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

  (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

  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另外,找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

  四、实践抒情之法。

  1.课堂作业。

  PPT出示一段描写家乡的话语,将其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挖空,让学生独立填写。写作后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写作思路。

  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

  2.家庭作业。

  以“乡情”或“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性作文。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

  真实独特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变化人称托物言志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二

  教科书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

  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

  3.反馈指导:

  (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

  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

  导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并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

  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

  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

  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

  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

  导语: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示任务: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震撼每个心灵!

  议论抒情(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学生活动: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2)教师引导: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类型,并形成板书。准确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学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借鉴名篇,学习技法

  导语:有的人形容说:“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好文章,会把你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从经典文本的经典抒情段落来看,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学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技法,一定会使文章更上层楼。

  (一)借鉴名篇,学习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务(PPT显示):让我们观察课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讨直接抒情的方法。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中这句直抒胸臆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人称发生了变化由她变成了你,便于直接倾诉;用了比喻、拟人、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此片段人称发生变化,便于直接倾诉;将土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除此之外,《荷叶·母亲》中将母亲比作荷叶,“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珍爱、庇护,“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运用反问,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庇护子女、荫泽后代。

  (3)方法小结(PPT显示):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直陈肺腑(内心独白)、变换人称(她—你)、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并形成板书。

  A.直陈肺腑(内心独白):人在情绪高涨或激愤的时候,往往要找朋友倾诉;或将它写在文章中,用纸、笔为代替物,将感情发泄出来。这种方法,就叫“直陈肺腑法”。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常以独白的形式出现;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内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内心独白的句子:“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当小弗郎士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弥足珍贵。内心独白具体细腻、真实可感。

  B.变换人称(她—你):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特别是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突然转向所叙述的人、物。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慨之情:“*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在讲演的大会上将人称“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C.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有很多修辞,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华而产生的;反过来,它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时,要加以选用。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3.总结: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导语: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技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间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技法多样、值得探讨。

  1.出示任务(PPT显示2页):让我们体会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与原文相比,效果怎样?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再见了,韩麦尔先生,我永远会记得您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永远会记得您的教诲,永远会记得法语及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感谢那次爬山,感谢我的父亲,您的教育我终生难忘!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五改动后,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动后,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原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片段七改动后,缺乏对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片段八改动后,没有了最后的议论句,这件小事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2)教师指导(PPT显示):细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巧用修辞,即是“让情感形象生动”;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即是“让情感站立起来”;议论点睛,即是“让情感深邃无底”。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书。

  3.总结: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试,体验抒情

  (一)动手实践,运用多种抒情

  1.出示任务(PPT显示):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情感的抒发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相结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仍不足;两种抒情方式的自由转换、灵活运用还不到位。

  (2)教师指导:选择好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建议采用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二)习作交流,修改当堂习作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四人小组成员交流习作,推荐的一个片段,当堂朗读交流。

  (2)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争取运用好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修改时,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让本组写作优秀者帮助修改。

  (2)教师指导(PPT显示):通过交流、朗读、修改等环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将两种抒情编成口诀:“表达情思抒情感,直接间接两者兼;写景突出景特征,叙述描写感情抒;写人记事好文章,人物描写显情感;抒发情感可议论,点题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间结尾最常见。”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认真体会。

  3.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广潜就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绝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习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还要反复运用,加以实践,争取让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记叙一色,美文与高分起飞”!

  五、抒写真情,成就佳作

  (一)写作实践一:《乡情》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实践二:《我的烦恼》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二选其一,按照课本p45页提示,完成习作。要求:用红笔勾画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写用直线,间接描写用波浪线。)

  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学设计模板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时数: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你发现这些美了吗?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预设各种可能:

  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

  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

  这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同学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

  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

  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如果我们发现了美,又怎样将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学会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朱光潜语)

  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同学们应认真体味、学习。

  抒情,特别要注意下边几点:

  情要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因此,同学们写作文要抒发那些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反映当代中学生进取精神的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感情,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应该写入文章。具体地说,应特别注意:谩骂老师、家长,谩骂高考制度,揭露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如何不学习,抽烟、喝酒、逃课、泡网吧、早恋等等,在平时作文、考试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中绝不许出现。

  三、怎样抒情:

  1.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方法:

  从上述表述中可见,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3.各种抒情方式方法概述:

  (1)直接抒情法

  又称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2)间接抒情,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①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③咏物寓情法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运用了咏物寓情的手法。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④咏物言志法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⑤融情于事法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⑥融情于理法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⑦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也即间接抒情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作者寄情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可见,托物言志既是一种间接的抒情方式,又是着眼于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种表现手法。不要把它单一看作

  示例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还有我们学过的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名篇。望同学们反复诵读这些文章,领会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法。

  四、布置作文

  课本“写作练习”写作指导:

  第一题要求写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峦、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实体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写生的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要写得准确,写出它们的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写出它们的美。同时,也要把赞美之情不落痕迹地融化在描写之中。

  第二题是写一幅风景画或一张风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细节,同时把自己心动的感觉写出来。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画或照片中的美,找到心动的感觉,如果找到了,再用文字把这美和感觉表达出来。当然,写风景美和写自己的感觉应是乳水交融的。

  第三题是用动情的笔墨把自己的一种经历写出来。这些经历似乎都是细节,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细节,就容易碰到,在题目列举的四种中,学生不难找到。即使不在这四种中,也可以,只要这种经历给了自己心灵以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题是要求写关于美的名言在自己心底留下的印象,或者引起的情感的波动、思想的升华。在这方面有体验的学生可以完成这道题。

  第五题要求写“我青春的色彩”,应该说这道题每个学生都能写,都能大大抒发一番关于青春的情感。要注意的是,切勿写得空泛。要把情感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

  五、教后反思:

  当前学生的作文中流露消极颓废思想很严重,这是应试作文的一大忌,我们必须加以纠正这一现象,为此在这节作文课上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14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