文章脉络的疏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精读、朗诵重点段落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老师示范朗读,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强调情感体验和感恩教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第四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用无华的语言所表达的淳厚情感。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件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格?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本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加课前演讲共计15分钟。
关于胡适五的母亲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感悟 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是邹韬奋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 ) 妹仔( ) 惺忪( ) 面颊( ) 万籁俱寂( ) 循循善诱( )
唏嘘( ) 缝纫( ) 歉疚( ) 盈眶( ) 娓娓动听( ) 人影憧憧( )
2.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邹韬奋这个名字很特殊。“韬奋”是他的笔名,“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作者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奋斗不息”。
1937年,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为黑暗中的中国奔走呼喊,这也使他因“抗日罪”,被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他的自传体文本《经历》。这时候,他想起,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母亲给予的。这时候的邹韬奋已经有四十岁,而她的母亲早就与他阴阳两隔,于是他写下了这篇非常感人的散文《我的母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学生活动:
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哪些段落作者概括性地介绍了母亲,评价了母亲? 在这些段落里,你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关于胡适五的母亲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 “宽恕、轻薄、仁慈、文绉绉”等重要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教学法 、延伸拓展法
【物资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 讲读课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让学生谈一谈母亲对自己管教的一件往事并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一、导入:
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学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听故事,了解胡适的母亲
讲故事: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她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21天,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当时她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这对一个中国妇女来说,是多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当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胡适先生的母亲--冯顺弟。
四、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字词,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后齐读: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五、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
①、从“我”的角度概括:写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我”受到母亲严父般的管教和慈母般的关爱;“我”亲身体验到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
②、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写了母亲和“我”的故事;母亲和家人的故事。
课中小结:全文脉络清晰,三个层次十分明晰。第二部分主要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育以及她对待他人和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这是全文的叙述重点。这一部分围绕着母亲的品质来选取和组织材料。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都记叙得清清楚楚。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二) 合作交流
1、说一说母亲: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词句,用“母亲是一个 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诵读相关内容,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
如:母亲是一个管教子深细而严格的人。“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母亲是一个刚气十足的女中丈夫。“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学生讨论发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中写的主要事件及母亲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遭到严厉责罚──教之严
(4)母亲为我舔眼翳--爱之慈
(5)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6)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7)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说一说“我”和母亲:文章末尾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1)、说说“我”受到母亲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师作点拨
如:母亲是“我”的严父,每天母亲催“我”早起,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上学;“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遭受严厉责罚。从中“我”学到了学习上要勤奋、守时和做人要反省“吾身”。
母亲是“我”的慈母,她亲自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为“我”医眼病。
母亲是“我”的恩师,从她对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的态度上,“我”学到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学会了“宽恕人,体谅人”,学会了自尊自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课中小结: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学生分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评母亲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2、谈感受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3、赞母爱
用歌曲或名言歌颂母爱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七、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以积极奋发的态度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孝敬您!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学生边听歌边整理有关母爱的诗句和名言俗语
1、【欣赏“诗中的母爱” 】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名人谈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九、板书设计
教子有方 仁慈温和 敬爱
我的母亲 对子严格 宽容忍让
胡适 有刚气 怀念
关于胡适五的母亲教案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