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推荐文章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在幼儿园想上好一节课,就要有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幼儿园小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
《冬季护肤品》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冬季护肤品的名称、作用以及涂抹方法。
2.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护肤品。
3.体验使用护肤品后的舒适感。
【活动准备】
各类儿童护肤品若干(如:润肤霜、护手霜、唇膏);分类筐若干。毛巾若干,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护肤小专家引入:观察、了解面霜、护手霜、润唇膏。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护肤小专家:大家好我是护肤小专家,很高兴认识你们?”
“跟她打声招呼吧!”
冬天又冷又干燥,护肤小专家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冬季的护肤品,请你待会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有哪些护肤品,他们是怎样的。
2.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3.(PPT1)你们说的真好让我们来听听护肤小专家的介绍吧。
(护肤小专家:你们真聪明,我今天准备了三种常用的冬季护肤品:第一种是面油,它能在冬季保护脸上的皮肤不干燥,变得滑滑的嫩嫩的。第二种是护手霜,它能在冬季保护小手,使小手不干燥开裂。第三种是润唇膏,它让冬季容易发红,裂开的嘴唇变得滑滑的很舒服。在冬季可少不了他们,你们认识它们了吗?)
小结:原来护肤小专家给我们带来了面油、护手霜、润唇膏,这些都是冬季护肤品。
二、选择、使用适合的护肤品。
1.观察图片(PPT2),(护肤小专家那接下来考考你们,看看图片上的好朋友需要什么护肤品呢?)请你去后面分别为他们选择需要的护肤品放在筐子里。
2.幼儿操作
3.讨论结果,为什么?
4.小结:原来护肤品有它各自的功能。我们要根据自己皮肤的状况来进行选择。
5.护肤品选好了,那该怎么用呢?
6.幼儿个别回答。(面油、手霜、润唇膏)
7.让我们听听护肤小专家的建议吧。
(护肤小专家:涂护肤品有一定的方法。(ppt4)
涂面油时,最好用五点法。洗干净脸后,对着镜子取适量面油,在两颊、额头、鼻子、下巴点上少许面油,轻轻抹开。这样使用涂抹更均匀。
抹护手霜,在洗手干净小手之后,取少一些的手霜,在手背上,轻轻揉开。
涂润唇膏:要轻轻转出润唇膏,转出短短的就可以,对着镜子仔细涂在嘴唇上,使用完后,还要把他转回去。
最后要记住用完这些护肤品都要盖好盖子哦。)
8.小专家的建议好不好?你们有没听明白的吗?原来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护肤品更有效果。
三、一起来擦护肤品
1.选择最需要的护肤品,来体验。
现在你也来当护肤小专家,摸摸自己的小手和小脸,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看看,你现在最需要用什么护肤品,好朋友又需要用什么护肤品。手拉手到后面去选一选用一用吧,试一试小专家建议的好方法。
2.讨论
你用了什么护肤品,为什么选择它,用过感觉怎么样呢?(个别上台讲和同伴分享交流)
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护肤品真有用,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在干燥的冬季,你们要学着照顾自己和护肤品成为好朋友哦!最后谢谢护肤小专家带我们学本领,和它再见吧!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二
《豆豆总动员》
一、剖教材
我们都知道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省统编教材《快乐成长》课程中《豆及豆制品》的相关内容,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总动员》,这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它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认识豆类——喜欢豆类——喜欢吃豆制品的过程中,在听听、讲讲、找找、尝尝的主动参与中,感知豆豆不仅有营养,而且很好吃,从而有亲近豆豆的愿望,并产生品尝豆豆的兴趣。
二、立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
(一)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三)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三、列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一)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二)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三)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寻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寻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红豆、绿豆、黄豆、各种豆制品)和实验,让幼儿仔细观察由豆变成豆制品的过程,这样更加方便幼儿理解。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豆及豆制品的了解更容易、更透彻,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
(二)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豆类产品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三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先自己找出红豆、绿豆、黄豆,对豆、豆制品进行分类,这都是幼儿的主动尝试,事先并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够更好地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
五、述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