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在课堂上,我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交流汇报,极少引导学生学习。但整理完此节实录后,我发现只有学生自己的交流汇报是不完美的,好像有点儿萝卜炖萝卜的感觉。一起来看看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吧。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秋天的怀念》。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一课,请回想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
生:作者双腿残疾,脾气变得很暴躁。
【思考:记得,常老师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要养成及时板书学生回答的习惯,使黑板留下学生思考的痕迹,成长的痕迹。这里,学生提到“脾气暴躁”,多好的一个词,但却未能板书,遗憾。】
师:说得不错。
生:作者的母亲很爱作者,也很理解作者。
爱 理解
板书:母亲————“我”
【思考:学生说“作者”,我为什么要写成“我”呢?是不相信学生,还是感觉“我”更合适?有时候,教师过多的自主反而会影响学生思维。】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提到了作者,那此课作者是——
生:史铁生。
生: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第一自然段,里面有个词是“望着望着”而不是“望着”,我知道“望着”是一小会儿,而不是很长时间。
师:噢,对冰洁说的这个内容,谁还有想说的?
生:“望着望着”是越望越烦了,“听着听着”是听一会儿才烦,而不是一听就烦。这里用了叠词突出一个过程。
师:说得非常好。
生:我知道史铁生生于1951年,2010年去世的,1972年才生病的。
师:很用心的孩子。昨天老师只简单介绍作者,他就记住了。真好。同学们,刚才一学生提到母亲爱儿子,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根据这个自学要求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二、文本中体会“母爱”
1、出示自学提示:
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理解?请找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
学生自学并交流、汇报
2、交流自学情况
生:第2自然段,“母亲进来了……我说。”
师:刚才读的时候有一个词语读错了,是——
【思考:这里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指出来,而老师自己要指出来?是怕耽误时间,还是怕其他学生没认真听?有时候,“急”并不能节省时间。】
生:憔悴。
师:这个词读什么?
生说读音
师:憔悴是什么意思?
【思考:本是第一课时就该解决的问题,这里却一再耽误时间。同时,也中断正在进行的汇报,使教学显得很散,不连贯,不紧凑,不系统。】
生:形容人很苍白,晚上没睡好,没有精神。
师:不但没睡好,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家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竖心旁。
师: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
生:母亲病了,她病在心。
师:下面接着汇报。
生:第2自然段,“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她比我还敏感。”作者的腿残疾了,就不能跑了,也不能走,说到原来跑时怕作者伤心,然后就不说了。
师:说得真好,像她这样把句子找到再说说自己的体会,真好。
生:第5自然段,“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者的母亲在临昏迷前还想着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都病成那样了还想着儿女,唯独没想到她自己。
生:第1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就是母亲得肝病,很疼。可他却不让儿子知道,怕儿子担心,病更加来重了。
【思考: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零乱的、无序的?是自己引导得不到位,还是在学生交流之初就没让学生有序汇报?今后教学类似内容,该如何使学生汇报更有序些?】
生:第1自然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因为“我” 的腿瘫痪,母亲连她最喜爱的花都不管了,她很爱她的儿子。
师:嗯。
生:第1自然段,““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他的腿已经很严重了,可他却狠命地捶打。母亲看到儿子这样就扑过去,从“扑”看出母亲不愿让儿子的腿再受到伤害。
师:母亲当时是怎么说的?请再读一下母亲的话。
【思考:此处,如让学生都读读母亲这句话,或许收获的感受会更多。】
生读
生:第1自然段,“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母亲在儿子摔东西时,悄悄跑出去偷偷哭泣,可看出母亲对儿子担心。
师:有句话说“儿女的伤痛在父母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生:第2自然段,“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也笑了”,看到儿子答应去看花,母亲笑了。可看出母亲真的很想让儿子走出去。
三、拓展中品味“母爱”:
师:这篇文章虽然只有800多字,但这800多字中却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同学们,读书就是这样,要学会从不多的字中读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请拿出给大家发的《我的地坛》《合欢树》找一找还从哪些句子读出母亲对儿子的爱。
生自读并找相关句子
生:《合欢树》第2自然段,(内容略)。
师:找得非常好,能从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思考:这里,我为什么要打断学生不让她继续说呢?如果给她继续说的时间,她肯定会有更多的精彩。教师,请记住:课堂上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因为,你打断的不只是学生发言,而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生:《我与地坛》第3自然段,“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母亲送我出去时看着我走很远也不走,直到看不见还没有回屋,可看出母亲很关心我。
师:是啊,用目光一直目送着出去的儿子。
生:《我与地坛》第2自然段“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就是作者的母亲她怕儿子在园子里胡思乱想。
师:就是她经常——
生:她经常很担心他。
师:嗯。后边,你还会读到作者的母亲在不被儿子发现的情况下会到园子里偷偷地查看儿子在园子里的情况。好,你说得非常好。
【思考:给学生出示的资料中并没有“母亲在不被儿子发现的情况下到园子里偷偷查看儿子在园子里的情况”的内容,应明确告知学生有兴趣可课下读读完整的《我与地坛》,进一步体会母亲对作者的爱。】
生:《我与地坛》“曾有过好多回……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她来找我只要看到我在园子里好好待着她就会悄悄离去,没有看到我时就会四处张望,寻找我。
师:噢,这就是母亲的理解,她对儿子的爱总是偷偷的,悄悄的。
生:《合欢树》第3自然段“她到处去给我借书……抱了希望。”他的母亲为了他就是冒着雨或雪给他找偏方或者带他看电影。母亲非常爱他,不让他受到一点的伤害或者是——
生:或者是心灵的打击。
生:《合欢树》第2自然段“再试一回……不然她非疯了不可。”这写出母亲看到我烫伤很自责。
师:母亲因为自己一时的不小心烫伤了儿子而感到自责。
生:《我与地坛》第2自然段“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就是他母亲害怕她问了会让儿子伤心,于是就不敢问,就憋在心里。
师:对,有时候无声就是最好的语言,无声也是一种最好的安慰。同学们,其实,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咱们下去以后再交流。记得,《合欢树》一文中曾提到母亲到劳动局为“我”找工作,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生:有。
师:但文中没有具体写“找工作”这件事。我在另一篇文章当中看到母亲是怎样为瘫痪的儿子找工作的。请看:
出示:
那时,我仍没头没脑地相信,最好还是要有一份正式工作,倘能进一家全民所有制单位,一生便有了倚靠。母亲陪我一起去劳动局申请。我记得那地方廊回路转的,庭院深深,大约曾经也是一座庙。什么申请呀简直就像去赔礼道歉,一进门母亲先就满脸堆笑,战战兢兢,然后不管抓住一个什么人,就把她的儿子介绍一遍,保证说这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其实仍可胜任很多种工作。那些人自然是满口官腔,母亲跑了前院跑后院,从这屋被支使到那屋。我那时年轻气盛,没那么多好听的话献给他们。最后出来一位负责同志,有理有据地给了我们回答:“慢慢再等一等吧,全须儿全尾儿的我们这还分配不过来呢!”此后我不再去找他们了。再也不去。但是母亲,直到她去世之前还在一趟一趟地往那儿跑,去之前什么都不说,疲惫地回来时再向他愤怒的儿子赔不是。
师: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同学们,说到这儿我想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了——
出示: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出示母亲的话?难道是为了让学生全体会母亲的不容易?感觉此处设计这一环节是多余的,不必要的。最起码,是不合时宜的。此环节可在学生汇报时进行。】
师:同学们,这里母亲忍住的只是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
生:她忍住子哭声,还不想把心里的伤心事说出来,害怕儿子为她担心,使儿子的腿病得更严重了。
师:多伟大的一位母亲。
生:她是忍住了心里的伤痛、难过,她不想对儿子说,怕儿子为母亲担心,儿子的病情更加严重。
师:对,她忍住的不仅是自己的身病,更忍住了儿子瘫痪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以及暴怒无常的“我”给母亲带来的无声的伤害。母亲忍住了一切她所能忍受的,她的眼中只有儿子,唯独没有她自己,而这也正是儿女难忘母亲的一个原因。好,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知道秋天的怀念是他对母亲的怀念,但为什么课题不是“母亲的怀念”?
【思考:多有价值的一个问题。】
师:对呀,为什么课题不是“母亲的怀念”?
生:因为每次到秋天,他的母亲就会提带他到地坛去看花。
生:就是母亲是在秋天病死的,然后他写这个“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怀念,虽然字面不一样,但意思还是一样的。
【思考:学生的回答还是不错的。】
师:噢,因为母亲去世的时间是在秋天,以此来怀念母亲,这个题目比怀念母亲更深刻,更富有深意。
生:他在思念母亲的同时,也思念那年的菊花,也想起当年的自己,痛恨当年的自己。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不但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也写出了什么?
生:还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生:他感觉伤害了自己的母亲。
师:因为伤害了母亲,所以他——
生:感到愧疚。
四、环境描写中了解写法
师:刚才舒裕同学提到了菊花,记得前面我们学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这两篇文章都学了什么?
生:列小标题。
师:除了列小标题外,还学习了什么?
生: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师:对,还重点体会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有景物描写,快找一找景物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找并汇报
生:第6自然段“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开的花很烂漫。
师:噢,花还是花。其实,在这里花不仅指花。
生:花代表的是母亲爱他,很理解他。
生:菊花像母亲一样美丽。
师:对,像母亲一样美丽、坚韧。
生:菊花有一种精神叫坚韧,它开的花瓣很多,所以精神是很多很多的。在这里,它代表的是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精神。
五、拓展中激发阅读
师:嗯,真好。其实,菊花在这里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在这里老师不告诉大家,你们下去再慢慢体会。这里,我们学习了史铁生写的一篇很美的文章。其实,它只是史铁生众多文章中的一篇,他一生写有很多文章。
出示:
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
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
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
多篇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师:在这么多作品当中,《我与地坛》曾经激励了无数人,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买来读一读,进一步走进史铁生。
反思:
学完此课,有两个比较困惑的地方:一是,如何使学生的汇报更有序;二是,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一,如何使学生汇报更有序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学生自学,而后交流汇报。回顾学生的汇报过程,我们会发现通常是零乱的、无序的,不够系统。那么,如何使学生的汇报能够有序且有效呢?是按顺序让学生汇报还是有更好的方法?
二,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在课堂上,我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交流汇报,极少引导学生学习。但整理完此节实录后,我发现只有学生自己的交流汇报是不完美的,好像有点儿萝卜炖萝卜的感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适时加入肉类及佐料,则很难提升“菜”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时候是引导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