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有关春节的随笔

有关春节的随笔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有关春节的随笔

  春节最“响”了。小孩子到处去放鞭炮,把长长的鞭炮解开了,提一袋在手里,拿一支香,这里放一发,那里放一发。有时还比赛谁放得响。大人们也不管他们,只是看着乐,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有兴趣就读继续看完以下内容吧!

  范文一:家乡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到这首古诗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一个令人兴奋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我家乡的春节,可别有一番风味呢。在大年三十,大人们就忙着包饺子了。我们呢,嘿嘿,我们要去买鞭炮玩,买来的一串一串的鞭炮要一个一个的把它拆下来,然后,嘿嘿,来到别人家的门口,左看看,没人;右看看,也没人,把鞭炮放在地上,再把香悄悄地放在鞭炮前,“快跑啊。”咻—,嘣——!!跑出好远后回头一看,原来放鞭炮的地方只剩下一片一片的红纸片了。“哇,不好有人出来了,大家按原计划路线分散跑,五分钟后集合。”一上午的时间,就在我们的恶作剧下度过了。下午,我们男生要随大人们去上坟了,哎……受苦的总是小孩啊,不是拿着烧纸、鞭炮和白酒就是扛着挂鞭炮的杆子。原本满脸笑容的脸上顿时变成了苦瓜,囧啊。一路无话,不对,一路有话,而且还都是问我学习成绩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啊,大过年的,又不能说谎话,说实话吧,又太失面子,矛盾啊。。。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俗话称为“坡”的地方(其实就是田野),然后大人们估摸一下老祖宗的棺材大概埋在什么地方,然后呢,放烧纸、香点上火,一个字,烧!!比我大几岁的叔叔们把自己制作的爆仗放在比较远的地方点燃,“嘣”的一声,连地上的烧纸都被吓了一跳。因为我家人口太多,上一次坟要走七八里路累得很啊。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听萨顶顶的《万物生》;黄宏的《荆柯刺秦》;猜刘谦魔术的奥秘……到了午夜十二点,要吃饺子了,天空中出来震耳的响声,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耐性子,陪老爸放完鞭炮后我便迫不及待的跑到锅灶边上去了,一边看着锅里的饺子,一边问奶奶已经不知多少遍了的问题“这饺子怎么还不熟啊。”奶奶总是笑眯眯的回答我的问题:“好了好了这就好了。”可我的心思全在那饺子上了,本来全部都沉在锅底的元宝,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个一个有顺序的浮到水面,在水面打着转,不一会饺子终于出锅了,看着这一个个饺子,还真有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感觉。吃饺子时要先咬开个小口,然后放到一边,在咬另一个如此循环直到咬完最后一个饺子后,在按先后顺序把咬完的饺子吃掉。在吃过年的饺子时,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啊……到底是过年的饺子啊。大年初一,我一马当先,争先恐后的去亲戚家拜年,“过年好,过年好。”说完这几句,大人们自然就把money拿出来啦。嘻嘻,每从一家出来,腰包里都鼓鼓的,拜完年后,就和小伙伴们躲在一个角落里比比谁的钱多。总是有一种很激动的心情。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哎……这样的春节,这样的气氛还能再维持几年呢?可我知道不管在何方,我永远会记住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记住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尤其是在守岁夜的时光。我会铭记在心,永生不忘。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情。

  范文二:家乡的春节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范文三:春节,你好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了!

  春节一到,大人小孩都乐呵呵的:因为春节是我们小孩在学习上偷懒的好借口,也是大人们在工作上偷闲的好理由!

  春节最“红”了。节日还没到,人们就忙不迭地挂上了红灯笼,映得整个村庄红彤彤的,就是白天大家也舍不得把灯笼里的红灯泡关了。

  家家户户都忙不迭地早早地贴上了对联,挂上去的是心灵手巧,贴上去的是文化。这样,到处红光闪烁,到处红红火火,到处喜气洋洋!

  春节最“响”了。小孩子到处去放鞭炮,把长长的鞭炮解开了,提一袋在手里,拿一支香,这里放一发,那里放一发。有时还比赛谁放得响。大人们也不管他们,只是看着乐,似乎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大年夜,只见爸爸用几块皮球大的石头卡住一束烟花,然后叫我远远地躲开。等我走远了,爸爸就拿着打火机,去点燃烟花了。

  一下、两下……怎么还没有点着?看着爸爸人离烟花远远地,弓着腰,伸长了胳膊却一直点不着,我在旁边偷偷地想笑。

  爸爸没点着烟花,只好悻悻地来到我身边。“给我!”我壮了壮胆子,接过胆小的爸爸手中的打火机,说:“爸,这有技术含量的活还是让你儿子来吧!”我来到烟花旁边蹲下,打着火,手一伸,一粒又一粒耀眼的火球就飞上了夜空,绽放开来。

  春节最“乐”了。我们这里的春节一定要搓丸子——汤圆。从我懂事开始,搓丸子的活总是奶奶做。今年,我开始帮奶奶做了。别看这搓丸子是手上的活,可也累得我满头大汗。奶奶心疼我,忘记手上粘着面粉就用手来帮我擦汗,结果我就成了大花脸。奶奶见状呵呵地乐了,我看着奶奶乐了,也乐了。

  春节里,平时难得露手的妈妈,现在给我们“露”了一桌子。大人们欢聚一堂,举杯庆祝,美酒杯杯一饮而尽,紧接着便乐呵呵地划起了“酒拳”。气氛是如此热烈,让爸爸也忍不住卖弄起自己的嗓子来,有声有调地唱起了《世界第一等》。我们孩子就更欢了,平时妈妈管得严,不让多喝饮料,说什么垃圾食品,现在可好了,就算我们喝再多的饮料妈妈也不会吭声了。

  家里的小猫丽丽是最懂得如何讨好我了:只要用自己柔软的身子轻轻地在我腿上蹭几下,就可以得到一块肉啦!

  我忍不住要宣泄出滞留在内心的激情,向春节大声说:“春——节,你——好!”

  评:

  “春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大最喜庆的节日了。这一天,家人欢聚,其乐融融;这一天,举国同乐,普天共庆。本文就表达了这样一种对春节无比喜欢、热爱的情感,作者写的是自家,代表的是大家,文章引人共鸣。

  开篇即表明期盼之情,入题快,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通过“红”、“响”、“乐”三部分将对春节的喜爱之情具体化,生动、形象;最后直抒胸臆,尽显真情。全文结构清晰,情感丰赡,充满生活气息。

  范文四:宁夏的春节

  今天,我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一下我们宁夏的春节,顿时茅塞顿开,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宁夏的春节,从大年二十五就轰轰烈烈地开始:那天人们就感觉到了春节的到来,家人对自己的深切呼唤。远在异国他乡的宁夏川的“儿女”从世界各地“不择手段”、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尽快和家人团聚。时常也能在电视上看到买不上车票的摩托车队伍,他们携妻带子,不顾冬天的寒冷在国道上飞驰。过年最浓的是亲情,最盼的是团圆,过年依然是无数宁夏人心中难以割舍的节日。无论身在什么地方,回家吧,过年依旧!这些在外读书、打工、生活的游子为我们这个只有六百万人的宁夏川增添了一份欣喜、热闹。

  到了大年28才是宁夏人民春节的首次大饱口福的时候。当天人们一大早就去早市买了新鲜的土豆和红薯,回家蒸熟以后去皮,再揉成泥,接着准备好花生碎、核桃碎、红糖、白砂糖、红枣碎和成的馅子,小孩儿们单单被这“半成品”吸引了过来,估计早已垂涎三尺了。等到包好成为汤圆状时,便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了,当土豆丸子刚出锅时,我家的小孩子就早已拿着小碗抢着来要丸子吃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家做的点心。蜂蜜、胡麻油、宁夏上好的面粉,原料绝对正宗、天然。纯手工制作的油炸点心,主要是油饼,馓子,和果子,光是那金黄的颜色就很诱人了。油饼松软有度,香酥无比,果子吃起来嘎嘣脆,越嚼越香。

  大年三十之前,家家开始大扫除,家里的一家之主如指挥官般发配任务,我们一大家子各司其职,很快家里便焕然一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八凉八热的菜早已乘上了餐桌,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过年的饺子里包硬币更是宁夏人多年不变的习惯。把硬币埋在馅儿里包好,和其他饺子一起下锅煮熟,吃到“硬币饺子”便会在新的一年财源广进、事事顺利。八点整,春晚也如期而至,今年还增添了一个新“节目”抢红包。发红包的时间一到,大家全体动员,一手一个手机甚至都跳起了舞,最后虽说抢到的不多,但也为我们的春节增添了快乐的一笔。

  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出门拜年,也有不少人来家里,对于我们小孩也没什么,唯一欣喜地就是家里又增添些别人送的饮料、零食之类的东西了。但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而言,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过年娱乐的高潮是正月十五。耍社火、看花灯、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节目。骑毛驴、跑旱船、扭秧歌,社火表演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每位表演者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元宵花灯会更是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到了大年初七我们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新的一年做着美好的基础。

  范文五:家乡的春节

  从出生到现在,我只在家乡过过一次春节,但这却是最难忘的一次,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小时候我总认为农村的春节比不上大城市的,可实际上,两者相反,农村的春节既传统又热闹。

  家乡里,每到腊月廿十,大家都会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准备一些过年所需的年货。忙碌了几天,到了腊月廿十三、廿十四,大家都把这两天叫作过小年,这两天,大家都要在家里祭灶。除此之外,人们还要扫尘,有句俗话说:“腊月廿十四,掸尘又扫房。”腊月廿十四扫房子,为的就是扫去房子里的穷运。

  春节最热闹的,就要数除夕了。除夕一大早,人们起床后,总能听见无数的鹅叫声,这些鹅是人们在腊月二十九买来准备做年夜饭的。早晨,人们赶着在门口两边贴春联,在门上贴门神,还要把桔子、蒜绑在一起,然后挂在门顶上,寓意出入平安、大吉大利。接着,人们就该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人们对年夜饭的菜式也很讲究,年夜饭里一般都要有鱼(年年有余)、芹菜(工作勤劳)、葱(聪明伶俐)等寓意吉利的材料。忙碌了一天,终于盼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桌子上的佳肴色香味俱全,看得我口水直流。晚饭过后,大人们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小孩子们则拿着冲天炮、地炮、地老鼠等琳琅满目的烟花在广场上欢快地燃放。烟花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我真羡慕他们。时间越来越晚,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时,整个广场上空都是星光闪闪的,照耀了这个偏远的乡村,增加了新一年到来的热闹气氛。到了子时,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家门口点燃起了响亮的鞭炮,据说,放鞭炮是可以驱赶年兽的,这一夜,人们有除了放鞭地,还要守岁呢。

  “啪啪啪”1大的鞭炮声又响起了,这意味看新的一年年初一到来了,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小山似的红鞭炮纸,衬托着(11红1形形的对联,一种喜庆的气氛映入眼帘。年初一,人们要准备去亲成朋友家拜年了,作为小孩子,最兴奋的莫过于是讨压岁钱了,每当手里捧着红利是,心里雨提多高兴了。到别人家拜年,主入都会用糖果、瓜子来招待客人,年初一那种春节的气氛,令人难以忘怀。

  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后,人们才收拾好心情,又开始投入到新年的工作里我喜欢农村里过节的气氛,但是,随着时间的悄逝,也许过节的习俗会被人们渐渐淡忘、渐渐简化,到了最后,人们只能在回忆里享受这种气氛了。

相关热搜

16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