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

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这些都是作者在那个特定年代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 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句,感悟作者的真挚感情。

  3.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读全文,通过生生评价探究学习,引发体验,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用心感悟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努力学习,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的真挚感情。

  2、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以>的漫画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这是德国卜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中发生的故事。(多媒体显示。)哪位同学能把画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二、概括课文 把握内容。

  这是漫画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他这样说:(多媒体显示本句)“这一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那么刚才我们在漫画中感受到的是轻松幽默,可牛汉先生为什么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还很难笑起来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说说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来历、外观、意义等)

  这是一本 的书

  让我一生难忘的 酷似卜劳恩的漫画

  简直是一团纸 送给乔元贞的书

  乔元贞一生唯一的书 我的狗也会念的书……

  2.请思考(多媒体显示问题)文章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

  1.来访的诗人问书 2.给父亲背书

  3.父亲为我和元贞抄书、订书 4.到崔家庄念书

  5.带狗上学读书 6.补叙二黄毛和乔元贞的命运

  …………

  通过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了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这么多事,现在请同学们来看屏幕,按照文章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来重新的梳理一下:

  (多媒体:“父亲”: 考书问书 灯下补书 携子读书

  “我”: 裁书送书 爱书赠书 转学带书)

  父亲考书问书,得知了我裁书送书,于是父亲为我灯下补书,我拿到书后分外的珍爱并将另一本送给了乔元贞,后来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小学去读书,我带着父亲为我补全的那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在此期间还穿插了作者童年时代上书房的读书乐趣。

  三、品味探究。

  3、文章中写了这么多事,(多媒体显示问题)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A不错,可是当“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

  看。”“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他为什么要愁啊?父亲是崔家庄小学的老师,小学老师看着自己儿子读的是这么一团纸,你说心里会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愁苦? B父亲害怕孩子拿半本书不能够很全面的学习文化知识,那么当“我”接到了父亲为我补全的两本完完整整的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人们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爱的深沉厚重,当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们感受到的是父爱似书,每一张每一页都凝聚着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

  4、从这些事的叙述中,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体会到文章中蕴含了哪些情感?(从作者对“第一本书”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 父子之情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之谊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人狗之趣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作者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承载了父亲的爱,它是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修补而成的;它承载了同学的期望和友谊,元贞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他该多少羡慕作者;它更承载了童年的苦难生活。作者觉得正是这一本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因而永志难忘。

  5、课文中有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难以忘怀的情感,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并快速勾画出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本书。

  你能就找到的其中一个句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1.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2.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3.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所领悟到的这些句子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蕴涵着作者对这第一本书永志不忘的情怀,他是作者终生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那就是许多值得回味的第一,第一盒蜡笔,第一封信,第一本相册,第一份满分的试卷,

  那么现在就请你来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来谈一谈你的第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多媒体:把题目《我的第一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看来同学们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没有忘记过去,可人间的真情又怎么能在这几分钟之内就说的完诉的尽的呢?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思路整理清晰,形成文字,写在作文本上。

  这节课我们在诗人牛汉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这第一本书的魅力,书中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正如心灵的鸡汤一样滋润着作者,也滋润了我们。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无字的书等待我们去欣赏、去体味。同学们,就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爱吧! 反思小结

  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难忘与珍爱的情感追忆“我的第一本书”,感情复杂,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贫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让时至今日的我们学会铭记、懂得珍惜。人生总有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苦难。经历了苦难的人,才更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更容易发现平凡之美。

  语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辞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初三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因此,我把本课重点明确为理解语句含义,复述课文。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这次尝试让我发觉,错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13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