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数学教案 >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若水4360 分享 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卡片上记录了关于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的一些建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填好上面的表格。

4、活动开始

每个小组选择1—2个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全班交流总结: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测量结果进行汇报。其次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议。鼓励学生指出发言小组的不足与错误,并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测量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在遇到实际测量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简单、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

开学数学教学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秋游》精选教学教案

大班数学谁多谁少教案模板

小数的意义教学评价设计6篇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教学资源下载

数学教案精选范文大全

做一做学习数学教案模板

培智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96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