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推荐文章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狼》学习重点
一、关键词句解释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关键字:屠:屠户。尽:完。止:只。
句意: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都卖完了,只剩下些骨头。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关键字: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行:走。
句意: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3.屠惧,投以骨。
关键字:惧:害怕。投:扔。以:把。
句意:屠户很害怕,把一块骨头扔给狼。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关键字:止:停止。从:跟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关键字:复:又,再。至:到。
句意: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给狼,后一只狼停了下来,而先前的那只狼又追到了。
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关键字:尽:(扔)完。并:一起。驱:追赶。如:像。故:以前。
句意: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仍然像先前一样一起追赶。
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关键字:窘:困窘急迫。恐:害怕。其:它们,指两狼。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句意:屠户非常窘迫,害怕自己前后受它们夹攻(害怕被它们前后夹击)。
8.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关键字:顾:看,看见。野:田野、旷野。积:堆积。薪:柴。苫:用草垫子盖上。蔽:遮蔽。丘:小山。
他看见田野里有个打麦场,麦场主人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关键字:乃:于是,就。倚:倚靠。其:它,指柴堆。弛:放松,这里指放下。持:拿。
句意:屠户就奔过去倚靠在它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10.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关键字:前:上前。眈眈:注视的样子。
句意: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1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关键字: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其一:另一只。犬:像狗一样。前:前面。
句意: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他前面。
1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关键字:久之:很久。瞑:闭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悠闲。
句意:过了很久,那只狼眼睛像是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1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关键字:暴:突然。以:用。劈:砍。毙:杀死。
句意: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直砍狼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
1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关键字:方:正。欲:想要。行:走。洞:打洞。意:意图。隧:钻洞。以:来。
句意:正想要走,转过去看见柴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钻洞进去来攻击他的背后。
15.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关键字:止:只。尻:屁股。
句意:它的身子已经钻进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16.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关键字:自:从。其:它,指狼。股:大腿。
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1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关键字:乃:才。悟:明白,醒悟。寐:睡觉。假寐:假装睡觉(原指不脱衣服小睡)。盖:发语词,表原因。以:用来。诱:引诱,诱惑。
句意:屠户这才醒悟前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诱骗(引诱)对手。
1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关键字:黠:狡猾。顷刻:不久,转眼间。毙:这里指被杀死。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止:只。笑:笑料。耳:罢了。
句意:狼也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添笑料罢了。
二、内容理解
1.文学常识:
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为清朝的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书房名。志:记。异:神奇怪异之事。
2.故事内容:
屠户 遇 狼
怯懦畏缩、心怀侥幸 惧 紧追不舍
占据地形,与狼对峙 御 诱敌 、欲攻其后
抓住时机,果断出击 杀 一狼毙
细心察看,取得完胜 另一狼毙
机智、勇敢 贪婪、狡猾、凶残
3.启示:(1)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究要失败的。
(2)面对像狼一样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狼》教学过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以有关“狼”的成语引入: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导出人们对狼一直持有痛恨之意。引出新课的学习。
读懂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引导学生讨论:那些句子写出狼的贪婪、狡诈,那些句子写出屠夫的机智、勇敢。
从最后一段引出由本文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最后,以西方人崇尚“狼性”和中国人痛恨狼之比较为课外拓展延伸收束本节课。
反思:
通过对《狼》的教学实践,我们较好的完成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同学们对关于狼的成语的积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以及本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学生们都有较好的表现。在学生互动方面,我在复述故事环节和课文文意理解两个板块要学生分组行动。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进行相互复述,用时3——5分钟,然后找出较好的在演示复述。文意的理解,主要落实在重点句子。如“以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我们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很快落实了教学任务。
然而,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有遗憾的艺术。课下反思下来,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在课堂延伸这一环节,我们农村七年级的学生对国外的“狼性”闻所未闻。更别提让学生进行比较了。设计这个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学习狼的团结精神,进取意识。还要学生了解一下中外文化的差异: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关照点。由于学生的视野狭窄,教师只好“讲解”一下,把老师的安排“注入”给了学生。从这点来说,课堂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现实,不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应照顾学生的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知识,得到训练,得到提高。