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 公开课《白杨》教学实录

公开课《白杨》教学实录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公开课《白杨》教学实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一起来看看公开课《白杨》的教学实录吧。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特点,拓展阅读借物喻人的文章两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学习难点:

  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白杨”,你们看到的白杨,公园、校园,庭院,小路,到处都见到他的踪影。用词语或句子形容形容你们看到的白杨。

  生:高大挺拔

  生:粗长,树叶郁郁葱葱。

  生:很有生命力。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白杨。文中的“父亲”眼中的白杨是不在公园,校园,庭院里,而是长在(课件)祖国的西部茫茫沙海中的白杨。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我们打开书,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学生认读后)

  师:我提醒大家做容易错的两个字。一个是“疆”,“疆”字不能漏掉“土”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不能少;另一个是“陷”字。下半部分笔顺容易错误。学生一起书空。

  师:其他的词语不容易错,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记忆后马上默写。

  (学生记忆后默写,再订正)

  师:选择几个默写的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父亲和两个孩子在火车上一边看窗外的白杨一边说白杨的特点。父亲其实在表白自己的心。

  生:课文写了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去往新疆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二、再读课文,了解白杨。

  师:在父亲眼中,白杨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生:“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白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

  师:(板书:高大挺秀)这个特点,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中就已经感受到了。

  生:“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白杨树的特点又高又直。

  师:的确白杨树高大挺拔,那作者为什么却用“高大挺秀”在赞美它呢?

  出示课件(沙漠,火车在行驶,出现一片白杨)

  生:在别的地方生长的白杨树并不觉得它怎么样,但是在满目浑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直的白杨树,却让人觉得她绿得特别好看。

  师:“绿”得很秀。还有想法吗?

  生: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那白中返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与喜悦,所以人们以为她很“秀”。

  师:太好了,你的话语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大戈壁是浑黄一片的,出现了一行行的白杨树,也给戈壁带来了亮丽的风景线。

  师:学以致用,你的本领真不一般。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作者实在是用词准确,“高大挺秀”来形容戈壁摊上的白杨是最合适不过了。让我们把这种“浑黄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对比读出作者、爸爸对白杨的喜爱。

  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师:请自告奋勇的同学抒发情感。

  多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处理应该得到大家的共鸣,你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毛遂自荐。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再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父亲的话语中满是对白杨特点的赞美。请同学读一读。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师:在爸爸的眼中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生:“从来”这个词语说明白杨一直都是这样高大。

  师:向来、一直、一向、历来都是这样高大挺直。

  生:哪儿需要它就在哪里生长,从来不选择。我从“哪儿”一词看出白杨适应力很强。

  师:(板书:哪儿……哪儿适应力强)我们可以想象到(引读)城市需要它---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给默默无闻的舒展风姿,供人欣赏。乡村需要它,它就在乡村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学校需要它-----

  生:就在学校扎根,生长,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心甘情愿地挽起肩膀,让孩子们在它的树阴下嬉戏玩耍。现在,西部沙漠需要它,

  生:它就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筑成防风林墙,保护着黄土高原。在爸爸的心目中白杨还有什么特点。

  生:白杨非常坚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从“不管”、“总是”这一对关联词语可以看出白杨非常坚强。

  师:(板书:不管……坚强)我们似乎也能看到,遇到风沙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雨雪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遭到干旱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钻到到地地下,汲取水份,照样生长。遭到洪水的冲击时----

  生:白杨还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依然顽强地向着高空伸展。

  师:这就是白杨,它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它——

  生(情不自禁地、慷慨激昂地一起读课文中的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表现了戈壁滩上白杨树上外在特点和性格特点:适应力强,不怕任何困难。我们借助这几个关联词语背诵爸爸说得话语。

  (学生自由背诵后指名背诵一起背诵)

  第二课时

  一、体悟爸爸的心。

  师:(CAI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生齐说)。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树

  生:(看板书)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

  师:(引读课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

  师: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是接他们到新疆去年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只晓得——

  生: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孩子们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生: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读书?

  生: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远?

  师: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点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思维又推进了一层。〕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开发新疆大油田。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

  师: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得如此繁荣,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相机板书:建设边疆)既然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形成板书:

  借 白杨         喻      爸爸(建设者)

  高大挺秀 从来             品德高尚

  适应力强 哪儿……哪儿         不怕艰难

  坚强不屈 不管……总是         扎根边疆

  师: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来读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得更好。

  (齐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师:继续读课文,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

  生:(读课文至结束)

  师:爸爸还有一桩心事,谁明白?

  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到边疆去建设,因为文章中写道了几棵小白杨。

  生:爸爸还担心孩子受不了哪里的苦。

  生:我觉得爸爸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嘴角流露出笑容。

  生: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生: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新疆的繁荣。(课件演示今日新疆)

  师:你们的言语是智慧的火花。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树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是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再把最后一段读完。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白杨》公开课教学实录

  二、拓展写话,借物喻人。

  师: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板书:赞)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白杨树是边疆工作者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不计较生活条件为人民做贡献的象征……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五5班的“小白杨”也许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生:默默无闻的护士。

  生:北京奥运会建筑的建设者。

  生:援藏的老师。

  生:国庆演练的战士们

  生:在守卫边疆的战士。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

  师:让我们尽情的讴歌他们,用上

  出示:()从来就这样()。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几个艰苦工作的画面)

  (学生自由写话,教书巡视。四分钟后——)

  师:已经有同学自告奋勇,要展示自己的作业。

  (投影出示)我们来看这个句子,觉得意思是否前后一致:

  援藏的老师从来就这样吃苦耐劳,哪儿需要她,就在哪儿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在那里,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是遇到洪水还是干旱,她坚持到学校上班。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个句子后面部分改成“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遇到当地老百姓的不理解,还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他们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

  (善于发现学生的语病,引导他们认识语病,纠正语病,教学取得实效。)

  生:辑毒战士从来就这样负责,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奋战在与贩毒者的斗争中。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从来都是那么勇敢。不管是遇到干旱还是暴雨,不管是遇到坎坷的道路还是崎岖的山路,他们都不向困难低头。

  ……

  (通过如上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课文句子表述的特点后,能帮助学生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新的语言。这是“举一“教学后取得的“反三”实效。)

  三、总结,结束全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把笔触指向“援藏的老师”还是指向“铁路工人”,不管是写“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写“默默无闻的护士”,都会正确流利地写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去读一读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那里会有一番新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阅读拓展《古井》、《胡杨赞》

1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