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
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体会,包括知识与方法的收获,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体验等。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整节课上下来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1、对沉默很恐慌。当点学生回答问题时,那个学生讲得很慢,还会错。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就会想会不会其他学生都懂了?只是个别学生还没有懂?而且通常这个时候,其他学生都是沉默的,感觉不到他们是不是都懂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很恐慌,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尽快结束这个问题,讲下一个?还是继续重复解释这个“简单”的问题?没有开公开课的时候还好,不紧张;但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有点紧张,所以就更慌了,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2、经验不丰富。这个是承接上面的问题的。因为把握不了学生到底有没有懂,所以重复地讲知识点,然后最后变成了都是自己在讲,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上课的有效提问太少,都是一些不用动脑筋的问题,学生只要回答是不是就可以了。不得不说是这样,因为这样问,他们会回答,会让我觉得他们懂了,放心地讲下面的知识点。对于这个问题总结地说来:对沉默恐慌,需要学生的声音来让我知道他们已经懂了,同时也是自己的经验不足,无法自己判断学生到底有没有懂!所以一二两点的本质是一样的。
3、要明白上课的重点是什么。亮相课的另一个问题是重点不突出,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去讲这个重点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明白?什么样的例题能更凸显出这个重点?这些都是我以后备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4、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一方面,在于对讲课内容的过渡及讲课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缺乏生动性,无法体现出一个老师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此外,还有“罗嗦”的问题,有时我自己说的太多,完全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但是作为一堂符合要求的课,应该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讲课过程中,我往往会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无法对学生做到有效的引导。
总之,在这次亮相课的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对自己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今后的在教学中要多思、多问、多实践,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地累积,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二
新课程对数学教学要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做数学”的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新教材增添了一些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能力的章节,也给教师提供了设计的空间。但教材中毕竟还有许多一直就有的“传统章节”,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属于抽象的纯数学。对于这样的内容如何处理,才能使之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这需要我们研究新理念,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采用新方法,避免用新书却走老路的现象。当然,这对教师来说,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这样一个抽象的“老”知识,如何设计成适合学生参与、讨论,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要求的课堂呢?我是这样设计和思考的:
一、认识“同类项”
我首先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桌面上非常凌乱的课桌,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很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本放在一起,分别摆放整齐。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即它不仅使生活有条理,更可以在数学运算中达到化简的目的。
第二步,我又让他们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
求代数式 和 的值。
有了第一步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把代数式中的 、 、 ,及 和 、 和 先结合化简再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会质疑: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样做,这样做可以吗?都什么时候可以这样做呢?
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分组讨论活动,论题是:这样做可以吗?根据是什么?哪些项可以这样结合在一起?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互相协作,最后得出“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每一项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这样的项叫同类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合并同类项)是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第三步,为了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配,另一个是“找朋友”。
二、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中的欢乐和喜悦时,我又提出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合并同类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5x+3x等于多少?学生齐声答出8x。我又问,怎么做的?学生答:5x+3x=(5+3)x=8x(根据乘法分配律),学生又接连做了几组这样的题后,我再让学生总结法则。学生中无人回答,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从单项式的构成考虑,学生想到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两部分构成,马上就豁然开朗,总结出“系数相加,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指数不变”的法则。
可见,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兴趣,能主动观察、猜想、推理,顺着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要学会的内容,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学生也就由观众变成了演员。
在课后的自我评价中的“你学到了什么”一栏中,学生除了填写知识点外,还填写了诸如“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智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垃圾分类处理,办公室格式化等”,这些是我事先都没想到的。
但是,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速算环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简便途径,这样势必会浪费时间,所以必须做好铺垫,时间上也要控制好。另外,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成为发言的中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仍只是听众。如何处理好这些
问题,使教学更加完善,是有待于我们今后在实施新课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
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三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下面就《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作以下反思。
《合并同类项》这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
一、从教学设计上反思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引入是通过提出现实生活申的分类问题,如果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如何去数呢?这样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再通过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存在,那在数学中也有分类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探究新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注重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
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把一些实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并通过练习、游戏、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
学生学习的收获不仅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小结的设计,意在使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二、教学效果上的反思
1、重视学生活动,关注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已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偷快,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后,进行了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最后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化做法,并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申,既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体会,包括知识与方法的收获,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体验等。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章:
1.初三教学反思
2.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