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教学资源 > 教案 > 语文教案 > 选修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选修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若水0 分享 时间: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文章以乐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奇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选修语文《后赤壁赋》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语文《后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文中的写景部分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2、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由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入手,通过同学们学过的这两首词来导入到对苏轼的介绍。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七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入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此诗进行简单的解释,然后指出这是苏轼晚年对其一生的概括。问同学:“黄州惠州儋州”这几个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同学回答:是苏轼被贬的地方。问题:那么这几个地方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哪个地方?同学回答:黄州。问题:在黄州苏轼留下了什么作品呢?大家知道哪些?

回答:《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超然台记》、《方山子传》。老师:回答得非常好。所谓文人不幸文学兴,正是苏轼几次被贬的遭遇才铸就了他非凡的文学功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苏轼在黄州时的另一篇名作《后赤壁赋》。

课文学习:

一、 听录音,熟悉课文,掌握字词

二、 课文内容学习

1、 分析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写景的句子,结合前后语境,体味这些句子中蕴涵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苏轼的世界 :

霜露、木叶、人影、明月(原本为一派萧瑟之景)月白风清(苏轼却见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无美酒佳肴,未免辜负了这月白风清的良夜。)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超然”的情怀和他旷达的心胸。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说:“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从中可见,后赋和前赋是密不可分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后赤壁赋》的第二自然段和《前赤壁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两次赤壁之游的具体地点是否一致?观赏的景致是否相同?观赏点由赤壁之下转移到了赤壁之上;第一次侧重游水、赏月,第二次侧重游山。

2)、找出两赋中对赤壁夜游时景致的描述,比较一下两次夜游的感受有何不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前赤壁赋》)

感受: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感受: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仔细阅读《前赤壁赋》的最后一自然段和《后赤壁赋》的第二自然段,比较一下,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两赋有没有什么不同?前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后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前赋:将个体融入自然便可得到永恒。后赋:个体的渺小,自然的强大,对自然感到敬畏。

那么,在苏轼眼中,面对自然他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

4、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清夜录》云:苏轼有词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一种巨大的空幻感油然而生)

5、比较:两赋中的情感变化有没有什么不同?

前赋:乐→悲→喜

后赋:乐→悲、恐→空(无奈之情)

三、 作业:写一篇写景的小散文

四、 总结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具体的地点、观赏的景致以及感受各不相同。

《后赤壁赋》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赏析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全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重游赤壁的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禅趣幽远。

首段写登赤壁前的状况,交代时间、行迹、游伴、气候。作者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木叶尽脱”写秋霜之重,秋风之劲。“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接着陡降一笔写“无酒无肴”的遗憾。着一“叹”字,与前文之“乐”构成反跌。继而再升一笔,以客、妇之言,交代佳鱼老酒并具,将先前之抱怨一笔勾销,心情顿然舒畅无比。皓月当空,客知我心,妇会我意,得以尽兴,岂不快哉!这与前文之“叹”再度形成反跌,可谓曲尽其妙!

次段写与客复游赤壁。作者写泛舟赤壁之下所见景象,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雄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展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一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写我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二客不能从”反衬我特立独行的姿态,油然而生一种自负、自豪感。接着写登高望远、仰天长啸的潇洒出尘的举止,以及触景而生的悲情、恐惧。“悄然”、“肃然”、“凛乎”将情感的波动层层递进地表现了出来。由乐及悲而怖,这是一处起伏。继而写登舟随波逐流,听其止休的散漫、从容,又复归于平和恬淡,这又是一处起伏。

末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的卓拔不群的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羽衣翩跹”的道士,与“玄裳缟衣”的孤鹤,与“我”,三位一体,亦真亦幻,令人心骛八极,神游万仞。“道士顾笑,予亦惊悟”,一“笑”一“悟”之间,生之艰辛苦痛仿佛暂且冰释。结句“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写梦醒后的现实,在自然的实有与幻想的虚无之间,作者宛然忘怀了一切世间的烦恼、争逐,累累创伤的心灵也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此赋在作者梦醒时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给读者去玩味寻索,有曲径通幽之妙。难怪金圣叹读完苏东坡的《后赤壁赋》,这样说道:“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苏轼曾有诗曰:“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寄吴德兼简陈季常》),“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忘云人。”(《忘云楼》)这种虚无却是诗人支撑苦境,战胜困厄,安妥心灵之处,这就是作者禅宗观的投射。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文章以乐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奇丽。诚如苏轼之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燕喜词序》云:“盖东坡平日耿介直谅,故其为文似其为人。”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期间写下这篇赋,从此文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开朗的胸怀


选修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

2021电子商务学习计划范文3篇

教学教研成果总结汇报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教学资源下载

2021年教研工作总结十篇

语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3000字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

中职教师个人的工作总结5篇

2022年学校的工作计划范文

94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